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不放心的何进用一杯毒酒,了结了姓名。可叹刘协从小到大,两个抚养他的人都被一杯毒酒毒死,心中之恨,可想而知。
张让、段珪见董太后已经被何进彻底除掉,知道自己想要依靠董太后在后宫立足的想法已经破灭,随即转移了目标。大把的钱财都贿赂了何苗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他们两个自然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时常对何太后说起宦官的好处来。张让等人也对何太后说何进之所以想要杀了他们,其实是削弱陛下的权利,好让他成为说一不二的权臣。何太后也觉得他们说的在理,因此对何进更加的疏远了起来。
何进见自己的亲妹妹都开始疏远了自己,诛杀宦官的心更是按捺不住了。袁绍又给他出谋划策他多召集四方猛将,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何太后。何进同意。主簿陈琳劝却不同意袁绍的方法,劝谏了许久都没有说服何进,只得讪讪离去。
何进西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火烧孟津,做出一副天下声讨的模样。不过这个声势并没有吓到何太后,反而何进又被何太后数落了一顿,就连他的弟弟何苗,他的母亲舞阳君都对何进非常不满,认为何进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如今自己手握大权,就不记得当年困顿的时候是谁帮助过自己了么?
何进的犹豫袁绍更觉不满,他也害怕夜长梦多,因此力劝何进。更是假借何进的名义,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宦官,又使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这一下子当真是把何太后吓到了,再也不敢留十常侍等人在自己宫中。
高夜之所以对这些如此清楚,不单单是因为高夜是从后世穿越而来。他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里的许多事情,但这些事情都可谓是微不足道,想要改变历史的方向,还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行。因此这些事的发生,全在高夜的掌握之中。不过高夜还有另一个渠道知道这些事情,那就是曹操的书信。曹操在书信里,因为何进的优柔寡断跟高夜抱怨了许久,对何进召集各路人马去洛阳更是大为不满。
高夜读着曹操的信,虽然和他远隔几百里,但还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曹操的那颗悲愤之心。在信中更是直言道,乱天下者必是何进!这一点高夜可不否认,没有何进这一闹,董卓怎么会进京,好好的皇帝怎么会成为傀儡,十八路诸侯又何必攻打洛阳?若是黄巾之乱是拉开了大汉灭亡的序幕,那么董卓之乱可谓是奠定汉室灭亡的基石。
不过曹操的不满,倒是不影响高夜,因为他也接到了何进的诏令,或者是袁绍假冒何进的诏令他即刻发兵赶往轩辕关,造出声势。荀彧在见到这道诏令的时候,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高夜尽快进京勤王。毕竟大将军已经上任了这么久,无数次清剿宦官的机会都被他错过,荀彧对何进的智商已经不抱希望了。只希望高夜的举动,能使他更快的下定决心。
不过不是处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永远不知道他的难处。何进多少次想要清剿宦官,可不是被董太后阻止,就是被何太后阻止,现在就连自己的弟弟、母亲都来阻止自己。自己只要不想背上一个犯上作乱的名声,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彻底消灭十常侍。这一点何进现在也是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无论袁绍怎么催促自己,自己也只有保持沉默的份。只是袁绍说到对,夜长会梦多啊!
好在各地英杰纷纷响应,十常侍被自己的妹妹赶出了她的寝宫,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彻底把这群一直在掣肘的家伙给收拾掉。因此何进又发了一道诏命,命高夜即刻洛阳,好与他一起消灭宦官。
虽然他在洛阳也有守军一万,可是宫内宦官众多,他又不敢真的冲击皇宫,这才让丁原、高夜和董卓一起进京,妄图以大军压境,迫使何太后自己交出十常侍,也好平稳的取得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高夜自然不会怠慢,更何况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因此即刻命张辽点起三千兵马,高顺率自己的亲卫陷阵营,一同从轩辕关直扑洛阳城。
至于颍川,文有荀彧、郭嘉,武有赵云,高夜实在是想不到,在这个时代,还有谁能给自己的地盘造成危机。别说汝南黄巾了,就是长沙太守都做不到!
第二十三章 再会丁原()
过了轩辕关,距离洛阳其实就没多远了,况且高夜这次带的都是骑兵,行军自然更加迅速。从他接到何进的调令之后,只用了两天,大军就已经屯扎在了洛阳城东。倒不是因为城东这个地方风水好,而是丁原的人马就屯扎在这里。
丁原自从接到何进的调令,便立即率领兵马火烧孟津。火光熊熊,即便是在洛阳也可以看得到,可惜这样的举措都没有把何太后吓唬住,这才被何进一纸调令,调来了洛阳。可问题就在于丁原虽然是并州刺史,可是来了这洛阳,一样翻腾不起什么浪花来,只能乖乖的驻扎在城下。
正因为高夜已经知道了丁原在城东,因此他率军连洛阳的大门都没进,就直接奔了城东而来,就在丁原的大营旁边自己的人马安营扎寨,自己则直接拜见丁原去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老上司,还和自己的师父关系密切,自己既然来了,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拜见的。
至于丁原,在听说了高夜率军赶到洛阳的时候,就吩咐自己的亲卫准备酒菜,到底和高夜认识了这么久,对于高夜的品性,他还是知道的很清楚的。除了没想到高夜居然把营地扎在了自己的旁边之外,对于他今晚要来拜访这件事,他猜的很准的。
高夜才走到丁原军营的大门口,门口守卫的卫兵就急急的跑上来:“高将军您可算是来了,大人已经等您好久了。”
高夜只是笑笑,拍了拍那士兵的肩膀道:“张全,你当年跟着我的时候,都是个伍长了,怎么现在反而来看大门了?”高夜打趣道。
“将军你可别瞎说,我现在都是队率了!这不正好轮到我这队守卫营门嘛。”
“不错嘛,升的还挺快,都当上队率了。”
“嘿,要不是将军您和吕将军把匈奴人都打怕了,我现在怎么也是个军侯了,五年才升到队率,这也太慢了。”
“哈哈,能升到队率就不错了,想想多少兄弟连升职的机会都没有。你还好意思在这抱怨!”
张全嘿嘿一笑,也不答话,只是把高夜领到了大帐门口,就示意高夜自己进去。高夜人还没有进去,倒是先闻到了酒的香味,看来啊,这丁原早早就准备好了。
高夜一进大帐,迎接高夜的就是丁原那张笑脸,不但直接起身来迎高夜,更是拍着高夜的肩膀直夸他少年豪杰。
“好啊,明曦,当年我听说你就任颍川太守,可是为你担心了好久啊。颍川那个地方,世家林立,你又毫无根基,那五原校尉我可一直给你留着,就怕你在颍川被这些世家给赶了回来,你也好有个地方为国效力啊。”
“多谢叔父关心了。”高夜听闻,不由得有些感动,丁原这样的人,或许真的把自己当作是自己的亲侄子了,听到高夜升官,想的第一件事不是他高夜如何春风得意,而是想他高夜在受了挫折之后,如何能有一个安稳的退路。为虑胜先虑败也不都是在战场上,在政治上也是很必要的。
“不过明曦你可没让老夫失望,愣是把这帮颍川世家给治得服服帖帖,好啊!不但如此,还把一个千疮百孔的颍川治理的如此繁华,老夫听那些商贾所言,你那颍川,繁华几乎可与洛阳比肩。我要早知道你这么厉害,还要他督瓒做什么,直接让你当那个五原太守也就是了嘛。”
“叔父这话可就不对了,要不是我在五原看督太守如何治理地方,我也不可能把颍川治理的这么好啊。您是不知道,别看我平日里是个校尉,就练练兵什么的,我只要有机会,就会仔细观察督太守如何施政。您要是当年直接让我当了五原太守,别说百姓安定了,没有祸国殃民就不错啦。”高夜也大笑道,顺便讲了讲当年自己在五原的故事。一来这是自己和丁原两个人人生的交集,共同话题自然很多;二来也解释一下自己的学问不是白来的,自己是个勤奋努力上进的好孩子;三来丁原到底年纪大了,没事总爱回忆,高夜就陪他回忆,也算是一个晚辈对长辈应有的尊敬。
“不过大人,你怎么把军队驻扎在了城外?大将军既然调我们前来,用以威慑宦官,那自然是进城为好啊。”这个问题高夜一直都想要问问丁原,在后世自己就对丁原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他本来有着几万人马,却一直驻扎在城外,就连宫闱事变的事情都不知道,众臣都去寻找皇帝,就他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最后在北邙山白白便宜了董卓那家伙。要知道,那时候的董卓只有五千人马,现在的丁原屯兵两万在这里,又有吕布这样的猛将,若是丁原去了北邙山,救了汉帝,恐怕董卓的一切打算都要落空了。
“唉,本来我昨日午时抵达洛阳,便欲入城,哪知道那城门官竟不许我入!还言道奉了太后懿旨,着令我屯驻洛阳城外!”
“叔父失策矣。当时就该直接斩杀城门官,率队入城!那太后知道何进调集我等是对付十常侍,那十常侍自然也知道。太后只怕是不愿大将军独揽朝政,这才保护张让等人。况且那董卓如今在夕阳亭屯驻,也是狼子野心啊。若是叔父你昨日直接入城,那何太后就是再想保护十常侍,也会因畏惧叔父的兵威,而不得不放弃。如今叔父屯扎在外,我亦不能入城,这样一来,只怕要有乱子了。”高夜摇头道。
“那董卓虽然有些桀骜不驯,只是看他先败于黄巾,后败于北宫伯玉,不过庸碌之徒,不必过于担心吧。”
“那董卓……”高夜话说了一半,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毕竟依现在董卓的表现来看,确实不是什么厉害角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