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8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重视的,他们或许最多看一看通俗文学,但对于那些科学教科书,又或者是一些理论书籍,大多都没有什么兴趣。
而这些人就这么投入到社会中去,无疑会让整个社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犯罪不像是普通的黑社会,明目张胆的去抢,又或者是逼迫女人去贩卖自己的肉体,他们会有更多的方法,利用法律的空档去为自己谋取私利。
对于这种情况,其根源,便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所有优秀的教师集中在重点学校中,然后最优秀的学生也在重点中学里,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脊梁,而其他人则被抛在了一边,他们自然而然会有失落感,只要初中没上重点,许多人就会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从此也就放弃了学业,而其中有很多人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只是他们的天赋并不是在读书上,但因此却失去了宝贵的机会。
对于这一点,徐清也几次想要改变,比如说取消重点中学制度,但士族的反对声浪太大,最终也只能无疾而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士族的孩子是拥有特权的,平均每所重点中学之中,大概有四成所有的孩子是来自于士族的,而士族的人口不过占整个国家的百分之三左右,这么少的人,占据着这么大量的教育资源,他们又怎么可能放弃。
至于放弃重点中学的制度,这更是不可能的,宋朝奉行精英教育而不是平民教育,把最好的资源交给最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得以接受最全面的教育,而那些不合格的学生则放任自流,这是宋朝对于教育的核心思想。
也就是说,即便宋朝有钱了,其中大量的教育经费也会拿来建设重点中学,而不是去提高普通学校的待遇,因此双方只会越拉越大,他们认为这是精英教育,一个国家的精英强大,这就足够了,至于那些笨孩子,他们读不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其中有聪明的孩子,即便是在普通中学,也是有可能进入到大学中去的嘛。
而对于这样的反对声浪,徐清也只能无奈的默认,发展平民教育,意味着需要很多的钱,同时也意味着是在动士族们的奶酪,如果普通中学的教育质量提高了,那么在重点中学中接受教育的他们,不就失去了优势吗,那到时候如果考重点高中,他们还能过吗?优秀的人或许没有关系,但稍微资质差一点的呢?恐怕就过不了了,所以他们是怎么也不会同意的。
再来,钱这一方面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今的宋朝虽然很有钱,但用钱的地方也很多,照顾基础教育已经是力所能及之下的事情了,起码在小学,没有重点和普通之分,这已经是徐清的极限了,也是朝廷的极限,在这样发展不均衡的时代背景之下,出现一些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也是难免的。
但徐清还是希望这种情况能够稍微改善一些,倒也不是说让重点学校受到损失,而是给予普通孩子一些希望,首先便是多开一些初中和高中,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上学,当然,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今老师的数量本来就比较少了,如果增设学校,重点中学的投资是不会减少的,那么经费肯定得从普通学校那里出,从而普通学校的经费就更少了,而老师则也分散到了更多的学校中去。
同时另一方面,因为学校招收了大量的学生,原本一大半小学读完就要踏入社会工作的孩子,如今会有很多重新继续学业,那么社会上的缺工问题,就会开始显现,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安定,首先是这些学生都在学校里了,虽然学校不一定能够管住他们,但总起码比他们去当童工来得好。
第二点则是虽然如今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会让工厂出现缺工的现象,但读书之后,他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自然不是文盲可以比拟的,同时他们在生活上的素质也会提高,随地大小便,吐痰的行为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个国家,精英自然要好好教育,但普通老百姓也得接受教育才行,不然社会上层十分强大,但底层却是一帮不学无术的半文盲,那这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多办一些初中和高中,对于这个社会总体而言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也不会招致重点学校的反感,毕竟这些新建立的学校,他们的经费并不会从重点学校的身上克扣,他们的资金依旧十分充足,得到朝廷的保障,同时更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将会进一步拉低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的人数变多了,但教育质量却下降了,精英学校的学生们,自然可以进一步得到更多重点学校的名额,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们,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普通中学,高中的名额,双方可以说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了。
而第二点则是开设一些技术学校,如今的宋朝并没有什么技术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这就是宋朝的教育机构,完全是纯粹的精英教育,大多数人走到小学结束,一部分人能够走到初中,进入高中的凤毛麟角,重点大学的则是人中龙凤,至于研究所出来的硕士,博士,就已经有品级了,从最低级的九品开始,普通老百姓见了是要鞠躬的,称得上一句“大人”了。
而广大的学生群体,其实很多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户部和教育部曾经递给徐清一份平祥十三年(如今皇帝的年号)的记录,其中全国各地小学生数量大致在六百万左右,这个数字徐清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前世的中国十三亿人口,一年的学龄儿童在一千七百万,前世的中国大陆,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小学的人口大致就是在这个数字左右,而宋朝竟然能够达到六百万,也确实是出乎徐清的意料。
不过这倒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宋朝正处于国家的繁荣期,经济的大发展,自然带来婴儿潮,同时国家也鼓励家庭生育,增长人口,毕竟如今很多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宋人去填充,占领当地的土地和生产出口,所以平均每一个家庭都有至少五个以上的孩子,这都是十分常见的,而现代的中国,虽然开放了二胎,但因为生活成本的高昂,以及生活压力太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养孩子,所以出生率在下降,而死亡率则是在提高的,再过几年负增长就会降临在中国。
再加上人口结构不同,中国十三亿的人口,其中老年人大概有两亿左右,而在宋朝,按照现代的理论来算,七十岁算老年人,那老年人绝对不超过五百万,因为作为一个刚刚从封建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的国家,大多数人四十岁之前就死了,绝大多数人是活不过六十岁的,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活到六十岁以后了,所以整个社会大量的人是年轻人,所以这个数字倒是十分合理的。
六百万左右的小学生,到初中大概就生下三百万左右,其中一半是没有书读的,而从初中到高中,大概有五十万人左右可以被留下,六分之一的录取率,至于高中到大学大概四十万左右能够进入大学,九成左右的录取率,从大学到各个研究所,报考研究生,则大概每年有六万多人可以进入,凤毛麟角了。
而其中最令徐清关注的就是从初中到高中,没有考上的那一批人,徐清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能够进入中学的孩子,其实并不差劲,只是相比最好的那一批有些弱而已,但他们已然是基础教育之下,中阶以上的人才了,若是因为考不上高中,直接落入社会,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把这些落选的孩子,其中一部分送入到技术学校去,让他们学习一点技术,一来是方便他们找工作,二来则是避免童工的情况出现,三来则是让他们有一个出路。
同时对于这一点,国家也不需要出太多的钱,企业也十分愿意赞助,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很多机器生产,光靠文盲是不行的了,必须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来操控这些机器,而这对于工厂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初中生学识不够,高中生则是为大学在拼搏,不可能来当技术工人,而大学生,不用想了,他们是要成为机器的设计者,而不是工作者的,就算他们肯来,工资也不是一般老板吃得消,所以如果能有一些技术学校,培养一些专业对口的工人,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进入到社会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社会有需要,徐清也有需要,如此一来,自然是一拍即合,朝廷只需要出土地就行了,其余的事情都由私人资本来负责,对此朝廷上下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不用他们出钱,至于土地,当然是郊外的土地,同时还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工人,而对于中学生们来说,技术学校显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中学读完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当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最多就十贯钱而已,养活自己或许可以,但是这笔钱并不算多的。
而若是去技术学校进修,那么出来之后,很多资本家是更加愿意使用这些有技术的工人的,他们的工资会达到十五贯,甚至是二十贯左右,若是愿意外派到殖民地上去,更是会达到三十贯以上的工资,这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自然是更好的一条路,同时读技术学校,学费非常的低廉,学期只有两年,学费由私人资本负责,同时,如果你读得好,对于某一领域有特别的天赋,学校还可以出钱,请你去大学里面深造,这也是可以的。
毕竟这些中学生中,有很多人其实是有天赋的,但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进入不了更高的学堂学习自己的知识,而在技术学校里面,你接触某一样你感兴趣的门类,若是能够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学校也是允许他们去大学里面深造的,不过学习回来之后,要回到学校里面来,无论是担任学校的老师,又或者是去公司里面担任工程师,需要用工作来还学校和公司支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