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大帝国-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刑部尚书一职,爱卿和温首辅拟定即可。”

    崇祯皇帝打了一个哈欠,随意的对王应熊吩咐道。

    如今,人事权崇祯皇帝算是牢牢掌握在手里了。

    自己口谕,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吏部任命,一条龙下来酸爽无比。

    再也不要在朝会上去扯皮。

    现在,崇祯皇帝又打算把刑部搂在怀里。

    如此一来,加上厂卫,相当于公检法都在手里掌控着,抓人、刑讯、判决都由朕说了算,就问谁敢不服?

    王应熊闻言大喜,皇上这是让他们决定刑部尚书啊!

    作为政治人物,谁的夹带里没有点货?

    见皇上有点困乏,王应熊俯身告辞离去。

    崇祯八年十月的京城,迎来大明天下豪杰,原本六年一度的武举提前两年开始了,俗称恩科。

    武举考试的重点,是武艺。

    所以,这次武举由兵部主导,礼部为辅,和科举考试并不一样。

    当然,这也是崇祯皇帝坚持的结果。

    而且,崇祯八年的恩科武举大开科禁,不论出身,只凭本事。

    不管是微末小吏,还是边军士卒,甚至是三教九流,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参加武举考试。

    因为这样,这次参加的人数特别多。

    八千多武人涌入京城,经过半个月的比武考试,终于评出了高低,排出大榜,共计有三百人荣登武进士。

    而落选的其他武人,京营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丰厚的饷银,极高的待遇,最终让七千五百人选择留在京营。

    崇祯八年十月十日,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礼部尚书周廷儒的带领下,三百名武进士和文科进士一样,走正门,进入了皇宫大内的武英殿,参加由崇祯皇帝亲自主持的武举殿试。

    这是华夏历史上的头一回,意味着武举和文举并驾齐驱,也是崇祯皇帝打破大明文尊武卑的开始。

    其实,在崇祯皇帝之前,武举考试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但是把武举的地位,完全提高到与文科进士一样的高度,亲自在通过殿试排定武进士的名次,却是本尊。

    可惜,他的良苦用心终究没能挽救大明。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

    崇祯皇帝看着埋头考试的一众人等,嘴角高高挂起,心中无比酸爽。

    人才啊,都是人才啊!

    如今尽入彀中矣!

    其实,这些人原本可以拿来就用,现在叫他们来参加武举,看上去好像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其实不然。

    这样用意有二。

    其一,这是给他们一个出身,日后可以服众。

    其二,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等人都是名门之后,现在叫他们参加武举而不是文举,足以说明问题。

    殿内的阎应元感受到崇祯皇帝扫视的目光,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内心的激动,只有自己知道。

    回首三个多月来,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真的,他不知道皇上他老人家从何得知自己,并且青睐有加。

    以至于一步登天,坐在此处,成为武进士。

    次日,武举殿试放榜。

    一甲三人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二甲头三人是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

    其他人则按综合成绩排名列名字。

    说实话,这是崇祯皇帝皇帝作弊过的排名。

    对他而言,考试的结果不重要,名次高低在他心中早已排列好。

    一甲三人给抗清三公,是没考试之前他就决定了。

    这是朕代表大明对他们的补偿,代表历史给予他们的尊重。

    他们实至名归!

    应该说,在史可法和江阴三公他们之间,崇祯皇帝选择了区别对待。

    不是他厚此薄彼对待英雄,而是天地之间有杆秤啊!

    这就是人心。

    三百名新科武进士的名单,张贴在兵部衙门的大门外。

    当陈明遇和冯厚敦二人看到自己的名字紧随武状元阎应元之后,瞬间呆滞了。

    自己有多少料自己清楚,尤其是冯厚敦,出自江阴的训导,教育局的办公人员,哪里有什么武艺?

    不过是兵书考得不错罢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阎应元却是不管这些,拉着这段时间崇祯皇帝安排,和他住在一起的陈明遇和冯厚敦,跪倒在地叩谢皇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明遇和冯厚敦二人也醒悟过来,口里高喊着,眼里却情不自禁地涕泪横流,嚎啕大哭。

    这是天子的恩情啊!

    ps:感谢书友seven_i6、忧伤的二狗子、普罗旺斯紫韵、忘川白打赏,铭感盛情!

第一百零六章 崇祯皇帝的军改设想() 
第一卷风雨飘零

    翌日,崇祯皇帝在武英殿设宴,邀请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勋贵等高级官员为新科武进士庆祝。

    在宴会上,借着这次机会,他首次明确提出今后文武并重,武官不许拜文官,并传旨九边,明诏天下。

    当然,文尊武卑的残余思想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时下的世风是推崇士人,轻鄙武人,这个观念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将建立功勋后,这一切都会得到改变。

    崇祯皇帝今后要做的,无疑还要很多很多。

    宴席结束后,崇祯皇帝留下勇卫营将领周玉吉、黄得功和京营平头哥曹文诏,邀请他们到乾清宫喝喝茶醒醒酒。

    他们君臣之间需要交交心。

    崇祯皇帝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人生来就要为谁尽忠效死。

    哪怕是高门家丁部曲,也需要养士数年乃至更久,才能换来真心,托以生死。

    对这几个超级打手兼保镖,崇祯皇帝是认真且上心的,可谓是不余遗力极尽笼络,为的就是以心换心。

    乾清宫御书房内,三名打手心里很激动,这里平常都是内阁重臣才能来的地方,想不到他们也能获此殊荣?

    尤其是皇上待人和蔼,可亲可敬,又是上好茶又是赐座,令他们心头暖流阵阵。

    “三位爱卿,京营和勇卫营是朕的两个拳头,是护佑大明龙庭的保护神,你们可要彼此合作,万勿令朕失望啊!

    尤其是曹爱卿身负重任,京营重建困难重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容易啊!

    有困难随时提出来,朕是你和将士们的后盾。”

    刚一落座,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大包大揽说道。

    对于军队建设,崇祯皇帝向来是认真的,尤其是在强军方面。

    这可是关系到小命和大明江山社稷的大问题,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臣感谢皇上厚爱,目前一切顺利。新招募和裁汰的京营将士,对皇上和朝廷的军改非常满意。

    臣有信心为皇上恢复京营昔日的荣光。”

    平头哥人狠话不多,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决绝。

    崇祯皇帝自得的笑笑,确实,该做的他基本都做了。

    训练军队,他不行,也做不来。

    可他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

    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着称。

    这方面崇祯皇帝没有任何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军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

    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崇祯皇帝却想了许久。

    身在这个民族的转折点,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

    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这个世上,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

    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

    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

    与其跟他们讲这些大道理,还不如来点实惠的。

    这一点,作为普通百姓穿越过来的苦逼逼,最有体会。

    故而,军改小组长崇祯皇帝在京营将士们的保障上下足功夫。

    他认为,整个大明都如此,肯定不实际。

    但可以集中一点作为突破,那就是打造几支精锐强军,每支队伍人数不需太多,三五万人足矣。

    他将倾尽自己所能,为这支军队提供最充足的给养和装备,不惜工本,装备方面务必做到当世最强!

    一旦加入,便是终生职业,哪怕没有没于战阵,老不堪用,也要奉养一生!

    比如残者必养,亡者必葬之类的规定,给士兵们增加一层后续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虽然这样会增加极大的作战成本,但如果用钱能够买回人心,又何必吝惜自守。

    战事上不能取胜,积攒再多钱粮也不过是给建奴做本钱。

    而京营和勇卫营,就是他目前定下来的队伍。

    当然,付出如此之多,也不可能没有要求。

    否则,这不是傻逼吗?

    所以,崇祯皇帝要求,京营和勇卫营的将士每战必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