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除了养殖场自用之外,多余的就送到压力容器中储存起来。
铺设在水底的输气管道,并不会影响到水网之中水上运输平台的通行。
发电站产生的草木灰,以及沼气池里的沼渣,用水上运输平台转运到需要的地方,去改善土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而沼液则排放到水网之中,增加水体之中的浮游生物,为养殖的鱼虾、螃蟹等养分。
华夏城沼气池产生的这点沼液,对于云梦泽这个水域面积达到上千平方公里、而且清理了绝大多数淤泥的水网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再加上水网之中种植业需要的水肥需求,以及汉水、长江水道之中不断补充过来的清水,云梦泽水域想要向富营养化发展都不可能。
……
华夏国新规划出来的两座城市,规模没有华夏城大,暂且只确定了四个城市单元。
由于城市单元优良的可扩展性,即使今后有了更大的需求,灵活地增加城市单元的数量,就可以满足几乎情况下的需求。
夷陵新城的修建位置被确定在现实世界对应的那个宜昌市西陵区的位置。
也只有那片区域,才能够摆下今后扩建九宫八卦城的格局。
在征求魏民生意见时,位于夷陵城南面五公里之外的这座新城,被直接命名为宜昌。
按照现实世界的历史发展,这宜昌之名,实际上还要在东晋时才会出现。
但由于魏民生的出现,直接提前了几十年让宜昌之名确定了下来。
当然,这也不是魏民生抄袭别人的智慧,而是更好地将两个世界的地理位置对应起来,今后可以省却很多频繁转换名称的麻烦。
经测量,宜昌新城所在区域的平均海拔有接近六十米,而根据现实世界的记载,长江洪水期的水位也不过五十多米。
通过对新城地质形态的勘测,在附近区域没有发现曾经有被洪水冲刷的痕迹,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片区域是一个天然的筑城之地。
再加上华夏国修建的标准城市单元,还有十米左右的地下管网和其它建筑设施。
所以,除非遇到上游因为山体崩塌造成堰塞湖,在堰塞湖决堤时那种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否则是不用担心会在城市内看海的。
根据光良测绘公司的高清数字照片,按照九个城市单元的规模确定了每个单元的位置,然后根据地形,选择了工程量最小的四个城市单元,作为宜昌的崛起之地。
昔日的夷陵城,早已纳入了华夏国的管辖,但华夏国并没有对城内的大族富户进行驱逐。
一些家底较厚的世家大族,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按照华夏国公布的价格变卖了那些带不走的田地家产,带着自己的财物和族人选择了离开。
华夏城的崛起,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神迹,因为这是一座与他们心目中的钢铁巨城最为接近的雄城。
自从人类走上了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之后,人身的安全就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拥有一座尤如铜墙铁壁般的坚城,以阻挡野兽和敌人的侵害,那是无数人上千年的梦想。
在华夏城第一个城市单元的地上部分开始的时候,哪怕是的工人都在学习和摸索,但那几乎三天一层楼的修建速度参与过华夏城建设的人们都沸腾了。
没有一个人想过,城市可以这样建,房子也可以这样轻松地搭起来。
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把华夏城发生的神迹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引来更多好奇的百姓。
既然在修建华夏城的地方,百姓们拥有更多的方式摆脱寒冷和饥饿的威胁,而且拥有更为舒适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还要守着那破旧的老宅。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背井离乡并不是很痛苦的事,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更不会有故土难移的情怀。
所以,夷陵城中剩下的大部分百姓,都成群结队地赶到荆州,投身到华夏城这个神迹的修建大业之中。
夷陵城在失去了大部分的平民百姓之后,已经变得日益萧条。
往日喧哗的街道,现在变得异常冷清。
而那些普通的富户和商人,上无依下无靠,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了融入。
虽然华夏国的种种规矩让他们觉得有些不适,但更多的机会和更开阔的眼界他们学会了取舍。
失去的,只是以往在平民百姓面前那种处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他们从华夏国所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未来。
虽然宜昌城的修建之地,距离夷陵老城只有十里路之遥,但大部分的建设者们都还是喜欢居住在建设工地上搭建起来的临时活动房里。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明亮的窗户,结实的门墙和夜间方便的灯光,只要躺在活动房里的铁床上,那种安全感是那些四处透风的木头房子所无法给予的。
他们相信,住在这样的铁房子里,哪怕外面到处都是恶狼饿虎,也无法伤到他们分毫。
而工地上那些力大无穷的钢铁怪兽,更是他们强大的底气所在。
尤其是那些操纵各种机械的专业人员,举手投足之间,焕发出一种无可匹敌的自信。
千斤巨石在他们操纵的那些“钢铁怪兽”面前,也尤如朽木一般,想怎么破就怎么破,毫无压力可言。
再加上大家在修建华夏城时学到的经验,只要华夏国的各种建设物资能够跟得上,宜昌城这四个城市单元嘛,要完工也只是几个月的事情。
除去在云梦泽区域从事各种种植、养殖工作的人员,以及华夏城附近特殊产业的从业人员,近四十万的普通百姓投入到了宜昌到荆州之间的建设工地之上。
荆宜铁路和旁边的人工运河一旦完工,将把夷陵、宜昌、华夏城和荆州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圈。
在便捷的铁路和水运交通的下,宜昌将变成一个非常适宜于繁荣昌盛的地方。
1
第448章 云梦三角洲()
设计之中的荆宜高铁从荆州老城外开始,贯穿华夏城的地下铁路通道,斜着穿过宜昌与夷陵之间的空隙,直达黄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由于特殊的山势,黄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水域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优质天然港湾。
只需要稍加改造,这里就可以停靠万吨巨轮,至少可以满足现在这个世界上百年的发展需求。
而在黄柏河的西北方向,就是神秘的神农架山区,那是一个不知道蕴育着多少自然财富的宝库。
只要魏民生的势力在现实世界站住了脚跟,那里面的各种就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为他扩张的财力。
而且,这宜昌所处的位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在华夏国今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径流式水电站修建起来,既可以改善上游近两百公里的航运条件,又可以每年上百亿度的水电。
另外,长江是蜀国出川最便捷的一条水路,宜昌所处之地,更是出川水路的咽喉之地。
只要控制了宜昌,也就控制了蜀国的发展,蜀国自然,必将落入华夏的掌控之中。
所以,在这个可以说是聚宝盆的地方,必须要在华夏国的绝对控制之下。
而这条荆州至宜昌的铁路,就是保证华夏国对宜昌事务能够反应的工程,也是云梦泽西部的物资流动干线。
再加上铁路旁边开挖的人工运河,利用长江水势,把流域之内生产出来的各种农业产品顺流而下,直接送到华夏城,可以的人力。
在充足的人力和强大的机械工作能力保障下,这段长度仅为一百公里的狭长地带,聚集了近四十万的劳动力。
也就是说,就算是挖河与修铁路同时进行,每公里的工地上,平均也拥有近两千人的劳动力,几乎是每一米都有一个劳动力。
光良测绘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测量工具,把这条铁路和运河需要经过的地方标示出来。
使用计算机工程计算出这些地方需要挖填的方量后,国资部就根据相应的数据来发布工程任务。
那些已经适应了华夏国工作方式的百姓们,自发地组建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队,根据国资部发布的工程任务,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任务路段。
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可以让国资部从繁琐的质量监管工作中抽出身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夏国的整体规划上,而不是陷入现实世界中那种一团乱麻的劳工纠纷之中。
而在宜昌城至荆门之间,又以当阳城为界,分成两段完全不同的地形。
宜昌至当阳段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岭,虽然当阳城外的长坂坡已经被扫平,但也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以华夏国现有的建设水平,要想修好这条铁路却也不太容易。
经过光良测绘公司的测量,减少这条铁路的工程量,国资部决定从宜昌出来的山脉上开出一道缺口,利用开挖缺口的土石,在缺口至当阳城的低洼地带填出路基。
然后在这条土石路基的两边,兴建采石场,把可能塌方影响到铁路的地方全部削成斜坡。
除了那条人工运河之外,云梦泽区域所涉及到的水道,凡是可能影响到种植、养殖和百姓居住安全的地段,将全部修起石头砌起来的堤坝。
百年大计不敢保证,但保证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不受影响还是做得到的。
移山填谷,如此庞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华夏国这样充足的财力支撑下才能够去想像,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当阳至荆门段,由于两条山脉之间的特殊地形,的小河密布其间,并在荆门之西形成一个与云梦泽完全不同的湖泊。
这个由清澈的山溪水所而成的湖泊,四通八达,如果想要利用起来的话,必须修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