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望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班的四个跨刀皂隶目不斜视;而两个青衣门子习惯性的以貌取人;理所当然的视仪表不俗的沈侃为学子;不加阻拦;反而和蔼的冲着他笑了笑;拱了拱手。

    沈侃没有反应;矜持的一步步上了台阶;堂皇进了大门。

    当他进去后;两个青衣门子这才不满的微微撇撇嘴;却也无可奈何。

    衙门难进;而学院即使会受到阻拦;作为一名沈氏族人;天然就是一张通行证。

    学院的前半部是文庙范围;沈侃好奇的边走边看;头一栋建筑上悬挂着“状元坊”三个斗大的黑字。据说府学的牌匾是闪闪发光的金字;出了状元郎的荣耀。

    这里没什么人;沈侃驻足观赏了会儿;接着打一侧的巷道穿过拱门;眼前出现牌坊式的大彩门;名曰棂星门;两栋油漆雕梁的画锦坊拱卫在左右。

    这里的一切都有历史典故;可惜身边没有向导;沈侃径直走了过去。

    棂星门的后方是洗马池;再后面是带有几分肃杀的戟门;道路尽头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成殿。

    不时有差人走来走去;沈侃不想被人诘问;加快速度穿过大成殿以及附属的庞大院落群;眼前供奉的是烟火缭绕的崇圣祠。

    隔着一段距离;沈侃装模作样的对着殿里的先贤们深施一礼;以表敬意。

    初来乍到;他不清楚目的地应该是后头那些居住着生员的院落;直直的冲进府学;幸运的是没有被人阻拦。

    这一部分是府学的范围;从宣门进了泮池;再走到柳树遍布的秀野池;结果被一道红墙挡住了去路。

    “喂!站住;这里是明伦堂;不经宗师传唤不许入内。”门前之人沉声说道。

    “哦。”沈侃心里微微吃了一惊;原来这里就是明伦堂;官办学院的心脏部位。

    “请问尊长。”

    沈侃赶紧举起双手作了个揖;“沈仕沈化二位学子可住在这里?”

    “沈道贤、沈道良昆仲?”

    原本不大客气的中年男人眉毛一扬;语气透出两分亲切;马上笑呵呵的问道;“你是沈家后生吧?瞧这风骨就是大族之后;不错不错!”

    沈侃故作腼腆的笑了笑;观此人一副寻常差人打扮;点了点头。

    “沈家人了不得啊!个个一肚子学问;相貌仪表也是顶呱呱。”

    中年男人一边说着一边翘起了大拇指;如数家珍的打开了话匣子;“道贤道良是大房惟山先生的公子吧?你大哥沈道贤不愧是沈家长房长孙;少小即有才名;聪慧天成;在咱学里年年考试三甲之内;深得宗师与县太爷的器重。”

    “是。”沈侃见他提及到大哥沈仕;不得不低眉顺眼的回了一句;“大哥向来是兄弟们的楷模。”

    “那一定的;生子当生沈道贤嘛!”中年男人唏嘘的道;“你二哥也不错;性情端重;博览群书;就是为人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张脸;不像你大哥性情旷达;人人争相与他结交;无有不应的。依我说他将来的成就怕是有限;难出头啊!”

    “为何?”沈侃不禁来了兴趣。

    “为何?”

    中年男人抬手捋了捋稀稀几根的鼠须;一脸自信;“老夫在学里当差二十载;观人无数。观你二哥的性情不善于交际;与你沈家祖上几位一样;经济治世非其所长;就是埋首专研圣贤书的酸儒;文采不飞扬;声名不显;就算考中秀才也顶多做个教书的先生。不信咱们走着瞧。”

    “尊长说的有道理。”

    沈侃听的频频点头;人家确实说的有道理;虽然与二哥沈化不熟悉;但家里谁人不知他自幼便成天拿着一本书;口读背诵不断;不喜与人交谈;就知道看书;人送外号“小道学”;完全是个书呆子。

    “呵!”中年男人没想到随口一番交浅言深的评语;正有些后悔呢;不想眼前这位沈家小后生不但没有为自己的兄长辩护;反而同意的连连点头;非常意外。

    “老夫姓李。”中年男人升起了几分好感。

    沈侃忙自我介绍:“见过李前辈;晚生沈侃;字道古;子不敢言父;家父三房。”

    “道古道古?”中年人装模作样的品味一下;“嗯;你是沈惟询的公子?哈哈!”

    李差人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爹可也是不妄言笑的性子;观你的性情也算沉稳;并神韵奕奕谈吐清晰;不像你家那二哥;倒是颇有你大哥的几分神采。”

    “谢前辈夸赞;晚辈愧不敢当。”沈侃心里不禁苦笑;在家里人的眼里;恐怕他和大哥沈仕;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爹以孝义见称;虎父无犬子。”中年男人随口又赞了一句。

    沈侃越发苦笑···

第0005章 沈氏各房() 
话说沈家上一代兄弟五人;沈侃的祖父沈汉是独生子;分家后他们这一支统归于吴兴大堂;其余还有二堂三堂四堂等。

    沈侃的父亲名叫沈嘉谋;字惟询。虽然文学稍逊与大哥二哥;而品行过之。当年沈汉被逮捕下狱时;衣食三餐皆沈嘉谋一个人张罗;故此人人称赞他的孝义。

    沈侃家被称为吴兴大堂三房;如今沈嘉谋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选授上林苑菜蔬署署丞;半官半吏的性质;居住在京城。按照族规;沈侃自幼就被送回了老家;接受祖父的教导。

    大房即沈侃的大伯沈嘉猷;字惟山;为人慷慨疏达;家里人都说沈仕酷似年轻时的他。

    当年沈汉下狱期间;沈嘉猷适逢出门游历没能及时赶回来;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寸步不离的陪伴在老父亲身边;已经绝了出仕的念头;除孝敬双亲外;一心打理沈氏家族。

    沈侃的二伯名叫沈嘉谟;字惟承;金陵国子监的老监生;长期居住金陵。据说为人恭谨孝顺;待人仁厚;生平喜好读宋代的儒家典籍;诗作稳秀流逸。但正如李差人分析的那样;这位二伯的性子与侄儿沈化一模一样;一辈子就知道读书;结果三弟被选授了官员;他至今却还呆在国子监里蹉跎。

    此外还有四房的沈嘉绩;字惟熙;五房的沈嘉禾;字惟瑞。

    其中沈嘉绩的性格豪放磊落;求学时不屑于当下的时文绳墨;进了国子监后;很快便弃了举;返家帮着大哥沈嘉猷打理产业;呼朋唤友的潇洒度日。

    现如今靠着沈嘉绩的能力;四房的产业蒸蒸日上;连带着全家的日子也一日好过一日。不过有侠士之风的沈嘉绩动辄周济亲朋;所以家族的宗党及姻亲朋友以及乡邻指着他接济的人很多;沈家的钱财粮食左手进来右手出去;闹得家里的妇女对大多他颇有微词;好在老爷子沈汉对此非常赞赏;。

    沈侃的五叔沈嘉禾属于沈汉老来得子;只比沈侃大了五岁;与沈仕同岁。

    沈汉担心自己宠溺幼子;一早将沈嘉禾交给了沈侃的父亲沈嘉谋照料;现在人在京城求学。

    正因为沈侃独自生活在老家;身边只有几个下人;所以穿越时的异样被他很好的掩盖过去。至于文采;以前的沈侃打小淘气;成天追在四叔沈嘉绩的屁股后头;被老爷子沈汉骂他们叔侄俩是一对不争气的东西;属于学问最差的一个。

    告别健谈的李差人;临走时经他指引;沈侃很快找到了两位兄长的号牌房。

    他全不管有什么规矩;反正自己年纪小;其实也是听说过官办学院的规矩少;没有民间书院那么麻烦。

    进了小院;书童守墨正蹲在地上扇风炉子;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有人来了;急忙站了起来;目光透着殷勤;

    “五少爷您来了?”

    “嗯。”

    沈侃心里颇为受用;虽然不受族里长辈待见;可好歹那没见过面的“爹”是个官;即使下人们的巴结是冲着二代的份上。

    书房里传出交谈声;隔着帘布;好像不只两个人。沈侃小声问道:“有客人?”

    “是孙家和叶家的亲家少爷。”守墨也悄声回答。

    “孙家?叶家?”

    沈侃点点头;自家往来无白丁;自从恢复书香门第的好名声后;联姻的对象自然都是那些门当户对的大族或名声好的书香门第。

    孙家是姚江望族;叶家则是汾湖望族之一;与沈家相同的;三家皆是明朝立国后;家族开始督促子弟读书;然后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于近几十年集中爆发。

    各家的发迹历史都是街头巷尾的谈资;本地人无不知之甚详;所以沈侃也有所了解。

    孙家祖上第一位进士名叫孙鸿;永乐二十二年考中的;经元朝百年寒门;再次开启了孙氏一族的门楣。而真正使得孙家成为望族的;则是孙鸿的侄孙孙燧。

    当年宁王朱宸濠叛乱;时任右副都御史的孙燧正好巡抚江西;坚决不愿附从;一面奏报朝廷;一面整军备战;结果被察觉的宁王设计谋害。

    作为忠臣;事后孙燧被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忠烈。他三个儿子皆出类拔萃;长子孙堪承父难荫;被朝廷封赏了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五年;参加武会试;得了第一名;如今官拜都督佥事。

    老二孙墀是位大儒;曾受官员礼聘;在杭州万松学院主持讲席。嘉靖二十二年;被朝廷授予了中书舍人。

    老三孙陞是个大才子;嘉靖十四年殿试一甲第二名;如今在京城礼部做官。

    连着三兄弟都做了官;都有大学问;名声也好;孙家自然成了远近闻名的望族。当年老爷子托媒婆;为沈侃的四叔沈嘉绩求娶了孙堪的小女儿孙氏为妻;两家遂成姻亲。

    叶家的发迹经历也差不多;自叶蕙公以下;世代以科第显;为吴中望族。

    现在的叶家支派众多;沈侃不了解底细;只知道姑姑沈盼儿嫁给了名叫叶旦的儒生;然后叶家的一个闺女前年许给了大哥沈仕;还未成亲;而两家上一代也有联姻;反正关系比孙家要紧密的多。

    用家里下人的闲话说;孙家发达不久;为官皆清廉;没什么钱;而叶家却是响当当的富豪;连续几代家主都善于理财治家。

    这时候守墨隔着帘布说道:“五少爷来了。”

    “老五来了?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书房里传出爽朗的声音;沈侃不由得一怔;因为这声音并非出自两位兄长;好在他早有应变之道;马上恭敬的道:“是;弟弟给哥哥们行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