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8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是,麻烦并没因而结束。

    二零四六年底,在审批下一财年度军费开支项目的时候,戚凯威提出,应该提前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开与设想工作,并且从二零四八到二零四九财年度开始,对已有的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

    这下,牧浩洋忍无可忍了。

    虽然当时戚凯威提出了较为充足的理由,即美国已经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很有可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装备类似于未来地面战平台的主战装备,而且在性能上肯定有所越,中国陆军必须保持技术优势,因而就得提前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并且改进已有的地面战平台,但是在现实中,牧浩洋根本不会批准这样的装备计划,因为这等于让刚刚投入的数万亿装备采购费用打水漂,而且在今后数年之内,还得在陆军装备项目上投入数万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元府,由黄瀚林定夺。

    结果让牧浩洋愈加沮丧,黄瀚林几乎完全站在戚凯威这边,不但批准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还要求国防部从二零四九到二零五零财年度开始,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对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

    似乎知道牧浩洋不会让步,黄瀚林间接绕过了总参谋部,由国防部来主导军费开支。

    现实上,黄瀚林是利用了牧浩洋与戚凯威的矛盾,趁机降低总参谋部的地位,让国防部成为主导机构。

    说得间接一点,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必须承认,牧浩洋与戚凯威没有私人矛盾,两人的分歧集中在军事力量建设上。

    二零四七年春节,两人还一起去探望了黄峙博。

    也正是在黄峙博的撮合下,两人达成了谅解协议,即牧浩洋支持提前研制下一代地面战平台,戚凯威则不再质疑牧浩洋的威信。

    明显,两人都知道,如果继续斗下去,获益的肯定不是陆军,也不会是海军。

    结果就是,在二零四七到二零四八财年度,牧浩洋为下一代地面战平台投入了一千二百亿元的研制启动经费。在戚凯威的支持下,由总参谋部提交的军费预算也顺利获得了国务院的支持。

    至于国防部,依然得靠边站。

    当时,牧浩洋并不清楚,戚凯威的目的就是要尽快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

    虽然在陆军的规划中,对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放在第一位,而主要改进之处就是用第二代燃料电池取代第一代燃料电池,改进部分作战模块,比如在反装甲平台上采用能力更大的线圈电磁炮,为多用途平台配备电磁机关炮,提高火力支援平台的投掷距离等等,从而使地面战平台的作战效率大幅度提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要挟。但是在戚凯威眼里,真正的重点是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系统。

    能够说,这也是他对陆军长远展进行全面考虑后得出的结论。

    归根结底,依然与大型电动运输机项目有关。

    从根本上讲,这也正好符合牧浩洋对未来地面战争的判断与设想。

    说得简单一些,在启动大型电动运输机项目的时候,牧浩洋就征求过陆军的意见,还询问过戚凯威与魏成龙,在主要依靠空运的情况下,未来地面战争会是个什么样子,而两人都给出了较为准确的答复,即在此情况下,陆军对地面交通系统的依赖度将大大降低,因而应该愈加重视野战能力。

    从这个预期进行反推,就会觉一个问题,即陆军现有的任何一种装备,包括地面战平台在内,都不大适合未来地面战争,即这些装备在根本上,仍然得依靠地面交通系统,野战能力并不突出。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研制一种全新的地面行走方式。

    如果在二十年前、哪怕在十年前,这样的设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动力系统间接限制了地面主战装备的行走方式,也就限制了地面主战装备的活动能力,使其很难离开道路进行野外机动。

    准确的说,是战役与战略级别的野外机动。

    可是到了现在,技术门槛已经大幅度降低,在动力系统大**的时代,很多之前不敢想的都有可能变成现实。

    比如,从JH…45型反应堆的研制进度来看,在二零五零年之后就有能力研制出一种系统总质量在两百吨以内,能够用四台五十吨级大型货车运载,以小型聚变反应堆为核心的电力补充系统。

    再比如,随着第二代燃料电池的技术趋于成熟,第三代燃料电池开始研制,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很有可能在二零五五年前后过汽油的热值,从而使电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热机的两倍以上。

    这些技术上的进步,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了陆军的野心,也改变了陆军的基本战术。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戚凯威才提出尽快研制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确保中国陆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掌握着技术优势。

    第一百二十五章鹤蚌相争

    第一百二十五章鹤蚌相争T!~!

    ..

第一百二十六章 飞行的陆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飞行的陆军

    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重点不在动力系统上,而是在行走系统上。

    最初的时候,陆军只对第二代地面战平台提出了一个战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全地形机动能力。

    看上去,这个要求并不高。

    在保守意义上,坦克等履带式作战平台就具备全地形机动能力。

    可是这次,陆军对“全地形”加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任何地形环境,而不是特指几种特殊地形。

    这样一来,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

    说得严峻一些,在以往的所有行走机构中,恐怕只有气垫系统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且还无法全部满足。

    在最初的研制中,各大厂商都把重点放在了气垫系统上。

    只是,随着研究工作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认识到,气垫系统根本无法达到陆军的要求,因为无法适应所有特殊地形,比如在山地与高海拔地区的效率非常低,而这些地区由是陆军的主战场。除此之外,气垫系统还存在很多固有缺点,比如效率低下、毛病率较高等等。

    结果就是,从二零四八年开始,各大厂商不得不另辟蹊径。

    当时,前景最为光明的应该是“气动增升系统”,即用内置式升力风扇,使地面战平台获得有限的低空飞行能力。

    问题是,这一系统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

    最大的问题就是推进效率低下,很难作为地面战平台的主要行走系统,也就无法完全取代履带等保守行走系统。

    在二零四八年底,北方重工拿出了一套设想方案,即在原有的履带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两台大功率升力风扇,使地面战平台能够通过履带系统无法到达的特殊地段,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依然依靠履带系统行走。

    能够说,这是当时能够提出来的最好的设想方案了。

    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升力风扇过于庞大,很难集成在作战平台里面,只能通过外挂的方式临时配制。

    明显,这不合陆军的胃口。

    只是在推销的时候,北方重工的工程师提到,只需为第一代地面战平台配备第二代燃料电池,安装升力风扇的接口,就能通过改装的方式,使第一代地面战平台具备全地形机动作战能力。

    对陆军来说,这确实是个非常大的诱惑。

    为此,陆军为北方重工提供了一份价值数百亿元的合同,委托北方重工在外置式升力风扇系统上进行愈加深入的研究。

    到了二零四九年十月份,北方重工在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辆具备全地形机动作战能力的样车。在随后的测试中,这辆样车取得了严峻成功,即依靠安置在车体两侧的两台七千五百千瓦的升力风扇,重量为四十四吨的地面战平台通过陆军设置的所有考验。

    问题是,这并非陆军希望得到的第二代地面战平台。

    在测试中,这台样车也暴显露了许多问题,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升力风扇的效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导致平台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以至无法在海拔高度过四千五百米的地区使用。

    当然,这不是最严峻的问题,终究海拔在四千五百米以上的战场少之又少。

    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防护上,即暴露在外的两台升力风扇很容易被摧毁,而只需有一台升力风扇出问题,平台就将丧失机动能力,而在地面行走的时候,升力风扇将成为巨大的累赘。如果在作战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等于降低了平台的战斗力,或者得让乘员冒着炮火到车外卸下升力风扇。

    虽然当时北方重工提出了处理方案,比如能够采用自卸系统,即在不使用的时候,自动抛弃升力风扇,但是这仍然让陆军非常不满,因为外置式升力风扇非常高贵,别说在战场上抛弃,能否大量采购都是个问题。

    在北方重工致力于外置式升力风扇的时候,南方机械把重点放在了内置式涡轮升力动机上,即在平台内部安装大推力涡轮风扇动机,降低升力系统的总质量,使平台获得有限的低空飞行能力。

    现实上,这个方案愈加不合陆军的胃口,因为这意味着要为平台提供燃料。

    明显,在陆军全面向电动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涡轮风扇动机根本不符合时代要求。

    从展前进上看,最有希望的仍然是衡泰集团提出的方案,即为地面平台配备内热式动力系统。

    按照衡泰集团提交的方案,内热式动力系统将集升力与行走系统与一体,而且统一由燃料电池供电,只是采用两种不同的动力传输装置。在需要低空飞行的时候,动力将主要输出到升力系统上,而在地面行走的时候,则主要输出到履带系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