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滋踉缒暌蛭俪忠舻墓叵担诠懔昴切┚分衅挠腥送

    庾怿原本是希望将兄弟中最小的庾翼调到梁郡来,这里来日将会作为淮南地区最重要的补给地,既不太过危险,又有足够历练。

    但沈哲子已经将梁郡视作自家私土,怎么比都觉得庾条还是比庾翼合适一点。如果真要选择庾翼,那还不如直接让杜赫留守梁郡。于是索性便以梁郡地重,庾翼资历尚浅为由拒绝了。也不知他怎么有底气说出这种话,要知道庾翼辈分上也是他的小舅,年龄又比他大得多。

    但庾怿偏偏就听了沈哲子的话,同时也不免埋怨大兄在世时对兄弟们打压太甚。庾翼如今已经将近而立之年,但却一直未有显用,二十多岁仍是白身,到现在用人之际反而拿不出足够说服人的履历。

    庾条调到江北,那么庾家在江州便再无留守。这对庾怿而言是有些可惜,虽然台中已经有意让豫章太守钟雅未来接任陶侃掌管的江州,但是随着近年势大,庾怿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

    如今庾家几兄弟,除了散置都中的庾冰偶尔在中枢彰显一下存在感,余者三人俱都要集中在豫州。合肥、淮南接连收复,历阳也成了稳定的后方,来日庾怿移镇合肥,便以庾翼为督护暂留历阳。

    既然到了寿春,庾怿也就并不着急离开,索性出面又安抚一下境中乡人。

    羯奴早年出兵,只是打击到了坐镇寿春的祖约,并将寿春城左近两万余户掳走。至于更远的乡野,受创并不算大。淮水中段,是一个坞壁据守的集中地带之一,尤其围绕芍陂周边,水利便捷,不乏良田,足以休养生息。

    沈哲子入驻寿春之后,接手了羯奴过去两年对周遭坞壁和丁口的探查掌握资料。此境中大大小小的坞壁,多达数百家。

    经过过去两年彭彪于此或击破、或威逼拉拢,消失了将近两百家,而这一部分人口,便是如今淮南直接掌握的。其中除了直接逗留在寿春等几座城池的三千余户之外,余者还有分遣各处屯田戍堡的千余户。

    所以淮南一战,单单直接的人口收获,便达到了三万多人。

    至于残留的那些坞壁,其中一百多家仍是深居山野,紧密门户不管外事。对于这些不识时务,假作避居桃源的人家,沈哲子也不会客气,将是未来几个月内主要击破清扫的对象,要将这些人口全部纳为直统,快速组织投入生产屯垦,以求尽快恢复淮南之地的元气。

    主动投靠来的人家,若以宗族分,也有七八十户。看似不多,但这些敢在乱战中还探出头来取舍下注的人家,各自也都不弱。其中最少的都聚众近百户,超过千户的便有五六家,都是一方乡宗豪霸。

    这么一算,单单淮南一战,所获土地城池不说,单纯人丁所获便达一二十万!当然其中大半眼下还不能直接掌握,但这个数字也足以令庾怿和沈哲子大喜过望。

    虽然屯垦生产依赖季节,周期性大,但有这么多人口如果尽归掌握,许多原本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可能!如此惊人收获,对于他们这种惯于接收废土,从头开始经营的人而言,颇有一种暴富的喜悦。8)

0679 帝宗劫余() 
    冬日水竭,但大江航运并无断流之忧。只不过江风潮寒,舟船往来,船舷、甲板上多结薄冰,较之夏日水丰江阔,凉风习习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如果是远程路途,水路终究还是要比曲折颠簸的陆路便利得多。

    几艘大船自石头城西面缓缓而来,船板舱顶那些久结不融的冰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琉璃瓦层,可见这些船俱是远道而来。而船上悬挂的旗幡,也说明了他们的来历,乃是如今荆州镇所武昌。

    石头城水门依然繁忙,东西货运船只并未因季节而有衰减,反而随着大江水道管制宽松,加上年节将近而变得繁忙起来。

    荆州来的这几艘船并没有排在水门外那长长的舟船队伍中,一艘轻舟打着荆州军旗直入石头城,过不多久水门另一侧水栅便打开,自有石头城守卒将船只引入另一条水道,直抵码头。

    这几艘船当中一艘船甲板上,有十数名壮卒拱卫两人,左边一个中年人赫然是时任荆江两州刺史、太尉陶侃的儿子陶斌。

    再临建康,陶斌兴致不减,指着靠近水门不远城内繁华西市笑语道:“如今都下最繁华处,首推西市,号称江左物华之首。往年也有行观,较之荆州无非货品多了几种,出入稠密几分,这也算是一奇罢。今次入都,待到忙过公务,我当引伟长贤兄细览几日。”

    站在陶斌身畔的人年在而立,相貌无甚出奇,胜在体态魁梧,身被轻甲,腰悬长剑,顾盼之间自有一股壮武气概。

    听到陶斌的话,此人连忙欠身笑语道:“荆州分陕之重,陶公威加海内,雄镇于土,仁治小民,自然士庶咸安,镇治久昌。世兄久受所教,家门翘楚,人世俗眼之繁华,自然难称心意。”

    陶斌听到这话,已是仰起头来哈哈大笑,半因这吹捧话语,半因此人谦恭态度。他抬手重重拍在此人肩膀上,过分亲昵姿态让那人神态略有几分不自然,旋即便笑得更加热切。

    “家中兄弟虽多,但我并非夸言,讲到在都中闲步世家庭内,确是无过与我。我知伟长你贵宗所出,今次入都也是要有大望,待到入都之后,自当为你竭力引见,必成此事!”

    陶斌讲到这里,言中已有几分不加掩饰的放诞张扬。

    而那人听到这话后,也是神采飞扬,反手握住陶斌手腕,感慨说道:“流落至今,岂敢再有大望,唯独家事一桩,关乎家门亲长荣辱,不敢忘怀。若能得陶世兄相助促成此事,重复家声于江东,来日无论境况如何,世兄若有所困,必舍命全力相助!”

    陶斌闻言后笑容不免更加欢畅,拍着胸口连连保证。

    船只停靠在码头,兵卒来报眼下还不便入城,闻言后陶斌神情便有几分不悦,不过都中所在也非他能够作威作福的荆州,只是让人下船去讨要美酒佳肴并美貌伶人,趁着入城之前要与身边这人共饮一番。至于稍后入城,则就不能这样放浪形骸了,需要有所收敛。

    这船上除了陶斌这两人之外,尚有其他几名荆州部将并属官,不过陶斌唯独对此人最是礼遇有加,只因为这人身份实在太特殊。

    此人如今在荆州军中暂挂督护职,相较于荆州许多宿将旧家,根本不值一提。然而若言道其出身来历,则实在不得了,其姓为司马,郡望河内,名为司马勋,就是如今帝宗所属之河内司马氏!

    这个司马勋,本非荆州旧人,乃是前不久收复襄阳时,临阵率数百乡人来投。言道其籍贯出身,玄祖为宣王司马懿之弟司马恂,济南王司马遂之孙,略阳太守司马瓘之子,因永嘉动荡愍帝赴难,关中失守,自此流落于汉赵,为胡将收养。一直等到荆州王师攻破襄阳,这才得到机会投奔王师。

    如此不同寻常的身世,襄阳前线李阳、桓宣等将自然不敢怠慢,即刻使人将司马勋护送至后镇武昌。而陶侃在得知此事后,也是不敢等闲视之,派武昌太守褚季野亲望接见,询问诸多中朝旧事,此人俱能对答如流,兼对帝宗密事都所悉不少。

    但关中毕竟久为胡人肆虐,中朝诸多旧事俱难求索于典籍,此人一面之辞虽然无甚漏洞,但陶侃也不敢就此便将之认作帝室宗亲,因而只是给司马勋挂了一个督护职,随着今次荆州入都报捷队伍送到建康来,是真是假由都中那些世家台辅们去验证。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来的疑似宗室,荆州其他人俱都是敬而远之态度,不乏谨慎。但陶斌却无多少顾忌,早在武昌时便与司马勋往来密切,今次报捷本来没有安排他,更是极尽所能的争取随行,打算助司马勋一臂之力。

    之所以这么热心,倒不是陶斌能够笃定确认这司马勋身份真假,而是他深谙烧冷灶的重要性。前次入都,他亲眼见到他的侄子陶弘在都内游走各家权门,就连他这个长辈都被冷落一旁。

    归根到底,无非陶弘运气好,与沈家那驸马结成布衣之好,随着沈家在时局中越发权重势大,连带着陶弘也境况转好,颇得他父陶侃的亲昵看重。甚至引得荆州内部都有传言,说是沈家驸马要鼎力相助,要让陶弘隔辈继承家嗣!

    这一类的传言,陶斌自是嗤之以鼻,他家虽然不是什么世祚名门,但也有谱系可追,尤其其父权重一时,半执江东,已经是人臣之极,怎么样也不可能晚节不保,做出这种悖礼礼教人伦的安排!

    但由此一点,陶斌也意识到结交权门的重要性。仍然拿陶弘作例,虽然不可能继承他家长沙郡公的爵位,但有了沈氏驸马帮扶,一旦除丧便不愁出路。

    陶斌常常往来于京畿之地,眼量较之那些嫡庶兄弟们要灵活得多,随着老父愈加年迈,其实嗣位问题也越来越清晰,最有可能便是以嫡长而继。如今他家兄弟十几人,陶斌近年来虽然颇得父爱,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不如趁着他父亲权势尚在,广结外援,退求其他。

    然而陶家门第便是如此,类似陶弘那种已是极幸运之事,谁也想不到沈氏区区一个吴中豪宗竟能攀爬到如今的势位。但除此之外,又有什么世家权门肯与他家热心结交?

    所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宗室子弟司马勋,便成了陶斌眼中奇货可居的结交对象。他虽然不读经史,不知吕不韦怎样扬名天下,但是侄子陶弘的好运气却历历在目。

    这个司马勋在江东并无根基,甚至身世都存疑,处境不可谓不尴尬。但如果假使来日出身得到证实,境遇即刻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到时候凭他陶斌,又哪里有幸去结交这等人物!

    司马勋身份或真或假,只有两个可能。这对陶斌而言,如何选择已经极为明朗。要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