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三国-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份战报来自于张辽。这份战报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所有在吴县屠城中幸存的人感到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庆幸,而且还会使得那些经受了袁胤祖郞、舒邵裴元绍清洗的郡县由衷发出一声“幸好是碰上了祖郞、裴元绍”的感慨!
因为我们的张辽张文远将军,在经历了江东宗族豪强武装的再三袭扰和世家士族的顽固抵抗之后,终于亮起了自己的屠刀!
不像张绣大清洗都要找代理人实施,屠个城都要出个“选择性屠城”的花样,张辽直接是说杀就杀,要杀全杀,不带丝毫犹豫和手软的。
在攻下世家豪族武装比乡兵多两倍的乌程之后,张辽果断实施屠城,以示自己对世家豪族的零容忍之心。
不仅仅是乌程,随后张辽在攻下余杭和富春之后,也将这两城屠了。
张辽连屠三城,一月之内死在他手上的江东士民不下十万之数!一时凶名昭著,能止小儿夜啼!
张辽的屠城看似先斩后奏,直到屠完了孙氏老家富春才发奏报给张绣请罪。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像屠城这么关系重大的事情,在外领军大将如何敢在主君不默许的情况下私自擅为!
另一方面,张辽大开杀戒起到的效果也是极大的,吴郡最后一县钱塘,在张辽尚未兵临城下之前果断开城献降!
当然,这都是在钱塘的大族豪强集体逃亡会稽郡的情况下,钱塘才主动请降的。
至此吴郡全境落入张绣军之手。
九月初,张绣一方面令张辽继续率军南下,挟势进攻会稽郡。另一方面点将领兵,自吴县西进丹阳。
吴郡搞定了,江东就已经搞定了一半。目前的张辽虽然还不一定成长为十六年后合肥之战大破孙吴大军的当世顶尖名将,但是用两万西凉悍卒,对付一个孱弱的会稽郡。难度可比用八百死士逍遥津大破十万吴军简单多了。
会稽郡放心给了张辽,张绣统领两万主力面对孙策的江东主力,按理说压力应该很大,但是张绣却是显得很轻松。
这不,往丹阳的行军路上,张绣常带着武威营离开大队人马,气定神闲的和自己几位亲将四下游猎。
这一次张绣可没有可以装气定神闲来安定军心,事实上张绣这一次真的可以称得上胜券在握。
第一,张绣在攻打曲阿时得到了顾雍这位重量级贤才,在屠吴县时,收容下了少年陆逊。
吴郡有四大姓,分别为顾、陆、朱、张。孙权开创吴国之后,这四姓在吴国政治舞台上极其活跃,且各有千秋,分有顾厚、陆忠、朱武、张文之名。其中的顾陆两姓还与会稽四族中的虞魏两大家族合称江东四大家族,极其鼎盛
吴后主孙皓有一次问自己的丞相陆凯,你们家族在朝的有多少人?陆凯回答说:“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顾雍,就是吴郡顾氏的代表人物。
而陆逊,则是吴郡陆氏的子弟。
虽说张绣有着清洗江东世家豪族的既定政策,但是像顾雍和陆逊这种级别的大才却是在张绣“法外开恩”的范围之内的。
先说后来当上吴国丞相的顾雍,今年刚好而立之年,不过现在还只是江东一个小小的县令,要等到孙权上位以后顾雍才步步高升的。
顾雍先前当过娄县的县令,因为有能力也有政绩而调任江东重县曲阿,不过好死不死撞上了张绣南征江东。曲阿之战,丹阳太守吴景战败被俘,顾雍却是主动请降,成为了第一个请降的江东氏族人物!
顾雍的请降动机谁都不清楚,但是顾雍此举却是成功的使得张绣主动在屠吴县之时开恩,保全了了吴县顾氏全族性命!
思虑着单凭一个顾氏还不足以鼓动整个吴郡的心思,张绣再次展现了他用人不疑的一面,任顾雍为吴县郡丞,地位仅次吴郡太守舒邵。并使其打理吴郡诸县善后事宜,重新主持选拨各县主官,组织基层政权。
当然,虽然张绣并没有对舒邵有多余的交待。但是舒邵舒太守可不是傻子,若是顾雍和顾氏敢在背后搞些小动作,舒邵并不介意向江东士民再宣告一次生猛才是我舒仲膺的本色。
事实上张绣完全是多虑了。顾雍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却完全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真正国士!
至于陆逊,完全是张绣主动下令,在屠城时留下吴郡陆氏的。
什么张文、朱武,这些大族张绣都可以眼睛不眨一下地屠掉,但是现在的陆氏完全是没有必要屠掉的。不仅仅是因为陆逊杰出的军事才华,因为继陆逊之后陆氏满门的俊杰,而更是因为吴郡陆氏现在的处境。
近些年,陆氏过的很不如意。
这一切都只因一个原因,陆氏和江东之主孙策有私仇!
这一切都得说回数年之前,陆氏的当家人陆康还活着,陆氏在江东还显赫的时候。
那时陆康担任着庐江太守,职位不怎么高,但是绝对不低,最重要的是庐江郡和陆氏的老家吴郡只是隔江相望,在割据一城半郡都算一方诸侯的当时,陆氏在江东不显赫都不行。
而孙策当时呢,还为袁术所驱使,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前面我们都说过,孙氏在孙坚起家之前,在江东只能算是中小宗族豪强,与根深叶茂的四姓之一陆氏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现在孙坚战死了,孙氏没落回原来的样子了,甚至还不如原来,连老家江东都不能回去了。
孙氏与陆氏的仇隙开始的很简单,就只是一次拜访而已。那一次孙策去拜见陆康,但是陆康根本没有接见孙策,只是让自己的下属接待了少年孙策。孙策什么脾气,再说还正值年轻气盛的年纪,陆康这一下可把孙策给惹恼了。
要知道,惹恼了小霸王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
惹恼了小霸王,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当时的袁术,还只是占据了淮南的一部分,庐江郡还未纳入袁公路的统治范围。
穷兵黩武但粮草难以为继的袁术很快打起了民丰粮足的庐江郡的主意,最后袁术以陆康不借给他三万斛粮草为由头,与陆康开战,大举出兵攻打庐江郡。
陆康兵马比袁术少,只能据守城池。好在陆康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为任庐江太守也深得民心,士民上下都愿意帮助陆康守城。这种情况下,袁术军虽然包围了庐江郡城,但是却很长时间都没有攻打下来。
陆康到底手腕和能力有多强呢?看看庐江士民有拥戴他到了什么程度就知道了。
庐江郡城被包围的时候,陆康手下有相当一部分士卒放假或者外出。但是在知道太守被围城攻打的消息的时候,那些不在城内的士卒却都冒着生命危险,趁夜爬城回来帮助守城!
久战不下,袁术也只好考虑临阵换将。
这时候,孙策跳出来了。
实话说,陆康不亲自招待主动来访的孙策,这件事情看似是陆康不对,但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陆康可是一郡太守,平时要处理的军政事务很多。另外陆康还被朝廷封为了忠义将军,秩达两千石,已经与九卿同级。身份和地位放在那里,哪有兴趣见一个家世没落了的少年子弟。
换句话说,孙策自己想要陆康亲自接见他,就相当于现代要一个省部级的实权高官亲自招待我们。
哪怕孙策自己的父亲孙坚生前也算得上一个省部级高官,但是那是在孙坚“生前”,当时的孙策,只是一个死了爹的官二代。
哪怕这个官二代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官二代,但是如果要深究陆康孙策两人孰对孰错,我们只能说陆康当时没有做对,但是也没做错什么。但是孙策的反应,却是确实有些太过自我和过火了。
而且再深入分析的话,陆康不亲自招待孙策也许是有陆康自己的原因的。
陆康年轻时便有“义烈”之名,被扬州刺史举荐为“茂才”而出仕。在灵帝时期历任县郡两级并曾入朝为官,并因敢谏称名于朝堂之上,最后因为庐江郡有巨贼大寇之乱,临危受命为庐江太守。
陆康到任之后赏罚分明,很快击破了贼寇主力。又通过树立恩信,收降了贼寇残部。等到灵帝崩薨,献帝继位,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陆康冒险派孝廉进贡朝廷,由是被朝廷加封为忠义将军。
要知道,献帝继位之后,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中以袁绍为首的相当一部分诸侯并不是承认董卓奉立的汉献帝的正统地位。陆康派使者进京朝见,可是冒着暴露自己政治立场树立强敌的巨大风险的。
陆康的政治立场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忠于汉室。
那么这就可以从主观因素解释为什么陆康不与孙策见面了。
因为孙策的父亲,江东猛虎孙坚背有私藏汉室国器传国玉玺之嫌名!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陆康当时没有赶孙策出门,而是派了自己的主薄去招待孙策,我感觉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
虽然孙策踊跃攻打陆康,最终也打下了庐江。但是陆康前前后后却一共坚守了两年多!
一开始袁术和陆康开战的时候,陆康便将自己的幼子陆绩以及外孙陆逊送回了吴县老家。自己还有大儿子都留了下来。因为陆氏这一代因为陆康而显赫,陆氏本宗族人多在庐江。孙策破城的时候,陆康虽然只是被俘,但是整个陆氏本宗却是被杀了一半多!
而且破城之后仅仅一个多月,陆康便病逝了。
之所以不能杀陆康,那是因为陆康有“忠义”之名。至于为什么守城作战了两年多都健健康康的,破城之后仅仅一个月就“病逝”,这些就必须去问袁术和孙策本人了。
陆康幼子陆绩其实也是很有名的,有“怀橘陆郎”之典故,也是以忠孝之道扬名的。
还有陆逊与其子陆抗,父子两也是兢兢战战为孙吴效尽了力。
一直到孙吴末期,陆氏俊杰也都是最忠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