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打造宋帝国-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言回道:“魏王,小子想纠正您的一个观点,某些看起来普通的常识其实并不那么普通,如果您对这个有疑义,您可以问惠相关于天地的知识。小子曾与惠相辩论,否定了天圆地方这一普通常识。而合理合法的事物,我等当然需要说出来,需要互相承认。”
随后魏王果然亲自向惠施问起了两人间的辩论,惠施也不敢隐瞒,将其如实报告给了魏王。
而匡章在一旁听了半天,也能明白戴言所说的意思,然而他总觉得这有些不对劲,但是他自己却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随后齐王又对戴言说道:“子偃,既然你说各国之间互相承认,那么我等是否需要将此内容进行盟誓?”
“当然需要。”戴言说,“这种内容是确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我等当然需要盟誓。然而此次盟誓不同于以往,以往之盟誓大多为国家间结盟所用。然而此次盟誓,各国之间却并不一定需要结盟,只是确定一下大家的关系。而确认国家间的关系用盟约这个词有些不太恰当,小子以为改用条约为好,齐王以为如何?”
条约?这倒是不错。齐王暗暗想道。说起来,如果这年轻的宋国公子想要提议宋国与齐国结盟,他还真的不会同意。
周朝分封齐国的时候给了姜氏什么东西呢?不过就是一个东方方伯的名号。姜氏齐国依靠这个名号征服了东夷,成为了整个天下闻名的海东盛国。到了齐桓公时代,管仲建议桓公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称霸天下。然而齐国依靠攘夷却征服了东方靠海边的诸多小国,最后使这些夷人小国都变成了齐国的一部分。
而到了如今这个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东夷几乎已经快被消灭干净了。唯一留存到现在的,也就是如今在场这些来参加相王之会的小国之君了。而齐国之所以不吞并这些小国,却并非是处于仁慈,而是在效仿楚国扩张的策略。先控制这个国家的内政,到时机成熟时再慢慢同化,最后将其变为齐国的县邑。然而齐国到如今也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如何扩张呢?齐国的东面是茫茫大海,这是没有土地的。而齐国的西面分别是赵国与魏国,这都是从晋国这个老牌强国里面分出来的,实力强悍,齐国对付起它们来那是很吃力的。北边的燕国则是民风彪悍,而且北面的土地大多贫瘠,没有多少开发的价值。而齐国唯一能扩张的方向,而且有价值的扩土方向,也只能是向南。从这一点来说,拦在齐国往南扩张的宋国就是齐国最大的拦路虎。
宋国虽然在此时的天下也不能算是弱国,但是比起燕、赵、魏这些国家来说,当然算是比较好捏的了。而且宋国的地方五百里(实际领土约为10万平方公里),全部都是膏腴之地,齐国对其宋国的土地已经眼红许久了。如果宋国真的和齐国结盟,齐国未来找什么理由去找宋国的麻烦呢?
随后齐王就同意了戴言的请求,接着齐王又游说了魏王同意订立这么一种确定各国关系的条约。由于此地地处滕国,位于古九州的徐州,因此大家都称呼此条约为徐州条约。
戴言提议这个条约既然是确定各国的法理和各国之间的关系,那当然是要各国都认可的原则才能写进去,稍微有些争议的戴言都没有收纳。因而最后形成的此条约,内容异常简单:一、齐国、魏国、韩国、宋国、中山国等互相承认其为独立主权国家,韩国,宋国,中山国承认齐国、魏国为王国,称呼其国君为王。二、国家间的关系有两种,和平状态与战争状态,一国对另一国交战,须提前宣战。三,各国使节出使他国,应视其为该国国君之代表,需以礼相待;一国使节应当有外交豁免权,两国相交,不斩来使。
戴言本来想写各国之间应当互相平等的,然而他考虑了以下也就放弃了此条。徐州相王是因何而起的?不就是魏国和齐国要平分天下霸权嘛。戴言让各国订立这个条约可不是想要去抢占相王的风头,而只是想确定一种各国间交往的原则而已。而此次的徐州条约,除了其中第一条是戴言所提出的以外,剩下两条则是从春秋时代就通行的惯例了,戴言只是将其以书本的形式写出来,并公之于众罢了。
而这一次所订立的条约,同样采用了对天盟誓的形式来确定。相比起之前魏齐两国相王所定下的誓约,在场的诸侯贵族们还是觉得这次的条约更有效,因为这条约虽然简单,却不会有人去违反。而魏齐相王之盟约,所划定的势力范围,到时候有没有争议,那还真得两说。
徐州相王之会多了这么一出插曲,这也令得在场的诸侯贵族们对于子偃这个年轻的宋国公子刮目相看。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年轻公子,竟然就可以确定各国交往的规则。这些诸侯贵族们都恨不得回去将自己的儿子孙子们教训一顿,好好向这位宋国公子学习一下。
自此徐州相王之会就此散去了,然而其对整个天下的影响才则刚刚开始。
徐州相王之会,周王派遣了使者西周公参与,并赐胙肉与齐魏二王。然而即使天子拿出了这样高的诚意,魏齐两王也对周使没有什么好脸色,几乎将其当成了小国使臣一样。而最令周王痛心的还是宋国公子偃所提及的国家互相承认的徐州条约,这一条约简直就是一巴掌扇在了周王的脸上。周王到如今已经如此衰落了,唯一还剩下的几项权力就是分封给予国家合法性了。如今徐州条约以签订,周王竟然连这项权力都没有了。如此新周王姬扁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然而他却不能做出什么,也只有每日醉生梦死罢了。
而这次相王之会的主角齐王田因齐则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次相王之会确定了他“王”的地位,从此邹、鲁、滕等小国必须以对待天子的礼节来对待他。而他也可以借着这一权力,将齐国的势力更深的扎到这些小国中间去,这才是真正对齐国有利的地方。而完成了他的霸业,将齐国带到这一地步的功臣,齐王当然是不会吝啬的。
六月,齐王接连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先是扩大了齐相邹忌的封地,随后又加封邹忌为成候。对于首倡称王的田婴,齐王则封其为靖郭君,封地为齐国新并的薛国。由此,田婴开始被人称呼为“薛公”。齐国另外各大小功臣都有封赏。而对于齐国宗室中势力最大的田戴(陈戴),齐王也不吝赏赐,封其到盖邑,食邑万户。
而对于齐国这整个一副欢喜喧天的场景,有一个人开始进行了无言的抗争,此人就是陈戴的弟弟陈仲子。在陈仲子看来,齐国如今不讲礼仪,悍然称王,而举国皆庆,齐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义之国。而他的哥哥陈戴,对于齐国无尺寸之功,竟然可以拥有万户的食禄,陈仲子对此深以为耻。于是这位秉性高洁的齐国贵族效仿伯夷叔齐,毅然离开了齐国,迁居邹国於陵。在於陵,陈仲子三天没有吃东西,其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他看到树上有个李子,虫子都将其吃的差不多了,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然而即使生活到了如此艰辛的地步,陈仲子丝毫不为自己的决定后悔,他对天立誓:终其一生,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
由徐州相王所引发的齐国贵族陈仲子的反抗行为,对于欢天喜地的齐国贵族们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徐州相王的消息,对于另一个大国楚国的君王贵族们的影响,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楚王(楚威王)听到了徐州相王的消息,而后又知道了齐王加封邹忌封地,并且封田婴为靖郭君的消息,睡觉都睡不好,吃饭也没心情吃了。在楚王看来,齐国相王,外加大封宗室功臣于淮泗的行为压根就没有把楚国放在眼里。在楚王看来,淮河流域一向就是楚国的势力范围,如今齐国竟然将手伸到了楚国的口袋里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楚王也不再管楚国与齐国之间隔得有多远,齐楚之间的距离是“风马牛不相及”了,立即开始召集楚国群臣,议论发动对齐国的战争。
楚国是一个地方封君势力及其强大的国家。而到了此时,掌握楚国实权的就是人称楚国三户的屈氏,昭氏和景氏。这三个家族都是曾经的公族后代,互相联姻,逐渐掌控了整个楚国的军政大权,即使是楚王的一举一动,也需要受到这三户的影响。可以说,楚国三户们的想法,就是楚国贵族们的想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五章 楚国()
楚国郢都,令尹昭阳的府邸里,有三个人在私下密谈。
这三人中除了一个是三十多岁的男子外,另外两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然而如果在楚国,谁要是敢以他们年轻就轻视他们,那是绝对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因为这三人分别是楚国令尹昭阳,左尹昭睢,右司马昭滑,三人都是出自楚国昭氏,是堂兄弟的关系。他们三人在楚国都是威名赫赫的人物。
“滑弟,你对大王想要攻伐齐国怎么看?”左尹昭睢问向最年轻的昭滑。
“善!”昭滑先是赞了一句,随后说道:“魏齐相王,而且擅自划分势力范围,这是完全不把我楚国放在眼里了,我们当然要去讨伐齐国。”
昭阳说道:“昭睢不是问你徐州相王之事对我齐国的影响,而是如果我楚国与齐国开战,我楚国能否战胜齐国?”
昭滑随后回答道:“两位兄长,你们知道我只擅长于兵事,对于内政并不擅长。我曾在江南与齐将田忌交往,谈论兵法之道,这说起齐国的军事,我也略知一二。齐国之军制与我楚国不同,咱们楚国的军队是由大王所掌的王室军队和地方封君所掌的私人兵力组成,两位兄长应当知晓。而齐国与我楚国不同,齐国之军由国三军和地方五都之军组成,而国三军中最出名的就是齐国的技击之士。世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