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移民全球-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晃动加上只有前面一颗准星,没有后准星,严重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

    黑火药燃烧后会在枪管内留下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是没时间清除的。

    为了不妨碍射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

    各国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的缝隙(游隙)大概处于0。07到0。10英寸(1。782。54mm)的范围内。

    游隙保证了射击的顺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命中率。

    普军曾经对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

    对一个10英尺宽6英尺高的目标3。05x1。83m。

    普军1782型射击100发,在100步长(pa;76m)的距离上可以命中60发。

    200步时40发;300步时只有25发,法国的1777型滑膛枪的成绩也没好到哪去。

    考虑到战场环境,(前面提到的)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试验还要低得多。

    500人在100码(91。4m)的距离上对一个进攻中的步兵纵队(n)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到600发。

    可是根据各国军队的经验,战场上能命中150发就已经是最佳成绩了。

    当时滑膛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为300步长(228m),实际上在这个距离射击完全是在浪费弹药。

    可靠性差是另一大问题。

    在激烈的战斗中,整个装填开火的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

    例如,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然主装药;火石用旧却忘记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

    据统计,长时间的交战中,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20%。

    经常有朋友对拿破仑时期的战斗形式感到疑惑,觉得列队进攻目标太大。

    其实,看了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的疑问应该得到部分解答了。

    当时的步兵射速大概为每分钟2到3发,加上低命中率、高故障率。

    使得单独一支滑膛枪的火力微不足道,只有排列成横队或者纵队。

    集中火力,才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

    另一方面,良好的队形可以及时应付骑兵的冲击。

    拿破仑时代,各国士兵通常在弹药袋里携带50到60次射击所需的弹药。

    一次战斗平均消耗20发左右。

    英军在西班牙vittoria(维多利亚战役)中战斗中消耗较大,平均每人打了60发,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

    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

    幸运的是,当时惠灵顿的补给状况很好,消耗的弹药很快得到了补充。

    在马伦哥,法军上尉et的营用光了所有的弹药,千钧一发之际,及时赶到的弹药充足的近卫军救了他们。

    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大多数军队里,滑膛枪射击训练简直就是敷衍了事。

    散兵线由于兵力相对分散,提高射击精度就相当重要。

    尽管如此,革命期间较为强调散兵线战术的法军,仍然很少进行针对训练,轻步兵们只能到实战中去提高自己。

    据法军士兵的回忆,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后才有射击训练。

    1800年,贝尔蒂埃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等训练,要保证上战场前实弹射击过几次。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充足的训练。

    英军在这方面作得较好,但也只有30发实弹+50次无弹丸射击。

    “那么我的问题是,咱们的精度问题如何解决?”

    “公子不知道秦弩箭头。”

    陈远宏点了点头,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根据后世央视播放的探索与发现,科学家检测结果发现: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

    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可以说;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才可以击败30万匈奴骑兵。

    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

    这种类似三棱形的箭头从兵马俑坑中出土了4万余个,标准化批量生产。

    这种弩箭箭头的三面误差不超过0。02丝,每个箭头的尺寸误差也控制在0。02丝,也就是两个丝。

    一个丝=0。01毫米=0。000393700788英寸。

    其实古人早已解决了批量化,标准化,大规模,精度几乎可达后世水平的大部分军用器械制的造技术。

    后世各国所引用的“物勒工名”就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

    我国最早的产品追溯制度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物勒工名”之制。

    勒就是镌刻,这种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便质量检验和日后的追查。

    到战国晚期秦国产品追溯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所有官造器物必须铭刻制造者和管理者的姓名,以备追溯究办。

    今天我们看到无论是秦兵马俑、铜车马,还是兵器、砖石等器物上铭刻的简单文字,正是工匠和管理者的“名”。

    以后的工业产品,工厂管理,也可以引入这套制度。

第291章 五年计划(一)() 
大部分资料引用左武卫将军的博客,和铁血网作者华夏军。

    另外,亲爱的书友们,收藏收藏吧,收藏太可怜了,才200多个收藏。

    ——————————————————————————————————————————————————

    后世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种族,连犹太人都排在我们后面,也是最勤劳的种族,没有之一。

    可以说,中国人下决心要做成一件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火箭军训练用纸箱、原子弹演算靠算盘。

    中国当年穷的让人心酸!但就是在这样艰苦贫穷的条件下,我们用智慧和勤劳,做成了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事情。

    陈远宏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自己也能带领大家慢慢的小步工业化,但是这需要人才、时间和金钱。

    看着屋里的一百多人,陈远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刘甲,去把常委们请来,再把各工坊负责人和王盼,黄龙,张炯,任千。

    都叫过来,理一理大家的思路,大家充分探讨,决定以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刚才我们讨论的都记下来了吗?”

    刘甲点了点头,“再多派几个人来记录,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来,会后分发给大家。”

    午饭后,讨论继续,只是人员扩大到了将近三百人。

    “拿破仑是谁?公子怎么老提这个人?”赵元奇严肃的问道。

    “呵呵呵!这人是校长写的一本理想国书里的一个法兰西的英雄人物。”王盼笑呵呵的接口道。

    “刘甲,会后给没有的大家们发一本。

    咱们接着上面的话题说,我为什么要说拿破仑呢?因为它是步枪和步兵方阵结合史上一个最典型的经典案例。

    拿破仑和咱们的孙尚书(孙承宗)在辽东的兵制改革,可以比较来看。

    比如,孙尚书的骑兵队中,编有大炮手2人,三眼枪手10人,弓箭手13人。

    步兵队中,车副执牌刀,编有佛郎机手6人,鸟枪手2人,三眼枪手6人,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长枪手2人,而炮弩手俱兼短兵。

    战斗时,步队则鸟枪、郎机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后,骑兵则弓箭、三眼大炮连环叠用。

    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则鸟枪、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也要配属三眼铳和火炮。作战时,步、骑才能更出迭入,不仅骑与骑、步与步自相更叠,而且骑之与步,步之与骑也互相更迭。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营之马、步、炮、矢,无一人一器不更番叠阵。

    所以,只有叠阵才能使长短兵器,冷热兵器连环叠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火器威力的发挥。

    再看看拿破仑的步兵编制,和咱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共同之处?”

    陈远宏对刘甲点了点头,刘甲开始把万陈远宏画的世界地图放大版挂了出来。

    这是陈远宏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改进版。

    同时还挂上了孙承宗和拿破仑的步兵图,大家围在这些图旁边,嘴里啧啧称赞。

    陈远宏指着拿破仑的步兵军阵,侃侃而谈道:“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

    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时的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又叫燧发枪兵;掷弹兵;轻步兵。

    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

    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掷弹兵”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

    西夷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兰西叫猎兵,英格兰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

    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

    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这些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

    我们就以滑膛枪为切入点,到此讲的都是滑膛枪。

    而当时有膛线的更为准确的来复枪,其实已经在各国军队中出现。

    法军对来复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但到了1807年拿破仑命令禁用来复枪,而其他国家都有小规模的轻步兵或猎兵装备来复枪。

    来复枪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线的作战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装填时间较长、容易阻塞。再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训练所需的时间,来复枪就明显不如滑膛枪适于装备大兵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