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军阀-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论到战略规划,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韩烈这样的眼光,这其中的因由自然是因为韩烈有超越古人两千年的历史知识,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未来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这片大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其实韩烈还有些事情没有明确告诉他们,实际上他此行来北海,真正的目的却是徐州,因为根据他所知的历史事件,接下来徐州这片土地上,才是真正大有可为之处。
众人见韩烈已经有了计划,只是不再多言,接下来的两天,在高唐县豪族支持的船只下,韩烈率领部下人马,顺利渡过黄河,进入千乘郡治下的东邹县。
进入东邹县,韩烈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赤野千里,茫茫的平原田地,不但没有任何人烟,所有土地都是一片荒芜,几乎所有村庄都是空无一人。
整座县城依然成了空城,这样的情景,不单单在东邹城,在接下来的一路,韩烈几乎鲜有见到人烟的城池,这一场景一直到延续到过了东岳泰山,情况方才好转。
过了泰山便属于北海郡国的地界,也正是有泰山天险,加上北海太守孔融,素来勤政爱民,又积极武装军事力量,才使得北海郡国是整个青州受到黄巾波及最小的一座郡国。
韩烈一路走来,之所以没有遇到大股黄巾叛军,以及人烟,自然是因为黄巾军大股人马,这个时候因为青州已经无法筹足粮草,分道往兖州和徐州方向去了。
要说韩烈的运气确实不错,不然若是遇到黄巾军的话,自然是免不了一场血战。
高密县是北海国最北边的一座县城,紧邻齐郡,也是北海郡国驻军的三城之一,北海郡国辖制十五县,地域辽阔,孔融手中不过一万八千人马,所以他不可能在每个县城都驻兵。
为此除了北面的高密驻兵五千外,另外南面的朱虚县驻兵三千,其余一万人马则驻扎在郡国治所营陵,其余各县的百姓,自从黄巾在青州暴乱后,大部分都迁进了这三座城池避难。
高密县令是孔融心腹****,子子法,统兵之将叫宗平,乃北海大族宗氏族人。
“汝等是何人军队,来此有何事?”当韩烈率军抵达高密城下,守将宗平在下令戒备的同时,有些忐忑的站在城楼上,扬声询问道。
“常山义从军,前来归附孔北海,请通禀孔使君,就说酸枣故人韩烈前来拜会。”韩烈驱马上前,扬声喊了一句,紧随其后的赵云,随之弯弓搭箭射出一支羽箭。
站在城头上的宗平只听得耳边一阵破风声响起,一支羽箭‘嗖’的一声落在了他身后的柱子上,箭簇入木一寸有余,百步之外,力透实木,此等箭术膂力,实乃宗平头次所见,所刚才赵云射出的那一箭矢瞄准他的话,宗平此刻显然已经被羽箭所杀。
握着手中的羽箭,宗平一阵后怕的把箭矢上的信笺拿了下来,扬声喊道:“既是义从,请先在城外扎营,待回禀过孔国相之后,料来国相大人自有安排。”
“如此有劳将军了。”既然已经到了高密,韩烈自然也不着急,回到阵前之后,韩烈随即下令大军后撤五里,在一处靠山伴水的开阔地安营驻扎了下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天,城内却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不由让众人暗暗焦急了起来,韩烈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毕竟他跟孔融的关系,确实还没达到互通有无的地步,如今北海在孔融的治理下,已然成为青州唯一的净土,若孔融对自己有顾虑而不收留自己,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六十二章 泰山群寇()
(收藏,收藏,收藏!!!)
此时高密境内的守军,和韩烈都不知道,就在宗平把韩烈的信笺送到营陵治所的当日,孔融由于接到一份密报,获悉泰山群寇准备袭击朱虚县的消息,为了确保朱虚的安危,孔融随即派出五千兵马驰援朱虚而去。
然而就在他派出援军的当天夜里,泰山寇两万大军突然杀到营陵城下,把偌大的营陵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并派人送去信函,要求孔融交付十万石粮食作为军用,若不答应,他们只好攻占城池自取。
泰山群寇,实际都是当地的豪杰任侠之士组成的武装组织,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有官位在身,比如其中的领头之人臧霸,就曾随徐州刺史陶谦讨伐黄巾,被陶谦表为骑都尉,令其屯兵在琅琊开阳,防备青州方面的黄巾叛军。
从此臧霸遂与泰山本地豪杰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结成同盟,势力横跨琅琊,泰山、东海数郡,臧霸屯兵开阳,孙观孙康兄弟占据泰山郡治下的东平,吴敦屯兵新泰,昌豨占东海的莒南,尹礼屯兵武阳,五人互通有无,各屯兵万人不等。
泰山寇有自己的地盘,也从事经营治理,也不轻易劫掠当地百姓,甚至在自己地盘维护治安,减轻赋税,以至于这些外人看做贼寇的势力,在当地的声望远比腐朽的朝廷还得民心,加上他们兵强马壮,臧霸孙观个个武艺高强不说,还精通兵法,远近郡县莫敢未敌,就连在青州声势浩大的黄巾军,也不敢轻易招惹泰山群寇。
之所以被远近之人称之为泰山群寇,则是因为他们虽然在自己的地盘不劫掠百姓,但他们却经常对周边郡县的官府百姓进行劫掠,以至于东海,泰山、琅琊、北海常常受到袭扰,甚至更远的齐郡也会遭到他的劫掠,至于南部的下邳彭城等地,一来陶谦拥有重兵把守,加上臧霸有感昔年陶谦提携之恩,所以倒也从未侵袭。
如今正是秋收结束之际,为了储备过冬的粮草,泰山群寇的活动也是一年中最猖獗的时候,如今青州大地被黄巾军搜刮一空,能够借到粮食的地方,也只有北海东莱两个郡国,而北海东莱实际都掌握孔融手中,所以泰山寇自是很清楚,要想借到粮食,只有对孔融这个国相下手。
面对数万泰山寇的围城,只有五千兵马守城的孔融,倒也没有表现的过于慌张,毕竟营陵城高堑深,若敌人真要攻城,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孔融也不想与泰山寇死磕,毕竟泰山寇实力雄厚,一旦两家结仇太深,以后这北海自然再难有安宁。
为了解决泰山寇的问题,孔融随即在幕府内召开了一次会议,对于孔融的意见,幕府的官吏也纷纷表示了支持,并且给出了一个底线,那就是底线是借给泰山寇三万石粮草,虽说是借,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就是勒索,一旦借出去那就没得还的。
但为了遮羞,自然还是的借不是,经过一番商议,孔融决定派出主薄王修,出城去洽谈,这一来二去就过去三天,但谈判却有些谈不下去了。
城下的泰山寇首领之一孙观态度很坚决,八万石粮食少一斗都不行,并且扬言再给三天时间,若见不到粮食,他们就不会客气。
“大人怎么办?”当王修带回孙观最后意见,孔融沉吟之下,回顾左右道:“武将军前去朱虚已经三日,既然朱虚无事,为何不见回转?”
“报!”就在这时,门下督奔跑而入,道:“回禀大人,城外来了一哨骑,乃是武将军帐下亲兵,有信笺呈上。”
“等等,城外贼军云集,他是如何来到城下的?”从事刘逊问道。
“是贼军派人护送他来到城门口的。”门下督迟疑的回道。
“不好,朱虚县怕也是遇到贼军围城了。”主薄王修脸色一变,而这时孔融打开信函一观,信笺上果然写了朱虚遭遇两万大军围困,敌军索要粮草十万石,偏将军武安国出战,军队大败而回,武安国本人也受伤,如今朱虚危在旦夕。
原本还算淡定的孔融,这会也终于急了,若朱虚被破,那么今年南部数县收获的粮食就会全部陷落不说,营陵城也会面临四万贼军的围攻。
虽说北海城高堑深,但若是面临四万大军攻城,仅有五千兵马,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他还真没有丝毫把握能够坚守住城池不失。
“大人,营陵十万百姓,一旦城破势必殃及,莫如把粮草给那些贼子便是。”从事刘逊面露惧色的道。
“尔等以为如何?”孔融见众人都没出声,心中其实已经有些意动,眼下他帐下缺乏统兵大将,又无重兵守城,他就算想守城也根本做不到。
“大人万万不可,这次我们一旦给了粮食,来年贼寇必然复来,长此以往,我们北海岂能负担?还有那贼寇的话是不是真的还两说,万一他们得了粮食却不走,反而吃着我们的粮食继续攻城怎么办?”功曹从事孙劭沉声反问之下,接着又道:“贼寇虽众,然我北海有十万百姓,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全城众志成城,坚守三月定然不是难事,敌军远来粮草必然不多,时间一长,他们焉能就持?”
“再说咱们北面的高密尚有五千人马,我料不出十日,他们必然会接到营陵被围的消息,倒是若宗将军能够来援,里应外合之下,我们未尝不能击破贼军?另外邵若没记错的话,三日前高密有使者给大人送来信笺,若是冀州有一支义从兵马前来依附大人吧?这几日大人事忙,莫非把这事给忽略了?”
孙劭的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据,幕府内的众官吏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几分,孔融更是拍案而起,道:“不是长绪(孙劭字长绪)提醒,吾险些忘了此事,若得韩子扬领兵前来,区区贼寇何惧道哉。”
“左校尉,你去挑选十名精壮之士,今晚分别突围,让他们日夜兼程赶往高密,通知韩子扬前来解我北海之围。”孔融并没有多解释,而是信心大涨的对着堂下一名身穿甲胄的大汉吩咐道。
“喏!”左校尉欣然应道。
是夜,营陵城中冲出十名精骑,由于夜色难辨,虽然泰山寇所有防备城中会派出信使求援,但由于北海周边并没有什么强军,所以孙观等人也并非太过在意,只是派人追杀了一阵,最后射杀了七名信使,仍然有三名得以逃脱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