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阴雄-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单单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还能有效的锻炼新兵们的勇气,这事新兵最缺乏的东西,别看训练的时候一个个猛如虎,真打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登莱大地的原野上,随处可见聚集成群的天策军骑兵,来回的崩腾,犹如一堵堵城墙一般向前冲锋,训练着骑墙冲锋,也能看到一个个手持火铳的骑兵,对着几十丈外的草人射击。
在栖霞和招远的山林间,一门门火炮不时的发出怒吼声,有些时候甚至能看到上百门大炮齐鸣的景象,一排排的树木在炮弹的轰击下碎成木屑。
步兵和火铳兵,也在配合着协同作战,骑兵担任进攻的角色,步兵和火铳兵根据局势,快速的做出反应迎战。
……
诸如这样的训练和演习,在每个地方上演着,天策军的实力正在节节攀升,士气也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孔有德也在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以后的战斗会越来越残酷,如果出现临阵脱逃,或者是叛变投敌的情况,将会对战局非常的不利,所以必须提前预防。
所以他便用起了后世的办法,大量的标语,大量的口号,将孔有德所想要的思想效果,贯彻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这些思想的笼罩之下,完成最为原始粗暴的洗脑。
“保卫家园,英勇杀敌!”
“敢于打倒一切来犯之敌!”
“牺牲光荣,逃跑可耻!”
……
训练场上,口号声一浪盖过一浪,无论新兵老兵,都在大声的叫喊着这些口号,仿佛自己叫喊的越大声,越自豪一般。
而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这些口号逐步烙印在了他们的心中,在未来的很多时候,他们心生胆怯,或者想要临阵脱逃的时候,这些烙印就警告他们不要这样做。
军事方面的行动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民政方面的事物也没有停下来,孔有德也拿卫所开刀了。
大明朝的卫所,在建国初期,朱元璋“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构想,在全国的各军要地,设立军卫。
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初期的时候,卫所制度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能够保卫地方安全,而且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为大明朝廷节省了费用。
然而才刚到永乐年间,就有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发生,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反倒是越来越严重,到了明宣宗时期,这些事情就不被非常频繁。
然后,普通军户的日子越来艰难,军户逃亡的事情屡有发生,而且战斗力也直线下降,到嘉靖年间,逃亡的军户就已经超过百万,卫所的战斗力降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不然也不会出现几千卫所军打不过几十个倭寇的情况。
于是,大明朝廷才出现了募兵制,改从民间招募士兵,也就是职业的军人,取代卫所军成为主要作战力量。
然而,即使卫所制度已经有如此多的弊病,但仍旧没有被废弛,依旧保留到现在。
一是来自于财政方面的压力,内地没有什么战事的话,卫所军还是能够保持稳定的,而且也花不了几个钱,总比募兵那种一年十几两银子要省钱多了,其次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普通军户日子过得苦,但那些成为大地主,大富豪的卫所军官们,可是享受着卫所制度带来的好处,如果朝廷非要废除卫所,估计到最后这些卫所军官都得起来造反。
然而,现在这两种阻力,对于天策军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了,有守备师之后,卫所就是个累赘,至于卫所军官们的反抗,孔有德巴不得他们揭竿而起,刚好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于是,在孔有德与秦致远,宋统殷经过商议之后,废除卫所的命令就被下发执行了。
天策军控制范围内一共八个卫,直接被一次性废除,而后根据各个卫所的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有些并入其他的州县,有些则单独设立县。、
比如大嵩卫,离各个州县都比较远,而且控制区域非常大,划分到哪个县都不大合适,于是就就单独设立大嵩县,在比如灵山卫,离着胶州比较近,直接并入了胶州。
而那些军户,也全部转变为民户的身份,和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再承担防卫领土的任务。
skbshge
第584章 崇祯疯了?()
当然,他们之中有许多愿意继续参军,也就是加入天策军,那就是他们的个人意愿,同样能够享受到军属的待遇。
至于这些由军户改编成的民户以后的生机,也完全不是问题,基本上天策军掌控登州府的时候,就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把土改进行下去了,那些卫所军官的田地被分发下去,资产可以保留一部分。
大部分的卫所军官,已经在福山一战被天策军消灭,或者彻底震慑住了,后来解决吴安邦之后,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被天策军以雷霆之势肃清,所以这些工作进行的相当顺利。
而之后的事情就更简单了,经过了宋统殷的那一轮选拔,再加上政事堂第一期的毕业生历练了四五个月,根本就不缺基层官员,根据相应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人手就可以。
剩下的,就看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至于那些卫所的军官,只要
是身家清白,没有大的恶行的,孔有德也给了他们很多选择。
比如一部分有本事的,通过了天策军的考核之后,加入野战师,成为了基层的士兵或者军官,其余的也可以加入守备师,成为基层军官或者士兵,亦或者成为普通的百姓,务农或者经商都看他们自己的意愿,只要不违反相关禁令,他们做什么都行。
其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原来鳌山卫的指挥佥事朱师穆,祖上在洪武年间是雷州卫的百户,第二代参与靖难之役,升任鳌山卫指挥佥事,结果传到他老爹那一代,居然想学着张居正当文官,不要这个指挥佥事了,到他这才重新捡起来。
不过由于他老爹的影响,他也只是拿着这个指挥佥事的官职,当做饭碗罢了,一心扑到科举上面,对卫所的事情基本上不管不顾,然而天分不高,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举人,只是个廪生。
宋统殷居心官员选拔考试的时候,他担心会受到朝廷的清算,所以并没有参加,后来看到许多认识的同学朋友,都当上了官,他非常的后悔。当得知鳌山卫要改设县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就毛遂自荐,请求担任新成立的鳌山县的知县。
宋统殷对他进行了一番测试,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上报孔有德,孔有德也批准了,但觉得他在老家任职有些不妥,让他担任安东县的知县,虽然时间不长,但根据宋统殷说,准备朱师穆干的有模有样的。
像朱师穆这样的人,还有十几个,基本上都被安排到了适合他们的岗位,也不一定是当官,比如来自灵山卫的李天龙,擅长数算,于是就被安排到了辽宁商号担任账房。
此外,秦致远和宋统殷,都下发了鼓励垦荒的命令,按照这项命令,只要是百姓们自己开垦出来的无主荒地,在官府登记造册之后,将会成为他们自己的田地,同时免除前三年的税赋,好让他们放心的开垦。
不过,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卷土重来,他们还做出硬性规定,每人的土地设置了一个上限,也就是二十亩,他们可以通过垦荒,或者军功的方式获取土地,但绝对不允许超过这个上限。
一旦超过,垦荒的则由天策军出面购买,军功的则用金钱抵付,总之就是防止出现新的大地主阶层,毕竟原本的地主阶层还没有全部消灭。
随着登莱地区的局势稳定,盗贼和响马贼被基本消灭,各地的生产恢复也进行的相当不错,而在秦致远和宋统殷的带领以及各级官员的努力下,夏粮也就是夏季的税收也被收上来了。
不过这一部分并不多,莱州府的土改时间较晚,这次收税也就是登州复进行,范围也不是特别大,去除掉一些减免税收的部分,比如栖霞莱阳等地,因为闹响马贼受到影响的部分,以及分给辽东难民的土地,还有接近三百万亩土地要收税。
这年头,一亩土地的产量在二百到二百五十斤之间,按照定下的两成的税率,也就是一亩地收四十到五十斤的税,平均一下就是四十五斤左右。
三百万亩的土地,加起来就是一亿三千五百万斤的粮食,按照一石一百五十三斤算下来,就是八十九万石,接近九十万石。
“九十万石!”
“九十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孔有德也不由得两眼放光。
这可只是半个登州府的土地啊,甚至连半个都不算,整个登州府的土地有九百多万亩,这还只是三分之一啊,仅仅这些,就受到了九十万石的税收。
如此推算下来,两个府的土地加起来,如果全部按照这个税率征税,起码能收上来五百万石的粮食啊,即使军人家属的田地税率减半,也依旧能收到四百五十万亩以上的税粮。
进而推广到整个山东,整个大明,真的按照两成收税,恐怕一年能收上两三亿石的粮食,然而实际上连这个数字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偏偏百姓的赋税却远远不止两成,这些粮食都到哪去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秦致远都感觉有些震惊,他虽然知道这次能收到的粮食不少,但那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当真的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粮食,饶是他也不由得欣喜若狂。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天策军的模式,明年的时候,登州府起码能够收到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知道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当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
虽然现在地主士绅的土地暂不收税,但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孔有德肯定会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