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工程师-第5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产业化经营农庄的“服务队”来说,粮价暴跌还是可以承受的,只不过是利润下降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耕地面积有限的小民来说,一年到头就指望着拿粮食换盐换布,若是粮价暴跌,日常生活开支就面临很大问题。

    所以李植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进行保护价收购,维护市场上的粮价。

    这样一来,民间的存粮问题全部集中到了官方。几千万石的粮食迫切需要出路。

    实际上,粮食过多的问题并不是李植碰到的特定问题。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开疆拓土的国家往往都是农业大国,往往都会遇到粮食过多粮价下跌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强势的大国往往会通过战争开拓疆土,而且开拓的疆土往往是地广人稀的地带。这样一来,在新的领土上粮食产量往往会暴增,最后强势国家往往会成为农业大国,不得不大量出口粮食。

    比如后世的美国,几百年来不断地打扩张战争,从小小的十三块殖民地为起点,从法国、西班牙、英国和墨西哥手上不断掠夺领土,最终成为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巨大国家。因为通过几百年的侵略得到了大量的耕地,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每年美国出口的粮食,以亿吨记。

    在李植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美国的外交官每日和其他国家谈的,就是威逼利诱要求其他国家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允许民间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

    李植面临的问题,和美国差不多。李植需要用粮食交换国外的物资。朝鲜和日本当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大的市场,还是人口近亿的大明南方。

    和朝气蓬勃的六省一镇不同,大明的江南此时仍然处在明末的死循环中。因为士绅的统治,社会秩序正在一点点崩溃。不但田赋被压在辛苦耕耘的小民身上,民间的豪取强夺同样十分常见。官府衙门打官司完全看谁有权势,弱势者的产权完全没有保障。

    任何一块蛋糕端上来,都是有权势者的盛宴。至于谁创造的蛋糕,根本就无人问津。

    在这种混乱下,新田开发就变成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维护现有的水利设施,甚至养肥现有的土地都越来越少人做,粮食产量不断减少。

    据明末湖广文人笔记《苑亭杂记》记载,崇祯十六年在湖广永州府,“稻米价每石四两七钱,小麦每石三两七钱”。可见明末不仅北方生产崩坏,南方的粮价也已经涨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

    这么高的粮价,自然是有人吃不饱的。在士绅统治的江南,虽然大规模饥荒尚未出现,但粮食的短缺依然常见。每年青黄不接粮价最高的时候,底层百姓吃不饱挨饿的事情,十分常见。

    码头上,韩老头吸了一口烟,说道:“南方的百姓被士绅欺压,吃不饱饭,也是可怜。王爷把廉价的米面卖到江南来,让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多吃几口饭,也是做一件好事。”

    韦老大好奇地问道:“南方的士绅不是都仇恨王爷吗?这几千万石的粮食经手谁个卖出去?”

    韩老大又吸了一口烟,说道:“知府知县煽动一下情绪,咒骂几句王爷,让南方士绅捐几百两银子出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士绅们是愿意的。但是这动辄利润几万两的大宗粮食,让粮商们为了天下士绅的利益不做买卖,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士绅们有那么高洁的操守,这大眀就不会烽火四起了。”

    “这家不做买卖,自然有那一家愿意做。我们这粮食买卖在各省的偏僻海港交易,粮商买了粮食去贩卖也不声张。百姓吃到了廉价的粮食也不问哪里来的。这不就得了?”

    韦老大听了韩老头的话,似乎想明白了,点了点头。

    等了半个时辰,浓雾渐渐散去的时候,接头的粮商来了。

    上百辆运送物资的牛车拖来了交换粮食的物资。牛车上最多的是天津急缺的硝石,足足装了几十车。也有棉花,生丝,铝土矿等常用物资。

    三个穿着上好潞绸的大商人骑在高头大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到了码头上就急冲冲上船验货。

    韩老头远远地看了看那几个商贾,骂道:“急躁货色!”

    将烟杆在土墩子上一敲,韩老头说道:“走,任务来了,去看看四川运来的硝石货色怎么样。”

第七百八十三章 乡野() 
天子朱由检带着打扮成随从的王承恩和王德化,骑马行在天津的西郊。

    朱由检这是来天津为铁路剪彩的。

    王德化的东厂番子控制了紫禁城后,文官们再不敢拿捏朱由检,朱由检可以随意进出宫门。有鉴于龚鼎孳等人拦驾的下场,没有一个官员敢阻拦朱由检。朱由检这才真正有机会体察民间民情,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

    朱由检就像是一只被关久了的鸟儿重获了自由,十分地兴奋。这些天他经常换上百姓衣服,在京城各处微服私访。

    在微服私访中,朱由检发现了不少问题。短短两个月,朱由检已经在微服私访中处理了五十七名大小官员。

    当然,京城和北直隶的情况就是那样,没有太多新奇的事情,朱由检能发现的无非是地方上的文官和士绅有多么无耻,大明的官场有多么离奇黑暗。

    朱由检更想去看一看的是李植的一镇六省,尤其是天津和辽东。

    朱由检之所以想来天津,是因为王德化的东厂报告中无数次提到天津的文明和富庶。据说那里的百姓行事都遵守公德,官吏都廉洁奉公。李植依靠天津成为了大明最强大的军阀,比朝廷更强,这让朱由检很想亲眼看看天津是怎么样的。

    朱由检要亲眼看看为什么天津能让李植变得这么强。

    至于辽东,朱由检也想去看看。那是因为天津代表着他的赫赫武功。作为一个皇帝,能够灭了蹂躏大明几十年的满清,朱由检是有些自得的。他想去看看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这份拓土战功能否让自己作为一个雄主名留青史。

    朱由检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李植也知道天子最近频繁微服私访,知道天子迟早是要来天津看一看的。刚好辽东修建的铁路网贯通了,李植便邀请朱由检来“剪彩”。

    朱由检借着这个由头,进入了天津。不过他有心了解天津的民情,却没有在路上打出天子仪仗,而是穿上正二品文官官服,带着五十多个化装成家丁的番子,打扮成一名巡抚。

    一进入天津地界,朱由检吃惊的是水泥修成的官道。和北直隶地界上坑坑洼洼的官道不同,天津的水泥官道平坦宽阔。官道大概宽六米,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可并行四辆马车。官道上好多运送货物的马车来往,最多的就是往京城运粮食的粮车。

    即便是京城内城的道路,都没有这条水泥大道气派。

    朱由检在马上沉吟许久,朝王德化问道:“王德化,这条道路是什么时候修的?”

    “回圣上,这条官道是崇祯十七年修的。当时天津往京城运送货物的马车越来越多,原先的道路不堪重负,天津王便出资修了这样一条水泥路。这条路修成后,从天津输往京城的各色货物大增。”

    顿了顿,王德化说道:“不过这条路实际上只修了一半,只在天津地界上修,进入顺天巡抚的地界就还是土路。天津王有意让顺天巡抚修建另外一半,当时的说法是天津出一半钱顺天出一半钱,后来天津王又说愿意出七成钱。顺天巡抚刘元涛始终不愿意,说天津出所有钱都不修。”

    朱由检听到王德化的报告,眉头一皱,骂道:“混账东西,如此利国利民的道路,顺天为何不修?派人去查一查这个刘元涛,看他是不是和江北军有所牵连,故意为难天津王。”

    “如果查实了是个佞臣,就拿下他!”

    王德化弯腰喊道:“奴婢接旨!”

    朱由检吸了口气,好久才回复心情。

    往前走了一段,朱由检看到远处有一个村庄,一指马鞭说道:“走,去天津的农村中看一看。”

    二十多个乔装为家丁的番子立即骑出了官道,快马奔往那村庄中去了。番子们先去村庄中检查一遍有没有歹人,确定了没有危险,朱由检才缓缓驱马而去。

    那村庄看上去十分富庶,农家的房子都是清一色两进的院子。院子都是砖瓦砌就,外面涂着雪白的石灰。院子门口都修有小型门楼,乍一看,倒像是几十个小地主的宅院挤在一起。

    村子外面的道路是土路,但一接近村子一里路,就全变成水泥道路。

    此时麦子已经割完,播种时候还不到,正是农闲时候。村子里的人本来都在院子里消遣时间,却被番子的马蹄声惊到。村民们一个个站在自己的院子门口,惊奇地张望发生了什么。

    朱由检进了村子,看了看周围的百姓,发现那些百姓虽然都穿着朴素的棉衣,但棉衣都颇新,没有一个人身上打着补丁。这些农民虽然在乡野,但身上和头上都十分干净,显然经常洗澡,不似其他地方的农民蓬头垢面。

    跳下了马,朱由检朝周围的百姓说道:“本官打扰诸位了!”

    村民们看到来了个大官,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个个弯腰朝朱由检作揖行礼。

    朱由检见这些百姓不朝自己下跪,倒是愣了愣。

    王承恩有些看不下去了,喝道:“你等见了堂堂巡抚大人,为何不跪?”

    农民们对视了一阵,最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说道:“巡抚大人,王爷在报纸上提倡少跪。王爷说了,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该明公德尚武功,顶天立地,不能轻易屈膝。平日里就算看到了王爷仪仗,我等也是作揖行礼。除非是受了王爷的恩惠表示感谢,我们寻常是不行跪礼的。”

    王承恩愣了愣,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朝王承恩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这个话题。

    抚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