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富贵-第9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不过到底是收到审官院,还是放在三班院,还是分开来成几部分几个衙门各管一摊,还没有定论。这最近热门的话题,热度仅次于西北战事,从到下都议论纷纷。面对这一趋势的臣官员心情复杂,三司实业在政事的分量升,必然会导致通实学的官员地位升,词臣的地位下降,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赵祯登基以来,词臣地位提升的过程实际已经终止,个人喜好根本改变不了这种大势。皇帝可以提高词臣的官位待遇,在朝政的分量却没有办法,那是不由人的。

    午后的暑气退去,议事厅不似刚才炎热了,几位宰执讨论的热情却依然高涨。最近因为西北战事,两府之间矛盾不少,今天把那些心事放下,才发现还有更多双方一起要面对的问题在等着大家。臣武将,职武职,这不是一个概念,最近都凑到一起来了。

    一直到太阳西斜,赵祯姗姗来迟。众宰执行礼如仪,才算正式开始议事了。

    行礼罢,赵祯吩咐跟在身边的石全彬:“且去厅里看一看,枢密院河西房有没有理好要议论的事务。时候已经不早,让他们不要耽搁了。”

    石全彬应诺,快步跑出了前面小厅。

    李迪和吕夷简对视一眼,一下子知道了赵祯为什么这么晚才到。这位官家对朝臣僚一向礼敬有加,下了诏旨议事,按平常习惯不会让众人等这么久。今天反常,只怕是与李璋的亮相有关了。那是官家的亲表弟,只怕赵祯是故意给他拖时间,生怕准备不好。想来赵祯是觉得李璋在西北学得不错,迫不急待地要在两府宰执面前显摆一番,又生怕他年轻沉不住气,第一次做得不尽如人意,要拼命压着时间。

    不一刻,石全彬从里面跑出来,对赵祯行礼:“官家,李防御已准备妥当,专等官家和诸位相公进去。小的看了一眼,确是跟小的前次去秦州,在那里帅府见到的一般。”

    赵祯面大喜:“好,好,众卿一起进去,议事,议事”

    说完,带着石全彬当先而行,众位宰执相公紧紧跟。

    一进议事大厅,两府宰执便觉得一种怪的感觉扑面而来,吕夷简和李迪相视暗暗摇头。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没想到今天又碰,只怕今后也都摆脱不掉了。这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说,那是徐平回来了。

    今天的徐平,跟他一年多前卸任三司使,出镇西北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不但是他各种待遇位宰执,更重要的是建立的功业,无人可。不只是在西北立下的军功,还有三司各项新政继续深化之后带来的成果,整个朝廷已经打下了他的印记。现在朝只要涉及钱粮,有人说一句是当初明学士所定,便再无异议。有人强行要别出心裁,自然有新近崭露头角的一班官站出来让你下不来台。越是老臣,这种无形的约束越是影响得深。以前的老办法已经没有用了,新成长起来的官员有自己一套做事逻辑,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熟悉这种逻辑,影响也越来越大。李迪和吕夷简心力交瘁,跟现在朝这种风气不无关系,他们是真地老了,实在学不来徐平建立起来的那一套做事办法。

    今天进入议事大厅给他们的第一感觉,便是以后朝不但是涉及钱粮的事务,只怕还要加军事务,也都要笼罩在徐平的影响之下。有什么办法?新人要位,最便捷的路径便是另起炉灶,跟朝的老臣抗衡。徐平便是提供了这样一条路,这条路还是光明大道,只要照着做,能把事情做好,能建功立业,老人们只能徒唤奈何。

    吕夷简其实先前也不知道李璋要怎么主持河西房事务,倒不是李璋瞒他,实际李璋事事报。只是吕夷简清楚这是赵祯给自己表弟的进阶,他有意回避,故意不过问。今天见了这副架势,才知道李璋要做什么,才知道他要把整个西北战事显现在众人面前。

    议事厅东面的墙挂着巨幅地图,旁边要各分成小幅,面详细标注了各种地形,以及兵力部署,甚至钱粮存储、行军路线、战争目标,应有尽有。只是只有秦凤路标得特别详细,其他几种只是粗有轮廓。地图旁边还有各种架子,面挂着几块板子,还架着各种各样的图表,什么版籍兵力、实际兵力、所需钱粮,甚至各处统兵官,全部列明。

    夸张一点说,要想知道西北军事的任何事情,这间房子里都可以给你答案。如果这里说不清楚,那是枢密院没有管到的事情,或者前方将帅漏掉没报的事情。

    运筹帷幄之,决胜千里之外,这里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

    :

第165章 政令分掌() 
赵祯带着几位宰执上前,俯视地图前面的沙盘。这沙盘极大,西起河西四郡,东到河东路的黄河,基本把整个党项都包括其中。上面依然是秦凤路最详细,各种山川地理,设的堡寨,修的道路,桥梁渡口,应有尽有。秦州军和天都山党项军的军事部署,那一带有哪些城池关隘,驻扎了多少军队,估计有多少人户、粮草,都一清二楚。而其他三路就简略得多,仅有城池、关隘和驻有重兵的大堡寨,细节并不清晰。如延州门户金明寨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堡寨群,下面统领的寨堡数十,在这沙盘上却只是一处。这不是李璋对那里不用心,而是延州经略司报到枢密院的情报就是如此,不成系统,没有细节。

    在沙盘前端详良久,赵祯道:“虏在吾目中矣,番贼已在掌握!”

    吕夷简和李迪与众宰执一起称是,道:“若是山川地理、兵力部署各路都能如秦凤路一般详细明白,则如何措置防秋,枢府提出方略又有何难?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人诚不欺我,然也当如此明白才可。”

    “虏在吾目中”是建武三年汉光武帝征伐陇右隗嚣时,马援聚米为山谷,向他指划山川地理时,光武帝所说。此时徐平所经略的秦州一带,便是当年马援所要进军的地方,不过现在李璋所制作的沙盘比当年马援所作精细了不知多少,上面情报也更详尽,敌我双方的攻防态势一目了然。赵祯有感而发,心底何尝不是想再建当年后汉的威风。

    上一个冬天徐平两场大胜,给了赵祯军事实力不弱于党项的信心,此次李璋在秦州攻占会州之后回京奏报,给他演示前线战事,又让他第一次对军事态势有了清晰认识。听了李璋所转述的徐平对党项的方略分析,看过了各种地图,对党项一战怎么打,赵祯首先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今天看了沙盘,最少对于西线战事,已经了然于胸。

    几位宰执对着沙盘,与自己以前对战事的了解一一对应,一会恍然大悟,又有时暗暗摇头。宋军的前线奏报还算详细,但不成系统,看过各种奏章的人,当战事聚焦在一个狭小区域的时候,还能理出头绪来,一旦扩大到数州之地的范围,聪明人也只能够理出个大概来。宋军己方的情报不缺,但情报的分析是空白,仅仅靠官员的个人智力如何能行?

    战争是短时间内敌我双方快速移动、攻防的过程,局势瞬息万变,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庞大,对决策的要求极高,其复杂性远超过一般的事务。确实有天才的将领,能够凭借敏锐的直觉,做出精准的判断,从而赢得战事的胜利。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可遇不可求,一国的生死存亡不能依赖在这上面。这个时候,徐平这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把战事的情报分析和决策过程格式化,一切都摊到台面上来,就可靠得多了。

    吕夷简叫过李璋,照着沙盘上显出来的双方形势,问他最近的会州之战的过程。这是最近的一场战事,徐平的奏报一向详尽,吕夷简又天资过人,过目不忘,此时让李璋对着沙盘讲解,与前些日子收到的秦州奏章一一印证,很多疑问都豁然而解。

    听李璋讲过,吕夷简思索一会,对赵祯道:“陛下,照着这里的山川地理,再按前些日子秦州奏来的军情,秦凤路如何防秋,臣已经心中有数。当今急切的事,是让李璋按着秦凤路的格、式,发到其余各路经略司,把双方军情奏报上来。若是都如秦凤路一般把双方军情标志明白,则枢府所发宣命,就都有章可循。”

    惟一的武将宰执王贻永道:“枢相所言自是不错,不过要如秦凤路一般奏报军情,则军中所费人力极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强行让各路帅司奏报,只怕也是不实的多。”

    王贻永尚太宗女郑国公主,本来是王溥之孙,尚公主后升排行改名贻永,与叔叔王贻庆成了同辈。他是外戚,名臣之后,虽然武将出身,其实并没有带兵打过仗,能在枢密院坐住,更多的是靠性格清静,与人无争。虽然没打过仗,但多年为武职,对王贻永对军中的情况比其余几位文臣熟悉得多。看着沙盘上奏凤路军事态势分明,一切简单明了,他却深知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容易。依三衙禁军的体制,军中无僚佐,一切事务归于统兵官。这种情况下各级统兵官能够知道手下有多少人已是不容易,要让他们按照秦凤路这样把军情整理出来,绝对不可能做到。强行让他们做,报上来的军情只怕也是乱编的。

    旁边的参政杜衍道:“自数年之前,徐平便就要在军中行军改。所说军改,无非是在军中设僚佐,把自收藩镇精兵之后从军中剥出去的幕职僚佐重新建起来。那个时候,三衙诸将喋喋不休,言乱了禁军旧制,只怕一遇战事不堪使用。现在真遇到战事了,还是徐平那里补了僚佐的军队能打,宿将所带的三衙精兵,却连连战败,未立尺寸之功!现在枢密院要让他们报军情了,还是因为无僚佐,无人手,连军情都报不精细!要灭番贼,看来只怕还是要让禁军把旧的军制改了,统兵官手中的权,收一部分上来!”

    杜衍说完,几位宰执都没有吭声。现在势态已经清楚,徐平改了旧军制,甚至连兵都不从传统的沿边三路招,战力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