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起-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定满是轻蔑地点评:“赵氏宦官之党,既少学问,又乏常识,竟然调子高到两年平定辽西鲜卑,可笑,可叹。
继而,因众人之力,而侥幸成功。一旦功成,即忘乎所以,自大粗疏,岂能不先胜而后败!”
自命清流的世家、豪族认为赵苞任太守占据了士人的位置,对其获胜之后的高调越发心怀不满,李定虽只算县中豪族,亦以士族的陈蕃、李膺为榜样,视曹节、王甫、赵忠等为国蛀虫。
。。。
第二天,韩当风尘仆仆从辽西赶来,随之而来是公孙瓒书信。
所有人都可以骂赵苞,所有人可以对赵苞之母被绑架可以幸灾乐祸,刘备此前多少也有此人自作自受的看法。
公孙瓒这封信,让刘备收敛原本略显的幸灾乐祸,完全没有料中卢龙道危险的自矜。
因为公孙瓒这封信,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写就!说了两件事情:
其一,鲜卑慕容部要二百金加一万石粮食做赎金,赵苞太守、属国都尉邹靖、属国长史公孙瓒等已经尽力筹措,但还缺五十金,2000石粮食,请刘备借给他五十金和粮食。
其二,鲜卑狡诈,常常不讲信用,请刘备尽力说服乡党,召集壮勇,去辽西助他们一臂之力,要是鲜卑得了钱粮却不放人,就助赵太守一起攻击。
李定对借钱粮的说法嗤之以鼻:“一个人的愚蠢,却要所有人来买单,我替公孙瓒和邹靖鸣不平!也替所有的辽西人鸣不平!让我们涿郡子弟为如此愚蠢‘鲜卑奶奶’流血,难道我们和他们一样愚蠢么?”
公孙瓒于刘备有恩,多次在武艺、战术上指导刘备,多次借给骑兵。与公孙瓒的朋友之义、师兄弟之恩,不决定刘备不可能袖手旁观!
“我无兄,公孙伯圭犹如我之兄,他的事情就是我的事,还请李叔父助我!”刘备向李定和周围的人深深几拜,“钱我愿意筹集,粮食却不够,还请诸位乡贤襄助,小子必定不忘今日之恩!”
李定凝视刘备,半响对周边的人说:“罢了,属国都尉邹靖亦涿郡人,我们这次是帮邹都尉、公孙长史、帮刘县长,不是帮赵太守!”
于是说服县令、县中豪族,共聚集壮士一千余人,粮食三千石。
。。。
只涿县一县势单力薄,刘备接着求见涿郡太守刘卫,在此遇到了邹靖之侄邹丹,邹丹已经聚集五百人,来此是请求刘太守给些士卒、钱粮。数百人的队伍调动,没有太守、刺史的批准是违禁的,可以谋反论。
“你们无论如何也别想说服本官!”刘卫说:“皇帝陛下严令幽、并、凉三州采取守势,发大兵攻击柳城周边之鲜卑,岂不是违反诏令?”
刘备:“辽西前段时间的胜利,是全辽西郡百姓勒紧裤腰带捐款加赋,留着泪水把子弟送上前线,流血奋战创造的。也是幽州多郡一起支持的成果,不是赵太守一人的成果。这一点不论赵太守如何夸赞他自己,天下士人都知道。府君若能不计前嫌,扶危救困,天下士人都会称赞府君的心胸宽广,同时朝中宦官一定也会为府君美言!”
这是算政治账。
“连续数年年兴师动众,百姓负担很重,今年秋季五路北伐,壮丁死伤众多,百姓已经厌倦了兵事,再逼迫恐怕容易出现民乱!”刘卫依然不同意出兵,这次找到民意为支撑。
刘备:“柳城之战最大的成果不是斩首多少,而是把鲜卑多部落大人、贵族的子弟收为质子,那些部落不敢挑头反对大汉,只敢跟在慕容等部落后面起哄。
这是分化瓦解之策,只要妥善利用,让鲜卑在草原、山林中互相牵制,还可以组织商队收购鲜卑的特产,大汉的北疆就会安定一些,甚至可以诱使鲜卑人打鲜卑人,大汉就可以少征发壮丁、少收赋。
如今鲜卑人提的条件只是钱粮,我估计鲜卑人还想要回质子,后面会多半会提出来。听说赵苞是个孝子,不是没有可能为了其母一人放掉质子,到时候不仅辽西郡,全幽州的血就白流啦!前面的铠甲、兵器、钱粮就白白损失掉了!”
这是军事账、经济账。
几笔账算下来,刘太守终于同意出兵,却不愿意多出,只答应给三千人的粮草、兵器,至于壮丁,得刘备自己去汇集。
。。。
幽州刺史刘虞亦发出书信,要求各郡出兵共度难关。
短短半个月之内,各郡援军就达近万人,加上辽西郡原有万人,近2万人聚集在辽西郡阳乐与辽西(辽东)属国昌黎之间。
辽西太守赵苞、属国都尉邹靖、属国长史公孙瓒、县长刘备等人带这2万人,以粮车为先导,扑向柳城周边之鲜卑。
鲜卑慕容部等召集柳城周边原本投靠大汉的鲜卑,亦得近2万骑,果然不仅要求钱粮,还要求大汉退回质子。
赵苞大哭:“本欲以微薄禄为老母亲养老,朝夕看望,哪能想到为鲜卑所趁,反而陷老母与绝境!我昔日为母亲之子,今日为皇帝陛下之臣,岂能因为母子的恩情就破坏对国家的忠义?今后我只有万死以报母亲和陛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赵母再也没有平日的骄纵,流着泪,大义凛然地说:“我儿,人各有命,绝不能因顾忌母子私情而破坏国家大事、破坏对皇帝的忠义!”
于是汉军士卒尽皆流泪,鼓声震天,一鼓作气,杀向鲜卑人。鲜卑各部怕质子为大汉说杀,战斗一会,皆逃亡,慕容部为乱军说冲散,大溃大败。
汉军斩首三千余级,己方死亡七百余人,赵苞之母亦死于阵中。
。。。
赵苞返回老家埋葬母亲后,连连呕血,将公孙瓒招到床前:“你的功劳都已上报,我推荐你任职县令。我一生最大的错,就是轻易相信鲜卑人。你定要为国为我,报此国仇家恨!
鲜卑不可信,你务必扫灭鲜卑!扫。。。灭鲜卑!”
“赵君!赵君去了!”
公孙瓒握着赵苞渐渐冰凉的手,哭成一个泪人,他的心越发坚定,仿佛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也属于赵苞、属于万千战死的汉人。
这个时代,是汉末,动乱的画卷逐步展开的时代。气候剧烈变化,鲜卑南下,羌人东迁,南匈奴潜伏在卧榻之侧,大汉内部灾害多发。大汉在内忧外患下,未来将一点点分崩离析,汉人在异民族侵略下将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背井离乡,仿佛这就是大“势”所趋。
命运车轮,将年纪轻轻的公孙瓒绑上了横冲直撞的战车,在鹰鸽两派中毫无疑问的推向了鹰派,推向了以杀止杀。
此后的许多年中,公孙瓒如一个钉子牢牢的定在大汉北疆,并且在一次次与鲜卑的战斗中仇怨越结越深,越久越深。公孙瓒和公孙家也从一颗钉子演变成一颗大树,后来逐步长成中流砥柱,终其一生、终公孙家之力,牢牢的把鲜卑人拦截在塞外,给陷入混乱的中原以喘息之机。
第186章 乌桓版推恩策()
陶商的计划是利用父亲陶谦的权力,给格乾弄到上谷乌桓大人的名号,让格乾打头阵。
若能继承父亲难楼的位置,格乾一定会想方设法按照乌桓风俗继承父亲的妻妾美人。
依照祁胭脂的性格和对中原文化的认可,她绝不会雌伏于继子格乾。但祁胭脂背后的祁氏在强大的压力下,未必会支持她!
到时候祁胭脂的儿子失去了乌桓王(实际上大汉只承认为乌桓大人,相当于侯爵)的名分,祁胭脂失去了祁氏支持后,就如待宰的羔羊,失去水的鱼。陶商推测只需要给祁胭脂一点阳光和希望,她多半会献出一切,竭尽身心雌伏、奉献于他,就是给他做侧室也完全可能!
陶商的计谋相当慎密,因为即使刘备再怎么愤恨,也不可能公然跟提拔过自己的陶谦作对,尤其是陶谦二千石、刘备四百石。
。。。
刘备从涿郡赶到上谷,备下重金求肯曾经的上司陶谦高抬贵手,立祁胭脂之子为上谷乌桓大人。陶谦拒绝后,继续提议将祁胭脂之子和格乾两子分立。即使陶谦再次拒绝,刘备依然毕恭毕敬,也丝毫没有收回礼物的迹象。
陶商见刘备态度恭敬,以为他这次铁定服软,已经在梦想占有祁胭脂与其他祁氏美人的机会,做梦都能笑醒过来。
可没过几天,就发现购买不到大量的、质量好的乌桓马匹,上谷乌桓多个各部落商量好一样,将高大、壮硕的马匹以稍高的价格卖给了乌敏英、祁黄芩。
陶商气冲冲地去找刘备,走入驿站,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刘备尊重陶谦,绝不愿意与之正面闹翻,本人对陶商也退避三舍,选择到祁胭脂地盘驻扎。但绝对不意味着必须向陶商放弃核心利益!在陶谦面前,刘备是门生故吏,但在陶商面前,刘备就是大哥!即使陶谦也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按住刘备让向陶商低头,因为陶谦的门生还有曹豹、曹宏等一大批人,他们也都盯着陶谦在这事上的一举一动。如果陶谦处事不公,他们当然也不会当面指出来,毫无疑问会私下疏远,从而减少陶谦系官员的凝聚力。
陶商这才发现低估了刘备的决心,大怒之下立即把父亲陶谦请皇帝立格乾为上谷乌大人的奏章快马发往雒阳。其实陶谦写好了两个奏章,一个请立格乾为上谷乌桓大人,一个请立祁胭脂之子。
陶商怒气稍歇,相信不久祁胭脂就会投入到自己怀中。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奏章在南下途中竟然被换成空白,一直到了雒阳准备上报尚书台之前发现。
。。。
两天后,邹靖、公孙瓒、刘备、辽西郡长史等的奏章抵达雒阳,建议皇帝陛下将边疆归降的乌桓、鲜卑、匈奴等部落分成更小的群体,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以避免聚众为乱,而将内地贫苦百姓迁移到边疆,并将江东、荆州和渤海西侧的雍奴藪、各处海岛等地建议为安置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