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6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你们测试和论证的结果大致是什么?这上面似乎没有写那么详细?“张海询问道。

    柳香对这件事情也只是大概有个印象,因为这是数个月以前的事情了:“总体来说是口径越大精度越高。而且中远距离上的威力越大。前装线膛枪的口径如果增大一倍,那么加工的难度就要降低很多。就子弹来说成本并不会提高多少。当然,也有一个限度,按照参试人员的反应:以线膛枪的初速,弹丸的重量超过二两半,正常情况下的持续开火就会受到影响。弹丸的重量超过四两,那么就只能依靠支架或者轮具来进行射击了。在本质上那将成为一种炮,而不是枪。当然,若是依托车辆或者其他的什么器具进行工事性的开火,则另当别论。提到四两这个标准,是说全炮的重量达到四十斤,这种武器发射出的弹丸才有可能在一里以内的有效射程上至少杀伤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在两里以内的距离上都对全副武装的敌人拥有杀伤力。”

    “那更大口径的标准呢?”

    “更大的口径就至少需要马来驮或者三个人了。而这抬炮的威力再大,打穿一个人后要想杀伤第三个人的代价也将得不偿失。”

第1045章 前装抬炮(二)() 
“滑膛火炮经过经验总结,必须使用更重口径的火炮。在不影响便利性和机动性的情况下重量越重口径越大越好。因为口径和威力的加大可以获得有效射程与穿透力两个方面的好处,而线膛武器加的口径带来的有效射程优势很小。打穿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在杀伤后面的人容易。可是要连穿两个全副武装的人就很难了,因为子弹会在打穿第一个人的时候失去稳定性,杀伤第二个多半要靠钝伤害。”柳香仔细的说道。

    虽然这方面的天赋如很多女人一样并不太好,但是经过张海当初的教导与总结出来的兵工经验与方法论,柳香在这些方面的很多经验还在张海之上。其实不仅仅是军工规划方面的经验,在领导与管理领域,用心去做事的柳香也在几年的时间里逐步的改变了自己,使自己拥有了一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性格,在很多方面的能力积累上已经在张海之上了。

    “可是如果带支架或轮架开火,并且后坐力是很大,还有条件安装固定的望山与测距装置。至少可以把一里左右的有效射程开发出来。如果不要求太高命中率的情况下,两里也问题不大?”张海觉察到了放大到了四两单位的线膛武器将会出现什么效果。

    “是这样儿的。最顶尖的射手可以在依托固定枪架开火的时候以二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去狙击九百米远左右的队列目标。当然在那个距离上,不要说弹丸的威力可以被很多成本并不高的防具防住。就是风偏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也大了不少。”柳香回答道。

    张海与柳香一起在讨论了一些时候的时候还亲自简单的动笔演算了一些大致的事情:两名射手负责的抬炮也可以轻易的把实战射速维持在三发每分钟左右,可以接受的有效射程边界扩大到两里。实战中的有效开火时间范围扩大到了十分钟,并且保证在五百米以内的距离上能精确而有效的开火,考虑到远距离的话,折算能够有效命中的火力时间达到七八分钟,在一次作战中就可以打出至少二十三到二十四发弹药。以精通中远距离估距的神射手操作发射,那至少可以单炮一次战斗中有杀伤四十人左右的潜力。就算需要两个人来操作,平均每个人的杀伤能力也加强到二十人左右。

    铁器加工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工人们在今后的两年内全部投入到这方面,大概是三百万两左右的产值潜力,因为新朝已经有了不少成熟的神射手队伍以及擅长测距方面的精兵,训练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按照每门线膛抬炮五百两左右的弹药与装备成本,全军可以再增加六千门左右的神射手队伍,这样也不过增加一万两千左右的人力而已。

    面对类似西班牙军队那样可能水准更高一些的火器部队,要抗衡对方规模庞大的队伍而避免陷入兰彻斯特平方律陷阱,也只能是在对方有效火力发挥范围之外尽可能的杀伤对手,把平方律演变为某种性质上的“线性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大规模的减少实战中可能面临的伤亡。

    就算整个新军部队具体行动之中不得不分成以师群为单位作战并且还要在中央近卫部队集中很多线膛枪队伍。那每个师群也能拥有一千门左右可以在远距离上杀伤对手的线膛武器,再加上必要的炮兵及其他技术兵种配属,暂编师规模的队伍几乎不会在远距离上面对十万忍耐主力兵团的敌军遇到太大危险了。或许也只有旅规模的单位不得不面临几十万人像西洋军队那样成熟的火器时代大军的围攻的时候才有可能遇到危险。

    可翻翻历史,即便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大规模的作战中集结起三万到五万规模左右的骑兵,又或者十余万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才是常见的。十万以上骑兵或者几十万规模的步兵在同一地点进行有组织的埋伏,通常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向西的主要作战与威胁方向多平原而少有江南那样的水运加山地的环境下。即便能够做到,这么大规模的行动还不被旅规模的队伍发现,并让自己陷入包围,之能说是要么遇到了神一样的对手,要么就是临战指挥才能过于低劣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这样算下来,虽然今后两年可以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可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了。

    “这样算下来,除了以优秀工匠开发线膛胎炮以增加远程火力之外,我们在增加远程火力方面也只有加强炮兵这一个方向了?“

    “是加强炮车,特别是弹药运输车辆方面的改进。“柳香回答道。

    张海虽然在很多方面的经验和理解上已经逊色于柳香,但也并不相差太多,听到这话也就大致理解是什么方面出了问题。

    按照如今新朝一般军队的建制:一个炮兵连编有全炮重七百到一千公斤左右的火炮十二门,一个标准的步兵旅编有四十八门中重火炮以及四十八门包括铜鼎炮和三斤弹火炮为主的轻炮。即便不算那些性质上有些特别的轻炮,也基本上是千人十炮的配置。几乎三到四倍于拿战时代一般欧洲军队的标准。而在马政方面远不如十八世纪军队的情况下做到这点儿,很大程度上是靠最大限度的削弱炮弹携带量来做到的。十八世纪的西方军队平均每门中重火炮至少携带三百发炮弹,而新军主力部队以往总是以少敌多面临近距冲击威胁的情况下,强调短时间内的杀伤能力,多则配六十发炮弹。更多的情况下每炮只配三十发炮弹

    而如今:新朝主力部队在大规模远征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像西南攻略那样的特殊作战,已经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总是以少兵临大敌,要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伤亡,除了线膛抬炮就只能从完善炮兵后勤方面下工夫了。马政方面或许可以在中亚一带获得不少马匹,否则也只能在加强车辆后勤这个方面上下功夫。

第1046章 远征后勤() 
“不计属于营的轻炮如果新军主力部队的旅和旅以上中重火炮按照每门炮三百发左右的携行标准计,那仅仅是二十七个基本旅群的近一千三百门中重火炮就需要四十万发左右的中型炮弹,不计包装也得有五万石以上,大概相当于八千到九千辆马车。如果独立重炮部队和独立重臼炮部队也跟着去,重臼炮不拘泥于三百发的基数标准,而是弹药与火炮本身的重量比重,那么就至少需要上万辆寻常三马车才能够拉的动了。”

    几万轻型马匹马和一万辆马车对于如今的新朝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不过如果进行超远距离的远征还要考虑到大量的粮食需求。

    张海又在白纸上大致粗算并思索了许久。他想起了梦溪笔谈上一些畜力运输和马力运输的比较。

    即便在人力相当廉价的古代,畜力也终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人力,甚至连中国不少地方的乡村也是如此。这必然是因为畜力在“负多而费寡”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按张海的认识,在可以放牧补充的情况下,人马在相同强度的运动中所消耗的给养占体重比例大致相当。然而马料的成本只有口粮的三分之一到四成左右,这成本上的优势在传统王朝看来,差距是相当悬殊的。

    不过,张海自从起事以来却对兵事有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也传给了亲自负责兵工系统的柳香。

    “如果没有别的运气,马力不能再增加了。连同辅兵在内的十七万大军以及五万匹马就是很多地方后勤通道上的极限了。我们只能在人力后勤的方面想办法。在使用准一类军用口粮的情况,只要饮水有保障并使用马车。人力车拉行的七石马车携带的军用口粮可以携带四个月军辎了,这就能够满足两三千公里级别上的战略自持后勤了。“柳香忽然说道。

    当年的柳香也是跟随大军一起行动,并负责勤务方面的重任。当然只到马车后勤有着极大的局限,人力车更是如此。在很多地方车辆的行进都十分颠簸和困难,如同在沙漠里行军一样。要是携带火器一类的东西,每年能够行军二十公里就算不错了。可是只要能够凭借自持后勤走出河西走廊这个“深井”抵达河中一带,那么一切问题都好说了,至于成本与花费?这实际治下拥有一亿几千万人口,并且经济还在很大程度上恢复的新朝根本不是个问题。

    张海与柳香两个人在工作方面言谈了很久,可不论怎样计算,在没有提前后勤建设的情况下维持十七万上下的骡马化车辆化水准的大军跨越两千公里以上的障碍去进攻中亚都面临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这也难怪当年的金国远征西辽的时候,有队伍竟然在没有没有接战的情况下就因为后勤问题而不得不失败而归。

    这归来的第一夜,张海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