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盘-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过剩、以及保密等多方需求,将拖字诀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依靠沙赫特这位圣手的点金妙笔,德国经济迅速从崩溃的深渊中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失业率在连续飙升近4年后首度出现了下降,这让德国民众开始期待国社党的独裁统治,会比昔日无能软弱的民主政体出现明显的改变。
唯一让希特勒感到困难和棘手的,就只剩下了让德国突破和约的限制重新武装。这份严苛的枷锁绝不是想打碎就能够打碎的,它背后还有军事力量远高于德国的协约国集团为后盾:相比于武装到牙齿的协约国军队,仅拥有10万官兵,且坦克、重炮、飞机皆无的德国陆军,根本就是壮汉面前的瘦弱童孩,如果协约国像1923年进军鲁尔那样作出激烈的回应,德国将完全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然而,此时的希特勒似乎真的是上帝的宠儿。因为经过了将近4年的大萧条,世界局势较大战结束的1919年又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革。
作为欧洲关键性的平衡力量,大英帝国的衰败倾颓之像,已经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寒冬侵袭下显露无疑:其国防开支从1919年的7。76亿英镑暴跌至1932年的1。02亿英镑,军工产业急剧萎缩,特种装甲钢的生产力甚至无法满足海军对新式轻巡洋舰的建造需求。另一方面,民众不希望政府做出任何激化局势、有损英国现有国力的行动,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现在本就艰难无比的生活水平。带有浓重绥靖气息的“和平主义”开始在英伦盛行,并通过议会深深影响到了唐宁街政府的决定。只要能保住不列颠现有的利益和地位,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谈!
在西面,法国这只高卢雄鸡也被经济危机给削去了鲜红的顶冠,变得前所未有的衰弱和萎靡。其1932年的工业产量较1929年狂泻了40%,破产的企业和失业的工人不计其数;法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令巴黎的资本权贵阶层为之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的主要斗争矛头已经从针对德国崛起、悄然转移到了平息国内矛盾上去,再无心干涉到德国的重整军备。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3个小协约国成员也出现了相似的状况,它们的领导阶层都将解决国内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而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德国的提防和压迫。
身为向德国贷款的金主,大洋彼岸的美国更乐意看到德国的重整军备。沙赫特在1933年5月访问纽约的时候,已经向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深刻描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由于道威斯计划的先期推行,美国资本已经在德国陷得太深,如果德国能够重整军备、扩大采购,对于美国的经济恢复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至于德国买了军火会对付谁,反正不会是美国。“如果德国能够获得它自己的原料而在经济上得到发展,这只会有助于刺激一般的世界贸易。它将帮助增加消费,促进繁荣,不仅提高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将提高整个工业世界的生活水平”。沙赫特甚至还把反犹行为的原因归于“一个民族处于经济绝望和可怕困境时的表现”,并且保证“一旦德国享有公平与繁荣后,这些表现就会完全消失”。
尽管罗斯福并不喜欢沙赫特,更厌恶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的希特勒,但与英法等国的态度相同的是,他目前的第一要务乃是将美国拯救出经济萧条的恶性漩涡。只要是能让自己推行的新政得利,罗斯福并不介意握脏了手,更何况在当前的形势下,德国根本不可能对美国造成丝毫的威胁和麻烦。美国银行很快就与德国达成了延期偿还贷款的协定,并且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资本和产业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国使用,这些钱则用于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
凭借着那不可思议的本能和敏锐独到的目光,希特勒迅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国际机会。5月17日,针对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新一轮世界裁军会议,希特勒采取了机智的以退为进策略:他称“德国完全愿意响应罗斯福总统的号召,放弃一切进攻型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但是在这其中,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警告:即德国要求同所有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待遇。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国宁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从这个性格暴躁的**独裁者口中说出来的,竟不是如许多人所预料的强横威胁,而是甜言蜜语,全世界都给迷住了。工党机关报伦敦每日先驱报要求相信希特勒的话。保守的伦敦旁观者周刊认为希特勒已响应了罗斯福的呼吁,这个姿态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伦敦泰晤士报也认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驳不倒的”。在华盛顿,罗斯福的秘书也向媒体透露说:“总统对于希特勒接受他的建议感到很鼓舞。”
然而,目前在西欧大陆上称雄的小协约国,却并不愿意就这么如此轻易地就埋葬掉自己的对德优势。法国坚持要将自己的陆军规模在8年之后才降低到德国水平,这使得希特勒找到了反守为攻的机会。10月14日,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由于其他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予德国平等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与此同时,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把他的退出日内瓦会议的决定交付全国公民投票来认可。
毫无疑问,这是希特勒的一个极其大胆的冒险。如果法波捷比4国联合起来对德国实施军事惩罚,那么希特勒的政权眨眼间就会灰飞烟灭。但是,这个前奥地利流浪汉的过人之处在于,在一个很长时期里,他对国外对手有多少胆略就像他当年对国内对手的估计一样,了解得极其到家,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胜利的协约国由于分歧太深刻、感觉太迟钝、眼光太短浅,以致不能了解莱茵河对岸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或者方向,因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第107章 纵横捭阖()
1933年11月12日,德国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全民公投:上月希特勒刚刚宣布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为了抹去自己在国际上悄然显现出的毫无诚意、狞相毕露的负面端倪,希特勒决定借民众之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投票的前夕11月11日,德高望重的兴登堡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支持希特勒:“明天你们要表现出坚决的民族团结和对政府的支持,同我和国家总理一起拥护权利平等和光荣和平的原则。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已恢复了德国的统一,而且在上帝的帮助下能够维持德国与世界之间的公平权益。”
在经过了15年的挫折失望、和对战败后果怀了15年的愤懑不平以后,德国人民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合格选民之中约有96%参加了投票,其中有95%赞成德国退出日内瓦会议。至于赞成国会中的单一**党候选人名单的则有92%。甚至在达豪集中营中,被拘的2242人中有2154人投票赞成那个把他们拘禁起来的政府!毫无疑问,希特勒的反抗协约国之举,是得到了德国人民压倒性多数的拥护。这不仅让他的独裁政权变得更加深得人心,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意志坚决、不甘压迫的统一德国,让协约国意图展开的一系列制裁都变得失去了底气!
不过,如果谁认为这就是希特勒全部的外交政治手腕,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公民投票结束后3天的11月16日,希特勒主动邀见波兰新任大使约瑟夫•利
普斯基。经过半天的会谈,双方旋即发表了联合公告,称德波两国政府一致同意“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的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消息一出,包括德国在内的全世界尽皆大为震动。
在德国人的心中,波兰是甚至比法国更为可恨和更受卑视的敌人。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缔造者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便是用一条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隔绝,成立但泽自由市、和把波兹南省及一部分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割让部分的居民虽然是波兰人占优势,但是自从150年前瓜分波兰以来一直是德国的领土。即便是在对西方唯唯诺诺的共和国时期,也没有一个德国政治家,愿意把波兰对德国领土的占有看成是永久不变的事情。
昔日主张与英法合作的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压根就不愿考虑同波兰签订东方洛迦诺条约,来补充同西方签订的维持疆域不变的洛迦诺条约。国防军之父、和共和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决定者西克特,也早在1922年就告诉政府:“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与德国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并存。波兰必须消灭而且一定是会消灭的。”他又说,消灭波兰,“必须是德国政策的基本动力之一波兰灭亡以后,凡尔赛和约的最坚强支柱之一法国的霸权也将完蛋。”
然而精明聪睿的希特勒,却是从中看到了与波兰暂时虚以委蛇,所将为自己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其一,由于宣布放弃用武力来对付波兰,他就能够加强他的和平宣传,并且减轻由于他突然退出日内瓦会议、而在西欧和东欧所造成的疑惧。其二,由于诱使波兰人同他进行直接谈判,他就能够绕过国联、并且削弱这个自己退出了的组织的权威,打击国联的“集体安全”概念。其三,德国与波兰的靠拢,将沉重打击法国在东欧的联盟关系;而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波兰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堡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波兰因此脱离了同法国的联盟,那么今后德国就能放手将其解决、而不至于引起与法国的直接战争。
1934年1月26日,德国与波兰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尽管这个举动在德国国内并不得民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