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任侠-第1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唐呵呵的干笑了两声,再转身要去抱小萧斉时,却发现另一个小祖宗似乎也因自己妹妹的哭嚎声遭被惊动。眼见前面那跟个大尾巴狼似的汉子笑眯眯的朝自己走来,还没等萧唐将他包入怀中,小萧斉扑腾起手脚哭闹起来,直被晾在了当场的萧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而从前面那在自己娘亲怀里扑腾的小家伙惊慌且受委屈的小表情当中,似乎也能解读出他现在心里的想法:
你谁啊你?你再敢过来,我闹给你看!
何止是在黑白两道呼风唤雨,直教江湖群豪闻名纳头便拜,更是教宋廷、金国无不震恐畏惧的萧唐如今却被这两个分毫不给自己老子面子的小家伙怼得手足无措,也直教在场众人无不忍俊不禁,在旁诸如锦儿以及其他些与萧唐熟络的使女也都直接背过身去咯咯笑出声来,到底还是苏瑾娘知道怜人,她忍住笑上前先哄着那两个兀自哭闹的小奶娃,随即又对萧唐说道:“毕竟一直不曾相处得久,待与斉儿、婉儿渐渐亲近些,自也就不闹了。。。毕竟大事要紧,奴家听闻汴京宋廷那边是使臣即日便至,夫君也须好生准备,暂且也不必对操心我们姐妹与三个孩儿。”
萧唐倒也有些感觉到自己挂不住面子,也不禁干咳了声,好歹也撑起架势,随即故作威武状的朗声说道:“区区宋廷使者,又直甚么?哪里还有我儿女的派面大?便是来了,也直晾那厮几天不妨。”
1708章 国难当前,内斗得却更狠厉()
虽说是要在自己家眷面前夸强说会,可是汴京宋廷那边派遣使者前来,彼此来往试探,萧唐这边固然也须谨慎应对,毕竟过不了许久,也极有可能就此会致使如今的局势发出极大的变动。
然而东京汴梁那边派遣来的使臣抵至大名府前夕,萧唐又探闻得几件声息,而当中他留意且最是感叹的消息便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于前些时日也已憾然病逝,朝堂官家好歹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出殡之日固然也有许多西军军将设祭悼念,而老种相公膝下两子先后与夏国战事早逝,遂由侄子种冽、孙子种彦崇为他这位种家家门的领袖人物扶灵安葬。
相比与其他早再沙场上阵亡的西军将门子弟,以及那些因败军丧师,甚至未曾觑清在朝堂中站队形势而遭罢黜迭配的败军之将,老种相公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故于榻上,且由朝廷追封极尽优礼尊崇,也已经是极好的归宿了。然而按葬仪,种师道的灵柩本来应该归葬于种家于京兆府万年县神禾原家门坟陵,可是如今宋、金两国虽然暂时按甲休兵和议,然而当初完颜娄室、粘罕等金国统军大将毕竟曾西取关西延安府、京兆府等要地,于当地宋军彼此仍呈戒备对持之势,要教老种相公的遗骸灵柩若要返至本家家门祖陵安葬,却是直要送至附近尚处于金军管控的势力范围之下。
而另一件直教萧唐慨然蹉叹之事,便是对比起自己兄长尚能得朝廷追封、风光大葬,当初曾被义军诸部于太原左近杀熊岭左近救还回来的小种相公种师中,毕竟也要受败军丧师治罪责罚,且因伤重年迈,却是被朝廷勒令其致仕退休。听闻如今种师中身子骨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年纪虽稍轻于老种相公,但毕竟也是年逾七旬的高龄,就算有朝一日再得反复无常的官家赵桓起用,恐怕也再难能有甚斩获。
好歹一直身为西军领袖人物的种师道坐镇军中,再是年迈气衰,但西军诸部大将大多也尽皆遵从于他,当年媪相童贯如何借着得官家圣宠的势要在西军诸部当中只顾要做大声势、独揽兵权,但种师道凭着自己在西军诸路将门当中的声望隐隐尚能与对方分庭抗礼。但是比起自己兄长的声名威望,种师中的确不足以震慑得住西军余部将门,尤其是当初老、小种一朝失势却于国难之际再被启用之际,姚古、姚平仲父子便已开始隐隐要与二种呈对抗之势(虽然姚古等西军宿将到底因难辞罪咎,也只能任由朝堂中文官派系一贬到底,也教姚平仲这员当初西军当中最为出色的少壮派军将断然生出出走宋廷的心思)。
而如今老种相公更是已溘然长逝,而小种相公却又彻底失势。。。萧唐喟然长叹,心说自己若非万不得已,也不愿因与宋廷内斗内耗得加剧而教金人得利,然而现在按如今恁般形势看来,宋军内部派系之间涌动的暗流却也将愈发的激烈。自己再是体恤敬重那些为了国家,同时也不免为了朝廷不惜竭忠效死的忠臣烈士,可是随着时局的推进,自己似乎也将渐渐转变为宋国朝廷、军中内斗的受益者一方。。。。。。
便似是印证着萧唐心中的想法,从河东路那边关注关西方面金、宋双方军马对持的石秀等弟兄探觑:西军仅存的几部菁华军旅的主将当中,当初便曾拒不发兵支援占据华州拼死抗击金军的李孝忠所部义军的经略司统制官曲端,虽然于宋金暂时议和前夕也曾数度挫败金军的侵袭进犯,却也愈发的恃功倨傲,不但数度抗拒帅令,扬言“朝臣李纲当初虽召集天下兵驰援河东,不加节制就前往,因此失败,反教萧帅所部义军占据戎守太原首功”,且曾当面向抚谕关西使臣进言容朝廷教诛杀上官王庶,吞并其军旅,并强拘将帅官属,夺取上官节制使印章,甚至汴京朝堂因曲端与同僚屡生事端而招其回朝任御营司提举,曲端竟仍是借故推脱、抗旨不遵。。。。。。
而根据西面继而探觑得的声息,曲端又与当初也曾于萧唐当年在官面上行走,于宋夏国战之际在麾下听命奋死征战,如今于宋军中也终于愈发得受重用的吴玠彻底反目成雠,彼此甚至已是势同水火,并开始相互上书弹劾。而宋廷方面经管西面战事的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似乎也与曲端之间生出间隙。只除当初也与萧唐征战时彼此以性命相托,如今也已破格擢升为泾原路经略使的刘锜寥寥几员宋军主将能独善其身,本来也须彼此鼎力协助的同僚战友,西军诸部当中仅存的些将门袍泽,彼此间看来倒直要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当初与的确骁勇果敢,甚至比起如今自己麾下猛将如云的众头领相较统兵作战的才能也是屈指可数,然而为达目的的确也端的狠厉果断的吴玠相处时的场景仍是历历在目,萧唐又念及的确也是自己屡屡树敌、偏要作死的曲端于正史当中落得的下场,心中也不禁感叹本来便因伐燕战事、抗金失利的西军诸部元气大伤,可事到如今高层将帅之间的内斗非但仍是不休,反而因老、小种经略相公的倒台而变得愈发明目张胆起来,在恁般时局大势之下,恐怕本来号称是宋朝名将强军的摇篮的西军余部,也仍是不可避免的要衰败下去。
然而现在萧唐也很明白与其因宋军的内斗而扼腕长叹,如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也未必不能趁机从中取利。略作踌躇过后,萧唐又立刻对身旁的燕青嘱咐道:“教三郎那边好生注意西面张浚、吴玠、曲端等宋军主将的动向,如今老种相公身故、小种相公失势过后,曲端那厮更是不知收敛,也不似我等虽与朝廷早是貌合神离,权因抗虏大业能得以暂时戮力同心。。。曲端却是仍要受朝廷节制,却恁般闹得将帅反目成仇,屡屡树敌,就算反要自取其祸遭同僚所害,也可说他是咎由自取。。。。。。但他也的确是为抗拒外辱不惜效死竭力的勇猛将才,至于他直闹腾得关西宋军间将帅失和一事,对于我等,也未尝不能从中取利。”
燕青见机识意,自是闻头知尾,听萧唐说罢,也立刻说道:“当初我等于汴京与那曲端初会之时,那厮便端的无理,倒被哥哥一时震慑得住。然而眼下边庭局势如何,也尚无定数。就算西面宋军当真同室操戈,要有同僚生出害他心思,休说靖难军李孝忠兄弟深恨曲端那厮当初拒不发救兵,他为人刚愎桀骜,却又当真可为我等所用不成?”
“人性的确复杂,非是能一句黑白曲直尽数道个分明。那曲端恃才傲物,轻视其上,动违节制,又常好与同僚结怨生雠,这固然是他的短处,但是他善待士卒子民而同僚上官,于边庭却又端的军民推崇,更兼他统兵御将的本事,多少本来不能为宋廷所容的国家将才,却皆能得受我等重用?也是未雨绸缪,而那曲端遮莫也另有大用。。。。。。”
萧唐长声说着,他心中也忽然念道关于曲端遭张浚、吴玠、王庶、康随等他先后结下仇家合谋冤杀之后,宋史当中关于此事后续的记载:曲端死后,陕西士大夫莫不惜之,军民亦皆怅怅,也多有因此事叛去投金者。。。直至张浚而后获罪,曲端反得追复端宣州观察使,谥号壮愍。。。。。。
1709章 现在翻脸为敌,你可有胆子?()
其他几件探闻得的声息,对于萧唐一方势力而言实则也极为有利,然而对于仍处于宋廷治下的百姓而言,却也不免又是一桩桩雪上加霜的灾祸。
因为没角牛杨进、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当初得宗泽招拢暂从抗金大业的绿林巨寇,随着宗老爷子抱憾长逝,宋廷与金国暂做休兵进而以收编为名、遣散打压为实转过头来要消弭他们这些同样曾是对抗朝廷的寇众之时,那干当初也可是也戕官造反惯了,且一个赛着一个桀骜不驯的狠人又怎甘心被朝廷捏圆搓扁?是以杨进、王善、丁进等大盗巨寇再度拉起大旗啸聚与朝廷对抗,几支绿林势力合流生乱,流毒京西、淮南、河南诸地,虽然当中任何一方尚没有据地自立,但是倘若联合到一处,恐怕声势要比当年于河东啸聚造反的田虎也是只强不弱。
然而杨进、王善、丁进等巨寇虽拥兵甚众,这还并非是教宋廷视为为害最甚的祸患。
因为于湘地鼎州武陵,又有钟相称楚王,又被反民拥护推举唤作“天大圣”,而立子钟子昂为太子,聚拢杨钦、刘衡、夏诚、金琮、刘诜、黄佐、杨幺等众多头领,并设立官属,聚众焚官府、城市、寺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