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宋帆影-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王身死,全城抵定,标志着历时三个月的“东粤王国”已经灰飞烟灭了,黄破嘴兄弟炮制出来的这一场闹剧也就可以收场了。
第115章 移民实边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
最近一年是吕宋的多事之秋,太平湾周边的番民们见证了这块土地上百年不见的大变乱,这些变乱都是从遥远的西边大陆上带来的,那里据称有一个叫做“宋”的大国。先来了一位陈大王,强势一统了周边几十个部落,让羸弱的普里耶人战胜了强悍的塔蒙人,还将塔蒙人在内的所有后进部族都抓为奴隶。
才过了半年,更多的宋人来了,其中有一位黄大王,把陈大王打败了并且杀死了他,成为了这片土地新的主人,所有的部落都要听他的。
又过了几个月,忽然来了数不尽的大船,数不尽的人。这些人还是从“宋”这个地方来的,据称是一个张大王。张大王比黄大王和陈大王本事都大,大一百倍,人也比他们多一百倍。而且张大王还能指挥天雷和地火,能将所有不知敬畏的人们烧成灰碳,他只是用手轻轻一推,那十个人高的石头墙就倒下了。
传说总是越传越玄乎,张镝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之间成了此地番民口中天神一样的人物。太平城的大战击毙了上千番兵,让各番部无比震恐,但战后城内外的各番部却未再受什么损害。番人敬畏强者,而且这新的强者一点也不比前两任更坏,所以人心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拿下太平城,张镝做的第一件事是废除“贵族”制度,只留用了部分懂番语的汉人帮助大军宣谕番民。番民之间的等级也就此取消,各部平等,将数万奴隶都释放为民,统一安置。陈三甸和黄破嘴所征召的数百后宫有家的都放归本家,没家的也都暂时集中安置。
在留用汉人的协助之下,一万大军全部投入到安置番部和释放番奴的行动之中。本地番人在陈、黄两朝的收拾下已经十分老实,张镝倒也不用多操什么心。而且当前一万大军镇守,四五万番民就算不老实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
不过大军压服毕竟只是一时之计,若要保证吕宋的长治久安,则还需成熟的治理方法。张镝的办法是移民实边,以汉化夷。
现中兴社治下有民四万余人,贸易、屯垦、军事等各条线上一分之后,人手并不是特别充裕,但紧巴紧巴抽调出一万来人还是可以的。张镝初步计划从清白民中抽调整家整户的一万人左右移民吕宋,与本地番民混编。混编的方式是大散居,小聚居。也就是一万来人散在四五万番民之中,而分到各个部落中的汉民则又有所集中。混编后的番汉聚落采取和流求一样的管理办法,即牌甲法和三级兵制。
牌甲法中主要以汉民担任保长、甲长、牌长,近似于汉人贵族管理番民的方式,但更加平等友善一些。牌甲法比贵族统治高明的地方在于融合,一万汉人用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逐步地归化四五万的番民。更重要的是,牌甲法让所有番汉百姓都成了中兴社治下的编户齐民,能够将统治的触角真正深入到每一户每一人,相当于一下可以多出几万的有效人口。这比此前落后低效粗放的奴隶制度不知高级了多少。
而牌甲法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三级兵制,第一级的正兵不需太多,只在太平城中留守两个营足够了。第二级的材勇则在城内外各混编的番汉保甲中全面实施,材勇的拣选以汉民为主,汉民不够的再择番人补充。第三级的民勇则与流求采用一样的训练办法,番汉一体受训,每月一操,农闲集中训练。
其中留守太平城的正兵受张镝直接选派,一年或半年可以轮换。材勇则由正兵营训练,但调动必须通过兵部的调令或总理的手令,其他人不得动用一兵一卒。这么一来,任何一个保甲有事,城中正兵都有足够的力量弹压。反过来,就算城中政变,中兴社也可调动各番汉保甲制约正兵。那么像陈三甸这样胆大妄为之人就不会失控,或者黄破嘴这样心怀叵测的人也就不可能得逞。
计定了吕宋的大政方针,张镝随即连下了几道命令。
首先令户部从速安排移民,为防止大军一撤后方又生乱,在一万汉民南下稳住局势之前,张镝还不能撤兵,顿兵在外劳师糜饷终归是不好的。张镝已经安排一半军队回船流求,剩下的一半也应尽快交接,十几个材勇营也好都回去恢复生产。
其次令吏部选拔一批事务官一并南下,吕宋的人口和面积都大于流求,而且治下番人众多,若没有大批合格的管理人员,施政难度无疑是极大的。战后经筛选,张镝已经尽可能的留用了众多陈、黄王国时期的“旧贵族”,但一方面这些人的可靠性不如流求考选的事务官,数量上更显不足,要论质量就更次了,一百个人当中估计也没有几个识字的,唯一的优势是对吕宋的熟悉程度更高一些。
按照张镝对治下百姓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要统治好五六万番汉民众,至少需要三四百名事务官,即便筛选留用一百名旧人,起码还需要二三百人。流求第一次考选的事务官总数还不到三百,就算动员其中的一半南下,也还需要再招募一百多人,那就要矮子里面拔将军,放宽点要求,把上一回落榜者再招进一批。这让张镝再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人才的匮乏,看来礼部的学堂教育真该尽快办起来才是。在给叶承的手令中,张镝提议给自愿南下的事务官一些优惠政策,薪俸上可以加一级,有家属子女的可以随同安排,简拔升迁上可以优先。
另外,对其余的各个部门除了要各自动员事务官南下以外,也都有命令下达。医药部长兰生这回跟随在军中,战后已经带医药部就地筹办中兴药局分部。贸易部则重新启用被黄破嘴扣留在此的邹富贵等人,利用旧班底恢复贸易站的经营。礼部也需谴人新建一所番汉学堂,工部则需要参与吕宋的一大批新建工程。
第116章 移民实边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收回吕宋容易,保证长治久安难。对于吕宋的一应政务,在细节上的东西都比较好办,按照既有制度,一一列出,等到移民和相应的事务官到位就可以了。但这么大一块地盘,必须有一个人代替自己统领全局。
谁来执掌吕宋的大局呢?
随着地盘越来越广,权力越来越大,用人的问题也就越发需要慎重。收复吕宋后,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此地主官的人选。
要说张镝手下兼通文武的治政人才,一个是刘石坚,另一个就是叶承。但这两人作为左膀右臂,张镝更希望能将他们留在中枢。第三个人也就非张鲁振莫属了,身兼兵部部长和台员总管两个重要职位的张鲁振曾随同张镝第一次下南洋,又曾环岛探索流求,还是奠定台员的干将,说他是中兴社的开拓大将并不为过。张镝一纸命令,决定将其调来吕宋担任总管。而他所留下的职位空缺则依次递补,将徐奎转正为兵部部长,台员总管一职则由澎湖的李大安接任。
张鲁振有大局意识,勇于任事,接令之后必会即刻南下。但此人的缺点是武略有余、文治不足,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镇住场面,却不堪于治理政务的繁剧。那么就需要一个辅助的人选,这个人选倒不用发愁,是现成的,便是那土生唐人李若愚。
围城之战,李若愚被黄破嘴当作救命稻草,到张镝营中当说客。初见此人,张镝便觉得这是个吕宋岛上难得一见的伶俐人,谈吐清楚还识时务,求和虽然不成,却把自己给推销出去了。张镝让他进城躲好了,保住小命,还有后用。结果大军进城,他就很听话的来求见了。张镝训戒了一刻钟的时间,也问了他有关陈、黄治下吕宋的各种问题,李若愚能够对答如流,可见是个有心人,做过一番功夫。
张镝从来不歧视投诚之人,只要能用心做事,就愿意委以重任。吕宋用人之际,李若愚的自我表现也甚为得体,于是这个曾经被黄破嘴临时任命的所谓“东粤国国相”,成了正儿八经的中兴社吕宋地区二把手。有赖于他对本地番汉情势的熟悉,将来的一把手张鲁振想必也需要多多倚仗于他。
又过了半月之久,张鲁振依令带着紧急调配的第一批移民二三千人和一百余新动员起来的事务官先行南下,剩下的民户、事务官、物资还要后续分批运送。
……
“杨兄也是去应募的吗?据说总社这次至少要招两百人,机会很大啊!”
流求自新城外,几名年轻人相聚议论,结伴往城门而去,城门口已经张贴了吏部发出的第二次招募事务官公告。
“正是!我听王小官人说,去吕宋的事务官全都吃双俸,职务提升一级任用!”这被称为杨兄的,姓杨名董,字朝明。他口中的王小官人即是王希文,过去在泉州设招才科的时候,刘十九将其妻弟王希文、族侄刘五四拉来搭伙,是招才科最早的班子。如今招才科并入吏部,地位显赫,刘、王等人水涨船高。船工出身的刘十九被尊称为官人,王希文则成了王小官人。
杨董是王希文的私塾同窗,两人算是难兄难弟,学业都不怎么好,成年以后体力活干不了,文字活儿又不太称职,耽搁着没个好营生,连个婆娘都娶不上。王希文被姐夫提拔,进了中兴社的系统,至此飞上枝头,混的风生水起,顺带着就在招才的时候把个落魄的老朋友杨董也招了进去。
杨董到流求以来,仍旧算不上得志,只是在淡水河口的贸易商社中记个帐,做个小小店员。上一次中兴社招考事务官,本来是大好的机会,但他却轮到去泉州进货,错过了考选,回来得知懊丧不已。好在有老同窗王希文在吏部做事,这回新的招考公告出来,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了。而且本次考选待遇优厚,似乎机会比第一次还要好的多。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