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摄政大明-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期间,众人间的气氛虽然要比上午的时候融洽许多,但也是平淡无奇,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
最终,在傍晚酉时左右,赵俊臣与三女告别分开,并回到了自己在临时行宫内的住所。
赵俊臣原本以为,自己这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当赵俊臣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却发现德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张德已是在这里等候自己多时了,称是德庆皇帝召见赵俊臣面圣,如今已是等了不少时间了。
对此,赵俊臣自然不敢怠慢,没有任何的耽搁,连忙跟着张德去觐见德庆皇帝了。
~~~~~~~~~~~~~~~~~~~~~~~~~~~~~~~~~~
却说赵俊臣进入德庆皇帝的临时御书房之后,先是行礼请罪,道:“臣受陛下召见,却迟迟而来,让陛下等候多时,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此时,德庆皇帝正翻阅着京城送来的奏章,听到赵俊臣的请罪后,抬头道:“你就不必请罪了,平身吧!朕也知道你今天有私事,原本并不想打扰你,只是朕遇到了一件公事,想来想去,还是需要你去办,所以就派了张德去寻你,如今你虽然来迟了些,但朕知道你并非故意,所以也不会怪你。”
赵俊臣问道:“不知是何公事?还请陛下吩咐就是。”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道:“这件公事,其实你也知道,就是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案情,那李佳敏北上千里、为父申冤,你也是亲眼所见,朕看着实在可怜,也有心帮她,若是她父亲李欣确实有冤屈,朕也不能坐视不管,所以就想派人提前几日前往淮安调查详情,毕竟朕身为天子,实在是树大招风,不方便亲自查案,若是由朕亲自去查,会耽搁南巡的时间与进程不说,也会让百官多想。”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些话,赵俊臣心中恍然。
想到今天早上,自己亲眼见到德庆皇帝带着李佳敏微服出游,恐怕是李佳敏在此期间与德庆皇帝说了些什么,而德庆皇帝看样子也确实对李佳敏有好感,所以对这件事也就用了心,不再是敷衍了事了。
只是,李欣是太子朱和堉亲自定罪的,一旦被翻案,就势必会动摇太子朱和堉的威信,甚至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却不知德庆皇帝对于这一点是如何考虑的。
此外,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矛盾,可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虽然赵俊臣从未在德庆皇帝面前表露出自己对于太子朱和堉的不满与敌意,但德庆皇帝会派赵俊臣负责查案,依然是大大的出乎了赵俊臣的意料。
“难道,德庆皇帝就不怕自己借机报复、趁势动摇太子的威信?”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一动,却是向德庆皇帝说道:“陛下,关于这件事情,臣并不是不愿为陛下分忧,只是兹事体大,甚至关系到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威望,而且臣并没有什么查案的经验,所以臣实在不敢领旨……”
德庆皇帝笑道:“关于你的这些顾虑,朕自然也有所考虑,这次朕并不是只派了你一人前去查案,与你同行的还有大学士霍正源、以及礼部侍郎鲍文杰,这两人都是谨慎干练的臣子,有他们帮你查案,朕也安心。事实上,在你来见朕之前,朕已经召见了他们二人,将这件事与他们说清楚了,只是你来晚了,并没有见到他们。”
听德庆皇帝这么说,赵俊臣暗暗叹息一声——看来德庆皇帝对自己果然不放心——不过,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与赵俊臣同行的这两位大臣,其中礼部侍郎鲍文杰是太子朱和堉的铁杆亲信,立场自然是偏向于太子,至于大学士霍正源则是阁老黄有容的人,而黄有容与太子朱和堉、赵俊臣二人皆有矛盾,如此一来霍正源的立场也能做到相对公正。
这般人员安排,可谓是大有学问,在三人的相互牵制之下,也基本可以保证三人查案时的不偏不倚。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德庆皇帝继续说道:“更何况,朕虽然派你们三人前去查案,但你们只有查案之权,并无审案与断案之权,至于这件案子具体应该这么处理,还是要等朕御临淮安之后再亲自决断。”
原来,最终的决定权依然还在德庆皇帝的手中。
既然如此,赵俊臣也就不再推脱,领旨道:“既然如此,臣一定会用心查案,绝不会让陛下失望就是。”
“俊臣你办事,朕一向很放心。”德庆皇帝一副信任有加的样子,道:“在明天清晨的辰时三刻,朕的南巡船队就会离开徐州,到时候你与霍学士、鲍侍郎两位就暂时不用伴驾随行了,可以乘坐快船先一步前往淮安,你们船小速度也快,不似南巡船队那般缓慢,大约可以提前二日时间到达淮安,然后你们就要趁着这两日时间把案情查清楚,等朕御临淮安之后,第一时间向朕禀报。”
“臣遵旨!”
赵俊臣行礼道。
只是,在垂首之间,赵俊臣眼中却闪过了谋划的神色。
……
PS:嗯,今天第二更!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明察暗访(中)。()
……
……
两日之后,也就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二日。
按照黄历的说法,这一天“诸事不宜、馀事勿取”,并不是一个吉利日子。
在这一天的下午申时左右,一条快船低调的停靠在淮安码头附近。
然后,快船中陆续走下了三名男子,分别是一位举止低调、态度温和的黑须老者,一位表情肃穆、不拘言笑的中年人,以及一位气质文雅、从容淡定的青年男子。
这三人虽然形象不同、年龄迥异,但皆是气度卓然、不怒自威,显然是来历不凡。
不必多说,这三人正是奉旨来淮安查案的大学士霍正源、礼部侍郎鲍文杰、以及户部尚书赵俊臣了。
一路急赶而来,所乘快船也有些颠簸,所以三人皆是疲惫不堪——尤其是大学士霍正源,虽然他擅长养生、也一向身体健旺,但毕竟年纪大了些,此时只觉得腰酸背痛、腿脚无力。
所以,下船之后,霍正源首先提议道:“赵大人、鲍大人,咱们三人从徐州到淮安,日夜不歇,如今皆是疲乏,不如先找家客栈休息吧。”
事实上,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贪污案因为关系到太子朱和堉的声誉,可谓是事关重大,而霍正源也有些搞不明白德庆皇帝的态度,又没有得到靠山黄有容的指示,所以并不想趟这潭浑水,对查案的态度也有些敷衍消极,能拖就拖。
然而,听到霍正源的提议后,鲍文杰却眉头一皱,语气严厉的说道:“我等奉圣命而来,自然应该勤勉办事、用心查案,陛下两日之后就会驾临淮安,留给我等的时间已是不多,又岂能因为些许疲惫就耽搁时间?若是陛下驾临淮安之后,我等依旧没能查明案情,又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顿了顿后,鲍文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道:“本官以为,客栈之类的事情,随便指派一位随从去安排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就是住在官衙里也可以,但你我三人身负皇命,却不能耽搁时间,应该尽快联系本地官员、然后查阅相关案卷、并重新提审前任淮安知府李欣!”
与霍正源不同,因为关系到太子朱和堉的声誉,鲍文杰对于查案的态度非常积极,显然是迫切想要为太子朱和堉正名。
不过,霍正源毕竟是朝中的大学士,虽然没进内阁的大学士并不值钱——按照明朝惯例,唯有兼任“三公”或者“三孤”的大学士才算是内阁阁老,在德庆皇帝继位之后,为了削弱内阁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大学士的人数——但地位依然尊崇,而鲍文杰对待霍正源的态度却没有任何恭敬,不仅当面指责霍正源“不尊圣命”,接下来的建议更是与命令无异,不免有些失了尊卑。
然而,面对鲍文杰的轻慢无礼,霍正源却只是皱了皱眉头,并没有更多的表示。
*
见到霍正源的这般表现,一旁的赵俊臣暗暗摇头。
霍正源是阁老黄有容一派的首席智囊,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霍正源的心智、手段、城府等等比之黄有容还要更强一些!
从某些方面而言,这般看法并不算错。
然而,黄有容最终成为了内阁阁老、是朝中仅次于周尚景的权臣之一,而霍正源只能依附在黄有容门下,这些年来对黄有容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两者的成就天差地远、不可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何?
在赵俊臣看来,原因就是霍正源性格上的缺陷,他的城府过于深沉、也有些聪明过头了,总喜欢将自己隐藏在幕后、让别人当出头鸟,遇事时也总是先考虑自保,从不会当面得罪于人,又沉溺于算计,缺乏了一些决断与魄力,所以他注定是“二把手”的料子。
说难听一些,霍正源就是一位极品的“狗头军师”,别指望他可以独当一面,但他一肚子的阳谋阴略,却是最能辅人成事。
如今,霍正源面对鲍文杰的轻慢,竟是没有任何脾气,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不过,根据赵俊臣的计划,等到南巡结束后,留京辅政的黄有容就会迅速倒台,而赵俊臣则会趁机吸纳黄有容的势力,到了那个时候,眼前的霍正源就是赵俊臣计划中的重点人物了——只要霍正源愿意投靠赵俊臣,那么不需要赵俊臣提醒,霍正源就会主动拉拢其他的原“黄党”官员一同投靠赵俊臣!——这对赵俊臣的好处,自不用提!
目前,京城局势尚未有明显变化,并不是赵俊臣拉拢霍正源的好时机,但既然鲍文杰不顾尊卑的给霍正源难堪,赵俊臣也不会放弃这个示好霍正源的机会。
*
于是,赵俊臣沉吟片刻后,突然开口道:“我倒是支持霍大学士的方法,咱们风尘仆仆的赶来淮安,无论身体还是心神皆是疲惫不堪,这般情况下,也无法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说不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