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征天下-第10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热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众将赶紧解劝,心里却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原来皇帝不是专门来给我们找茬的啊!
祖大寿还不放心,又试探着道:“陛下,臣有罪!臣没有认清祖宽这个人面兽心的狗贼…”
朱由检赶紧摆手笑道:“祖将军不必过虑。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是人?虽然祖宽出自你门下,但他是他,你是你。祖宽违反国法,自有他一人承担,与别人无干。朕一向反对连坐,魏良卿你们知道吧?阉贼魏忠贤的侄子,本来就是个种地的,于国寸功皆无,硬是封了宁国公。
“阉党事败后,大臣们把魏良卿定成死罪。朕跟他们说,魏良卿干过什么坏事?即使是朕的骊妃差点让他抢了,让朕心里好不痛快,但这事也不是他的主意,他没罪啊!最后只是贬为庶人,家产充公,也就拉倒了。你们放心,祖宽的家人也是一样,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这番话让祖大寿等人吃了颗定心丸,众人赶紧重新跪倒谢恩。只有吴三桂仍然心神不定,他去年在京师上林苑偶遇陈圆圆,便想据为己有,哪知被神秘的高手搅了局。过了几天,陈圆圆竟然入宫为妃了!吴三桂这才知道自己是碰到了什么人,吓得也顾不上“丁忧”了,赶紧跑回山海关藏了起来。他吴三桂虽号称“铁头”,和皇帝抢女人,就是真的铁头也不够砍的啊!如今这位万岁爷虽然嘴上说得好听,焉知会不会怀恨在心?
吴三桂正在胡思乱想,冷不防被朱由检点名道:“吴三桂,近前答话!”
第1501章 剪除军阀()
吴三桂被朱由检点名,只得硬着头皮上前跪倒,却不敢开口说话,生怕哪个字说得不对,被皇帝抓住了小辫子。天籁小说
朱由检对吴三桂,自然也是怎么看都不顺眼。但他现在身为皇帝,当然不会意气用事,反而和蔼地笑道:“吴将军不必过于拘礼,起来说话。论起来,你几年之前便有救驾之功,但到现在还只是个正四品游击。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年龄比你小,资历比你浅,现在官品却过你,你可知为何?平心而论,你服气不服气?”
吴三桂心想那还能为什么,自己因为陈圆圆得罪了皇帝,能保命就不错了,哪还敢想升官?再说李定国、李来亨,这可都是皇帝的心腹爱将,自己和人家怎么比?
但这话吴三桂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只得满头大汗地道:“想是臣不如李定国、李来亨有勇有谋、能征惯战,臣那个…”
“哈哈,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朕看你心里是不服的吧。”朱由检笑道,“其实原因很简单,武将升官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军功。李定国、李来亨,他们有立功的机会,而你没有啊。辽东边军镇守山海关,直面鞑子,压力最大,所以朕不敢轻易调动。鞑子也不是傻子,不肯来强攻,边军无仗可打,当然没法立功了。”
吴三桂也是个机灵的人,一听便明白朱由检这是在给他机会,心中不禁一阵窃喜:看来皇帝并没忘了当年的救命之恩,如今时局如此艰难,大概也没有别的选择,还是要用他的!
而且听皇帝的言下之意,并不想让边军出关与八旗军作战。吴三桂和他老子吴襄一样,皆是善于钻营之辈,心想巴结谁也不如巴结皇帝管用,现在皇帝给了升官财的机会,岂能轻易错过。再说只要不是和鞑子打仗,吴三桂对自己还是颇有信心的。于是赶紧表态道:“圣上但有用臣处,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朱由检点点头道,“你们也知道,李自成、张献忠二股流贼最近在西北闹得很厉害,朝廷兵力捉襟见肘,连连失利。参与平叛的各路官军,或是极度疲劳,需要修整,或是无法脱身。朕想来想去,也只有用你们辽东边军了。但关防至重,亦不可大举征调,只需一将领三千骑兵入陕也就行了。吴三桂,想当年祖宽领兵五百,对阵流贼尚且所向披靡,你不会比他差吧?”
这番话说得很合情理,吴三桂心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朝廷现在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指望辽东边军,这可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机会。祖宽领的是关宁铁骑,那是辽东边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不过对付流贼的话,自己手下的骑兵也绰绰有余了。除去关宁铁骑,边军中就属他的部下兵强马壮,对此吴三桂相当自负,连满桂、何可纲这样的大将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区区流贼。
不过吴三桂还是偷眼看了看祖大寿,用目光征询他的意见。毕竟祖大寿是李氏家主、边军主将,又是吴三桂的亲舅舅,如此大事他自己也不敢擅自做主答应。
祖大寿的脑子也在飞旋转,琢磨皇帝到底是何用意。从他的本心来说,是不想分兵去任何地方的,甚至连山海关都不愿意来,他始终认为宁远、锦州才是真正的属于他祖大寿的地盘。袁崇焕的所谓“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其实就是祖大寿出的主意,这样他才能世镇辽东,成为盘踞一方的军阀。
但现在宁、锦已失,“辽土”是没了,数万辽东边军局促于山海关重城之中,祖大寿的日子也很不好过。粮饷全靠朝廷供应,虽然不再拖欠,但在辽东巡抚高第的眼皮子底下,他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而“辽人”方面,本来祖大寿手下真正能战的边军有六万多人。其中归朱梅统领的八千人折损过半,京师保卫战之后,因为赵率教牺牲,高第把朱梅部调到蓟州补防。
剩下五万多兵力,本来三万五千在大凌河,二万在宁远。宁远的二万人因为撤退及时,基本没受损失,而大凌河的边军在突围时伤亡颇重,只剩不到三万。又因为祖大寿在大凌河差点斩了何可纲,现在二人彻底交恶。何可纲在边军中威信也很高,回山海关以后,便有五千人只愿听何可纲号令。高第顺势把何可纲和这五千兵力调入山海关内城,现在祖大寿营中也就只有不到四万兵力了。
如今的祖大寿心中很矛盾。这三万多边军是他最大的本钱,他是绝不肯撒手的。但过去边军镇守关外,朝廷增兵还来不及,当然不可能从他这里调兵。现在不一样了,这么多边军退回山海关后,山海关总兵力不下六七万,守城绰绰有余,朝廷调兵就有正当的理由了。与满桂、何可纲等将相比,祖大寿部下兵多将广,朝廷当然会先想到从他这里调兵,对此祖大寿虽然不满,却也拿不出正当理由拒绝。
但是另一方面,祖大寿很清楚朝廷对他并不信任,他也很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重新博取皇帝的信任。此前朝廷让祖宽率五百关宁铁骑入关剿贼,虽有兵部调令,祖大寿倒也没反对,一是五百人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二是一旦祖宽立了战功,他脸上也有光,说话分量就会重一些。
没想到祖宽竟然跟着洪承畴造反,祖大寿得知消息后差点没气死,同时也怕得要命。幸亏皇帝无意株连,现在又打算调吴三桂入关剿贼。对吴三桂这个外甥,祖大寿也很器重,如果吴三桂剿贼成功,他的压力就小多了。再说皇帝已经讲明,只调三千人马,不会让他的手下“伤筋动骨”。因此祖大寿对吴三桂暗使眼色,示意他可以答应。
得到祖大寿的肯,吴三桂再不犹豫,慷慨激昂地誓定要剿灭流贼,解除朝廷的后顾之忧。朱由检表面上“龙颜大悦”,实则却是另外一番心思:剪除辽东军阀的第一步,顺利实施了!
第1502章 北戴河行宫()
朱由检想对祖大寿、吴三桂等辽东边军将领“动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天籁小说抛开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二人先后降清,吴三桂更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奸不论,单是祖大寿在大凌河差点投降的表现,已经让朱由检对他有了极大的警惕之心。辽东边军投降可是有“传统”的,李永芳、孙得功、佟养真等人前仆后继,焉知祖大寿就不会是下一个呢?
再退一步说,即使祖大寿不想投降满清,可他为牟取私利而拥兵自重,部下动辄索饷、哗变,如果没有他的将令,朝廷就调不动这些边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朱由检来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军阀!
他可以暂时容忍卫所军的怯懦无能,但军阀则绝对不能容忍,因为军阀的存在,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是极大的削弱。纵观中国历史,远有唐末藩镇割据,近有现代的北洋军阀中原混战,无一不把国力消耗得极度衰微,人民深受其祸,最终必然导致外族入侵,那便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
所以自从把辽东边军撤回到山海关,朱由检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设法剥夺祖大寿的军权了。但他也知道,祖大寿身为李氏家主,在辽东边军中的势力根深蒂固,可不是想剥夺军权就可以剥夺的。若想当然地来一道圣旨,把祖大寿调离边军,祖大寿自有多种手段可以对抗,比如拖延时间、制造假哗变等等。真把他迫急了,说不定他还会狗急跳墙投奔满清。一旦祖大寿不奉诏,那就麻烦了,朝廷不讨伐他,则自取其辱一旦讨伐,那就是自相残杀,让满清昨收渔翁之利。
所以朱由检也只好暂时隐忍,不但不去刺激祖大寿,反而授予他伯爵,以安其心。同时双管齐下,一方面让高第节制祖大寿,并以满桂、何可纲等部监视之,并迁边军家属至山海关以南安置,让祖大寿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及时足额放粮饷,甚至还上涨月饷,让边军的普通士卒得到朝廷的好处,不会被祖大寿一拉就跑。
这种安抚政策已经执行了一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祖大寿部一直都比较安分,再没闹出什么哗变之类的乱子。这说明人心思定,朝廷已经在边军心中初步重建了权威。恰逢流贼肆虐西北,周延儒束手无策,朱由检正好借着这个由头调吴三桂去剿贼,看似顺理成章,也没有引起祖大寿的怀疑。
只有朱由检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