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天子-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起来吧,你们应得的,不用谢朕,想要报答朕,做出更多的东西来给朕看,只要于民于国有利,高官厚禄,朕不会小气。”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来,看向蒲元道:“朕出征前,交代给你的事情,可曾办好?”
“陛下请随我来!”蒲元点了点头,说到这里,面色有些激动的泛起一抹红光,在蒲元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入了一间颇为宽敞的匠坊。
“昭姬?”刘协进入匠坊,意外的看到蔡琰正在匠坊中,抱着一卷竹笺,指点着几名工匠雕刻着什么,刘协不由笑道:“不在讲武堂讲学,却跑来这工部匠坊之中为何?”
当初讲武堂初立之时,因为里面招收的学员良莠不齐,有将门之子,也有江湖草莽,院长更是直接由王越、童渊来担任,这两人在江湖上名头很大,但在士人眼中,显然与平民百姓也没什么区别,因此,刘协在征召讲师的时候,除了军中武将,没人愿意去讲武堂教授学员识字。
不过军中也都是些大老粗,就算识字,多也识得不全,当初刘协与蔡琰有过约定,当即便请蔡琰出山,帮忙讲学,算是讲武堂首席讲师,嗯……能教人识字的,貌似也就这么一个,听王越说,颇有成效,至少从讲武堂出来的,虽然做不出什么锦绣文章,但识文断字却是不难,至少一些军令能够读懂。
“妾身参见陛下,恭喜陛下凯旋而归。”蔡琰微微一礼,向刘协笑道。
“好了,这些客套话便莫要再说了,今日朕听的有些乏味了。”刘协伸手虚扶,示意蔡琰起身,扭头看向蒲元:“蒲卿不打算给朕解释一二吗?”
“陛下,您也知道,我这工部的人,做手艺活儿没问题,但若说弄字的话,可是有些为难我们了,您之前不是说过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昭姬小娘请教,所以……”蒲元尴尬的搓着手道。
“嗯,是朕思虑不周,应该给工部配几个文书的。”刘协点点头,扭头看向蔡琰道:“让昭姬受累了。”
蔡琰摇了摇头,躬身道:“此乃造福千秋之举,昭姬能够参与,实乃莫大之福分,何来受累一说?”
“造福千秋的事情,阻力可不小,朕不得不慎。”刘协叹了口气,扭头看向蒲元道:“朕现在只想知道成果如何?”
“回陛下,臣与昭姬小娘询问过,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出现过摹印和拓印之法,只是并不方便,而且也没人在意过这些,因此并未流传开来。”蒲元连忙挥了挥手,一名工匠捧着一沓木板走过来,蒲元从上面取下一块。
“根据陛下所指引的一些想法,臣请昭姬小姐过来,专门写了反字在上面,然后由雕匠将没有字的部分削去,制成了印板,而后再涂以墨汁,再将纸贴覆其上,轻抚纸背,便可将字留于其上。”蒲元一边说着,一边操作,很快,一页书已经印好,交给刘协。
“可有成书?”刘协看了看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询问道。
“已经有了一部。”蒲元点点头,已经有人送来一部用线装订而成的书籍,是一部论语,交到刘协手中。
“不错。”刘协翻看片刻之后,扭头古怪的看向蔡琰道:“你是说,这些都是昭姬在木板上写出来的反字?”
“没错。”蒲元连忙笑道:“昭姬小娘的本事当真是那个……”
刘协面色有些古怪,看向蔡琰道:“朕也想看看昭姬的字,不知可否现写一页?让朕看看。”
“喏。”蔡琰闻言,接过工匠送来的纸笔,很快写了一段论语,交给刘协道:“请陛下鉴赏。”
“鉴赏就不用了,蔡大家的字,朕是自愧不如。”刘协招了招手,让人取来一块没有雕刻过的木板,将整页纸铺上去,在上面按了片刻后,将纸揭下来,但见雕版之上,一行行反字出现,清晰可见。
看了看一脸愕然的蔡琰,刘协将雕版递给蒲元道:“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弄,反字……太费神了。”
蔡琰:“……”
第一百三十九章 论学()
在蔡琰的帮助下,工部已经弄出了不少雕版,论语、春秋、孟子,一本书,需要的雕版可不少,每一块雕版上都会有相应的标记,用来区别先后,单是论语一书的雕版,就有二百多块。
想想蔡琰一块块的用反字来写,还不能出错,刘协就挺佩服这女人的,一般人还真做不来这种事情。
“此书一天可出多少册?”刘协扭头,看向一旁的蒲元问道。
“以目前的刻板数量以及工部的效率来说,每天可成书八百册。”蒲元笑道,听起来似乎不多,工部负责这块儿的加上打杂的也不过百人,按照刘协的流水线昨夜,有人负责刷墨,有人则负责拓印,然后风干,装订成册,一天下来,八百册,在刘协看来,其实真不多,不过如果让外面的人知道,恐怕会惊掉下巴。
虽然纸已经造出来了,但不说世家愿不愿意借,就算愿意,要将一部论语翻抄下来,需要花费的功夫也不少,而论语算是比较少的,没日没夜的抄,如果纯以人力来抄的话,也得抄个几天才能完成一本,而这书局,一天就能印出八百本,这个效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可不简单。
翻看着几本成品,刘协皱了皱眉,扭头看向蒲元道:“日后先着重翻印论语、春秋,至于其他的书籍,朕会着人弄来范本。”
目前翻印出来的范本倒是不少,有乐府诗集,还有各种前人的著作,包括蔡邕生前所著学说,蔡琰作为蔡邕之女,所学之丰、之博,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朕要拓印兵书、战策、数术这些书籍,至于其他的,暂且放一放。”刘协想了想道,不是说其他书不好,但就实用性来说,远不及一些务实的书籍,眼下工部的翻印速度就这么快,在有更大的规模之前,弄太多这些陶冶身心,探讨人性的书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于朝廷、于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用。
“陛下,这却是为何?”蔡琰娥眉微蹙,看向刘协,有些不解,也有些愤怒,毕竟这些雕版,花费了她近一年的时间,如今刘协一句话,就要将其中大半数否定,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其间所耗费心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书,都是蔡邕花了一辈子时间收集起来的,其中还囊括着蔡邕亲自撰写的汉史,对蔡琰来说,其中的意义甚至比她的生命都重要,她是一心想要让这些东西传承下去,如今刘协一下子否定了大半,让她如何不难受。
“昭姬。”刘协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的看向蔡琰道:“朕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印,对于蔡翁,朕是非常尊敬的,但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
“朕现在要的,是能够务实的人才!”看向蔡琰,刘协认真道:“何为务实?为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县开销、收入,计算的井井有条,为官,可以使一地百姓安居乐业,这叫务实,而针对的人,也是那些没有学过任何东西,甚至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如今这工部一天只能印刷八百册,听起来很多,但朕接下来,要推广学问,你叫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一上来就学习这些东西,能懂吗?”
“史可以令人明兴衰。”蔡琰皱眉道。
“朕现在可没指望所有人都能够明白这些,朕现在要的很简单,务实,能够为朕做事,然后,如今朝廷人才看起来足够,但实际上,不够,远远不够,朕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培养出足够能够让整个大汉朝正常高效运转的官员,或者说,是能吏,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朕要做的,是基层的夯实,这样,我大汉才能长治久安,至于这些学问,昭姬可以放心,待这第一批面对子民的书院开启之后,朕会专门扩大书局印刷,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书局来负责刊印这些东西。”
蔡琰也不是真的不懂道理,只是事关蔡邕一生心血,难免会钻牛角尖,此刻得了刘协的承诺,心情平静了一些,仔细想了想后道:“若只是算学的话,妾身家中有家父留下来的《九章算术》之孤本,此书几乎囊括自战国起至今为止的算学成就,由浅入深,都有记载,此前并未送来,若陛下需要,妾身愿意献给陛下。”
“好!”刘协抚掌笑道,蔡琰可是个宝贝,家中藏书丰富不说,本身就是一座移动图书馆,刘协当初千方百计的将蔡琰留下来,为的就是这些,毕竟就算拿了蔡邕留下来的藏书,要整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有了蔡琰,可就简单多了。
“另外,朕还有些想法,前段时间与皇叔刘洪参详过,颇为可行,既然昭姬愿意拿出九章算术,朕想邀请昭姬,皇叔等几位术算大家,重整九章算术。”
阿拉伯数字,如今只在秘卫之中流传,但这种东西无论书写记录还是用来推广,都比较实用,刘协想用这个将如今大汉的算学再整理一番,成书之后,将一些基础运算还有法则进行推广。
严格来说,这个时代的数学可是还能涵盖物理这些学问的,如果真的能够广泛运用推广起来,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
“妾身有一人可举荐陛下,此人若单以算学而论,便是家父也曾自认颇有不如。”蔡琰躬身道。
“哦?”刘协闻言,目光一亮,他虽然找了一些术算大家,但实际上主要研究的还是天文方向,比如刘洪,精研历法、天文,因为术算对于这些东西有帮助,才会去学,其他的也大都如此,听到蔡琰所说,不禁大感兴趣:“却不知是何人?”
“回陛下。”蔡琰微微躬身道:“此人姓赵,名爽,字君卿,乃吴郡人士,早年曾求学于家父门下,于术算一道颇有天赋,后来家父被贬黜,此人便辞官回了吴郡,于算学一道,自成一脉,家父曾坦言,君卿于术算一道,俨然已经可以自成一家。”
赵爽?
刘协没有听过,不过在学问上能得蔡邕如此高的评价,其人之能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