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植,以保证当地的水土环境,然后将大量的牛羊迁徙到其他地方去,以维护当地的环境情况。
等到后来,国家条件越来越好之后,便开始在内蒙古建立牧场,用现代养殖场的方式来对牛羊进行规范化的养殖,而不是游牧了,这样一来,水草问题便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另一方面,利用新型的农业技术,甚至在现代,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沙退人进的国家,每年有大量的沙漠被治理成为了森林,或者是草原,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而外蒙古则从全国土地百分之二十沙漠化,到如今已经是百分之四十六的土地沙漠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且短时间内看,根本没有恢复的痕迹,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无序的有牧业对于环境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
尤其是羊,相比起马,牛这些生物,羊是对于草原破坏最为严重的,因为它们吃草的习惯是刨根吃,这就非常危险了,因为许多草原的草,因为土地非常硬的关系,它们的根都非常的浅,所以只需要大量的羊从这片土地经过,就能对土地造成巨大的损害,其伤害几乎是不可以控制的,所以在宋朝,对于羊有着十分严格的控制,每一户养的羊数量都必须汇报给当地的衙门,然后衙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查收,如果有多的,甚至会罚款,若是多次警告无效,甚至还会没收羊群,甚至坐牢都有可能,通过这种种措施,才最终控制住了羊在国内牧场中的泛滥,从而间接导致中国人开始对猪肉慢慢感兴趣了。
因为限制养羊,羊的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而辽国和金国虽然养羊,但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员,自然也知道保护环境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也有环境专家,自然也是建议他们不要多养,所以从北方直接买羊的价格也提升了很多,至于去殖民地买,算上运输成本,自然是不便宜的,毕竟这个时代,把羊肉直接进行海运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如果运送活羊,其价格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对于中产来说也不可能天天吃的。
所以大多数人开始把眼光放在了猪的身上,在宋朝之前,猪肉是穷人家才吃的,只要是稍微有点钱的人,都是不吃猪肉的,因为猪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然后臭臭的,总是你能让人联想起不好的东西来,所以除了最底层的百姓吃猪肉之外,其余人是不怎么吃的,后来直到苏东坡这位大吃货开始带头吃猪肉,甚至还发明了东坡肉这道菜,这才使得猪肉开始登上大雅之堂,从而成为全国民性的美食,不过在这个世界线下,显然就不是这样了,因为羊肉价格的升高,导致许多老百姓开始纷纷从猪肉和牛肉上开始动口了,然后厨师们开始改良猪肉的吃法,从而带动全民吃猪肉的热潮,不得不说,这也是改变历史之后的一个小插曲。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人民爱吃猪肉的习惯,却是从宋朝开始慢慢形成的,而宋朝也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改变了北方沙漠化的进程,在这一点上,宋辽金三国甚至还合作建立起一个水处理委员会,以保证水源在三地的使用,不让任何一方完全控制此时的水源,毕竟宋朝虽然草原面积不大,但毕竟这些土地也是宋朝的,同时作为三国中最强的,自然是话语权上也是最大的,不过这件事也确实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说了算的,任何一方出现大量沙漠化的情况,都会影响自己国家的情况,就像外兴安岭着大火,大兴安岭紧接着也会着火一样。
你如果不救,那么最终烧到的就会是你自己了,所以辽金宋三国,虽然平日里有着不小的矛盾,在殖民地上更是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但是在涉及本土核心利益的时候,双方还是愿意互相合作的,毕竟作为世界的三强,本土是绝对不能有失的,以如今的科学技术,想要治理沙漠,简直是痴心妄想,若沙漠开始形成,那么他只会不停的扩大,绝对不会减小,所以三国必须携手去处理这片草原上的沙漠问题,而不是互相算计对方,最终伤害到的,只会是这里的人民。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三方的意志是一样的,自然建立起一支专门负责边境牧场规范的队伍也就快速建立起来了,因为三国的边境都是游牧地区,而游牧民对于领土和国境线的区分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有的时候一放牧就会过界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这支部队就负责解决边界部落之间的问题以及水源的分配,因为边界之上,很多宋朝的牧民需要到北边去饮水,而有的时候,北边的牧民需要到南边来吃草,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以及规范周围的规则,这都需要专门成立一支队伍来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时保证周围的环境不会被他们的放牧行为而破坏。
对于这一点,金国和辽国要比宋朝更加重视,毕竟宋朝的游牧民族人口只有一丁点而已,而辽国和金国,游牧民族是他们的主体民族,虽然人口不多,但统治阶级,却都是游牧民族出生的,这就让他们对草原有着更深的情怀,自然更希望草原能够繁荣和昌盛,而不是被沙漠吞并,在这一点上,辽国和金国的意愿要比宋朝强烈的多,也热切的多,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出力最多的还是他们两个国家,宋朝最主要做的,便是派出科研团队,研究可行的治沙方案,然后有辽国和金国带领百姓去执行。
第738章()
治沙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庞大的帝国来说,也不是一件大事,毕竟宋朝的草原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地区,原属于夏国的地区以及就近征服的西藏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在宋朝的统治范围内,而在这些地方,沙化的情况并不算特别的严重,唯有甘肃和陕西等黄土高坡地区,沙化比较严重,宋朝重点关注的也是这一片地方。
因为作为汉人的传统生活区,这里的干旱情况着实有些让人不太乐观,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黄土高坡早在数百万年前,人类尚且还没有孕育出文明的时候,便已经诞生了,这片黄土纵横在中原辽阔的大地上,他的黄沙顺着黄河和长江一路往下,堆积出了淮河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由此可见他的泥沙量到底有多么的可怕,而对于黄土高坡,想要治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这里属于自然所孕育出的沙化地带,不是单单依靠人就能够改变的,所以朝廷能够做的,就是在黄土高坡外围种上大量的树,防止沙化继续向外扩展,至于如何解决这片土地,那得等以后科技继续发展才能继续推进了。
而对于徐清来说,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那就是有关于电力的运用,随着世博会的召开,电力被全世界所认知,也得到了人们的狂热追捧,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发展一门科技,不能单单有朝廷来完成,整个社会共同去努力,才有可能使电能更早普及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通用的能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进行小面积的安装,根本不可能遍布全球,但也正因为这种电能的运用十分稀奇,如今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大量的资金涌入,导致许多学校想要立刻开展对于电能更深的研究,而修建电厂自然就是必要的一步了,整整一百多家院校申请该电厂的申请书摆在徐清的面子前,便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要知道,电厂可不是那么好造的,昆山的电厂勉强运行了三个月,最后只能报废,这些学校竟然还想要修电厂,不得不说,这就是资本的盲目性,什么东西好,就一股脑投下去,无论对方是好是坏也不管,只顾着投钱,最后好的学校投不进去,便是许多刚刚成立电力系的学校也去投,一下子使这些学校都有了想要一较长短的野心,一百多家电厂,这怎么可能全部修建起来呢。
如今的电力技术,还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技术,能够掌握建造电厂的工程队大概全国也就留只有一支,就是电力研究所这一支而已,修建一百多处发电厂,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如今的发电厂十分不安全,安全隐患很多,如果小面积使用到还没有什么问题,重兵把守之下,只要稍有问题,就可以立即处理,但一百多处,且遍布全国,到时候又该怎么解决这些电厂的问题呢?
这也是自由市场的弊端,在徐清宣传电能之前,根本就没人去这个行业进行投资,所有学校的电力系都是门可罗雀,人少得可怜,研究经费更是朝廷拨款,只有那么一丁点而已,勉强也就够做一个理论实践,如今倒好,一下子上千万贯的钱财涌入其中,整个国家到处都是要建电厂的,而紧接着杭州,广州,汴京,济南等地也纷纷开始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地方修建一座电厂,点亮一片地方。
作为一线城市,自然是不愿意昆山在这方面独领风骚的,他们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电厂,有属于自己的电灯泡,这场风波席卷到徐清这里来,弄得他也是哭笑不得,他当然不可能批准进行建设,学校里的电厂也就罢了,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伏,为实验专用,但若是修建城市专用的,最起码就得需要十万伏以上,这要是一个不慎,甚至会出现巨大的爆炸事故也说不定,所以徐清自然不可能批准,但各个城市也是秣兵厉马,来势汹汹,对于他们来说,同为全国最发达的城市,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昆山被点亮,而他们的夜晚依旧一片漆黑呢,众人自然心中不满意。
直到昆山的发电厂歇菜,昆山重新变成一片黑暗,这才算是熄火,不再纠缠朝廷批准建设电厂了,徐清也总算是喘了一口气,至于那些学校,对于高等学校,重点学校,徐清就批准了他们建设电厂的申请,至于那些一般院校,徐清就每五所大学批准一所,然后五个大学所有该系的学生,都可以共用一个发电厂,如此一来,将发电厂控制在一定的数目,也算是方便管理。
当然,如此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