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偷天改宋-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兄弟先坐坐,我去后面跟我父亲问一下兄弟的事情,被等会奏章写完了,那就晚了”
“好好好,还有劳李兄弟了,有劳兄弟费心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瞪着你()
韩振汉一边抱拳一边站起身,满心期待的看着李彦简离去的背影,等到李彦简走后,韩振汉又坐回了刚刚的位置上,刚吃了一口菜,就发现,对面坐着的一个人正在盯着自己看。韩振汉脸上露出了一张无奈的表情。举起自己的就被对着对面坐着的人遥遥的举了举杯。
韩振汉对面坐的不是别人,正是陆秀夫,陆大官人。而刚刚李彦简走的时候,高声说的话,那声音可是不小,什么奏章,写完了发出去可就晚了。什么一定要帮忙云云。这些课都被陆秀夫听了过去。
这就像是一场两个人的比赛,其中一个人当着另外一个对手的面,公然的在一旁贿赂裁判员。自己的功劳就那么没了,虽然自己嘴上喊的是要来山东来报效朝廷。但是如果能抱得美人归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瑞国公主倾国倾城的容颜可不是什么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
但是现在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这个眼前的大理来的“程咬金”给搅和了,陆秀夫怎么可能不生气。看到韩振汉对他举杯看在陆秀夫眼中这一切更像是一种炫耀,一种蔑视。
因为他心里知道自己这场仗基本就是白打了,这几天接触下来,那个李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也看出了一些。加上原本他的口碑就不怎么样,陆秀夫在李璮这边虽然也是陌生人,但是身边的一些武将都是跟他一起上过战场的。
陆秀夫在战场上虽然是一身书生打扮,不着寸甲,但是真的打起来确实第一个带头向前冲杀。他这股子狠劲让一些跟他在一起的将军对他的印象都不错,韩振汉带着数百车黄金进城的事情,在早陆秀夫到达李璮府邸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坐在韩振汉对面实际上也是陆秀夫对韩振汉的一种蔑视和抗议。
但是抗议和蔑视能有什么用,如果抗议和蔑视能有用,大宋可能早就恢复了失地连蒙古帝国都被那抗议和蔑视给灭了国祚了。但是显然那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掩耳盗铃罢了。
在实际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无论是情绪,还是情谊,都不能决定一件事情的结果。
面对陆秀夫瞪的通红的眼睛,韩振汉也不闪躲,也不避让只是在嘲笑。没错韩振汉确实是在嘲笑陆秀夫,自己不知道是误打误撞运气好,还是这个世界的格局已经因为自己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从史天泽战死之后,实际上山东就已经不再属于蒙古帝国了。忽必烈的后院着起了大火,这位开创了元朝的一代君王,现在已经完全的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就在韩振汉提自己的便宜老丈人想的时候,一阵哈哈哈的大笑之声从大厅后的房间传来,紧接着李璮挺着滚圆的肚子,身穿一身绸缎华服,头上戴着赤金高冠,迈着四方步,就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正是之前跟韩振汉推杯换盏,在韩振汉这里要走了一万两白银的的那个李彦简。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站在李彦简身边的那个人就正是李彦简所说的那个三弟,李彦明,而跟着他们一起走出来的还有天祥,看到天祥在李璮的身后走出来,陆秀夫的脸色就变的更加的难看了。
因为陆秀夫可是知道天祥在官家面前请了命,说是去监视这个大理王爷,但是实际上他去干什么陆秀夫当然能够猜的出来。这个韩振汉跟他天祥的事儿可是不少。解救瑞国公主的事情,虽然没有传的沸沸扬扬,但是朝廷里面的人还是知道救下瑞国公主的功劳是那个姓韩的白白让给天祥的。
相比在那个时候这个大理的王爷就已经计划好了,准备要跟大宋和亲,而天祥也是受人恩惠,现在来报恩,在道义上天祥也好,这个大理的韩王爷也好,只要这个山东不在蒙古人手上了实际上都是好事。
但是现在竟然已经打赢了,胜利了,那么就不需要讲道义了。只是陆秀夫气不过这个韩振汉耍的卑鄙手段。自己在疆场上拼杀一通,他倒好来了济南,黄金铺路,白银架桥。还要让奏折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这可是一招绝户棋啊。
自己就算挣不到瑞国公主,但是自己的功绩还有那些用命的将士,不能就这么白白的被人给抹去了。所以陆秀夫正牟足了劲,准备等下对李璮质问一番。实际上陆秀夫的心里还是期待,天祥心中有一丝良知回到朝廷上的时候能够不昧着良心说话,他陆秀夫就不算输。
这山东李家,从金国时就世代是山东军阀,整个大厅里面要不就是李家的家将,还有几位坐在左右两边各坐第一位的,一个是戴曲薛,另外一个就是张邦直,另外还有一个在太原路等地起义的太原路总管李毅奴哥,但是因为他也同样受到了周围的蒙古军的围剿,没能和李璮合并一处。而坐在上首的两位是最早带兵响应李璮起义的外军。
虽然张邦直只是一个万户将领,但是却是在李璮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带兵策应的。而坐在右边张邦直下手第一张桌子上的就正是陆秀夫。再往后面就是一些山东路附近的一些其他的小诸侯,一些人眼中透漏着害怕胆怯。丝毫都不是装出来的。
韩振汉看着这些人抿嘴偷笑,这些小诸侯确实是也是该害怕的,当初跟李璮约定好的诸侯可是不下数十人,但是他们却多数是在“大宋”的援军陆秀夫到来了之后,才开始响应李璮的。
说他们是锦上添花可能说的有点好听,说他们是墙头草才比较恰当。而今天这顿饭,如果李璮心情不好他们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好说。就算保住了性命,底盘和军队也非常有可能被李璮给占了过去。
但是众人异心,大家的想法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跟韩振汉一个想法,有些人仗着之前和李璮有些交情,或者是李璮父亲李全曾经的手下,辈分上可能比李璮还要大一辈,所以觉得自己有恃无恐。只是有点心虚而已。
第五百一十七章 四个盒子()
李璮坐稳了身子之后,先是一个招牌的笑容环顾了一下四周,哈哈的开怀大笑,如果不是房子擦的够干净,可能房梁上的灰尘都会被他的笑声震落下来。
“哈哈哈,人齐了没有?”
李璮身后原本的两个儿子,李彦简已经回到了他的座位上,而仍然站在李璮身后的是那个韩振汉猜测的李彦明。也正是他回复了李璮的话。
“齐了,还有两个在外面候着”
随着李璮和他儿子两人的对话,众人都环视了一下四周,确实有两张桌子是空着的,韩振汉眉毛轻轻一挑,心想这个李璮要是能玩出赵匡胤那一套杯酒释兵权,可就搞笑了。如果他李璮不傻,今晚应该人头滚滚才对。
刚在韩振汉身边坐稳的李彦简,拍了拍韩振汉的胳膊,悄悄的在韩振汉的耳边说了句,
“都办好了你就等着宣布吧”
说完一脸的坏笑,而站在李璮身边的李彦明则大声的开口说道,
“把人带上来吧,父亲要全都到齐才能开饭。”
话音刚落,门口就走进来四个卫士,每人手中抱着一个盒子,韩振汉一看,心中就是一声轻笑,现在就排除异己,搞内部清洗,这个李璮果然不是什么成事之人。
当初他起义的时候,向大宋发,说献上涟海三城之后,他将发兵北上,将蒙古大军抵挡在居庸关以北,从而回过头来在肃清中原蒙古遗兵。
如果真的按照他说的这么做,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当然如果大宋不是这个懦弱的大宋的话,有一个好队友,绝对可以改变今天的这个格局。
但是不论是李璮还是,南宋的掌权者们,都没有按照既定计划行事的准则。李璮既没有按照计划背上,打了泰山之后,遇到了十七路大军,也没有跟敌人硬碰硬,而是直接撤回了济南府。如果不是韩振汉半路截杀了史天泽,相信李璮现已经成了这济南府当中的王八,被人堵在瓮中了。
而他现在开始清洗自己军中的这些不稳定,或者是不服从命令的人,还是这么明目张胆的处理,这样就更加代表了他不会北上的可能。阵前不动主将,这个主将可不是什么总指挥什么之类的人。
而是按照过去的军制,尤其金国时期,谁带的兵,就相当于是谁在养活这些兵,主要的将官,带领自己的属下关系最远的也许可能是同乡。而多数的情况下,这些统御一方的诸侯手下的中低层官员几乎逐级都是自家的亲属。再不济也会沾亲带故。
不要说什么能成事者只会任人唯贤,不会任人唯亲,能够任人唯贤,最后大多数的君主还是把那些曾经为他卖过命的贤者给杀了,处理方式最温柔的可能就只有宋代的赵匡胤了。但是他也同样带出来了一个皇权最是微弱的两个朝代。
刑不上大夫,使得朝臣敢在各种地方调皇帝的毛病。当然这不是说不是什么好事,只有集权和分权保持一个平衡才能真的让国运长久。但是氏族门阀的存在让这种平衡并不能维持下去,而且宋朝还先后的赶上了三次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先是大辽国,随后又是金国,到了现在变成了蒙古。要怪也只能怪赵家人时运不佳。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八千里路刚走了四百里,就要卸磨杀驴的,还真不多见。虽然那几个人明显是墙头草,但是这么早这么明目张胆的下手,这个李璮要么就是手下人才济济。要么就是瑕疵必报难成大事。人才济济韩振汉没看到,那就只有瑕疵必报。
四个盒子里面装了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汉人吗,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汉人,做起事来大多还很含蓄。为了有了那四个盒子这个威慑力李璮觉得就已经够了。
“好现在人齐了,我们来说道说道这次起意啊!那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