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的恭顺,都只一个,就是不想让突厥人攻打他们而已。
实际上,始毕可汗如今也已经感觉到了,突厥广阔的疆土,拖累了突厥南下的脚步,突厥汗国当中,无时无刻发生着叛乱,突厥诸部的力量,在如此广阔的疆土面前,越发显得单薄了起来。
而现在,他们还要攒取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这让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始毕可汗皱着眉头思量着,这次回去,应该召集铁勒诸部的首领们来王庭一次了,他的弟弟颉利汗,并不算是一个英明的首领。
他正在用不断的杀戮,激起越来越多的铁勒部族的反抗,一些部落也已经开始渐渐向西迁移,远离颉利汗的汗账而去。
要知道,土拉河两岸的铁勒诸部,既是突厥诸部的盟友,又是突厥诸部的姻亲,他们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脉牵连。
铁勒诸部离心的话,会让突厥汗国的国力再次受到重创,那会比当年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部带来更为可怕的后果。
没错,强盛的突厥汗国,同样有着诸多的隐忧,当他们安静的时候,他们有时间来处置这些内患。
可当他们迈开扩张的脚步,诸多弊病也就完全的显现了出来,并持续的在影响着突厥向外扩张的步伐。
人们总是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确实有点道理,就在始毕可汗烦恼的时候,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汗账。
他的儿子阿史那求罗去而复返向他禀报,“父汗,张书杰……逃回来了……”
始毕可汗眯了眯眼睛,这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个高昌国的王室后裔,可并不是个能够领兵作战,并取得胜利的人。
而隋人的云内,还盘踞着一条毒蛇。
始毕可汗甚至欣慰的想着,三万多张只知道吃肉的嘴巴,换取这条毒蛇的性命,应该算是价有所值。
他不经意的问着,“回来多少人?”
阿史那求罗刚毅的脸上露出些古怪的神色,“四十二个。”
始毕可汗咬了咬牙,很好的隐藏住了心里的惊讶,这显然和他的预料有些不符,三万多骑兵被人围歼的事情,他很久没听说过了。
因为再愚蠢的家伙,也应该知道放开马缰逃走才对。
阿史那求罗说话从来都很直接,因为身为始毕可汗最为宠爱的儿子,小心谨慎这样的字眼天然就与他无缘。
“我问了,他们被彻底的击败了,甚至来不及逃走……那座城池之下,一定已经被鲜血染满,父汗,我想带兵去和那个人较量一下,他手上已经染满了突厥勇士的鲜血……”
这一次,他没有受到斥责,始毕可汗表现出了慈和的一面。
“我的儿子,耐心一些吧,难道只有亲手砍下敌人的头颅,才会让你满足吗?都说英勇的人会得到奖赏,可你不一样啊,你需要更多的智慧,来分辨谁该得到奖赏。”
“好了,去把张书杰带到这里来,其他的人都杀掉,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明白吗?”
“是,父汗。”阿史那求罗捶了捶胸口,心里却满是不甘,心想,有什么比亲手砍下强敌的头颅更值得夸耀的呢?
年轻的突厥贵族此时还不会明白,权力在突厥人中间往往比东西都有用,而权力更多的时候却是需要运用智慧去夺取,而非是战马和弯刀。
随后,始毕可汗便听到了一个战败的新版本,张书杰痛哭流涕的诉说着他是如何领兵英勇杀敌,众将如何不听军令,自行其是,最终又是如何在斗智斗勇中,中了敌人奸计落败。
他又是如何杀出重围,侥幸活命回来给可汗报信。
始毕可汗捡着能听的听了听,却怎么也勾勒不出,三万多骑兵怎么会一战之下几近全军覆没的图画,那样的场景太美了,却绝对不应该出现在云内城下才对。
而在他看来,就张书杰带领的那些部下们,应该都是些碰到了危险,就会比兔子跑的还快的家伙,即便是让他率领大军围歼这么一群四处乱窜的兔子,也不可能做到这么完美啊。
所以,他只在这位败军之将的口中得到了一个确定的消息,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于云内城下,领兵的张书杰却活着跑了回来。
双倍月票,求票求票,对了,起点今天开始又开展了一个活动,515粉丝节什么的,这好像是个圈粉活动,有意的可以参与一下,来阿草,嗯,因为更新码字,阿草还没去看看这个活动的详情,就说这么多吧。(。)
第293章变生()
这一章有点少,抱歉啊。
和李破料想的有些偏差,张书杰要死了没有承认是兵败被俘,被敌人放还归来。
始毕可汗也没有深究。
因为张书杰出生的家族,向来恭顺,王庭之中也需要这些人物来装点门面突厥王账显得更加雍容一些。
所以,历代突厥可汗对待他们都会非常的宽容……这真是个幸运无比的家伙。
而云内的那支恒安镇军,在始毕可汗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马邑城坚守至今的缘故,始毕可汗的耐心不得不变得持久一些。
突厥人南下的两个初期战略目标都还没有达成,突厥人也不得马邑郡耗费更多的时日。
换句话说,马邑郡一南一北两座城池,彻底拖住了突厥人南下的脚步。
这显然是突厥人和马邑郡的人们都不曾想到过的事情。
造成的后果嘛,也显而易见。
战报传到晋阳留守,唐国公李渊这里的时候,整个太原都是如临大敌,因为谁都明白,马邑和雁门不太可能阻挡住突厥人的马蹄。
太原自然是门户大开,即将在多年之后,面临着突厥人的攻击。
太原留守李渊召集众人相商,而此时此刻,晋阳城中的情势其实非常的微妙。
大业十二年到任的太原留守副使,太原郡丞王威,是晋阳王氏的远亲,结好东都权贵,对太原留守李渊形成了一定的掣肘。
而且,他和武牙郎将高君雅交好,对李渊来说更是威胁大增。
而到了大业十三年年初,东都洛阳,西京长安纷纷告急,用兵一方的太原留守李渊立即成了香饽饽。
请求太原发兵救援的书信。摆满了太原留守李渊的桌案。
此时晋阳文武其实也就分成了两派。
以王威,高君雅为首的人,都在劝李渊发兵东都,去剿灭叛贼李密。为此,王威甚至暗令高君雅捉拿了晋阳令刘文静,并下了大狱。
因为刘文静和李密家据说有姻亲关系,而在大业十三年翻出这个旧账来,一个呢。刘文静这人持才傲物,从不将王威等人放在眼中,在晋阳任职期间得罪的人着实不少。
二来呢,刘文静又与裴寂等交好,裴氏如今在晋地和王氏争的很厉害,并与太原留守李渊结交为友,不管是眼红还是嫉恨,或者是政治上的考量,刘文静这样的家伙,都在铲除之列。
三来呢。这也是晋阳城中另外一个渐渐成型的政治集团在展现力量,间接向李渊施压。
而另外一群人,却是以李世民,河东裴氏,洛阳长孙氏的代表长孙顺德,盗马贼刘宏基等为首,他们想去兵力更为空虚,政治环境也对李渊更为有利的西京长安。
两方差不多是势均力敌,不用怀疑,李世民等人确实在这场明争暗斗之中。没能占据的优势,不然的话,刘文静也不会下狱。
可以说,如今的李世民所交好往来的这些人物儿。只能算是晋阳一个新兴的政治集团,他们普遍较为年轻,有一定的才干,却还都声名未显。
他们在和王威等人的对抗中,没占到什么便宜,同样也撼动不了晋阳王氏的地位和根基。
而最为的一点是。太原留守李渊还在耐心的时机,对下面的争斗不置一词,晋阳令刘文静也一直羁押在晋阳牢狱之中。
而突厥人南下的消息,明显打破了这种平衡,晋阳城中的争斗也猛然激烈了起来,两边的人都在相请募兵,因晋阳城中流民大聚的缘故,募兵其实并不算困难,只是受到粮草拖累,李渊一直不敢大肆扩军罢了。
高君雅受王威暗令,募兵两万,李世民等也不敢人后令扩军备战,随即再次募兵三万余。
好像突厥人未至城下,太原先要来上一场内讧一样。
这个时候,李渊也坐不住了。
于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他和裴寂饮酒,夜宿晋阳宫。
真的发生什么不太清楚,只是晋阳随后便有了流言,说两人在宫殿之中喝的酩酊大醉,还招宫女相陪。
当然,以这两位的心性,说不定还真就做了。
只是流言毕竟是流言,谁也没亲眼看到,至于流言从何而来,也只能凭后来人书写,真相早已埋没于私室之中,也没有人敢去探究这样的真相。
李渊听到流言之后大怒,矛头直接对准了太原郡丞王威等人。
随后便令太原郡丞王威,率高君雅等人率兵前赴汾阳宫驻守,将他们干脆的赶出了晋阳城。
二月末的时候,太原守军大肆扩军,兵力直达八万众,刘文静也顺势被放了出来,一跃之间,便成了太原留守府中的常客,太原留守李渊的心腹。
太原郡丞王威等人心有不甘,于是王威给几个人送出了书信,这几个人都是晋阳官宦,也都能在李渊面前说的上话,其中就有一个家伙叫武士彠。
此时晋地北部旱象已显,有人便劝李渊去晋祠祈雨,以安百姓之心。
突厥人迟迟不至,给了晋阳这里的人们很多富裕的时间,纷纷扰扰的让人目不暇给,但这其实也同样表明,晋地此时大致已经安定了下来,比起其他地界,晋地的百姓其实还算幸福。
只要再缓一年,晋地的实力,会更上层楼,其实这也是李渊迟迟不肯动兵的原因之一,他在等大业十三年的秋收。
可惜,时不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