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皇崛起-第8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专业的骨科高手,只要不是粉碎性骨折,基本都能恢复。而这场比武因为选手都穿着牢固的板甲,伤势多半是因为碰撞和摔跤造成的,基本没有粉碎性的骨伤,伤员们恢复的几率还是蛮大的。
比武结束后,马林宣布——所有受伤的人,都可以在埃姆登养伤,直到痊愈。而在养伤期间,一切医疗开销和吃喝,都由北海国承担。
当马林宣布完之后,在场的很多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那些受伤的流浪骑士,已经做好灰溜溜地返回家乡的心理准备了。因为,以前的比武大会,惯例都是如此——胜者接受欢呼和奖励,败者灰溜溜地离开
甚至,一些失败者因为落下终身残疾,导致变成废人。不说有没有前途,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所以,那三百多个受伤的流浪骑士,对马林感激涕零。毕竟,从来没有人管过失败者的死活。他们安心地留在埃姆登养伤,继续吃着美味的盒饭。甚至,为了加速他们的养伤,马林下令多炖些鱼汤、猪血汤和骨头汤,以加快他们伤势的痊愈。
而后来,这三百多受伤的流浪骑士痊愈后,基本都请求留下来,进入北海国军中效力,哪怕是成为步兵小队长也接受。士为知己者死,在他们绝望的时候,马林对他们伸出了援手。于是,这些人甘愿留下担任普通的步兵队长,就是希望能报答马林对他们的恩情。而马林也非常欣赏这些人的忠义,把他们全留了下来,并以这300多流浪骑士为班底,组建了第六军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至于阿德勒,则带着比武胜出的60名流浪骑士,兴高采烈地赶赴爱尔兰威克洛郡接收地盘去了。
为什么是60人呢?按照马林的说法,这多出的10人都是替补。如果前50名有人在和爱尔兰土著的战斗中阵亡,或者表现太差(比如临阵逃跑什么的),这些人就可以替补上去,取代阵亡者或者表现不好的人。
另外,马林还从比武大会前一百名的后40人里,雇佣了25人,前往罗马,担任马林驻罗马的七千兵马的指挥官,主要是一些方阵长和连队长的职务。而被他们接替的军官,马林打算都调回本土,作为用来组建一个新的军团的重要班底
至于别的人,马林在击中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后,就都散了。毕竟,比武大会已经落幕,也该曲终人散了
第1094章 第六军团()
原本,马林是打算把比武大会的第61名到第100名都送到罗马去,以替换回40名中层军官的。但是,那40个流浪骑士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的。
毕竟,加入马林派驻在罗马的驻军,性质上是雇佣兵的。而且,还是步兵军官。最关键的是——那不是采邑骑士啊。所以,有的人不愿意去。
最后,还是马林向他们保证,只要表现好,可以被教廷册封为全欧洲都承认的教会骑士,才打动了其中25人。
毕竟,教廷是全欧洲最权威的机构。被教廷承认的骑士,在欧洲各国都是有贵族豁免权的。虽然教廷册封的骑士未必有封地,可他们也不需要为教廷服役一辈子啊。只要服役10年,他们就有很大机会被教廷册封为护教骑士。以后,他们就一辈子顶着骑士的封号,想去哪就去哪。就算没有田地,他们也可以像条顿骑士团国和利沃尼亚骑士团国的那些骑士那样,从事商业。而贵族从事商业的话,是拥有特权的。比如,一般税务官就不敢肆意盘剥贵族的商队。有些税收,比如入城税,贵族就可以免交。所以,当个贵族商人,也是不错滴。
之所以要换回25名中层军官,马林是打算组建第六军团了
眼下,马林已经拥有5个军团共5万大军(不包括常驻罗马的兵马)。按理说,这么多兵马,在德意志绝对属于名列前茅了,马林不需要更多兵马了。
可问题是,第四军团和第五军团的两万大军,现在需要常驻英格兰和苏格兰,根本不在本土。而马林急着要去一趟明朝,但他担心自己离开后,北海国会遭受敌人的攻击。毕竟,马林的仇家不少。即使本土目前有三个军团,马林也不太放心。
因为,这3万人要分散驻扎在整个北海国,兵力较为分散。一旦遭受敌人的攻击,很可能会被分割包围。
届时,守卫首都奥里希的兵马,可能会只有第一军团的1万人。如此兵力,若是面对多国联军,是不足以保证首都安全的。而第二军团需要常驻鲁尔区,保证南部国土的安全。第三军团则常驻石勒苏益格,保证日德兰半岛的安全
所以,马林需要再组建一个新的军团,协助第一军团保证首都的安全。即便这个新的军团战斗力赶不上三个老军团,可他们守住奥里希,应该不是问题。到时候,若是第二军团或第三军团遭到攻击或阻拦,第一军团就可以放心地去救援或接应了。不像现在,因为第一军团需要守卫奥里希,不敢离开。就算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遭到攻击,也无法出击帮忙。
马林组建第六军团的用意,就是为了解放第一军团,使其可以随时救援和接应其他两个本土军团。同时,在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奥里希的时候,也可以和第一军团一起守城。有两个正规军团守城,加上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也可以回援,本土方能保证安全。
而组建一个新的军团,首先需要一个军团长和一批能干的中层军官。
新的军团长马林早就物色好了——他就是此前跟随马林南下意大利的年轻军官海因克斯
这是一个来自德意志南部符腾堡公国山区的骑士子弟,能力不错,善于动脑。而且,这家伙虽然是出身于骑士家族,可也豁得出去,居然把全家都搬来北海国了,包括他的身为采邑骑士的老爹而如此做法,显然让马林对他更放心了。
起初,马林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名字。毕竟,在后世,德国的名帅“海公公”也是一号人物,是拜仁的名帅。
而因为名字特别注意到此人后,马林发现,这个年轻的军官还真不错。年纪轻轻,已经凭借能力成为方阵长了。再往上,可就是军团长了啊
于是,南下意大利的时候,马林特地把他带上,加以培养
如今,马林正好要离开北海国去大明。这中间,估计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马林怕出意外,于是决定再组建一个新的军团,以保证本土的安全。然后,马林此前打算培养的海因克斯,就这么幸运地成为了新的军团长的人选
海因克斯本就已经是仅次于军团长的方阵长,在吕贝克战役中立过功,被封为世袭骑士。加上这次随马林南下意大利,再度立功。因此,马林将其提拔为新的军团长,大部分人是没意见的。
当然,组建一个新军团,只有一个军团长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批中层军官。
正好,驻守罗马的那个军团平时没啥事可做。不少中层军官闲得无聊,打报告请求调回本土。
当然,不是他们好战。而是,跟着本土军团,战争机会更多,更容易立战功,然后升职和晋升爵位和获赐更多封地啊
所以,马林干脆顺水推舟,趁着这次比武大会,打算挑选一批流浪骑士,派往罗马,代替那些想调回国的中层军官。
本来,马林是打算调40个人回来的。可是,他相中的40人并没有全部接受他的招揽。所以,马林也就不强求了,只招揽到了25人。
而且,并不是只有罗马的那个军团有人可用。在本土的三个军团里,他还可以从那些副方阵长和副连队长里挑选一批人来共同组建第六军团啊
这些副方阵长和副连队长里,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不然,也晋升不到如此位置。原则上,一旦他们的主将阵亡,他们作为副官,是要顶上去接替主将的位置进行指挥的。
所以,一般来说,这些副官们的能力也不错。即使不如主将,但也还能用了。至少,帮忙训练和组件一个新的军团,绝对是能够胜任的。
至于罗马的那个守城的军团?平时都没仗可打啊毕竟,谁特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进攻教廷?因此,罗马那个军团的军官们都觉得很闲
施塔德和施泰因道夫两人都担任过那个军团的军团长,但是,因为闲着没事干,加上马林需要用人,就把他俩都调回本土了。现在,担任那个军团的军团长的,是一个叫希茨的老骑士。此人原本是奥尔登堡伯国的采邑骑士,奥尔登堡被灭亡后,投降了东弗里斯兰。他的能力还可以,主要擅长防守。所以,马林干脆把他派去罗马养老去了。毕竟,他不是马林的嫡系,并不被马林看重。加上年纪大了,派去罗马负责城防也算不错的了。
而在准备好了军团长和中层军官的人选后,接下来就是招兵的问题了。但大部分兵源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此前马林和爱德华达成协议,从上万苏格兰战俘中,挑选了六七千苏格兰高地兵
当初在选人的时候,马林故意把苏格兰军官都剔除了,只留下了普通苏格兰山民士兵。如今,马林安排上自己的军官,正好有利于掌控这支兵马。
而且,为了方便掌控这支苏格兰军队,马林不仅会安排好自己的中层军官,还会从第二和第三军团抽调三千精锐老兵,和海因克斯等军团一同加入第六军团。如此,就算早期那些苏格兰高地兵有异动,也有把握镇压。
而根据和爱德华的协议,这些苏格兰高地兵都会被带到东弗里斯兰,避免留在本土成为隐患。
在离开了本土来到东弗里斯兰后,这些苏格兰兵也闹不起来。毕竟,这里不是他们的主场。加上第六军团本来就有三千精锐老兵在,以及他们边上就是最强大的第一军团,马林也不担心他们闹出什么花样。
至于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的损失,马林让他们直接在民兵里挑选突出的补入军中
第1095章 《里斯本条约》和马六甲变局()
第六军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