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帝图-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为必赢,所以他才会放心失察跟我们赌的,说起来嘉就是利用刘璋的自信,这才占了个大便宜。否则,以刘璋那家伙的脾气,不管能不能联姻,也万没可能达成什么修好协议。”
于禁还是很糊涂,“先生的意思是,刘璋认为我等走不脱,但其实我们能走脱?”
“能不能顺利走脱,还不好说,但是我们来此,修好两家关系,只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等在此盘桓,所以嘉才要跟刘璋小儿赌斗,也是为了接下来的活动更方便些罢了。文则无需担心,一切听嘉的即是。”
谋士和武将最大的区别就是,谋士经常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经常故弄玄虚。于禁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更重要的事情,难道这次出使还有比两家修好更重要的事情?临行主公也没有交代,不会是郭嘉自作主张,或者是有别的心思吧。于禁心里直犯嘀咕,疑云重重。不过,既然郭嘉说了无碍,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后几天,刘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一改平时的吝啬扒皮风格,不断的宴请郭嘉一行。席间更是相谈甚欢,相互之间也绝口不提两家修好之事。
刘璋想跟郭嘉套近乎,郭嘉更是顺水推舟,于是郭嘉问了许多关于成都新政的问题,刘璋都是有问必答。最后郭嘉又提出了想要参观成都学府,刘璋也满口答应。
隔了一日,刘璋就带着徐庶黄忠,陪着郭嘉一行前去参观成都学府。
如今的成都学府,早就不是两年前的几间简陋的校舍那么简单了。几乎每个月都变个样,可以说日新月异。
学府正门朝东,平时大门不开,只在靠近门房的地方,在大门上又开了个小门。门口的护卫,看到太守大人领着一帮人过来,想要去开大门,刘璋一摆手,率先从小门进了校园,郭嘉等人也跟着从小门进了校园。
迎面就是一个花园,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茂盛,刚好能挡住从大门外朝里面窥探的视线。花园后面是一片空地,两边是一排排的校舍。空地的后面,是一个三层高的建筑。
“这个是图书馆,也就是藏书楼,各种典籍版本分门别类的,大部分里面都有,现在主要是对学府的师生借阅,这个馆也是刚建好没多久。奉孝先生要不要进去看看?”刘璋边走边介绍道。
“自当观摩一番,有劳府君大人了。”
“先生,请。”
图书馆是学府新建的,里面存放了很多府衙收集以及私人捐献出来的,书籍典藏,都分门别类的放在一个个书架上。图书馆的前台,有图书目录,可以方便来人查询,查到以后,由馆内人员取出然后办理借阅手续。也可以办理特殊借阅证,可以直接进到里面到各个书架上,直接翻阅。当然,目前这种一般是学府的老师才有资格办理。
汉代的图书,还大部分是竹简的比较多,只有少部分是绢帛,纸质的更少。竹简比较沉重,而且竹简里面的绳子容易霉烂,而且还记载不了多少内容。
古人早期为啥行文言简意赅,就是因为写字不易。
早期竹简上的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刻的,所以又叫刀笔。
后来有了笔墨以后,才改用写的。即便如此,因为竹简制作不易,所以行文还是继承了前人的习惯,还是非常的言简意赅。
只有到了宋明以后,纸张,印刷,等技术大规模应用,这才有大量的古白话文小说的出现。并不是说,汉代就没有古白话,其实老百姓讲的就是白话。只有世家学子,官府人员,因为平常的应酬和读写习惯,才会讲些文言之类的我们后人认为是古语的东东。
刘璋建设图书馆,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逐渐的把一些旧的竹简典籍,重新整理,编印成纸质的书籍。
从图书馆出来,一行人沿着右边,开始逐个学院参观。
右边第一个学院是文学院。
文学院,现在院长是蔡邕,副院长国渊,接到消息,提前就赶到文学院的门口迎接。其实说是门口,并不是什么大门,而是文学院办公区的入口。
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一片区域,尤其是每个学院的研究院,相对来说都是封闭的。
文学院虽然已经被分裂了两次,分出去了音律学院和法学院,但是整体来说,文学院还是整个学府的老大。
首先,文学院主持着整个扫盲工作的大局。
其次,文学院是刘璋的蜀郡的公务员系统的培育基地,包括现有官吏的培训,以及未来官吏的培养,基本上都出自文学院。
再者,文学院具体负责大汉新报的采风、编辑、印刷等事务。
所以,看似文学院分裂了两次,但并没有对文学院伤筋动骨。
第65节 博2()
“太守大人,奉孝先生,这边请。这居中的是老师们备课休息之场所,两边是校舍,后边是文科院,主要进行一些文献典籍的考证研究等工作。”
“有劳蔡院长了。嘉听闻蜀郡在推行扫盲事宜,不知这扫盲和眼下的文学院的学习,有什么不同?”
“奉孝有此一问,也可以理解。老夫初来时,也是多有不解。实则是这样的,扫盲是让世人快速的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字,大概几百字的样子,另外就是向其介绍一下文字的结构含义,这样,彼等即便是遇到不认识的文字,也能根据其结构,读、认个大概。这样下来,看专业的典籍文牍虽然不够,但看看报纸,以及官府的白话告示已经足够了。
至于文学院这里教授的,除了识字,还有一些大家的经典,另外就是历史、地理、律法、政经、数算、公文等方面的知识。文学院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来的各级衙门的官吏人员,所以他们需要学的东西很多。”
“多谢老院长解惑。那儒家的经学典籍可有教授?”
“这个自然,文学院从《七略》中,择其善者而授之。不过,太守大人说,古人各家各派,乃至一家中各个圣贤,互有不同,各有见地,奈何往往逻辑推理不够严谨,最终还是要实践来验证,所以浅尝辄止即可,无须埋首穷经。”蔡邕说的时候,有些不满的看了看刘璋,这都是刘璋强制要求的。
《七略》是汉代官方整理的典籍目录。
“不想太守大人涉猎甚广,于经学一道也颇有心得。”
刘璋听了,只是嘿嘿一笑,不置一词。
几个人看过办公区域,又看了看教室。
郭嘉随即又问道:“传闻太守大人推行简文,不知如今推行的如何了?学院也一样教授简文吗?”
“简文扫盲成绩显著,学院也按照太守大人的要求,主习简文,不过目前学院是简繁并行。就是蜀地的官府公文,也是繁文为主,只有在蜀郡是简繁并行。”
说起这个简繁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蔡邕在内。不过刘璋自己是老大,是校长兼校董,刘璋强力要求,其他人也没办法。但是简体字确实在扫盲过程中,相对于繁体字,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也给刘璋强推简体字增加了一些底气。
还有涉及到印刷的雕版、刻版等,简体字要比繁体字效率提高很多,所以也很受欢迎。
从文学院出来,走马观花看了下音律学院和法学院,接下来就是医学院了。
音律学院和法学院,因为成立的比较晚,所以也没啥好看的。
医学院虽然不如文学院地位显赫,却是整个学府中,刘璋最为重视的学院之一。刘璋平时去的比较多的,一个工学院,一个就是医学院。
单论占地面积,医学院在整个学府中,排名第二,比文学院还大很多。
到了医学院,张机和华佗甚至都没人出来迎接一下。郭嘉觉得奇怪,这两个人难道这么不给刘璋面子。
“这前面是医学院。医学院目前分外科、内科、妇产科,因为人员比较紧缺,所以分的还不够细致。学院后面,就是医科院,仲景先生和华老,平时都在医科院忙,再后面就是医院了,医院的正门其实是对外的,后门紧挨着医科院。这个医院是对外接诊的,遇到特殊病例,才会转到医科院。”
刘璋边走边介绍,转眼几个人就到了医科院。
派人去叫了张机和华佗过来,准备介绍给郭嘉认识。
谁知道,张机华佗一见面,华佗就冲刘璋嚷嚷,“臭小子,老夫等正忙着呢,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非得要打搅我等?不知道我等的研究很重要吗?都是治病救人,干系生死的大事,可没时间陪你们闲扯。”
几句话,说的刘璋有些讪讪然。
徐庶看了,哈哈笑道:“华老,仲景先生,不用把自己弄的那么辛苦,要多多劳逸结合才是。今天来也不是没正事,庶先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庶的同乡兼同门,颍川郭嘉郭奉孝,这两位就是华老和仲景先生,当世两大神医。”
郭嘉急忙向两位躬身施礼,连声道:“久仰久仰。”
华佗和仲景忙还礼:“不敢,不敢。”
华佗还调笑道:“原来是英雄令上,滥竽充数之辈。”
说完,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刘璋看到关系甚是融洽,不失时机的插话进来道:“华老,仲景先生,小子看奉孝先生似有不足之症,不如两位神医受累给奉孝先生瞧一瞧,有病早治,无病预防。两位神医意下如何?”
郭嘉听了就是一愣,这个刘璋很不按套路走呀,他可没有想看什么病,而且也没觉得有哪里不舒服。谁知道这个家伙有没有安好心。于是就婉辞道:“多谢大人美意,嘉身体无恙,无需劳动两位神医大驾。”
没想到,张机听了却正色道:“医家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若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就晚了,就难治了。奉孝先生乃读书明理之人,当知是理。”
华佗也在一旁说道:“仲景所言甚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