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富贵-第9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习是非常难的事情,胡服骑射使赵国变得强大,是因为学了胡服骑射的赵国还是那个原的赵国,而没有变成胡族的赵国。学习是要本于自己,吸收学人好的东西来加强自己的弱点,而不是跪在地仰望以为自己不如人,把什么都抄过来。但话是好说,当你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别人还要你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战斗,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个时候有个聪明人来告诉你,不用站起来了,你只要以后一直在地爬着走路,岂不是好?又有多少人能够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这片土地从来不缺少这样的聪明人。
徐平的军改在秦州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反对,那是因为对于军人来说,新的军制下他们过得无论如何也以前好得多。权力被剥夺一部分的统兵官,大多是从其他地方新补来,又在短时间获得大量战功,飞速升迁,自然一切都好。但到韩琦这些聪明人这里,便觉得一切都跟以前的认识格格不入,自然是看哪里都不顺眼。
见韩琦有些迷茫,还有些不安,徐平也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本是抱着万丈雄心来到西北,要建功立业的,结果到了徐平这里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颠覆了他以前的认识,能够安然接受才是怪的事情。没了这份坚持,历史也不会留下他的名字。
站起身来,徐平对身边的几人道:“天时还早,我们到军营看一看吧,韩经略在秦州也不能久留。练兵带兵,说到底还是为了打胜仗,不能打赢一切成空。我们看一看,这些整训出来的新兵,到底是不是按着能打仗来练的。”
韩琦点了点头,默默地站起身来,没有说话。对啊,再是说得天花乱坠,带兵终究是为了打仗的,战场打不赢,说得再好也没有用处。最近的两场胜仗,徐平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带的军队能打,你看不惯又能如何?这样持续下去,如果还是徐平这里连战连胜,禁军一无是处,韩琦是不理解,也要跟着秦州军一样进行军改。
新兵的军营并不在定西城里,城是整训好的正规军驻扎的地方,新兵都在城西和城北的谷道之。这些新兵有时候会配属到鲁芳的桥道厢军之,协助架桥铺路,甚至整治农田、开渠引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一样,开渠、修路等大工程是农耕民族在生产培养和展现军事能力的时候。这些活动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对生过程的复杂管理和后勤保障的考验,与军事活动相不遑多让。
生产方式的不同对于军事化和军事制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军事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离开了这一点,便如鱼儿离开了水,怎么样都是半死不活。徐平的军事改革,根本还是扎根于农耕化之的,便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般,把骑兵引进来作为补充,成为这个体系一部分。这是原军事化的根本,高度强调组织与配合,强调纪律性,强调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心齐,泰山移,把所有的人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对抗天灾人祸。
出了定西城西门,一路西行,过了五六里路,山谷开阔起来,便是大片的军营。这是半永久性的设施,不使用帐篷,而是简易的草房。川蜀来的新兵在帐篷住不惯,没有必要勉强他们,只要能够适用必要时候行军的节奏,不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一进军营,韩琦便看见路边揭着大榜,依然是徐平军营的风格,写六个大字:敢战、能战、善战。另一边是另一幅榜,写的是:军事严遵军令,一丝不苟;军事外放松快活,军营不是牢房。再走几步,又是一幅大榜:一切刑罚断于军法司,统兵官不可行私刑,大杖小杖一律不许。
韩琦看着心里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在其他各军都在严阶级法的时候,徐平这里连统兵官施杖刑的权力都剥夺了,要知道其他地方把兵士打死了也无人过问。统兵官没的了刑罚的权力,还怎么带兵?孝子尤要从棍棒下出,更何况是军士卒呢。
与韩琦并排的王凯看见他的表情,低声道:“经略,军士卒也一样是父母生养,弃家从军已是不易,要让他们安心军营,是要在这里过得趁心如意才好。”
韩琦犹豫一下,还是道:“这如何能够一样?他们从军,拿着军赐禄米,自然要为国家效力。营轻松快活,如何行得了军打得了仗?”
王凯淡淡地道:“反正那些视士卒如草芥的也并没有打胜仗,我们善抚士卒,却倒连着两场大胜。人是皆一般,士卒抛妻弃子,舍弃家园,千里从军,总要对他好一些。”
韩琦不由沉默,天大的道理,也不过这一年连续两场仅有的大胜。你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偏偏是秦州军这里这样做打了胜仗呢,那到底是谁错了?
旁边不时有士卒列队走过,与在来时大道见到的一样,相会时只是到一边让行,并不停住行礼,甚至伏地不敢仰视。韩琦见了,不由皱眉道:“来时一种所见,秦州军的军纪严谨,怎么军营里面这些士卒见了经略,并不停住行礼,连横杖都没有”
王凯道:“军营都自有任务,一切按照军纪,遵从军法。行军令时,一切当以军令为遵,哪怕是经略来了,只要不是别有布置,他们依然是按军令行事。路边避让是遵从营的军纪,不停住施礼是遵从军令,这是军的规矩。”
:
第141章 留你两天()
到了此处军营的官厅,负责此处的张亢才得了消息,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落座之后,徐平看了看韩琦,对张亢道:“韩经略新近帅泾原路,那里兵少将寡,又缺宿将,等到秋后与番贼对敌,不免有许多难处。趁着这两天无事,让他到新兵营里来看一看,回到泾原路之后对军事不至于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
张亢看了看韩琦,见他一直沉着脸,心里大约猜到了韩琦的想法。张亢一样是进士出身,虽然转了武职,跟同年臣还是有交情,对于朝关于秦州军制的争论不陌生。而且张亢自己最开始也对徐平的军改不以为然,只是作为部属,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罢了。一直到最近两场大胜,他转过头来再看军改,才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想了想,张亢道:“若是要让韩经略熟悉军事,不如在那边的将校营里待两天。这边都是对新兵整训,一路帅臣看起来有什么意思?将校才是军根本,他们平日里在学些什么,如何做事,韩经略看了当有大用。”
徐平点头:“说的也是,士卒整训,急切间做不起来。将校营那里看一看,对军事务便有了大致眉目,将来做事便有了条理。——这样吧,稚圭,也不差这一天两天,你便到将校营里住两天。你仕宦十数年,一直未管过军事务,到那里看一看,对你在泾原路管军有好处。往常禁军里面,许多大将不能识断字,日常事务不得不倚赖吏人。而臣统兵,对于军事务不熟,一样要受属下将领摆弄。说起来,军政管着许多人,又都是聚在一起,认真治理理民政更加繁难。这么繁难的事,便要求统军的将帅,不只是要知武事,同时也要知事,缺一不可。武相参,才能把军治好。我这里要求军将校全部要集学习,每人都要识断字,能够开弓射箭,知道如何行军打仗。臣统军,应该也是如此,进将校营去学些日子是应该的。”
韩琦心里是不愿去的,按照徐平的说法,统兵的将帅要允允武,这如何容易?臣自小学的是读写字,圣人经典,拿惯了笔的手如何开得了弓?武将更是如此,使惯了刀枪,让他们拿起毛锥子来写字,让臣开弓更难。这么难做的事非逼着大家去做,到底有何意义?一军之帅,知道如何调兵遣将好了,要不需要阵杀敌。
见韩琦沉默不语,徐平又道:“艺祖在时,曾说欲让天下武人尽读,当然,艺祖也说过欲让臣都知武事。英明神武如艺祖,自幼从军,征战无数,这话当非随口而说。当时天下未定,此事做起来麻烦,现在天下承平已久,臣武将众多,再做没那么难了。”
见徐平把太祖的话搬出来了,韩琦哪里还好再说什么?拱手道:“经略说的是,谨受教”
徐平点了点头:“对了,现在将校营那里的行军作战、参谋筹划都是李璋在管,稚圭便到那里跟李璋待两日吧。大致了解一些,不致于将来茫然无头绪。”
韩琦面无表情,拱手答应。
看着韩琦的神情,徐平突然觉得有些失落。按照这个时候的常规,自己兼节制泾原路兵马,其实并不需要管太多,只要到了战时,把行军作战的军令交给他们好。完成了军令自然有赏,完不成自有责罚,何必苦口婆心地跟韩琦讲这些?说来说去,还是对现在的禁军没有信心,担心到了作战的时候,他们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局面搞砸了。再一个,也是因为韩琦是自己的同年,是真心实意地想帮他一把。但看韩琦的样子,显然他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徐平把他留在这里两天,说不定还满心不乐意呢。
自己操心费力,强人所难,又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将校营是专门培训军官的,来源一是原有的将校,再一个从平时和战时立功的士卒选拔优秀的出来,到这里来培训。只有合格的才会升迁,而如果连自己本级的考核也不合格,便会被分配到厢军或者到附近的堡寨做巡检,剔出野战集团。徐平不苛刻,除非犯了大错,不会对属下动不动责罚,更加不会随随便便夺官降职。在这里不适任,换个能够做得来的地方是了,实在不行还可以转为州县的武官差遣。
徐平一再跟属下强调,行军作战是地方事务更加繁难的政务,指挥作战的将校自然而然地也要求掌握更多的本领。读识字是必须的,连军令都要别人读给自己听,需要别人帮着写,自己只会画花押按手印,军不许有这样的将校。初调入高大全军的贾逵大字不识一个,现在也能写出似模似样的军报来了,采虽然谈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