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1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牧本身便是家门嫡亲,而且也确有机变之能并任事资历,所以沈哲子才将之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上。可以说行台诸多文武官员,除了沈牧之外,没有人更加适合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

    沈哲子本身虽然生性严谨,不好美色,但也并不觉得沈牧那些桃色新闻有多严重,毕竟还是小节不察、大节不失,过往这数年时间里,沈牧在任上总体而言还是尽责的。

    而沈云所言这警句,的确是道出了沈哲子的忧虑。受宠而不骄横、骄横之余也能安于下位,身在卑任而不怀怨,怀怨又能克制忍耐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沈哲子的确是担心沈牧身在那样一个位置上,常年受人追捧,或会渐渐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他与沈牧除了上下从属的关系之外,又是血亲的堂兄弟,就算有什么警醒之语也不好全无顾忌的当面讲来,否则便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这一次沈哲子帮二叔教训沈牧,其实也是存念让家中亲长敲打一下沈牧,以免骄态久持,积重难返。

    但是这一层用心居然被沈云讲出来,且还引经据典,则不免让沈哲子对沈云刮目相看。

    席中的沈充闻言后,脸色也是微微有变,继而便指着沈云大笑道:“人才高低,还是在于历练啊!我家也的确是贤苗丛出,云貉这一番自警经言道出,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可见过往这些年的历练,真是有了长足长进,足堪我家臂膀之用。”

    听到伯父如此夸奖,沈云也是忍不住大笑起来,手中折扇更是频频扇动,在这三九天里看得沈哲子都寒毛竖起。

    席中其他族人,包括沈克在内,听到沈充这么说都有几分茫然。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怪异之事,沈家早年以武宗而称不是没有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知经义,也不是说没有这个条件,而是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这种没有家学传承的豪强门户,往往拣选一两个确有禀赋的研习经义学问,其他的子弟还是以操持家业庶务为主。

    沈充这一辈中,只有沈充这个嫡长子由此待遇,幼来便游学四方,广交时流,及后又为整个家族前程而奋斗,以至于下一辈的沈哲子身为嫡长,年龄还要小于二叔沈克家中几个儿子。

    这也就造成了上一辈中一众家人格局眼界高低悬殊,沈充恃于家资、才力甚至能与南渡高门往来交际,而沈克等几人于学养见识方面也并不比老农高出多少。

    所以寒门若想求进非常艰难,一两个才器禀赋出众的族人也未必能够带得动整个宗族的向上跃迁,就算有其上限,但却没有下限的保证。

    这其中最鲜明的一个例子便是陶侃家族,陶侃势位最高时,甚至王导都要观其颜色,可是等到陶侃去世后,整个家族又飞快的原形毕露。诸子皆劣,等到能撑门面的陶臻也去世后,目下仅仅只剩下仍受沈大将军关照的陶弘尚可维持家声。

    而沈家之所以能在一代之中完成这种转变,除了长辈们打得基础好外,也在于沈哲子上限实在太高,一人上进的同时,又给同辈兄弟们支撑起一个足够历练成长的空间。

    待到沈充将沈云所引《春秋》警局稍作解读,在座一众族人们对沈云又是赞不绝口,纷纷告诫儿辈都要以沈云为表率,如今家势不同以往,都该要奋力益学广识才能匹配如今家门声誉。

    大将军这样的才力那是不世出的天才,是天命赐福于家门,沈云这样的才器增长,才是族中子弟需要追赶的目标!

    一时间,席上众人也都忘记其他,纷纷讨教沈云何以突然如此生性,有没有什么值得法效推广的窍门?

    “诸位长辈垂问高赞,也实在让我汗颜。我又哪里有什么禀赋值得夸赞,无非是将平日悠闲时光积攒下来夜读春秋罢了。”

    受到长辈们如此夸赞,沈云更加洋洋自得,握在手中的折扇更加频频扇动,那扇面上所书另一句春秋警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变得更加醒目起来。

    沈云如此谦恭且知礼,让长辈们对他更加欣赏起来,于是席中便愉快的决定,日后沈家子弟无论在职、在学还是在家,《春秋》都要列作必读经典。

    接下来家宴氛围仍然欢畅,但沈云却没来由觉得一股阴风环绕在他身侧,他狐疑的望向周围,沈牧那幽怨目光暂且不论,偶然发现沈劲等几个小兄弟凑在一处正在低声耳语,他侧耳偷听只隐隐听到沈劲对沈屹低声说“木杖”“夜中”“即刻下手”等几个模糊词语。

    但很快,他耳边又听到伯父沈充笑语声,忙不迭举杯起祝,待到又落座之后,才听到另一席上的堂兄沈哲子对他笑语道:“子姑待之。”

    这话实在没头没尾,沈云趁着旁人都不注意的时候举起扇子另一面,扇面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此前所言警句赫然纸上,但却没有标识堂兄所言这一句的蕴意,于是便抛在脑后,呵呵傻乐起来。

1191 夫妻贤愚() 
大将军府前庭喧闹之际,内庭中也不甚平静。

    今次入洛家人,并不独限男丁,女眷也都多有跟随。这也是因为中原渐定,沈家未来重心必然要更多放置在北方。

    家小北迁安顿之余,沈大将军也是在以此彰显誓将北伐进行到底、一竟全功的决心,绝不满足于困守江东的局面。

    人或多或少都有种安于现状的心思,永嘉之后南迁已经过去了一代人的时间,许多侨门纵使怀念故土,但也未必就急切于回迁乡土。毕竟这种合族迁徙风险实在太大,乡情如何、能否安家尚在其次,道途中若是遭遇什么波折凶险,很有可能在途中便已经分崩离析。

    可是中原收复后,行台又迫切需要这些久沐王治的民众们充实地方,若是一味的穷逼勒令或要适得其反,所以沈家如此也是籍此为世道表率,号召时流回迁。

    除此之外,行台甚至派遣谯王司马无忌持节前往琅琊,修缮营建先帝故国,以示在合适的时间就连两位先帝陵寝或许都要回迁故国安葬。

    当然眼下内庭中骚动与这些家国大势无甚关系,主要自然还是沈牧家里那一些琐事。前庭沈牧被老爹杖打教训,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内庭中,其夫人贺氏自然也不能故作无事,无论内心作何感想,都连忙来到阿母堂下求告乞饶。

    沈牧的母亲乃是本郡徐氏,本身并不觉得儿子有错,甚至因为沈牧子息众多而沾沾自喜。或者也是因为跟这位吴中望族出身的儿媳早存不睦,又心疼儿子受此无妄之灾,对答之际便有几分失言。

    沈牧娘子心情本就算不上好,再受阿母言语讥诮,可想而知感受如何,便直跪于庭下悲泣求去。

    徐氏见状也有些慌了神,她自知沈牧何以受此教训,就是为了给贺氏亲家一个交代,结果一事未定,一事又起,若新妇被逼离家门,事情肯定更加不好收场。可是她这一时间也不知该要如何安抚,兼之放不下身段,只能连忙派人求告长嫂。

    与沈牧的母亲焦灼不同,沈充的夫人魏氏入洛之后,那真是过得分外舒心,长媳公主并次媳杜氏娘子起居问候备至,又有乖巧孙儿环绕在侧昼夜陪伴。

    徐氏使人来告的时候,魏氏还在堂上询问长子妾室瓜儿孕居如何。

    虽然家门内沈哲子妻妾三人唯以瓜儿身份最低,兴男公主自不必说,阿翎娘子也是河北望族清河崔氏家人,唯独瓜儿只是家生荫户所出。

    但若论起心里的认同,魏氏反而最为亲昵这个温婉柔顺的瓜儿。公主身份太高,哪怕起居问候再怎么体贴,总让魏氏感到几分局促,对于阿翎娘子则是有几分陌生的疏远。唯独这个瓜儿,早年便是她亲自挑选放在儿子身侧伺候,收入室中后又将为沈家产下孩儿。

    所以入洛之后,魏氏便将瓜儿召在身畔小作看顾,大概也是存念给自己亲昵的小娘子稍作涨势,不要被内外过分看轻。

    待听到徐氏身边仆妇讲完始末,魏氏便不禁皱起了眉头,环顾堂上公主等人之后,便叹息道:“家门目下正是外事和谐,长幼和顺,又何苦庭下喧闹、自寻烦恼!”

    这种婆媳矛盾,公主等人就算有什么看法,也自然不会在这种场合里道出,闻言后也只是略作附和。

    另一侧一个生得粉雕玉琢、玲珑娇俏的小娘子闻言后却哼声道:“阿母你这样说不对,我是不甚知二兄如何,但是他家嫂子待我却和气得很,不是一个无聊滋事的人……”

    魏氏听到这话,眉梢顿时一扬:“凡事数你话多,这种庭内纠缠,你父兄高才都料理不定,你就能给明断是非?”

    发话那小娘子便是沈哲子的嫡妹,名为阿琰,幼来便受父兄宠爱,性格也是活泼开朗,什么话都敢说上几句,听到阿母训斥也不害怕,只是低头逗着怀里的小肉团子沈蒲生道:“蒲生啊蒲生,你往后可要记得不要学家门这些恶长,在外闹得不像话,还要责怪家人不能相容……”

    那沈蒲生又哪里懂得什么,只是晃着小脑袋要甩掉姑姑揪他脸腮的手。

    “我家小儿最娇嫩,哪容你没轻重的掐弄!”

    魏氏见状便心疼,抬手打掉女儿的手,继而才又说道:“二郎新妇也的确是知礼恭顺,不愧名门贤女。但坏就坏在外事喧扰,她自己也把持不定。遍观此世南北,各家儿郎又哪有完美无缺,二郎他在外敢任能搏,壮我家声,妻儿也都因他显重荣光。”

    “况我家也不是衣食都不为继的寒户,嗣传广盛那是祖宗都要欣慰畅怀的家门乐事,谁敢因此搬弄是非?这娘子自是咱们吴乡的名门贵女,配在我家又哪能让她昼夜服侍作奴婢劳用?儿郎外用已经是辛苦,纵然身畔有几人随侍那也是在情在理,难道谁还能动摇她正室大妇该得的爱宠?因此吵闹不休,那反倒是让人见笑自降了体格,与寻常愚妇一般见识……”

    那小娘子听到母亲言中都是回护自家子弟,将沈牧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