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细粮都这么难得,肉还有可能吗?
除非家里有男人会上山捕点儿兔子,或者和别家一起抓到一只野猪,要不然家里边绝对不可能有油水,有荤腥可以沾。
没有油水,人怎么可能长得胖,所以真实的这个时代的普通的明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瘦成一副竹竿样!
长得稍微有点儿肉的,大多也都是山上的猎户,或是渔民,他们可以捉到野兔、山鸡,捕到鱼。
多吃肉才能长得壮实。
所以在明国那些山中的部族与草原上的游牧民,他们从小就是猎人,上山打猎下河捞鱼,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只能靠打猎养着自己。
这三个工匠皆是明国的匠户。
他们生来就是匠户,不能从军,不能从商,不能从科举,一辈子只能做自己祖上传下来的这门手艺,而且一旦官府需要,他们要无偿的去服役,得不到任何的补偿,而他们该交的税粮却一分都不能少。
有明一代,匠户可以说成是明朝底下的黑暗社会里的奴隶中的奴隶。
吴凤跟他们交谈以后了解到了情况,知道他们都是明国逃亡的匠户,三人为父子。
他们三个是明国山东临清人。
家中世代为匠人,日子过的甚是贫苦。
两个儿子具已快30岁,可是到现在连一房媳妇也讨不到。
老伴儿也在五年前就病死了,官府压榨的厉害,为讨口活路,三人逃逸。
临清靠近运河,他们用多年积攒的一点儿积蓄搭上一艘快船,去了杭州,然后在杭州给别人做工,却因为是逃匠,让官府抓住是要斩首的,所以便又攒了点钱,坐上海船来到这里,想重新给自己找一门活路。
他们刚到这里不久,呆了不到十天。
三人是石匠,是石匠中的好手,自小便跟随父亲开始将做匠人的生活,有几十年的经验,绝非那些半路出家的匠人可比,要不是没了活路,他们也不想背井离乡来到海外,但也是因为家里在没别人,身无长物,了无牵挂,才走得洒脱,走得干脆。
吴凤跟他们三个聊了聊,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他们三个已经出来,其实从琉球再离开去别的地方也无所谓,故乡唯一残留的念想也只是祖坟,仅此而已。
但其实说句实话,祖坟这玩意儿说有是有,但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身为贫苦的匠户,祖坟能建成什么样儿,当年父亲死的时候也只是用草席包了,在外随便挖个坑埋了而已,就那么简单,在坟包上面放几块石头,在边上的大树上刻上记号,方便以后来找,也就是这样,在也就没别的念想了。
自己的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走了也是身无长物,陪着自己的,只有一卷草席。
吴凤也没跟他们多聊,这三人也只是小人物,只是有点胆子敢于走出明国,做个逃匠,在海上也运气很好,没碰到海贼,顺顺利利的到了琉球。
石匠嘛,自己倒也确实需要一点。
基隆那边的基地现在正在大建设,匠人是需要的。
话说过来,这三人正好是明人,也就是汉人,自己也是汉人。
同族在外,可以相互支持帮助,这三个人不妨收下,但是现在自己真正需要的是铁匠和船匠,毕竟打造兵器和造船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吴凤很简单的跟他们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他们现在已经是逃匠,在明国已经上了官府的黑名单,抓到就杀。
而自己则是海商,因为明国禁海,自己靠着走私挣点钱粮。
虽然吴凤说自己是海商,但这父子三人坐海船来到这里,在海路上也跟那些出海的人聊过,知道像这种打扮成倭人模样,甚至身边还有倭人护卫的人基本上也就是现在明国朝廷所追剿的倭寇。
自己现在虽然已成了逃匠,但是小老百姓那种怕事儿的心却没变,他们的奴性也在。
官府在他们心里还是很强大的,是不敢仰望的高山,现在已经成了逃匠,如果又从贼,那恐怕以后被抓住以后更是死无葬身之地,他们都还想着作为逃匠,说不定以后万一被抓住,也能运作下活命。
所以三人听完之后,没有表达出一点儿想加入吴凤团伙的意思。
而他们所担心的事吴凤也很明白,现在这年头,除非那种真的是非常桀骜不驯或者被逼上梁山,平民小老百姓哪有几个真的敢去做盗匪,而且像这种匠户更是世代为匠,身上的血气都被磨了个干净。
难得有人逃匠,也就是家里的人基本上死绝了,了无牵挂,只剩一条烂命。
或者是家里被人欺压,妻子女儿被人夺走,老父老母被逼死,这样才激起了一点点的血性,奋起反抗或者连奋起反抗的心都没有,直接就跑了。
这样的人,说句实话,吴凤也真的有点不想用。
第七十一章 四个人()
所以三人听完之后,没有表达出一点儿想加入吴凤团伙的意思。
而他们所担心的事吴凤也很明白,现在这年头,除非那种真的是非常桀骜不驯或者被逼上梁山,平民小老百姓哪有几个真的敢去做盗匪,而且像这种匠户更是世代为匠,身上的血气都被磨了个干净。
难得有人逃匠,也就是家里的人基本上死绝了,了无牵挂,只剩一条烂命。
或者是家里被人欺压,妻子女儿被人夺走,老父老母被逼死,这样才激起了一点点的血性,奋起反抗或者连奋起反抗的心都没有,直接就跑了。
这样的人,说句实话,吴凤也真的有点不想用。
这种人胆小怕事,也多亏还算是匠人,现在也算有点用处,要是想来当兵,哼,要都不要。
自己在海上,如果碰到这种人,最多也就是留着不杀,把他们充作船奴,押在船舱下,铐上镣铐,让他们去做杂活儿或者在无风之时用船桨划船,划到死为止。
想做船员或者士兵?做梦去吧。
这种人,说句实话,在吴风眼里真的是有点不堪一用,但是偏偏这种人却是现在明国占绝大多数的人,千年的这种封建统治,皇权至上的心理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敢有血性,有胆量的人已经不多了。
但是社会矛盾的加剧,老百姓苦都苦,今天忍了,总有一天会爆发,要不然明末的时候农民造反怎么那么愈演愈烈呢?
不都是因为大家都吃不上饭,只剩一条烂命,实在是已经无所谓了,再加上那些有心人的蛊惑,才最后是农民匪军灭了大明朝。
吴凤看大家都明白,但是自己也没那么自暴自弃,直接说出来,毕竟明面上的这层遮挡布不还得留着呢,就接着跟他们说,愿意给他们开到年薪15两银子,做得好,还有奖金,管吃管住,愿意走的就应一声,给他们一小会儿的时间想想,自己去别地儿走走,但是一时半刻应该还在这伢市北角里转悠,他们要是有心就来找自己,要是没这心也就算了。
说完朝着三人点点头,转身就带着护卫离开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就看这三人时不时抬举,愿不愿意把握住机会,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干。
其实这个嘛,完全就是个人的选择,跟着自己,有一份财路,也能过得更好。
这点儿吴凤还是有自信的,毕竟从后世穿越过来,如果真的做不成一番大事业,那么超越现在基本上所有人的见识还有个屁用。
而留在这里求做一个普通的小工匠也可以,努力努力,跟别人搭个伙,也能吃上口饭。
尤其是这个琉球,因为当年三山国打仗的时候,全岛之上建堡垒。
这琉球岛,说句实在话,遍地皆是小堡垒,据后世统计,只在这流球本岛就发现300余处堡垒旧址,按照当时的人口来算,平均就是一两百人一座堡垒,可见当时打仗和竞争港口的斗争是多么的激烈。
有这么多的旧堡垒,这些堡垒也需要养护啊,对吧,尤其是石质的城墙破损,或是里边儿的主楼塌了,全部都得重盖嘛。
这些堡垒平时也都像明国一样,要驻守兵丁或者直接就是贵族住在里面,这墙塌了,楼倒了,就肯定要重建呢,那这活儿不就来了吗?
而且这些活儿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大家都得相互之间搭伙来干,搭伙儿不就有口吃的了嘛。
干个几年,攒点儿钱,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娶一房媳妇儿,自己的家族不就延续下来了,在明国娶不到媳妇,可是来了这,这媳妇不就能讨到了吗?
家族的血脉能延续下去也就行了,日后走了,在下面见到老伴儿有话说了。
吴凤只是现在实在是缺人,所以才有点儿来者不拒。
这三个人吧,虽然胆子不大,但是嘛,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石匠,本事还是有的,招进自己的团队也能派上点用场。
其实无缝还是挺希望他们能跟自己走的,因为现在琉球的匠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希望出海,尤其是自己这种人,说是海商,在大家看来就是海贼,跟着自己就是从贼,琉球人也担心自己跟着吴凤,从此以后,自己和家人就被官府盯上,那真是得不偿失,而且亏本,大亏本。
吴凤又带着护卫走访了几个院子,只能找那种没有人在谈生意的院子进去商谈。
谈到最后,见了大概20多个人,只有四个人愿意跟他走,三名石匠,一名木匠,木匠岁数很年轻,不到20岁,跟着一个老师傅,自小学木匠活,是琉球人。
他是师父的关门弟子,但是呢?去年那老师死了,老师活着的时候特别喜爱他,这一点就招来了他其余的师兄弟的嫉妒,而他那些师兄弟偏偏现在就是这首里城内里小有名气的一些匠人,他们联合起来抵制这个小兄弟,让他接不到活,传各种谣言,说他乳臭未干,手艺烂的要死,给他们的师傅丢人。
弄得都没有客人来找他做活。
可是他家里也有家人要养啊,父亲早亡,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