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游龙-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南商行的铺面就选在孙德成以前的一座临街大宅里,这座宅子前后三进,总共有三十八间房子,内外都装饰的非常讲究,而且面积也足够大,这样一来又为商行节省了大量的钱财。
临街的七八间房子作为云南银行的门面房,目前来看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128章 产业发展()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目前云南商行的产业,除了云南银行外,也只有那九百亩官田了,实力上显得有些单薄。
李翊就把活字印刷书馆改名叫云南印书馆,和原属于医学博士管辖的,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的中药作坊,也划归云南商行管理,就算是充充门面吧。
而唐经天兄弟负责的东川铜矿,由于地位实在太重要,预期规模将会非常庞大。
所以,李翊决定东川铜矿还是直属于云南宣抚使府,不归云南商行管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云南商行成立后,虽然手里有大把的现金,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除了云南银行的二十万缗启动资金外,其余的三十万资本金一点也没动。
真没想到,钱还有花不出去的时候,这实在是让李翊感到有点意外。
这时候,钱士塘想到了一个重要的匠人。这个人叫王定官,现在就闲居在宁州附近的村庄里,祖辈都是是唐代官窑—鼎州窑的窑官,世代相传的烧瓷手艺非常高超。
虽然他已经年过六旬,但是时常还会烧制一些独家瓷器,卖给有钱人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的儿子王纯的手艺也很了得,但是在王定官的严格要求下,却始终没有开办什么窑口,而是一直赋闲在家中。
以前官府也曾经想请他爷俩出山,但是都被王定官婉言拒绝了。
每次想到他们爷俩,钱士塘都会觉得很惋惜,在唐代首屈一指的鼎州官窑绝活,难道就这样失传了吗?
这次如果能请的动王定官,不但能够将鼎州窑的技术传承下去,而且通过他们父子,使云南的瓷器制造水平迅速提高,带动瓷器产业获得一个长足的发展,也能使部分老百姓据此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李翊亲自到王定官家走访,游说他们父子出山。
在没去之前,对于能不能请的动他们父子,本来李翊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没想到,一直对李翊施政云南的作为心存好感的王定官,见到他的屈尊拜访,就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并带着他的儿子毫不犹豫的赶到了宁州。
对于王定官态度的迅速转变,李翊当然非常高兴,立即和他协商了建立瓷窑的各项事宜。
并提出由官府出资,他们父子提供技术,所获收益六四分成的建议,没想到却被王定官一口拒绝了。
他认为既然是官府出资,他们父子只是提供技术而已,官府就应该拿大头,六四分成体现不出官府的地位和作用。
再说他们父子毕生的愿望就是把鼎州窑的技术传承下去,对于收益多少也是毫不在意,而且他钦佩李翊的为人,愿意倾其所有支持他的工作。
所以王定官坚决要求八二分成,让官府多些收入,也好多帮助一些贫穷的百姓,否则的话他就没有出山的必要了。
见他固执己见,李翊更是对他充满了敬意和好感,但是八二分成实在是对王氏父子不太公平,也体现不出他的技术价值,所以经过再三讨论,大家最终都接受了七三分成的主意。
在云南官府向宁州瓷窑一次性注资三万缗钱后,宁州瓷窑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顺利的开展起来了。
另外,在简铮的强烈要求下,李翊做出了和知名铁匠靳水生合办打铁作坊的决定,取了个名字叫云南官办兵器作坊。
为了将云南军队的兵器装备更新,简铮可是不止一次的向李翊进言了。
这个家伙看到现在官府的手里有钱了,早就不安分起来了。
其实,李翊何尝不想让云南的军队装备精良啊!
可是李翊早已打听到,在这个时代,不光是在云南,就是在全国的范围里讲,也只有南诏人打造的兵器才是最精良、最优秀的。
现在南诏早已经灭亡几十年了,以乌蛮人为主的大义宁国已经全盘继承了南诏的武器打造技术,要想获得精良的武器,还需要去找大义宁国。
不过,逯龙的六夷人也是乌蛮人的其中一支,想必技术水平也不错。
李翊本来还琢磨着,等朝廷对逯龙等人的任命下来后,再请求逯龙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或者直接把制作好的兵器卖给云南,那样岂不是省事的多。
但是也是被这个简铮逼急了,为了堵住简铮的悠悠之口,也为了早日把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也只好先行摸索这自己打造了。
在云南这块地方,经过李翊的有效查证,优质铁矿石应该有的是。只要投入少量资金予以开发,铁矿石供应就会源源不断。
但炼制矿石和打造兵器的效果具体怎么样,那就很难说了,反正投资不多,总共才投入了一万多缗钱,即使全部损失了也无所谓了。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林庆良的美味糕点提醒了我,使李翊想到了‘假日经济’这个词。
假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消费,但目前云南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各类节日商品还不丰富,要想让老百姓都接受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要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意识传达给百姓们,无疑会对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李翊应该抓住这样的商机,把这种经济模式推广开来,让它产生的魅力深入人心。
以前的农户都是自产自销自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这也就产生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必将有一个质的提高,以前的小农经济肯定满足不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为此,李翊也要提前布局,大力推广种植和养殖技术。
推广蔬菜、水果种植技术,丰富农产品的品种和花样。
鼓励农民规模化养殖土鸡、土猪等当地传统产业,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李翊把满汉全席和八大菜系的部分菜肴的烹饪方法已经交给了‘尚品轩’,通过他们自己的摸索,菜品特色大有发展,已经因地制宜的推广了上百个菜品。
第129章 灌输思想()
(求推荐!求收藏!求月票!)
通过林庆良的‘尚品轩’酒楼菜品的号召效应,也推动了诸如鹅、鸭、牛、羊、水产品的推广养殖,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尝到甜头的老百姓就会自觉的投入到产业化生产当中去。
由于历朝历代都严禁耕牛的宰杀,所以老百姓没有吃牛肉的习惯。
但在这五代乱世,其实却执行的并不严格。
为此,李翊颁布了宣抚使令,允许百姓规模化饲养肉牛。
为了提供优良的肉牛品种,云南商行建立了肉牛养殖场,优化繁育了当地肉牛品种——盘江黄牛。
这种牛肉不但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而且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庆幸的是,自古至今都有节日消费的传统观念,要想把它深入推广下去,也是有先天优势的,因此李翊对它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为今之计,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增加百姓们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这个低水平发展阶段上,尽可能的使人们的意识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李翊考虑再三,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文化模式上有一个突破,才能带动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意识,才能为‘假日经济’注入活力和动力。
正本需要清源,提高官员们的这种意识成了目前最迫切的工作。
李翊不断的向他们灌输新思想、新见解,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感知,提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的思想走在大多数人的前头。
为此,李翊首先把闲置已久的孙德成的王宫,前半部分辟为一个读书娱乐场所,允许任何人在那里售卖书籍、购书、读书、休闲娱乐,起了个名字叫‘阅微书院’。
前殿专门是出售图书的,通过云南印书馆印制的第一批书籍,像‘唐诗摘抄’‘史记’‘诗经’‘道德经’‘大汉律法’‘常用字典’‘大唐风物志’等等。
甚至连李翊剽窃的那些宋词,也被宛如精心编纂后,起了个名字‘润之词作集’,而且还印刷了三百册,也堂而皇之的出版销售了。
在这些图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常用字典’了,它可是李翊组织了一批宿儒,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编纂完成的,共收录了常用字三千个左右,生僻字七百多个。
虽然知识范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遍的知识水平来说,三千字的字典就足够使用了。
李翊自己手头上还放了一本,没事还查查繁体字的写法呢!
这项工作早在一个月前就完成了,现在一次性的印刷了三千册,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几天,这些图书就销售殆尽。
李翊也是十分感慨啊!老百姓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根本就没有书让他们读啊!
而且昂贵的图书价格已经让人却步,普通老百姓哪有闲钱去购买书籍,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以借书为主。
通过批量印刷的规模效应,书籍的价格直线下降,书籍的销售量也大幅提高了。
但云南印书馆的印刷能力有限,虽然技术相对先进,但是印刷量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没白没黑的加班加点,还是满足不了人们购书的热情,李翊也只好下决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