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皇崛起-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价值按照0。8芬尼每磅的批量价,总价值才4000金币,和他们宫相级别的身份不符。
不过,马林召他俩密探了一番后,两人则大吃了一惊。因为,马林告诉他们,在东弗里斯兰,每亩地的收益,大概有400磅(扣除成本)黑麦的样子,是普通田亩的8倍。也就是说,500尤格拉姆的庄园,可以带来3。2万金币的收益,这样大的收益,都可以买一大块领地了,而且还是一年的收入呢。
不过,马林也要求他们必须发誓,即使是家人也不得透露这个秘密。否则,下场就是全家被追杀。二人都在誓约上签了字,也都明白,马林不是什么善人,绝对说道做到。不过,只要他们不说,也是可以安然地闷声发大财的。虽然利益田只有500尤格拉姆,但收益却抵得上别人4000尤格拉姆的了。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要知道,即使是康拉德主教,他的利益田也不过才1万尤格拉姆。但是,真正的收益,只相当于东弗里斯兰1250尤格拉姆地的。
说起来,马林现在获得了北明斯特地区大约7万尤格拉姆土地和奥斯纳布吕克主教国北部三分之二土地上共3万尤格拉姆耕地的绝对掌控权。然而,对于面积高达6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北明斯特地区和北奥斯纳布吕克地区而言,这只不过是总面积的七点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呢。
而且,北明斯特地区和奥斯纳布吕克主教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多半是平原地区,水资源也充足,非常适合开垦种地。
唯一制约的条件,就是当地劳动力不足
毕竟,在机械化时代到来之前,都是人力耕种土地的。没有劳动力,就无法耕种足够的土地。所以,历代封建王朝,才把人口当成了国家是否繁荣强盛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口,再多的土地也没用。
所以,就算是获得了那么多的土地,马林接下来,也需要派人,去南方地区继续招募那些庄园里多余的劳动力,使其成为自己的农奴。
当然,招募这些庄园里的多余人口并不难。只要一句“面包管够”,就会有无数闲置的农奴蜂拥而来。若是在加上一句“包娶毛妹”,估计这些人会疯掉的
就这样,科勒的手下们,再度带着使命,去了南方贫困地区,招揽那些庄园里多余的劳动力,移民北明斯特地区。招揽这些人的广告词就是“面包管够,一天三顿”
第273章 挖沟开渠搞开垦()
北明斯特地区突击面积广大,但是,因为人口的原因,开发较少。而且,开发的地区,主要位于北明斯特地区西部的埃姆斯河流域。
其他地区,已开发的,也主要是一些比埃姆斯河更小的河流的两岸,以及一些淡水湖附近的区域。
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灌溉技术问题。在这个年代,欧洲人耕作技术粗放,种地就是撒种子,然后浇水。接着,就不怎么管了。等到秋季,再来抢收一波
至于灌溉,虽然欧洲的能工巧匠们发明了不用人力驱动的水车灌溉。但是,水车即使不用人力,也是需要水力推动的。因此,一般河流附近的区域,有水车日夜不停灌溉,农业才比较发达。
而远离河流的地区,灌溉就非常不方便了。而且,欧洲此时,不大流行墒沟灌溉技术。实际上,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就开始从阿拉伯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是,这种先进的灌溉技术,主要在南欧的意大利等地应用。而德意志地区,主要还是靠水车来灌溉,以及靠大自然降雨。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田,还都集中在河流附近和湖泊附近,以方便灌溉。至于离河流远的,哪怕是平原,农田开垦得也不多。因为,灌溉技术不行。
像马林之前,在东弗里斯兰,引进大量的劳动力,广泛地开挖灌溉渠,并在农田里,各个小田块之间,开挖墒沟,用以引水漫灌,是这个年代的欧洲,不流行的。至少,在德意志地区还不算流行。流行这种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先进”灌溉技术的,只有和中东交流比较多的意大利地区,都是威尼斯和热内亚商人从阿拉伯地区带回来的技术。
所以,这个年代的意大利,农业发达,是欧洲人眼中的宝地。也因此,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列强,为了争夺意大利的控制权,打破了头。就连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要不是国内诸侯掣肘,恐怕也会加入到意大利的争霸中来。
南明斯特地区之所以比北明斯特地区发达,就是因为南明斯特地区河流纵横,方便架设水车。比如,明斯特南部的边界,就是鲁尔区北部边界——利珀河。而且,埃姆斯河也是流经南明斯特地区的。同时,南明斯特地区,也有很多天然小河,方便水车的架设。所以,其农业,才比北明斯特地区发达。
而别明斯特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就是西边的埃姆斯河流域。至于东边,有大片的平原,但是,因为缺乏天然小河,灌溉不太方便,只能靠天下雨。所以,这边的耕地较少。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马林却很清楚解决办法——组织人力大规模开挖灌溉沟渠呗
马林清楚地记得,后世自己老家那片,到处都是南北纵横的灌溉沟渠,基本都是人工挖出来的。而欧了这些灌溉渠,加上田里每隔几米远就出现的一条细长的墒沟,田里的庄稼,才能得到充分的灌溉。
古代欧洲之所以长期流行种植黑麦,而不愿意种植小麦,就是因为缺少引水的墒沟。而小麦需水量比黑麦多多了,黑麦可以靠天下雨灌溉,小麦不行。所以,这个年代的欧洲小麦产量奇低,大部分亩产都不到一百斤。所以,小麦价格卖得奇贵,是黑麦价格的五六倍。等到“物价革命”后,会达到黑麦的7倍以上。
也就是说,马林在东弗里斯兰推广的灌溉渠和墒沟,其实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除了已经从阿拉伯地区引进灌溉技术的意大利。
事实上,西亚和埃及的先进灌溉技术,罗马时代已经有了的。但蛮族入侵后,这些技术都失传了,欧洲科技倒退了几百年
因此,别人觉得缺少河流的北明斯特地区难以开发,马林却觉得简单。到时候,只要组织大量人手,去开挖灌溉渠和墒沟,就能从那些缺乏河流的平原上,开垦出大量的良田了。
事实上,知道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华夏国内还在冬季农闲期,经常组织农民搞“大会战”,开挖新的灌溉渠,开辟新的农田,以解决人口爆炸和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直到21世纪,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此后,农村就再也没有这种劳役了。因为,挖河的工作,都从人力改为用挖掘机了。
可以说,组织农民,在冬季农闲期,集中挖河开渠,或者清理灌溉河的淤积,也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华夏古代,所谓的某个有作为的官员“兴修水利”,可不是城里人想象的建水坝、修水库,而是主要挖沟开渠,清理灌溉河道的淤积。只有缺水的山区,才会建水坝、修水库。平原地区的“兴修水利”,就是挖沟开渠、清理淤积,疏通河道。而且,这种劳役,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属于义务。当然,老百姓也清楚,挖沟开渠和清理淤积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因此,也没人会要报酬,一般都是自带口粮和饭盆,甚至自带铁锹,去参加劳动。
在这个没有挖掘机的年代,马林想要在北明斯特地区那些无河流地区开垦农田,必须组织大量的劳动力,去挖沟开渠。不然,没有水灌溉农田,一旦降雨不够,你就等着绝收吧。
所以,马林才安排科勒,去德意志其他地区,大量招募富余的青壮劳动力。把这些人招募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他们挖沟开渠,把埃姆斯河等大河的水,引入灌溉渠,引到那些无河流的平原地区,开垦出新的耕地来。
至于挖河的成本,主要就是马林要准备一批铁锹、扁担和箩筐。铁锹是挖土的,扁担和箩筐自然是挑土的。除了这些工具外,最大的支出,大概就是粮食了。
在挖沟开渠的时候,农民们的体力消耗极大,也特别能吃。比如,平常一个农民一顿只要一块面包就够了。但在挖河期间,一顿三个大黑面包估计也不一定够。而欧洲粮价那么贵,即使知道挖沟开渠有好处,一般的贵族也未必供应得上那么多粮食。毕竟,上万人去挖沟开渠,粮食消耗再增加两三倍,穷一点的贵族,哪怕是大贵族,也负担不起。也只有马林这样的,粮食满仓的大贵族,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消耗。毕竟,只要沟渠挖好了,耕地开垦出来,以马林掌握的先进的耕作和肥料技术,一季粮食,就能把所有挖河的成本都收回来,还大有赚头。
但换成其他贵族,以当时黑麦亩产一百多磅的水平,组织大量人手去挖沟开渠,天知道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来
马林打算,今年招募5万青壮劳力,在北明斯特地区挖沟开渠,然后,开垦出至少5万尤格拉姆的耕地出来
第274章 “一万个英国女朋友”()
开垦荒地为耕地,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但是,放羊,却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在一边招募移民开发北明斯特地区的同时,马林也没放弃畜牧业的发展。
比如,去年秋天,马林组织了1500只英格兰半细毛羊的母羊,去西撒哈拉阿尤恩找那边的公美利奴羊“借种”后,经过近半年的怀孕期,这些母羊,纷纷产下了小羊羔。
经过毛纺行业专业人士的鉴定,发现这种混血绵羊,果然羊毛比英国半细毛羊的羊毛更细更优质。但是,还赶不上美利奴羊的羊毛品质。
不过,这并不是固定的。有的羊羔的羊毛偏粗,接近母体的英格兰半细毛羊。而有的羊羔的羊毛,则偏细,更接近父体的美利奴羊。
马林甚至育种要选优的道理,所以,那些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