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史天泽,想着到四川来,我们都无力搬迁他们的家人来了,若是因为自身归顺我们,却导致了家人遭遇到残杀,你说姚枢或者是史天泽能够全力为我们做事情吗。”
吴邵刚说完之后,袁世春抱拳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这本是属下应该分析的事宜,都是属下的疏忽。”
“嗯,说的不错,这些事情,情报署必须有准确的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我看从现在开始,情报署不要催促佟卫华,更不要提及策反蒙古朝廷之中汉人大臣的事宜,大战即将开始,情报对于我们来说很,可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是自身的实力。”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之内,有关大都方面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抵达四川。
这些情报,更多的是来自于蒙古朝廷内部的事宜。
十一月初,一个的情报终于出现。
漠北的海都以及八剌等人联合起来,他们得到了钦察汗国的,力量开始壮大,在漠北召开了塔剌思大会,推举海都为盟主之后,公开反对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并且派遣使者抵达蒙古朝廷,公开谴责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将都城修建在汉人居住的地方,抛弃了蒙古草原和蒙古部落。
因为海都等人的力量开始空前的壮大,忽必烈已经不能够随便派遣大军征伐,加之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大宋,没有精力去应对漠北的巨变,于是忽必烈与蒙古朝廷默许了漠北的变化。
这是一个相当的情报。
情报署在没有做出全面分析的情况之下,就直接给吴邵刚禀报了。
吴邵刚召集了郝经、张文谦、窦默、许衡以及张弘范等人专门分析研究这份情报。
商议的过程之中,张文谦提出了很的看法,他认为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已经开始明白孰轻孰重,漠北草原与中原和南方比较起来,毕竟不是那么了,忽必烈虽然是蒙古人,可其眼光已经放眼天下,不会局限在漠北草原,一旦占据了中原和南方,统一了天下,回过头来应对漠北草原的巨变,就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否则不仅不能够剿灭漠北的叛乱,还可能导致南方的局势也出现巨大的变化。
张文谦的分析,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吴邵刚也同意张文谦的分析,忽必烈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审时度势,能够做出的决定,尽管说这个决定对于大宋朝廷和四川方面都是不利的。
蒙古朝廷的情况变化了,四川方面自然也是要变化的。
合州御前诸军和鼎坤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时此刻未必不是最好的计划,尽管说忽必烈和蒙古草原默认了漠北草原的巨变,不再派遣大军征伐,但漠北草原的海都等人,未必甘心,一旦中原出现异变,则海都等人很有可能派遣大军征伐,试图更大范围的扩充领土,而不是局限在漠北草原。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的确很是强大,可是也禁不住多方的进攻。
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必须要三面作战,其一是襄阳之战,其二就是中原之战,其三就是漠北之战,真正的处于如此的局面之下,忽必烈就算是神仙,也是难以应对的。
这就是四川方面的机会,也是吴邵刚最佳的机会。
出兵刻不容缓,必须在短时间之内,趁着蒙古大军尚未拿下襄阳府城的时候,占据中原更多的地方,壮大自身实力。(。)请
第三百八十七章 策略变化()
佟卫华已经成为大都方面情报网的最高负责人,掌管整个的情报网络,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他做事情也更加的谨慎,除非是重大的事宜,一般情况之下不会亲自出面。.M
咸淳五年底的时候,佟卫华手中就有了张文谦的信函,六年初的时候,刘秉忠窦默许衡以及张柔等人的信函也相继送到了大都,可佟卫华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而能够搜集到的大都方面的情报,也少了很多。
只有呆在大都,才能够明白局势的危险,佟卫华已经察觉到了,蒙古朝廷对大都都城的已经变得很是严格,特别是对于都城里面的汉人,更是严加管控,这说明蒙古朝廷警觉到了,或许张文谦等人的叛逃,在大都城内得到了支援。
如此情况之下,佟卫华当然是以自保为主。
机会来自于姚枢到酒楼来吃饭。
姚枢曾经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人大臣之一,为确定蒙古朝廷的礼仪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度被任命为中书右丞,可惜当时中书省的权力在中书左丞阿合马的手里,后来阿合马成蒙古朝廷的丞相,姚枢却被任命为有职无权的同议中书省事,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
忽必烈继任大汗以来,蒙古大军时时刻刻都处于征伐之中,筹集大军的粮草就成最为主要的任务,当年忽必烈信任的王文统,以及后来的阿合马,在敛财方面都是高手,他们帮助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征收了的赋税,保证了大军的开销,故而得到了忽必烈更大的信任,可惜姚枢却反其道而行之。
姚枢是侧重于治国之道,要求减轻百姓的赋税,还民以安宁,这个主张,与阿合马等人的做法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忽必烈与蒙古朝廷的利益,自然是要遭受到排挤的,可惜姚枢不懂得变通,一味的强调自身的认识,由此遭遇到忽必烈的疏远和排斥,顺理成章了。
蒙古朝廷之中的诸多的汉人大臣,相继归顺大宋朝廷之后,姚枢的日子更加的难过,平日里几乎见不到忽必烈,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做,可闷之心可想而知。
不过姚枢一直都没有归顺大宋朝廷的想法,对于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的选择,他不置可否,不予评论,但自身还是很注意。
用自我麻醉的态度来形容姚枢,是很合适的,尽管姚枢对于张文谦等人不置可否,但他这种不表明态度的行为,其实就暴露了内心最为隐秘的想法。
大都的酒楼不少,但很多的酒楼都是蒙古权贵以及色目人喜欢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姚枢基本是不涉足的,大部分的时间里面,姚枢都是在家中吃饭。
佟卫华的酒楼,不是京城最为豪华的酒楼,不过这里吃饭的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也有少量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几乎蒙古人和色目人,恐怕正是这个原因,姚枢在好友的邀请之下,到酒楼吃过几次饭,感觉还不错。
后来姚枢个人也到酒楼来吃饭了。
之所以到酒楼来吃饭,是因为姚枢对于酒楼佟掌柜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来的次数多了,姚枢与佟卫华之间也算是熟悉了,本来姚枢身为蒙古朝廷的官员,不大可能与佟卫华这个酒楼掌柜有什么交集的,可惜姚枢也就是朝中有职无权的官员,早就没有当年的风光,还遭遇到忽必烈的疏远和阿合马等人的排斥。
熟悉之后,佟卫华还是很谨慎,数次观察姚枢的言行,在有了自身充足的认识之后,才开始了行动。
佟卫华趁着姚枢单独来吃饭的机会,好几次陪着姚枢吃饭喝酒,且说了一些颇为忌讳的话语,虽然说被姚枢反驳了,但姚枢告诫佟卫华,不要说了,免得遭遇到惩戒,这让佟卫华内心有底了。
机会成熟之后,佟卫华一下子拿出来了刘秉忠张文谦窦默许衡张柔等人的信函,一并交给了姚枢,且什么都没有说。
这一次,姚枢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没有到酒楼去。
半个月之后,姚枢再次来到酒楼,同样是什么都没有说,如往常一样吃饭喝酒。
这个时候,姚枢内心已经做出了选择,特别吸引姚枢的,就是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以民为本的思想,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的贫瘠,姚枢是很清楚的,当初他曾经劝诫忽必烈,不要竭泽而渔,对京兆府路等地要采取怀柔的政策,可惜没有得到重视,蒙古朝廷对于京兆府路等地的残酷压榨这些地方一蹶不振。
吴邵刚在收复了这些地方之后,排除了诸多的困难,坚持要让这些地方的百姓稳定下来,甚至不惜投入的钱财,从而终止了的进攻。
这是需要极大魄力的,也是真正怀揣以民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做到的。
这样的想法和决定,完全符合姚枢的理念,也就是说,吴邵刚所推行的政策与理念,正是姚枢一生都追求的治国理念,如此情况之下,姚枢怎么可能不动心。
已经接近七十岁年纪的姚枢,漫长的岁月见识太多了,他隐隐感觉到,尽管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比的强大,可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恐怕是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
良禽择木而栖,姚枢已经过了激情荡漾的年岁,能够做出稳健的选择。
到酒楼去吃饭,见到佟卫华的时候,姚枢什么都不说,默默无语,而佟卫华也很是小心,避免话语之中出现归顺的字眼。
姚枢终于下定了决心,归顺大宋朝廷,准确的说,是归顺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
姚枢有自身的条件,在密室里面与佟卫华商谈之后,他决定为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蒙古朝廷的诸多情报,但短时间之内不会有的表态,每次到酒楼来,也就是将情报文书留下,其余什么都不会说,更不会做出解释。
到了年底,姚枢再次为佟卫华送去情报的时候,佟卫华将情报署的文书拿出来,给姚枢姚枢报署上面之要求,很是激动,这个时候,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都会义无反顾的归顺吴邵刚。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姚枢开口说话了。
姚枢分析了蒙古朝廷的局势,同时总结了在蒙古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汉人大臣,他向佟卫华举荐了刘好礼,刘好礼也是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曾经出任五部断事官,这五部就是当年阿不里哥的势力范围,被搅得乱七八糟,而刘好礼到这些地方之后,展农业,善待百姓这些本已经无比凋零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