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输了,走吧。”
邓茂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内心百感交集,造化弄人,命运多变,奈何身在其中,只能随波逐流,非人力所能改也。
邓茂挥了挥手,示意手下让出一匹战马给那人。
那人骑上战马,跟在邓茂的身后,一路朝着诸葛亮而去。
第115章 火气挺大,好冲(一更)()
邓茂前去追击黄巾反贼,尚未返还,倒是高堂隆后发先至,率军回到诸葛亮所在地。
高堂隆回来一看,只有诸葛亮孤零零地待在那,不见邓茂,幸好身边还有二百多军兵,略显放心。不过,高堂隆的内心不由暗暗责怪邓茂,果然当初的安排不会多余,有备无患。
“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和太守龚景、校尉邹靖等军合力已于临淄城下击散黄巾敌军,因见黄巾反贼四处流窜,恐主公安危有虞,故率兵返回护卫,还请主公恕罪。”
高堂隆相信诸葛亮也能从大量逃跑的黄巾溃军之中,看出青州之围已解。高堂隆不怕诸葛亮怪他作战不力,只怕诸葛亮嫌他不懂争功,此时理应抢先进城,拔得救援头筹,再派人迎回诸葛亮方为正道。
返回寻诸葛亮,仅仅只为了护卫,况且诸葛亮身边尚有三百多军兵,高堂隆生怕诸葛亮一时不喜,重重处罚。
不过,高堂隆的担心明显多余,诸葛亮见事已至此,也好作罢,毕竟护主之心本没有错,只好微微一笑,对高堂隆安抚,道:
“升平兄有心了,此番作战,贼众极多,敌势浩荡,能击溃已是大功一件,待率师凯旋,回泰山必为升平兄表功。升平兄辛苦了,且为我讲讲此战的收获与战损吧,但愿泰平军莫要伤亡折损过多。”
诸葛亮闲来无事,既然高堂隆一番好心,不忍责怪,那就让高堂隆讲讲临淄城下的战场近况,也好给诸葛亮个参考,以便作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于是,高堂隆就将如何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待龚景出战之后,再率兵冲锋,一举击溃了早已处于慌乱、炸营的黄巾大军,并与龚景取得联系,末了,高堂隆突然想起还搭救了一些俘虏,也将此事向诸葛亮汇报了一下。
“主公,末将率军杀至临淄城门下,恰逢和太守龚景所率的民兵相遇,故与那临淄太守龚景会过面,其提到青州刺史赵琰曾率全城郡兵出城与黄巾反贼厮杀作战,至今生死未卜,恐为贼军所擒,托末将于乱军之中营救,说来也运气,末将还真的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了一些俘虏,只是尚不知是否为那龚景所说之人。”
龚景的为人,高堂隆之前并不相识,也未曾结交,不敢打包票,若是龚景和邹靖皆事后翻脸不认人,说高堂隆未曾出手帮青州解围,还真拿这事没办法。
难不成还能像黄巾反贼一样,率军冲击临淄郡城,那可就乱套了。因此,高堂隆此时也心生希望,但愿从千军万马之中,随意搭救的人能够是青州刺史赵琰,那样的话,就等于抽到大奖了。
“那还不快快带上来,不管是谁,莫失了礼数。”
诸葛亮对高堂隆急急地说道,显得有些不安,生怕高堂隆真的搭救了个什么大人物,却没第一时间与之结交,好言好语相向,而是一路挟带着回到诸葛亮这里。
看到诸葛亮着急的样子,高堂隆不敢再怠慢,连忙示意手下将战场上搭救的几个俘虏带上来。
很快,军兵就将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的俘虏带上来了,并为他们解开了绑在双手及身上的绳索。
这些人的手脚获得了自由,连忙理了理衣冠,力求不显得太过于狼狈。
诸葛亮从这些人的表情之中,不伤脑费力地就判断出了谁是领头之人,于是,诸葛亮走到一个面容严肃,看起来十分谨慎、稳重的人。
这人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不带笑容,不怒自威。他的脸就像刷了一层浆糊般地紧绷着,仿若生铁浇铸,没有一丝丝的表情。
冷峻的面色,使得空气里弥漫着沉重压抑的气息,若是心中有愧或思绪邪恶之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敢直视那人的眼色,这人的气质素养形成的氛围,就像一块白玉,不容玷污。
“蔡伯喈公门下,泰山郡丞之子,末学后进诸葛亮拜见将军,今日有缘与将军一见,幸乃天之眷顾,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诸葛亮笑容可掬,先亮出自家的招牌,表明自己的身份,一般抬头了天下文人之魁首蔡邕,加上诸葛亮的手下搭救了这些人,兼之伸手不打笑脸人,相信这人若是读过书,不会再继续保持如此严肃,阴沉如水。
果然,听到诸葛亮的话语后,那人面色一缓,不敢小看年纪尚小的诸葛亮,而是向诸葛亮回了一礼,道:
“在下姓赵,名琰,字雅珪,乃汉中郡南郑人,愧任青州刺史一职。因黄巾娥贼造反作乱,挟众围我青州辖治临淄郡,一时气不过,就率军与黄巾大军厮杀,黄巾反贼却无耻地用人命不断填补,继而包围我等。”
赵琰显得十分气愤,就好像打牌,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样,却无法用规则遏止这些乱来的家伙。赵琰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完,且越说,火气越大。
“这些黄巾反贼不懂国法,不明律令,纵是攻陷了城池,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白白让其荒废,成为一片废墟。被包围之后,我也不忍多造杀孽,面对这些手无寸铁,拿一根薄薄的木柴,几板削尖的竹支就想造反作乱的黄巾娥贼,真是可笑。”
“于是,被包围之后,我也束手就擒,不愿再斩杀这些面容饥瘦的黄巾娥贼,若是攻打外族,我当身先士卒,但这些老弱妇孺组成的黄巾大军,我还真下不了手。”
“真是气煞我也。”
赵琰越说越起劲,仿佛变成了自言自语,不过,僵硬的面部开始有了表情,也不知是惋惜自身因黄巾作乱,多此败绩,还是为这些黄巾娥贼感到心疼。
诸葛亮就站在赵琰面前,静静地倾听着,也不愿打扰赵琰此时的发泄,只是赵琰却是越说越气,最后更是引经据典,将黄巾娥贼的所作所为,批判得一无是处。
关键是赵琰开始变得火冒三丈了。
诸葛亮内心不由暗暗想道:
“这人火气挺大,好冲!”
第116章 不如跟我混(二更)()
待赵琰说到口干舌燥之后,才算是止住了赵琰滔滔不绝的表达。诸葛亮能从赵琰的话语之中听出,赵琰此人极为崇尚法家,兼之口才一流,倒是颇有些以法为底,纵横其外的感觉,虽话语有些重,然瑕不掩瑜,堪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诸葛亮身为后辈,自然得表现知书达礼,不会留赵琰一个人在那表演,于是诸葛亮见缝插针地说:
“赵刺史,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奔走于第一线,如此忠君爱国,护民如子,实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若是刺史不嫌弃,在下愿率领部下护送刺史返回青州临淄,以表拳拳钦佩之意,也好让青州早日得主,大局已定,民心思安。”
诸葛亮表示赵琰您是高高在上的刺史,哪怕被俘虏,还是一方刺史,青州之主,您再怎么喷这个,喷那个,都不关我们这些尚未出仕的人一毛钱关系。
还不如早早地让诸葛亮护送回青州,也好让大伙领了功劳,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诸葛亮早已对大汉朝廷死了心,曾经花费所有的心力都没能逆转,这一次更加不是把任何筹码押上去。
当然,对大汉失望,也不会将希望寄托于黄巾反贼身上,那些人胸无大志,腹无点墨,更不值得拥护。美好的生活,宁静和平的世间,还是得靠自己用双手踏实地一点一点创造。
“回去?老子不回去,这世道太令人失望了,当官的不好好当官,为民的不好好为民,弄得整个大汉官怨载道,民不聊生。老子这刺史不干了,谁愿意回青州去理那摊鸡毛事,就让谁回去,反正老子是不想理了。”
赵琰显得十分激动,正当壮年,却是一口一个老子,好像自称老子就是一种表达骂人的意境似的。赵琰是真的对大汉朝廷与天子失望透顶了,自从卖官开始之后,大肆敛财,导致混进官场的人,良莠不齐。
不再是以前一样,每一个官吏都是一步一步用品行、孝德和才学慢慢积累,最后通过人品信得过的在职官员举荐,才算正式进仕。这种举孝廉制度,虽然会导致大量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但也杜绝了官场混进任何一个庸才。
利弊相衡,赵琰始终认为怎么都比汉灵帝卖官,从而提拔出来的官员,好得太多。
不过,诸葛亮从赵琰的表情上,看得出赵琰真的是想当甩手掌柜,一挥衣袖,从此隐居于山间之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
这也比较符合眼下大多数人的想法,既然你们都爱瞎闹,我又管不了了,那不如眼不见为净,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读书人一直信奉的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赵琰也是文人士子,自然也不例外。
“赵刺史,可您是青州刺史,一州之首,青州刚刚遭此劫难,虽已平息,仍得生养休息,若是不回去,不得再次大乱起来,还请您顾念民生艰辛,百姓皆苦,返还青州主持大局,料理后续安民犒军之事。”
诸葛亮也算是苦口婆心地劝赵琰了,生怕赵琰真的撂担子,况且若是赵琰肯回去,那救回青州刺史可比解临淄之围的功劳还要大。
诸葛亮不得不努力让赵琰同意和他一起返回临淄,不然以邹靖、刘备再加上一个更官场老油条的龚景,诸葛亮恐怕分不到多少好果子。
“就算老子回去,那群青州官员会真心听我?还不是阳奉阴违。那些平民百姓会安心生活?还不是好心当成驴肝肺。估计很多人都巴不得我永远回不去了呢,所有人都不明白只有好好遵守国法与律令,按照规则和秩序办事,方能有真正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