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富贵-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极差,接济就有一搭没一搭的,便就成了这个样子。王琪就烦他烦得不行,除了四时三节派差役上门送点礼物,平时都不理他。
高大全下马。拿了徐平和王琪的名帖过去叫门。
只拍了一下,门就吱呀打开,胡全民从门后露出身子,接过名帖去,对高大全道:“请徐官人在外面稍等,我进去禀报父亲,去去就来!”
说完,飞一般地跑进院子里去。
徐平和王琪下了马,带着王珪到了大门前,静静等候。
过了不大一会。胡全民从里面匆匆出来,对徐平和王琪两人行礼:“父亲大人今日精神正好,请两位官人到客厅用茶。”
徐平和王琪对视一眼,一起抬步进了胡家院子。这个胡全民明显是早早就等在门后,就连胡旦,只怕也已经在家里等得心焦了。
胡旦家的院子很大,隔成了几处,想是子孙众多,分成了几院。院中有些杂乱,鸡飞鹅叫。还有两只黄犬乱窜,显得乱糟糟的。
随着胡全民,徐平和王琪一路进了正房客厅,只剩了高大全在门外。无处可去。胡家看来穷得有些狠了,连个下人都没有,全是胡全民在打理,高大全竟然无人招呼。
进了客厅,只见主位上坐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身上公服显然用心收拾过。不过这大红官服也不知穿了多少年。已经破旧。
老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脸上的皱纹重重叠叠,不过面色红润,看起来精神很好。他坐在主位上,由于眼睛视力不便,头向上抬着,给人一种很倨傲的感觉。
胡全民进了客厅,上前行礼:“父亲大人,知州官人和侍御史徐平官人前来拜访。”
胡旦抬着头,无意识地转转脑袋,口中道:“哦,快快上座,我儿去给两位官人上好茶!贵人临门,不要怠慢了!”
徐平见胡旦身边一根长长的竹杖,又见他的神情,看来两眼已经彻底不能视物,竟成个瞎子了。
与王琪上前见过了礼,王琪又介绍了从弟王珪。
胡旦礼貌性地夸了两句,让其用心读书,几年之后科举高中状元。一说起状元,胡旦就讲起自己当年,直到儿子上了茶来才住嘴。
可怜王珪才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一路被太阳烤得头晕眼花,又被胡旦一通说教,只觉得头懵懵的。也就是他从小家教好,人又温文尔雅,规规矩矩听完了。
人能够记住过去已经不容易,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胡旦想不到眼前的这个稚龄少年实际上成年之后与他差不多,也是以文学著称于世,而实际才干却多有不足。不过王珪有自知之明,不像胡旦锐意钻营,最终荣宠一生。在徐平前世的历史上,王珪虽然没有中状元,也是榜眼,文才为一时之选,任两制多年。后来拜相,以庸庸碌碌著称,上殿进呈时称“取圣旨”,皇上裁决后称“领圣旨”,归朝告人时称“已得圣旨”,人称三旨相公。
三旨相公只是平庸,却不像胡旦晚年如此凄凉。胡旦要是有王珪的这份气度,成就必然远在其之上,他那时正当太宗时候,太宗总揽庶务,要的就是这种宰相。
喝过了茶,胡旦漫无方向地看着前方道:“王知州,自三年前你上任时见过一面,我们已是多年未见了啊。”
王琪随口答道:“是啊,晚生庶务繁忙,也不得闲来看大监。”
当年王琪就职的接风宴上,胡旦高谈阔论已把同桌的人烦得不行,等到酒足饭饱,还要把桌上的菜打包带回家吃,传为一时笑谈。襄州这里隔三差五就有官员路过,王琪迎来送往早已不耐烦,哪里有心情还看胡旦。
胡旦摇头叹气:“哎,可怜我双目已盲,也无法出门去望知州。老夫在这里多年,对州政有些心得,说与知州,也添些治绩。”
王琪随口客气两句,把这节轻轻揭过。开什么玩笑,您老自己当知州的时候都没什么政绩,还因为天天喝酒荒误政事被贬官,现在竟还敢来指导人。
见王琪没什么谈性,胡旦又对徐平道:“御史从岭南来,听人说你在邕州颇做出了一番事业,连交趾国王都抓了?”
徐平拱手:“后学晚进,侥幸而已。”
“纵然侥幸,也是你的运气。为官治民,运气也是不可或缺,老夫当年就是少了一分运气,才有今日啊。”
这一说,又打开了话匣子,把当年的事絮絮絮叨叨说了无数。
认真说,胡旦初入仕途的时候前途无量。作为状元得到太宗皇帝御制诗,其中有一句:“报言新进士,知举是官家”,特意告诉他是天子门生。当届进士的最后一名是探花冯拯,也得到了御制诗,是两宋惟一得到御制诗的探花郎,徐平都没这待遇。
状元及第后,胡旦初上任接的就是吕蒙正的升州通判,完全一个待遇。可他自己不争气,一心想着靠上书言事得到皇上和宰执注意,于政务反而不在意,结果路越走越窄。
虽然听王琪说过胡旦的事迹,初时徐平还不往心里去,总觉得前朝状元,做过知制诰的人物,还尽量附和他的言语。后边听他越说越离谱,而且滔滔不绝,也就失去了耐心,只是偶尔答一句,意兴阑珊起来。
说了半天,胡旦自己累了,才停了下来。
此时正是正午时分,天气炎热,胡全民上了些零碎吃食,给大家垫垫肚子吃着解闷。不过是些菱角嫩藕,都是外面随便买得到,最便宜的东西。
算是吃了点心,胡旦的兴致又起来,对徐平和王琪道:“老夫平日在家,别无爱好,只是著书。前几年曾上《汉春秋》,极得官家喜欢,赏下钱财无数。”
《汉春秋》是胡旦最得意的著作,以春秋之意记汉朝事,有为圣人续作的意思。这也是胡旦的性格,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才学可比古代圣贤。这样的大部头献上去,自然得到皇帝和大臣的重视,官为刊刻。胡旦趁势说自己家里穷,没钱买笔买墨买砚,从朝廷很是要了一笔钱回来,还给两个儿子荫了官职。
说起这些学问来,徐平和王琪两人不敢再敷衍。胡旦狂是狂了一点,但却是有真才学的,谈一谈真能学到东西。
说得兴起,胡旦站起身来,对徐平和王琪道:“最近我又有心得,著有《演圣通论》续作一部,前几日刚刚完稿,两位来得正是时候,便随我一观。”
说着站起身来,摸索着拿起旁边竹杖,敲敲打打向旁边书房走去。
徐平和王琪只好站起来,跟着胡旦,进了他的书房。
书房里的陈设很简陋,一张案几,旁边堆了不少书籍。案几上厚厚一部书稿格外引人注目,想来就是胡旦所说的《续演圣论》了。
自双目失明,胡旦全靠儿子给自己诵读诗书,然后默记。就是这样,硬是完成了数部大部头著作。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学者,胡旦是相当了不起的。
介绍一番,胡旦摸索着案几上的书稿对徐平道:“徐御史要进京,我这书稿便托你带进京里献给官如何?盛年修书,这也是大有功德的事!”
徐平听到这里,看了一眼身边的王琪。这老人诸般做作,原来为的是这样一件事。
替他带书稿入京,那当然不能空手拿走,原来是要从徐平这里取一笔银钱出来。
看着胡旦在案几旁抚着书稿仰头,极是自得,那身上破旧的官袍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刺眼。徐平看着这个老人,心里蓦然升起一种悲凉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15章 久违的京城()
朱仙镇,开封城南四十五里,自襄州到京城的最后一处驿站。徐平与石全彬到达这里的时候已是傍晚,只好在此歇息一宿,明日一早进京。
开封原名启封,始建于郑庄公时,取意为古郑国向东南开拓的锁匙之地,前汉避汉景帝讳,改启封为开封。至唐延和元年,迁开封县治入汴州城,成为汴州的附郭县,至此时开封府已经取代了汴州的名字。
未迁治前的开封县治,恰是在朱仙镇以南不远的地方,此时已是一片断墙残垣。朱仙镇就是在古开封县的废墟上发展起来,不过徐平到这里的时候,还远没有后世的四大名镇的气魄,只不过一条街道,七八家店铺,只是草市,尚未成镇。
这里已经是到京城的最后一站,但凡能够赶到京城,就没人在这里歇脚,驿站也小得可怜,不过一二十个驿卒,养着几匹马。
到了驿站,已经太阳落山,却错过了驿站里的开饭时间,众人只好出去外面街市草草吃些酒饭。此时朱仙镇周围一片荒凉,也没什么好吃食。
中原的天气到底是与岭南不同,白天太阳火热,到了晚上却有凉风起来,一下子身上就舒爽了许多。
已是八月初九,看看就要到中秋了,徐平坐在房里,竟然感觉到了凉意。
自五月起程,一路上马不停蹄,紧赶慢赶,终于赶在中秋节前回到了京城,能够与家人过上一个团圆节。这个年代的交通,实在是让人丧气得很。
今夜上弦月,要到后半夜月亮才会出来,外面只有星光,斑斑点点,透着迷离的光彩。徐平坐在窗前,借着星光看着北方,想着城里的亲人。
近乡情怯,到了开封城外。对家人的思念愈发无法遏制,心里却更加恐慌。
一别六年,家里现在什么样子了?父母的身体还好?林素娘现在什么样子了?离别的时候正是新婚燕尔,林素娘十五六岁的小丫头。身子还没有彻底长开,有身孕让徐平担忧了好久。现在二十多岁了,已经把那一身稚气都脱掉了吧?
还有那没见过面的女儿,一下子就七岁了,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是随自己还是随林素娘?会不会不认自己?给她带的礼物她喜不喜欢?
中牟的庄园发展得怎样了?自己还指望着那里带来万贯家财。有了那里的财富做底气,自己当官的负担就轻得多,更加放得开。
诸般杂事纷纷涌上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