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甲午-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天福上过几天天津水师学堂,后因故肄业,以外委把总身份加入铭军,这次被挑选送入胜字营,以把总身份进入炮营。梁天福虽然没有完成学业,却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上过军校的人,也正因为梁天福肄业,这才有机会加入胜字营。如果梁天福顺利毕业,那就轮不到加入胜字营了,要知道天津水师学堂前后毕业了二百多人,都加入了北洋水军。
梁天福首先表态,其余几个把总也都不甘落后,个个争着表决心。
“都不用废话,现在说的再好也是白搭,上了战场才能见真章。”虽然前段时间实施了突击训练,但石云开还是有点小忐忑。
不过这也没办法,是骡子是马总得牵出来遛遛。
一队队清军列队上桥,很快就轮到胜字营,石云开抬头望了一眼大同门方向,转身带队上了浮桥。
那里是金惠馨的家。
过了大同江,就离开了平安道进入黄海道。从平壤到中和,路上多山路,路面崎岖不平多有损坏。
清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从早晨到中午大概只走了不到十里。
胜字营上下经历过长途拉练,对于胜字营来说,这种强度的行军大概就跟郊游差不多。相对于胜字营前营,石云开率领的炮营负重还要更高一些,他们不但要携带单兵武器及给养,还要携带着大炮。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随炮还配有弹药车,可装弹24发。使用的炮弹共有4种,分别是:“单层开花子”、“层叠开花子”、“子母弹”、“群子弹”。
虽然携带着这么多装备,但炮营的行军速度并不慢,甚至相对于其他清军,能够称得上轻松,连汗都没出多少。这种轻松是相对而言,对于其余清军来说,这种行军速度基本就是极限。
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石云开率领炮营一路行来,路上不时遇到成群结伙的掉队清军,这些人个个大汗淋漓蓬头垢面气喘吁吁,看上去颇为不堪。
按照宋代兵书武经总要的说法:“凡军行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乾粮,六十里食宿”。
宋代的“里”并不是500米,而是大约415米左右,所以六十里大概就是二十五公里。清代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这个速度只是相对,并不是绝对。拿破仑大军团行军一天20公里就称得上急行军,可是三国的司马懿8天走1200汉里,粗略的换算下就是一天62公里,这中间的差距非常巨大。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古代军队和近代军队的构成不同。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一天能跑62公里,他的部队里肯定没有大炮。而拿破仑的部队是大兵团行军,肯定包含炮兵及其他辎重部队。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
石云开虽然搞不清楚这些典故,也不清楚这些历史细节,但有一件事石云开能够肯定,那就是清军的素质确实堪忧。
第六十章 夜袭()
夜幕时分,清军大队终于到达中和。
中和,位于平壤和黄州之间,初置县,后改为郡。府城方圆大概两三平方公里,城内大概只有五六百户人口,算是人烟稀少。
清军到达中和之后,几位分统商议之后,并没有继续向南进军,而是各据险要之地分别驻守,等待日军到来。
清军这次主动出击,领兵大将如叶志超、左宝贵等均未随军前来,随军的只有几位分统总兵,临事并无决定之权。他们领到的军令是前往中和然后阻击日军,并没有诸如相机行事主动出击之类的命令。故而各分统将领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愿,只能困守中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中和周围没有城墙,只有一圈大概一米多高的胸墙充作防御工事。这样的环境称不上险要,并没有舍人关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按说不是设伏狙击的好地方,但纵然如此,清军还是以营为单位,一字排开在山间谷地安营扎寨安顿下来。
胜字营旗号初立,虽然有舍人关伏击战的战功在前,但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清军中还是没什么威望,只落到在中和西南大概三里处的一个谷地驻扎。
石云开率领炮营到达驻营地的时候,前营的弟兄们已经先期抵达,正在修筑临时营寨。所谓的临时营寨,也有一定的规格可依。用粗大树干做成栏栅围着营地绕一圈,然后在栏栅外挖深沟作为壕堑,如果要求再高一点,还要在沟底挖坑埋竹枪做陷阱,栏栅外用树干做成拒马,然后再营寨高处设置瞭望塔箭楼辅助防御。
关于临时营寨,清军有一套规定作为范例,包括营地内帐篷的分布及规格,营地周围栅栏的高度和强度,营地外围壕沟的深度的宽度等等,都算是有规可依。
怎奈经都是好经,都让歪头和尚给念坏了,这些规定都是在清初年间制定的,到了光绪年间,各种规定早已名存实亡不复存在。
胜字营的营寨基本还算有个营寨的样子,其余清军就惨不忍睹,别说营寨,搭个帐篷就算是好的。一路行来,路边山坡上草地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露天而宿的清军士兵,这个样子的部队,别说是军人,简直连民夫都不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石云开不是平壤驻军大总统,没有资格强化军纪,他只能独善其身,通过石耀川对胜字营严格要求。
进入营内天色已晚,鉴于晚上不便观察,石云开参加完胜字营的临时军事会议,就回到自己的帐篷休息,准备明天再安排人手前出侦查地形绘制射表以备后用。帐篷比较简陋,只在地上铺条毯子,铺盖旁放张小几,一盏马灯,一碗开水,一盆热水。这里临时营地,自然不能和平壤的军营相比,好在石云开身为帮办,已经有了自己的亲兵,伺候还算周到。
睡到半夜,石云开朦胧中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枪声惊醒。
敌袭!石云开突的一个激灵,从枕头下拽出手枪翻身滚到帐篷口小心往外观察。当然,石云开也没忘记吹灭火头调到最小的马灯,夜晚遇袭,最忌讳的就是掌灯,敌人一般是先攻击有灯火的地方。
远处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有喊杀声和惨叫声传过来,隐约能听到有人在大喊“日本人来了”。
夜袭?这不大可能吧。先不说夜盲症对人有没有影响,单就日军和清军的双方态势说,日军没必要发动夜袭。
夜袭这种战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发动夜袭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进入热兵器时代,因为炮弹、炸药等爆炸武器的增多,夜袭开始逐渐成为以弱胜强的主要战术。但那也是有条件限制的,首先就是人手的挑选,想要发动夜袭,就要有一帮不怕死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敢死队”。发动夜袭,目的不是要杀伤敌人,而是要尽可能造成混乱,打乱敌人的建制,继而浑水摸鱼。
所以面对夜袭,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反击,而是脱离交战区域,整顿军队,然后再作打算。
石云开仔细分辨了一下,好像是盛军营地方向在打枪,枪声并没有接近的迹象。身处战地,晚上都是团身而睡,衣服都是不脱的,石云开壮着胆子走出帐篷,没有听到子弹划破空气发出的尖啸声。
还好,没人往胜字营这边打枪。
“前哨安全,未受攻击。”
“左哨安全,未受攻击。”
“右哨安全”
前营那边传来各哨的通报声,石云开挠挠光溜溜的脑门,跟着扯开嗓子喊了一声“炮营安全,未受攻击。”
“全体集合,集合,快点集合。”胜字营临时营地并不大,石耀川的嗓门听的很清楚。
紧跟着又有短促尖利的竹哨声响起,这是集合哨。
“以棚为单位,在各自帐篷前列队集合,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意走动”石耀川的大嗓门一直没停,夜间紧急集合,最怕的就是营啸,一旦发生这类事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友军遇袭,前营集合,准备前往支援,炮营留守营地,随时准备出击。”整队完毕,胜字营还是没有受到攻击,石耀川不假思索,立即下达出击命令。
军队的战术风格主要由将领的性格决定,如果胜字营是石云开做主,石云开可能会选择固守,等待天亮后再做决定。但现在是石耀川做主,石耀川就会选择主动出击,被动挨打不是石耀川的性格。不过就算是出击也没炮营什么事,炮兵不是来之能战,战前要预先侦查测量制定射表,然后才能展开阵地发动攻击,现在这黑更半夜的去了也没用,帮不上忙。
“爹,三更半夜的敌我不明,小心为上。”救援友军也是要技巧的,后世的pla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石云开不想冒险。
“不怕,你听这枪声,打来打去就是百十条枪,枪声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挪地方,这说明双方都没冲锋,我估摸着这八成都是自己人。”石耀川粗中有细,这种时候还不忘传授经验。
石云开侧耳倾听,确实正如石耀川所说,枪声响到现在,不仅没有移动的趋势,反而慢慢变的稀疏。
搞不好还真是误会。
第六十一章 窝囊()
据有关史实记载:清军确实在八月初八出兵中和,准备迎击日军。“至中和时,天色已晚,夜越三更,忽言敌至,黑夜昏昏,不辨东南,竟各施放枪炮,不问敌在何方,彼此自攻,互相击杀及闻确报,始知敌人尚远。”
原本历史上发生的这场混战,共导致20名清军阵亡,上百人受伤。经此一役,清军原本就不高的士气更是遭到重创直至谷底。
以上这些记载都属于历史细节,如果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人员,怕是根本就闻所未闻。石云开穿越前只是普通人,对甲午清日战争只是知道大概结果,并不清楚这些战争细节,故而无从防备。
“烟袋锅才是罪魁祸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