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再次点了点头,才说道“此事朕自会派人查实,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事情?”
薛国观见朱由检如此态度,明显是偏袒着李修文,不免心中有些疑惑“这么多人弹劾李修文,居然都动不了他?”
朱由检下朝时,恰好得到了清军退兵的消息,心中不由得一松。建虏退兵自然是件好事儿,虽说京畿百姓被劫掠一空,可毕竟是解除了京师的威胁。
很多时候,朱由检其实非常的无奈。他立志要做个好皇帝,可手底下那帮人却没什么本事,时常让人打到京城附近,劫掠一番然后安然退去,想想都觉得憋屈不已。
“曹大伴。”
朱由检对曹化淳说道“让人去传朕口谕,告诉李修文,好好为朕办事,不得延误!”
第126章 君欲远行()
李修文今天没去镇抚司衙门,早上起的也不早。
之所以没去衙门,是因为李修文在等着朱由检的决定,是让自己继续南巡,还是撤了自己百户的官职。至于起的不早,这是过度劳累所致
昨天,李修文宣布了要出远门的消息后。晚上时,早早就发现王冰的房间里熄了烛火,意思很明白本姑娘已经睡觉了。
李修文没了翻牌子的机会,只好回了自己的房间,杨雨璇自然是还亮着烛火。
“得,看来她们已经商量好了。”
李修文是何等人物,念头一转之间,就明白了过来。
可能是因为自己就要离开京城,李修文发现,昨晚的杨雨璇特别不一样。她少了许多往常的羞涩,表现的颇为主动。
由此他得出结论,今晚恐怕王冰也会来上这么一次,为自己“送行”。
晌午时,李修文接到了朱由检的口谕后,便开始准备出京事宜。
与此同时,骆养性的书房里。
一名锦衣卫下属,正在向他汇报着什么事情。
那人向他汇报的事情,正是今日早朝上李修文被弹劾一事。骆养性掌管着锦衣卫,在京城里有这样的谍报组织,还真是没什么事能瞒得住他。
那人汇报完后,问道“大人,咱们要不要”
骆养性摇了摇头,说道“什么都别做,你先下去吧。”
“是。”那人应了声,便退了下去。
“这些言官们,大多是薛国观的人,他想动我?”
骆养性眉头深锁,坐在那暗暗思考着。他知道薛家和李修文有冲突,可为什么在弹劾李修文时,会牵扯上自己,他却是想不明白。按理说,他和薛国观没有生过冲突,不至于突然将矛头指向他。
“难道是温体仁?”
念及此处,骆养性心里一惊。温体仁如今是内阁首辅,深受皇帝宠信,且此人善于弄权,若是他要对自己不利,怕是今后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了。
其实对于厂卫,朱由检并没有太过重用。只是几年前扳倒魏忠贤时,才用上了东厂和锦衣卫,后来就很少再命厂卫办差了。
骆养性暗暗提起了几分小心。他并没有怪罪李修文昨日的行为,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李修文是在维护他妹妹的声誉。
李修文要出京办差,骆养性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也不清楚,朱由检让李修文办的是什么差事。不过经此一事,他看得出来,朱由检还是比较信任李修文的。
“这小子运气倒是不错,怕是又要升官了。”
骆养性为官多年,自然能看出些端倪。既然是朱由检安排的差事,李修文只要办好了,必然会得到嘉奖。
北镇抚司衙门。
李修文过来后,直接找到了方宁,向他要人,这是昨天喝酒时就谈好的。
虽然身为锦衣卫百户,但李修文却是个光杆司令,手底下没有人手,只能是借用他的人,随自己出京办差了。
方宁的那些下属们,都知道李修文是去办皇差,只是不清楚要办什么样的差事。可他们却知道,跟着李修文绝对能捞份小小的功劳,自然是纷纷表示自己愿意跟随。
此次出行是暗查,不宜声张。所以李修文只选了十名锦衣卫随行。方宁本来也想跟着,可李修文觉得他官职太高,给自己打下手不太好,便没有同意。
对此,方宁倒是没有太多的失落。他现在已经是副千户了,就算是熬着,几年后也是可以顺利升迁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离开了衙门后,李修文又去找到了韩林和丁小城,他们并不和李修文住在一块。
李修文先是让他们找来个下属,替自己把那件狐裘送回开封,给自己的妹妹李明珊,随后才安排他们的工作。
这回随行的人选是丁小城,李修文让他带些人手,今日就出京为自己打前锋。至于韩林,则继续留在京城。自己的两位夫人都在这里,总得留有人手照应不是?
虽说京城是天子脚下,可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要有的。
忙完了这些事情,已经是午后了。
李修文回到家里不久,萧云却上门来了。
“萧大哥甚么时候回京的?”
李修文迎了出来,拱手笑道。私下里,俩人也算是朋友了,倒是不需要太多官面上的礼节。
萧云说道“今日才到。”
李修文知道他的性子,你问一句他才会答一句,好像多说一句话会浪费口水似的。当下也不多说,便将他邀请到了屋里。
李修文明日要出京的事情,萧云已经知道了。他也没坐多久,只是将李明珊的信交给了李修文后,便离开了。
唔,他其实就是过来送信的。
待萧云走后,李修文打开了那封信,一行清秀的字体跃入眼帘,一看就是出自女儿家的手笔。
李鸿深虽然是商贾出身,却是个非常注重子女教育的人。从小就请了西席先生,教李家兄妹三人念书。
李修文从小就聪慧过人,自然是得到了李父的重点培养,才能在十八岁时,就成为开封府院试案首。而李明珊虽然性子活泼了些,不太喜欢,可还是识得一些字的。
“大秀才,你是不是当了大官儿,就忘了你妹妹和爹爹了?去京城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你写信回家。”
李修文刚看了一句,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只见下面接着写道“京城是不是很热闹,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真希望能去看看,可家里的生意太忙了些,我怕爹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只好留下来帮忙了,你什么时候回家?记得回来时给我带些开封没有的东西呀。”
“爹爹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我知道,他很想早点儿抱小孙子呢,你可得加把劲儿呀大哥,不过说好了,我只认两个嫂子,不能再多了,你得悠着点儿。”
“马上就要入冬了,听说京城很冷呢,大哥你身子一直不太好,可别冻着了”
长长的一封信看完,李修文长舒了一口气,他能看得出来,李明珊信里表现出来的,是对他这个大哥深深的思念和依赖。
想想自己到京城多日,确实是忘了给家里写信了。李修文便来到书案边坐下,提笔写了封回信,吩咐了孙名文找人送回家里去。
忙了一天,此时已经是入暮时分。
李修文知道,往后自己和家人相聚的日子,或许会越来越少。
第127章 遭遇水贼()
河水滔滔,大运河上,一艘商船破浪而行。
商船上,一把合上的折扇挑起了舱帘,一位公子哥从船舱里边走了出来。他面如冠玉,眉目清朗,身上一袭白色长衫,举止间透出一股温文尔雅的气息。
船头两侧十多个随从打扮的汉子见他出来,躬身就准备行礼,却被他摆手阻止了下来“免了免了,我说过多少回了,我现在是商人,是一位富家公子哥,不是锦衣卫百户。”
这人便是李修文,他们一行人十多人,扮作了一个商队出行。此番南下,他并不打算在京畿附近停留,而是直接到江南。
大运起京师,南至杭州。只要沿着运河走,就省去了路途上的诸多麻烦,可以从水路直达sn海。
京畿等地刚刚让清军祸害过,官员估计都没几个了,就算是想查,也没几个官员可查了。而山枺幕埃梢曰爻淌痹偃ァ7凑煊杉煲裁桓魅返哪勘辏皇撬等盟涎捕选�
在李修文想来,朱由检估计是看锦衣卫太闲了,才安排了这样的差事。他并没有认真对待此事。这时期的地方官员,就没几个屁股底下很干净的。
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底蕴丰厚,多出士子文人。真要较真的话,怕是又要牵扯出一堆人来。到时若再牵连到了朝中的某个大人物,自己一个小小的百户,还不是随随便便就被整死了?
李修文“啪”地一声,随手打开了手中的折扇,在胸前轻轻扇着风,出声问道“咱们这是到了哪儿了?”
唔,有些凉
此时已是秋天,李修文为了展现自己的风度,舍弃了温度。
“回大人公子,咱们已经到了德州了。”
其中一个汉子抱拳说道。这人便是锦衣卫总旗,许江。
李修文轻轻点了点头,走到了船头眺望远方。只见浩渺的天际上,一行大雁飞过。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
李修文忍不住轻声吟道。这是他前世所记得的,为数不多的一首诗。
一开始,他也和许多人一样,认为隋炀帝杨广是个昏君。可在经过了解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觉得杨广只能称为“暴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人都说隋朝亡于大运河,可唐朝却是从大运河上,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好处。
一直到今天,这条贯穿南北的运河,对于朝廷对南方的统治,以及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
隋炀帝开凿运河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过于急功近利,贪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过度地征用了民力,才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