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征天下-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乎是转瞬之间,郝永忠就杀到了帖木尔的马前。帖木尔虽然惊慌失措,还是下意识地张弓搭箭,刚想发射,却冷不防被郝永忠大旗一挥,旗面正拍到脸上,一下子目不能视。正惶急之时,只觉后背一紧,人已被郝永忠一把提起,重重地摔在马鞍桥上,暴喝一声道:“不准动,否则削了你的脑袋!”
蒙古人本来已经被冲得大乱,阵亡者不计其数,此时一见大汗被擒,终于彻底丧失了战斗的意志,全面崩溃。
直到这时,一直在后面观战的秦王朱由检才长出了一口气。现在他终于可以确定,这一个月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一仗,胜了!
第681章 获胜的原因()
在经历了几天噩梦般的阵地战后,蒙古人终于在自己最擅长的骑战上一败涂地,出现了战场上最可怕的崩溃局面。
其实蒙古骑兵兵力大大超出秦兵,即使作战不利、折损数千,最起码还可以选择撤退。可一旦全军崩溃,人人都丧失了战斗的勇气,成了到处乱跑的无头苍蝇,那就不再是战斗了,而是单边的屠杀。当年也先在土木堡之战中以数万骑兵大破明英宗的二十余万大军,和今天是一样的道理。仓惶逃命的蒙古人心中不禁哀叹,看来老天报应不爽,一百多年以后,自己和汉人的命运居然完全掉了个。
此时李定国和解胜的步兵也从后方包抄了上来,凭借着盾牌手和长枪手的掩护,再次以娴熟的鸟铳三段击阻击蒙古人,截断了敌人的退路。而郝永忠和李定国各率一支轻骑兵从侧翼包抄,重骑兵则在一片混乱的战场中来回穿插,杀得蒙古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又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蒙古人伤亡过半,无论如何狼奔豕突也冲不破秦兵的阻击,包围圈却在渐渐收缩合拢。终于,在被压缩到一个方圆不足百丈的小圈子里,秦兵的重甲骑兵马上就要再次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之时,残存的几千蒙古人终于彻底绝望,纷纷抛掉兵器下马请降。
“秦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在秦兵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朱由检缓辔策马进入包围圈。望着数千名双手抱头、蹲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蒙古降卒,他的心情与所有的战士一样激动。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又吃尽了多少苦头!
自从亲身经历过宁远之战,朱由检就清醒地认识到,明军之所以总是被动挨打,就是因为无法与女真人、蒙古人进行野战。而无法野战的原因,就是没有能与敌人抗衡的骑兵。这个差距实在太巨大了,无论是从单兵素质、战斗勇气、战马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对骑战的熟练程度,明军都难以望敌军之项背。
明军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弱点,自从萨尔浒之战惨败后,就放弃了与后金野战,转为坚守城池。虽然有了一个所谓“宁远大捷”,但做为亲历者,朱由检很清楚,那不过是侥幸而已。道理也很简单,城池战的主动权全在攻方,人家想攻就攻,想撤就撤,完全可以把伤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守方则没有任何选择,敌人进攻就只能硬顶,敌人不进攻就只能傻等着。
而守城的最大弱点就是难以持久。后金完全可以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对孤城围而不打,只是断绝明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如有敢于来增援的明军,就在野战中加以歼灭。宁远孤悬关外数百里,弹丸之地能贮存多少物资?粮草罄尽之时,人都饿死了,还守个屁?历史上祖大寿的投降就是明证。所以朱由检越琢磨就越觉得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是作茧自缚,无异于给明军做了几口大大的活棺材!
既然以这种思路抗虏是必然要失败的,朱由检就不得不另辟蹊径,思考其他的抗虏方略。既然女真人强就强在野战、骑战上,朱由检就从如何克制骑战入手破局。
他知道在历史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才被彻底淘汰出战场,因为机枪,尤其是重机枪的出现,以其极快的射速彻底摧毁了骑兵机动灵活、冲击力强的优势。在此之前,即使是步枪生产技术一直在发展,仍然无法遏制骑兵,因为射速慢的弱点始终无法克服。
很显然,凭借现有的技术,朱由检是无论如何也鼓捣不出机关枪的。那么他只能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其他方法对付女真骑兵。那就只剩下惟一的选择:以骑对骑。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女真人,肯定也是不行的。马不如人家快,箭术不如人家精,士兵不如人家彪悍…处处都差一块,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就是巨大的、不可逾越的差距,在战场上非惨败不可。即使是明军中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与女真精骑堪堪打个平手。而且关宁铁骑数量太少,又是李崇瑶一手调教出来的;崇瑶不在后,还能不能训练出这样的精锐部队,朱由检心里实在没底。
在经过几个月的苦苦思索后,朱由检终于想到了一个有可能克制游牧民族骑射战术的方法,那就是以重骑兵对抗轻骑兵。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骑战特点,并非是欧洲骑兵的“骑马与砍杀”,而是将重点放在射箭上,这也把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遥想当年蒙古人大举西征,把比他们更加身强力壮的欧洲骑兵杀得溃不成军,就是用了这种近乎无耻的“放风筝”战术。我能射到你,你砍不到我,那我岂非立于不败之地。而欧洲骑兵则是一味傻追,最后连个照面都打不上,就全被射死,这才成就了蒙古人“上帝之鞭”的恶名。
朱由检却由此想到,既然不能阻止女真人、蒙古人射箭,那么能不能让他们的箭失去威力?方法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己方骑兵和战马都身披重甲,成为重甲骑兵!弓箭是用人力射出的,速度和贯穿力都无法与火器相提并论。如果你的弓箭射不死我,那我还有什么怕你的?
但是说来简单,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却是难上加难。首先战马就得好,否则增加了这么多铠甲的重量,马匹连跑都跑不动,还打哪门子的仗。
其次铠甲必须实现骑兵和战马的全覆盖,而且要有足够的强度。因为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箭术太精湛了,尤其是善于射马。宁远之战中,也屡屡出现铠甲被弓箭射穿的情况,这种不靠谱的防护还不如没有。
再者重骑兵也要有趁手的兵器,可以保证在近战时完爆对手。否则人家弓箭伤不了你,但是可以用马刀把你砍死,这样的重骑兵也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面临这么多困难,但重骑兵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了。既然选定了这条路,朱由检也不再犹豫,他的办法也很简单,就两个字:砸钱!
第682章 密联叶尔羌()
为了打造这支重骑兵部队,朱由检可谓是不计成本。
目前秦兵的马匹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花钱购买,二是在与流贼的作战中俘获。但流贼的马匹质量都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用作轻骑兵,无法承受更多的重量。所以真正的好马,还是得靠黄海商帮花钱买。
而由于朱由检禁止与蒙古人、女真人做任何形式的生意,所以他也无法得到蒙古马。眼下,他只能买到两种马,一种是藏商提供的藏马,另一种就是亦里把里商人提供的纯种大宛马了。
藏马是高原马种,耐力极佳,但爆发力稍差,不是重骑兵的合适选择,因而朱由检也没有大量引进。将来车兵营和炮兵营逐渐完备以后,可以用藏马做为役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相比较而言,大宛马体形饱满优美,四肢修长,步伐雄健,从体态上远胜矮小的蒙古马,且具有惊人的爆发力。由于皮肤较薄,汗腺发达,大宛马中又以枣红色或栗色为多,马跑出汗以后,色泽更加鲜艳,恍如流血一般,故又有“汗血宝马”之名。当年李崇瑶的坐骑就是一匹汗血宝马,可惜已经魂归草原。
朱由检从亦里把里商人阿鲁不花手中先花重金购买了几匹大宛马,然后亲自测试它们的脚力。他惊喜地发现,大宛马的短距离冲刺能力太惊人了,他在心中默念大约一分钟的时间,马儿已经跑出两里!而他自己的坐骑枣红马乃大玉儿所赠,是一匹典型的蒙古马。虽然脚力也不错,但与大宛马短途赛跑,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就被拉下一大截。
而重骑兵与轻骑兵对抗的法宝,就是短距离冲刺能力。因为战马的体力毕竟有限,如果多负重一百多斤,长距离追击耐力悠长的蒙古马,那无疑又重蹈了当年欧洲骑兵的覆辙。朱由检要打造的这支重骑兵,要的就是接战那一下的爆发力,如果敌军企图用“放风筝”的战术引诱自己进攻,那也只好勒马不追。
俗话说无商不奸,当阿鲁不花发现黄海商帮对自己的大宛马极感兴趣之后,立刻坐地起价。本来一匹马百两黄金的价格就已经非常离谱了,他还想把价格再翻一番。
朱由检也不是冤大头,他对马匹的市价清楚得很。由于中原地区不产马,朝廷过去想要用马,主要靠向辽东、蒙古及西域番商以“茶马互换”的方式购买。在和平时期,马贱茶贵,一匹好马也就能换百斤茶叶。后来随着战事的增多以及与辽东女真人交恶,马匹逐渐成为紧俏货,价格涨了好几倍,但折银也不过几十两而已。而大宛马一匹就要百两黄金,折银就是九百两左右,还想涨价,这阿鲁不花也太能宰人了!
但是阿鲁不花仗着大宛马只此一家,初时坚决不肯降价。为了对付他,朱由检也不得不对他的底细详细调查了一番,顺带了解了一下西域的历史与形势。
原来所谓“亦里把里”,其实不是个国家的名字,而是地名。“亦里”即是前世的伊犁,“把里”在蒙语中就是城的意思。亦里把里,其实就是当年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的都城。现在察合台汗国早已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叶尔羌汗国。但明朝国力衰微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