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云什么的有何特殊?多云的日子里,如棉花糖般的朵朵白云随风飘过,以至于形成各种奇特形状。
但是且慢,那些云朵非常特别。
杨明志只恨自己现在没有望远镜,他视觉即便有些模糊,也看得出那是一团定格的云朵,在太阳的照耀下居然反射亮丽的光。
那些东西,根本不是云。
如果不是云,又是什么东西呢?
杨明志捏着下巴想了下,顿时豁然开朗。
“拉林大尉,您所谓蓝天的奇景,该不会是气球吧。”
“哈哈!您猜对了!”
“原来如此,话说气球下面就是莫斯科市区咯?气球组成了巨大的防空阵,它好似一团巨大的白云,我真是佩服。”
“唉,您的佩服实际是我们的无奈。”拉林大尉苦笑一阵,趁着进城前的最后时间,给杨明志说明了一番八月下旬的空袭情况。
无论架设多少高炮和高机,还是升起多少防空气球,如果德军有意不惜代价的空袭,这些防空措施无法使城市免疫。不过,那些防空气球简直是遮天蔽日组成了一大团白云,恍若一副保护伞,戈林除非疯了才会再来空袭莫斯科。
再说了,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东线的德军战机不应该全部调往斯大林格勒么,莫斯科搞出这般极端状态的防空架势,简直是矫枉过甚。
终归严密的防空阵能换来市民的安心,如若是为了保卫斯大林,再大的阵势也无可厚非。
杨明志从拉林大尉嘴里获悉,时至今日城市里没有搬迁的工厂依旧在生产武器弹药,搬迁企业的旧厂房,也突击改造成了仓库,或是新的兵工厂。
和波多利斯克一样,莫斯科城里依旧滞留着超过六十万平民。市民踊跃参军、踊跃贡献自己的财物。他们坚决不愿加入东撤的大军,尤其是大量的年轻女市民,女人的丈夫许多牺牲在了前线,带着国仇家恨又哀于自己不能达到征兵资格,她们成为兵工厂的生产主力。
莫斯科市苏维埃宣传市民的爱国热情,不过实情并非如此。
我的家在这里,难道就因为德国人打来了,我就该背井离乡?敌人也没有攻陷莫斯科,我继续留在城市工作还是去后方,得到的都是等量的配给粮食。那么我留下来工作就是最优选,至于德军的空袭,人固有一死,我又能怎么办呢?
大部分留下来的平民其实是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过是渺小的人在历史浪潮中的随波逐流。
不过莫斯科还是进一步分流平民,即便是兵工厂的工人们,相当一部分安排去了波多利斯克,以及一百公里外的图拉。
迫于战争压力,苏联女性承担了一半的武器产能,农业生产几乎成了女性的工作。
截止到942年九月,苏联各个兵工厂在战时生产的各类炮弹多达五千万枚,其中超过两千万枚完全有女工制造,产能还在快速提升。如今,苏联不断放宽征兵标准,年龄下限一直在降低,四十岁的男人也开始进入征兵范围。面对越来越大的军工缺口,更多的女性将走向兵工厂。
当然,对于广大苏联女性,进入兵工厂工作不仅仅是支援国家打胜仗,它更有重大现实意义——兵工厂提供每天的工作餐。
莫斯科城内的兵工厂并不多,而且多是突击建立,所用厂房简陋不说,承担的也主要是小口径炮弹的总装工作,以及最基本的子弹的装填。例如制造子弹,弹壳、弹头和无烟火药都是后方兵工厂生产,它们产量很大,但总装需要劳动密集型车间。
滞留在莫斯科等地的工人们,他们被组织起来,从事着并不复杂相对安全的子弹总装等工作。
他们本身就是莫斯科市民,家就在城内,只需供应足够的粮食,即可保证稳定的物资产出。
而且莫斯科本身就是个大兵营,城内驻军超过十万,另有多达二十万伤员在城内治疗。城内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几乎瞬间就能供应给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其物资供应线还不到一百公里。
反观德国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该部所需要的所有物资,都需要从本土运来。那是一条必须穿越波兰和白俄罗斯的漫长补给线,事到如今,戈梅利战役期间被炸毁了列奇察铁路桥还没被修好,莫德尔所需物资的一半,暂时不得不依赖华沙——明斯克——莫吉廖夫这唯一的铁路运输。
第1663章 前往卢比扬卡()
那团由防空气球组成的云团越来越近,即便是关闭了所有的车窗,杨明志手指轻轻按动自己的眼角,他以物理手段强行改变左眼角膜的屈光度,彻底看清了防空气球的端倪。
莫斯科城已经到了,不远处出现了大量建筑。碍于本时空的建筑水平,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有能力造出帝国大厦这样的摩天大楼。目前莫斯科城里最高的建筑还是克里姆林宫和圣瓦西里大教堂,未来她也将呈现高楼林立的壮美景观,那都是后话了。
穿越最后一片树林,整个大地豁然开朗,车队即将进入市区。
突然间,又一个检查站横亘在大路上,杨明志注意到,不仅仅是自己所在的车队,许多车辆正于此排队呢。
“奇怪,难道莫斯科也要进城证?对啊,怎能不要证件呢?进入一个军事管制的城市,没有证件或是伪造证件,都有间谍的嫌疑。”
杨明志轻拍前座的拉林大尉:“我们通过了这个检查站就算是真正进入莫斯科了?”
“当然。将军同志,您不用担心,您就在车上安静的坐着。”
所有车辆必须排队接受检查,当轮到自己所在的车队被检查,杨明志清楚的看到,合着这个检查站也是内务部负责的。
“真是极品,我的确什么都不必担心。”
杨明志搂紧自己的妻子,“亲爱的,我们已经到莫斯科了。你瞧前面的楼房,那些就是城市建筑。”
“啊,我已经看到了。真漂亮,他们居然能建造那么高的建筑。”
她所谓的高大建筑,不过是一栋四层高的居民楼。毕竟莫斯科是个大城市,苏联当局为了照顾大量进城工作的人们建造了大量的公寓。
城市建设需要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苏联要解决进城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所以国营企业工人开始工作,往往把一家人全部接进城。
按照和平时期的工资标准,一个国营企业工人的月工资,足够养得起四口之家。就是住房问题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以至于许多家庭不得不挤在面积有限的公寓中。
斯大林专注于优先发展工业,提高工人的各方面待遇理所当然。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在解决市民住房问题上下了大工夫。
而在本时代,莫斯科城里并不高楼,杨桃所看到的不过是个大号筒子楼,这类筒子楼在城里到处都是!反正俄国人在漫长历史中就习惯于自发的组成自然村,人们也习惯于集体生活,住在筒子楼公寓热闹又温馨。
他们乐意住在这样的建筑里,如若一些新兴的居民楼兴建后,抛弃筒子楼住进赫鲁晓夫楼这种高级安置房,也是瞬间的事。
正常的历史上,莫斯科在1947年开始大兴土木。
这一年,斯大林命令贝利亚差遣
内务部的同志们,广泛的在莫斯科郊区种树,以改善自然环境。
对于莫斯科的城建,部长会议通过了斯大林的《关于在莫斯科建设高层大楼》的提议,旋即有八座大楼开建。
为何要建大楼?“大楼竞赛”也是铁幕伊始的一种相对和平的意识形态之争,所谓建设一批大楼,以挑战纽约的摩天大楼群,体现苏联的国力。
杨明志丝毫不喜欢筒子楼,甚至提起这个名词,首先浮现脑海的,正是从公共浴室传来,贯彻整个楼道每一个房间挥之不去的香皂气味。大家住在一起确实其乐融融,但就私密空间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
“身为将军,我和老婆肯定得住个靠谱的地方。等我见了铁男,我得跟他说说这事儿。”
正当杨明志望着筒子楼兴叹时,拉林大尉已经解决完进城手续。
本身大尉就拿着贝利亚和斯大林签名的通关证明,证件一切合格。在和检查站负责人短暂聊了几句,大尉直接拨通了卢比扬卡内务部总部的电话,甚至直接打到了贝利亚的办公室。
一切都在行动计划内,贝利亚对部下工作很满意,他的回答仅有一句:“你立刻把别列科夫中将带来,我们立刻展开工作。”
拉林大尉自诩是内务人民委员乐意差遣的人,同时他也认识主动调往游击共和国的萨林奇金。上级交代的任务即将胜利完成,等待自己的将是仕途高升。
他一脸高兴的回到城市,示意司机继续前进。
杨明志注意到此人表情变化,好奇的问:“大尉同志,看来我们得到了个好消息?”
“算是好消息吧,说起来您是否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当然是你们的总部。难不成,斯大林同志乐意立刻见到有些邋遢的我们?”
“是我们的总部不假,那是一片特别的建筑群,希望您不要惊讶。”
“我不会惊讶的。卢比扬卡,就是你们总部的名字。”
“是萨林奇金同志告诉您的吧。”拉林大尉不假思索的说,“我想您对我们的组织应该有一些了解。”
卢比扬卡,这个名词绝非内务部总部那么简单。纵观整个苏联历史,卢比扬卡这个词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灰暗的故事……
契科曾在卢比扬卡的地下室内处决了一大批“反苏份子”,然而本时代的广大苏联人民根本不知道!
人民并不知道苏俄刚成立时,发生在卢比扬卡地下室的屠杀事件,很多人其实是无辜的,或者罪不该死,结果统统被处以枪决。
直到戈尔巴乔夫主动把这些事的文件公开出来,尘封的文件令公众哗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