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在柴河停留了一个星期,小路不但和几个高级日本战俘都谈了至少三次,和众多佐级战俘也谈了一遍,把众战俘引导到思考的状态,人人争做哲学家的样子。
小路甚至明确说道:将来,东北民主联军可以占据满洲西部北部的偏僻地区。如果关东军不歼灭东北联军,东北联军就不过分骚扰他们。如果你们试图消灭我们,我们就撤退到苏联和外蒙去。苏联已经尝到了和我们合作的甜头。只要苏联还在远东,我们就不可能被消灭。
当然这话只跟小松道一个人说,而且只说了一次。
不过,他的意思,日本人了解了,那就是只要苏联在,东北联军就不能灭亡。日本人在讨论的时候,一个议题成为焦点,先消灭东北联军,还是先消灭远东的苏联?这可是个巨大的战略问题。以往,都以为先消灭东北联军,但是现在,坚持这个观点的人受到了挑战。
二战马上就开始了。小路想利用欧洲的二战,不断给日本军官灌输一个观点,那就是趁着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日军可以偷袭苏联,占领远东,不战而胜东北联军。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战术的制定和运用,在于时机的选择。
于是,小路把日军军官的目光带到了苏联远东铁路,让他们看到了苏联的巨大的弱点。同时,他也让日军知道,这一次诺门坎战役,苏联动用了全国的力量来和关东军部分军队作战。胜利失败,如果纯粹从战术角度分析,还有探讨的余地。
小路知道,日本人在战术上是天才,在战略上是蠢材。他要让日本人对战术的自信来犯战略错误。如此,不但可以保住自己辛苦拉起来的队伍,保住根据地,还能趁机捞取好处,在日本人和苏联人相争的时候得利。
于是,这几日,他在和日军军官们接触的时候,着意问了几个日军在过去几十年来战术胜利的案例,让这些日本高级军官感觉到,他们的战术是绝对无敌的,这个抗联的大匪首在请教我们战术。
把几个很极端的人分别关押后,给林猛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报,阐明自己的战役目标后,把指挥权移交给林猛,率领指挥部离开柴河镇,回伊春了。
1935年10月15日。伊春。
小路回到了伊春。
昨天,小路在路上接到了电报,日军已经把滨州铁路全部修通,准备从10月15日开始,把二十师团运出去,运回到汉城去,路线是滨州铁路。小路命令,可以按照计划炸火车。
今天早晨接到了电报,特战队在几个悬崖下炸毁了铁路,几列火车落下了悬崖。估计日军死伤两千多人,活着的在漫山遍野地爬山。
铁路这次炸得厉害,半片山被炸塌,路基上连人步行都不能通行。想修复铁路,工程量很大很大。
几座桥梁也爆炸了,只有几座小桥被炸毁。大桥防守严密,没能得手。炸桥造成日军运输在多个地点中断,伤亡不大。
小路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他要把几万日军困在海拉尔。天气是他的朋友。十月中旬,是气温下降的时候,如果一个月内不能修好炸坏的铁路,他们就困在海拉尔了。
昨天的电报还说,侦察结果表明,日军在海拉尔海拉尔囤积的粮食,如果五万人吃,只能坚持一个月。在长达半年的冬天里,他们死定了。
几天后,情报陆续传来。
今年的老天爷似乎和小路作对,今年降温很晚,不过,因为铁路已经破坏了几处,敌人修建不很容易,总算挺到了降温。
小路来电祝贺,望他们注意局势的变化,采取一切措施,不使日军离开海拉尔。
******
1,根据周保中日记,1939年,宝清十月下旬还在下雨。这个冬天来的晚些。
2,根据松本草平的回忆,他们护送伤员的火车是签订停战协议后半个月后离开海拉尔的,也就是10月初。拜托收藏,拜托投票。
;
第340章 落入了一个局()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在停战协议后半个月,伤员刚刚运输完毕,正要开始运输二十师团等几只部队离开海拉尔,要运输过冬物资进来,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滨州铁路被炸坏了。
驻扎在海拉尔的日军立刻出击,沿着铁路向东。海拉尔出来的火车还没到牙克石,就被炸了。
部队步行向前,到了牙克石,会同牙克石驻军乘坐火车向东,结果,牙克石出城过扎敏河的大桥被炸了。
日军工兵花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修好了桥,火车继续向东。在通车几个小时后,一处险要铁路被炸,火车**。
十月初一场风雪,大兴安岭西坡的冬天正式到来,满洲里铁路没有修好,大部队没有能够离开。
计划初步成功了。下一步就是继续破坏,组织交通,做到人出不去,物资进不来。
如今,满洲里的关东军意识到他们陷进了一口深井里;不论如何挣扎,都逃不出去。虽然向西可以去苏联外蒙,而且路途平坦,但是,那里是不能去的,而且绝对不能去。
向东,是茫茫的大山。出去的小路很多,地图虽然绘制了,但是大雪封山,只有地图,没有人领路,不可能出去。没有公路可以出去,而出去的滨州铁路被破坏了。
南线白城到阿尔山的铁路被破坏太严重,只有部分路段通车,想恢复运输,半年之内几乎不可能。加上铁路起始车站阿尔山远在诺门坎战场以南,距离海拉尔距离很远,运输不便,日军虽然没有放弃两线出击的打算,但重点是打通滨州线。
向西,向南,向北是苏联和外蒙古,日军是不可能去找食物的。
出路只有滨州线。
1939年10月28日。免渡河车站。
免渡河车站是滨州线的一个重要车站。滨州线西端第一站是满洲里,满洲里在边境上,西面连接这苏联远东铁路,向东便是海拉尔,再向东就是牙克石。再向东南一百里左右就是免渡河车站。这一段铁路一直沿着扎敏河北岸走,离开免渡河车站向东不久就要过大兴安岭山口了。
免渡河车站附近有大桥横跨扎敏河,大桥两个桥头各有一个碉堡,碉堡里住着几个日本士兵看守。北岸碉堡旁边是小军营。
现在,第一场雪已经下了,虽然不大,山地皆白。今年冬天来得晚,河流还没有封冻,黑色的河水向西北流去。
天还不亮,桥头站岗的日本士穿着黄色的大衣,戴着狗皮帽子,手缩在大手套里,枪扛在肩头,不停地蹦,靠运动取暖。他们没有看见铁路南山坡里鼓起来的几个白色的包。只有走进了看,才能看见是五个人。
其中两个拿着的是缠满白布的狙击步枪,瞄准镜已经对准了两个站岗的士兵,另外三个扛着的赫然是火箭筒,对准的是两个碉堡和一座营房。
远处火车来了,伊稀看见了车头鸣笛冒出的白气。
只听一个人念道:“一,二,三,开火。”两声枪响,站岗的鬼子倒下了。
接着连续三声爆炸,碉堡和砖房被炸毁了。声音正好被火车鸣笛声掩盖。
桥头附近一下子窜起来十几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跑到桥上,把炸药安装好,牵引线,迅速离开。
不出十分钟,火车开过来了。
火车上的人很明显已经发现哨所碉堡和哨兵遭到袭击,开始高度戒备,车上窗口架着机枪,向外面的雪地射击。他们是要消灭袭击的游击队。
火车头和前面几节车厢上了大桥。
一声巨响。一节桥梁炸断了。
火车头刚刚过了桥,冲上桥头,后面几节车厢落进来水里。后来冲上来的几节车厢根本没刹车,还在继续向前冲,很快,又有几节车厢也落了下去。最后。只有最后的几节车厢没下水,不过大多数都脱轨了。
现在,河流已经封冻,人马走在冰面没有任何问题,但火车车厢沉重,把冰面砸开,冰块和水一起飞溅。
开始有人钻出了火车。浑身冰水,爬向岸边。
很明显,火车里的日军战斗力很差,冻的。
南岸的枪声响了起来。枪声不密集,不过每一枪都倒下一个人。如果行家来看,会看到很奇特的现象,南岸的枪击,大多枪法很好,每一枪都不落空。
火车车厢多是空的,只有百十个鬼子,加上炸死的,很快就都解决了。
二三十个人来到了桥上,检查了一番,一个人吹起口哨。南面山沟里钻出了上百个人。他们都是蒙古牧民打扮,每个人都牵着几匹马,背着猎枪,跳上火车,开始打扫战场,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放在马背上。
一个蒙古牧民开始踢鬼子的尸体,一边踢,一边骂。骂了几句,眼泪流了下来。
旁边几个人拉住了他,劝了几句,这个牧民不哭了,开始打扫战场。
半个小时后,听到日军大部队到来的消息,这些人开始撤退,进了大山,路边只有摆的整整齐齐的鬼子尸体,连衬衫都扒光了,身上只剩下一块兜裆布,证明他们是日本人。
纷纷扬扬的雪花掩盖了一切痕迹。
特战队和牧民离开铁路向东而去,沿着河谷走了几个小时,拐进了一个小山谷,这里的积雪不多,一些牧民在河谷里割草;山坡上是树林。树林里面都是积雪,不过,有一条小路。
沿着小路走不远,过了山脊,就看见山坡上有几排房子,正是特战队的基地。
基地是个大院子,有房子,有马厩,有操场。这些人回来的时候,还看见一些人从山坡边的屋子里担土出来,内行的人都知道,他们在挖地洞。
回来的人们进了基地,四散开来。那个领头的近了山坡附近屋子,道:“报告:第三小队执行任务归来。”
|
根据情报,这些火车里的鬼子除了护路部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