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步具备了面对守敌较大规模的反击进行自保的能力。随着成功潜伏下来的人逐步增多,爬在守敌山岭阵地前山坡上的战士们的心也逐步安了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中,热气球队伍也并没有打算闲着,而是在下一波中将累计三百公斤并装有二百四十枚左右一千克黑火药手榴弹的攻击弹药空降了下来。
这上百公斤的弹药箱毕竟是死物,为了防止滚落山坡,这些弹药箱上安装了特殊的钉刃,降落下来的时候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些响动。这终于引起了负责巡山的守军的注意。两个负责巡逻的小组逼近了过来。
对于这样的情况,整个夜晚潜伏在顶前山坡上的战士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因此并没有感觉到怎样的紧张。
“这里有情况!?那可千万马虎不得。上面说了,这山岭附近的山坡如果有问题要仔细的查探,派几个人下去看一看!”守军中一名负责巡逻的军官说道。
在这个时候,负责亲自指挥突击队员的宋子悦知道似乎藏不下去了,就用一面白色的小旗下达了准备展开攻击的命令。
最先开火的是七名已经十分逼近山顶的先锋战士,在得到了进攻的信号之后爬动中把头露了出来,并用手中的五管燧发排枪瞄向了最远不超过十五丈的敌人。
第916章 无双精锐()
大多数新军主力部队的军官都经过一定的理论培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对官兵战场心理的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面。张海从前世的知识印象到通过这时代的战场经验汇总,了解一个“百分之二理论”。
就是说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堪战部队,大概类似后金、北宋西军战兵、七年战争时期的英法俄列强那样的队伍,在均势对抗的战场环境下实战射击命中率会只有靶场成绩的百分之二或五十分之一。
比如一个北宋战兵靶场上要求是带甲六十步射,十二箭中五。实战中一百二十箭中一,把平均每人携带的几十支箭用尽也不一定杀伤对手两成于自身兵力的人才是正常情况。
拿战时期的普鲁士军队,百米靶场上对于队列目标射击成绩会是十中六,有效交战距离上也会十中三,实际战斗中至少一百数十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人。如果是弹药不足以破甲的情况,比如浑河之战中的明军鸟枪手,按三百发铅弹的配置全部打光也不可能杀伤同自己兵力相等的敌人,还要靠炮火和近战肉搏做补充。
在实战中九成人滥竽充数、不到一成发挥十分之一战力算是百分之一发挥,加上个别少受战场影响的猛将或王牌级精锐凑到百分之二发挥。一支传统投射火力为主的军队做到这点儿,放到17世纪绝对应该算是不错的队伍了,放到20世纪也不算很差的部队。如同岳飞所说的:实际的战场上“口中有唾握的住枪”就是好兵。大部分交战不是新朝南京新华书局里那些动不动就强军对强军的架空历史,而是比谁更不那么下限一些。
不过自从诞生之日起,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就是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从部队管理到兵源选拔都超越了后世近现代的大多数列强军队。平均水平可能比颠峰时期的甲午或二战时期的日本常备军差一点儿,也略逊色于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颠峰时期的红色军队。在部队的射击训练上,新军主力部队一直要比那些军队更为重视,加上实际战场环境往往态势占优,这就获得了同那些颠峰军队一样的水平:十倍于传统列强或古代战兵的效率,战场上几乎没有多少滥竽充数的人,就算实战发挥能力打一折,加上少数精干的高效发挥也可以在实战中达到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于靶场成绩的水平。
这种难以企及的效率也是新军武器装备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火器与军事变革史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
而这些参加突击作战被挑选出来的近卫精干,几乎被证明能够做到在实战条件下也几乎能有训练场上一般水准的发挥。开火的时候往往不是大致瞄向一个敌人就接连不断的扣动排枪下的并排扳机,而是有效的瞄准开火,在敌人还没有多少反应的时候几乎是弹无虚发。
炒豆一般的短促而密集的铳声响起,大概五六秒种左右的时间里七名露出头来的精干战士就用以三十五发子弹把远近四个组伍二十余名敌人打倒在地。
火把映出的火光之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威慑住了那些更远距离上负责巡查的守军们。整整逼近过来的一个连都被这恐怖的突袭火力吓退了。
在短暂的不知所措之后,警戒的铜锣声传遍了整个大金川山岭防御阵地。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敢于逼近过来。
而趁此机会,二十余名战士带着并不算轻的辎重和弹药已经爬上了山崖前的陡坡,逼近到了山岭阵地之上。
为了携带更多的弹药而且利于隐蔽,突击队员们没有全面的铠甲防护。这使得在黑夜之中必须要保持不断的移动,而且还要向预定的位置移动一便获得下一波热气球运输物资及人员的增援并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减员,这就让战士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停留的太久。
果不其然,就在战士们刚刚移动了不过三四十步左右距离,逼近到还在保持着火把照明的敌群边缘地带的时候。黑暗中诡异的呼啸声从夜空中掠过,山岭阵地上的投石机发射的泥弹和霰弹竟然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就准确的覆盖了曾经所在的那片山崖边的陡坡区域。想起多年前明军对于技术作战的一窍不通,不少人都感叹敌人的这种进步。
匍匐在地面上展开战斗队形的突击队员们在猛烈而短促的火力打击后没有盲目的暴露在守敌火把与光亮的晖映之下,而是等待着守敌的集结与反扑。
这大金川上负责侦察的守军不知怎么回事,面对突袭和危险的表现似乎也比寻常旧军队强出了很多,似乎没用了多长时间,就有人冒着危险继续前来如送死一般的进行侦察。
零星的枪铳声在黑暗中又响了起来,一个匍匐前进中逼近过来的敌侦察小组在距离战士们不到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被相继暴头。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也不俗的守军终于重新确定了突击队员们的大概位置。
这些守军倒是比小金川上的守军聪明不少,没有盲目的冲过来发动送死一般的攻势。宋子悦明白这是守敌在进行第二轮投石机瞄准和发射时的准备。
拥有线膛枪的几名神射手同使用燧发枪的战士们一起在黑暗中展开了火力,五十步距离内那些躲避在掩蔽物后露出头来进行观望的守敌都难以再把头抬起来了。
没有过多长时间,第二轮投石机发射出的霰弹和泥弹从夜空中挂着呼啸的风声落下。不过这些也只造成一名战士脚部负了轻伤。在这个时间内突击队员们又稍稍移动了几十米的距离。
这样的投石机打击累计又展开了六七轮,上万枚六两弹丸覆盖了接近十几亩范围内的区域。
而在这个时间里,王三善和卜尔吉细等人也觉得是火候了,命令动员和集结起来的千余名藏汉队伍准备从二百步的可疑区域范围外围逐步缩小包围圈,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反击。
第917章 无双精锐(二)()
大金川上的守敌明显比小金川更为谨慎。集结起来的千余人的队伍虽然队形也很密集,至少在新军精干们来看是如此,不过却没有直着身子如墙靶一样冲过来。
这些集结起来的守军预备队似乎是有所训练与准备的交替掩护着冲过来。负责掩护射击的人卧倒在地面上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火绳枪铳开火,进攻的敌人则是猫着腰低着身子前进。
而且在进攻的时候没有人人都带着火把如同靶子一样前进,而是每个小队的队长用竹竿前抬着一盏发出微弱光亮的灯笼进行前进。勉强能够让大部队在这险峻的山岭上不会因为走错了路而摸到山崖下去。
“还挺像回事儿啊?”宋子悦不由的叹道。从当年跟着张海起事算起来,见到的国内乃至国外的敌人也不少了。这似乎是为数极少的几支在猛烈火力下懂得隐蔽前行的队伍。
“敌人进行反扑,而且如果以很谨慎的态势使得我们无法在一定距离上充分的发挥枪铳的效率,那么我们就对敌人发起反反扑,用手榴弹做为压制掩护,逼近到近距离上扫荡敌人?大家有没有信心?“战前作战准备的时候宋子悦的话回荡在负责突击的突击队员们耳边。
针对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突击队员们在进攻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在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了夜间作战通信联络上的压力。
新军主力部队的手榴弹性能相比一战德军用的那种黑火药手榴弹甚至抗战八路军正规兵工厂生产的黑火药手榴弹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由于生产不出合格的现代助爆剂,在17世纪就是把手榴弹做到后世反坦克手榴弹那么大也根本无法把如四等板甲后部一般薄的铁弹壳炸出几十弹片来。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抗战八路地方分区那些不合格产品差不多,上铁弹壳有的时候就算是刻槽往往也是一炸两瓣或者几片,这大破片的威力还往往不怎么大。
为了解决手榴弹爆破力低的问题,最终只能像大号炮仗那样用硬纸做弹壳,然后在内衬一些铁沙铁片。火绳塞做为拉火引爆方式,经过不少测试和改进,由精干的投弹手去投掷手榴弹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二十米远左右的距离上,并在这个距离上的成功引爆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种一斤十两大概一公斤左右的“炮仗弹“因为减轻了弹壳重量。可以装三百五十克左右的精制黑火药,靠装药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黑火药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相比工业时代不足带来的问题。
当然,这种手榴弹因为过重,实战投掷距离实在有点近,突击队员们分成两组:突击组和投弹组。
当敌群逼近到二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