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8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米的硬质地面才停下来。该反装甲作战平台打出的第二穿甲弹间接命中了M27A1的炮塔,在打穿了炮塔正面装甲之后,溅射的碎片击毙了炮塔里的车长与炮长,然后打中了炮塔尾部的弹药舱,引爆了里面的榴弹,最终导致储备在车体里的液体射药殉爆。这两炮的间隔时间仅仅只有四秒钟,而M27A1在射药殉爆后,炮塔飞出了十几米。

    面对如此犀利的炮火,印军的任何防御手段都没有用。

    当然,遭到攻击的不仅仅有埋藏起来的坦克,还有印军的火力点。

    在打击步兵火力点的时候,反装甲作战平台使用的不是穿甲弹,而是穿甲能力稍逊,但是具有爆破效果的榴弹。受线圈电磁炮口径限制,榴弹的能力不是很大,但是足以摧毁任何一种步兵火力点。

    相对而言,对付步兵火力点,最有效的武器不是反装甲作战平台,而是多用途平台。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往所说的步兵战车。

    当时,多用途作战平台没有配备电磁炮,使用的是口径为四十毫米的机关炮,另外还有一具四联装反坦克导弹射器。在作战使用中,多用途作战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随反装甲作战平台战斗,对付敌人的步兵与装甲战车。在性能上,机关炮的射比电磁炮高得多,而且能力也足够大。更重要的是,在对付一些坚固火力点的时候,能够使用配备爆破战斗部的导弹。

    当然,在反装甲作战中,多用途作战平台的性能就不怎么样了。

    不是动能反坦克导弹的能力不够,而是在防护性能上,多用途作战平台只达到了步兵战车的级别,即只能抵挡小口径穿甲弹。如果被坦克炮射的穿甲弹击中,后果肯定会非常严峻。

    战线上,印军的死守很快就变成了无谓牺牲。

    在战线被队突破之后,很多印军既没有继续抵抗,也没有逃跑,而是留在了阵地上,等待队收留。

    说得间接一点,就是向队投降。

    在这场战斗中,至少有七个印军步兵营成建制投降,而且是由营级指挥官率领全营官兵集体投降。

    这个结果,恐怕连戚凯威都没想到。

    到了当天傍晚,第十三集团军就攻入了珀丁达,占领了中央火车站。

    仅仅用了十六个小时,中国陆军就在印度境内突击了一百多公里,占领了印度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

    当时,不但印军指挥官不敢相信,连美军顾问都觉得难以置信。

    要知道,美国援助给印度的都是美军现役的主力装备,坦克以M27A1为主,还提供了大量的反装甲武器。战争迸前,美军顾问估计印军至少能在边境防线上坚持一周,有很大的把握守住珀丁达。

    明显,这个结果与美军顾问的预测截然不同。

    摆在印军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守住新德里?

    当然,美军顾问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中国陆军的主战装备已经全面越了美国陆军,拥有了跨代优势。这就好比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海湾战争一样,美军的M1A1能够毫不费力的干掉伊拉克的T…72。这种装备性能上的代差,很难通过数量弥补,美国陆军根本比不上中国陆军。

    明显,美国陆军必须尽快装备新式主战平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到了十日夜间,印度当局必须得做出一个决定:继续留守新德里,还是赶在队打过来之前离开。

    以当时的情况,没有任何人相信印军能够守住新德里。

    以至有人认为,只需中国陆军继续推进,能在两天之内攻占新德里,印度陆军连拼死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到了下半夜,战局出现了转折。

    不是印度陆军反败为胜,而是队在攻占了珀丁达之后,没有向新德里进军,而是开始扫荡周边地区。

    这也正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占领了印度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之后,第十三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新德里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线,为巴基斯坦创造攻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机会,因而先就得扫荡珀丁达周边地区。

    鉴于先头部队在进攻中的突出表现,第十三集团军把作战部队拆编成了突击集群。

    当时,每个突击集群由一个装甲营或者坦克营为核心,配备三十到四十辆反装甲作战平台,再辅助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配备四十辆以上的多用途作战平台,在后方则由炮兵营提供间接火力支援。

    也就是说,一个突击集群的前线作战兵力还不到一千人。

    看上去,作战兵力并不多,可是战斗力绝对足够强大。以十日的战斗来看,一个突击集群的战斗力过了一个印军装甲师。如果在宽阔地带作战的话,以至能够打垮两个印军师的装甲部队。

    十一日凌晨,第十三集团军就派出了六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铁路线推进。

    天亮后,第十三集团军由派出了四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公路线推进,并且在后方组织了四支突击集群充当预备队。

    这一情况,立即被印军觉了。

    似乎,印军也因而看到了希望。

    当时,连美军顾问都认为,队太托大了,在战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就让主力突击部队分散作战,等于主动给了印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消灭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那么印军就有希望守住新德里,以至有希望在本土防御作战中击败队。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就有希望重创中国陆军,改变战场局面。

    当然,即便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只需能够消灭几支突击集群,也能极大的提高印军官兵的士气,打破队无法战胜的神话,迫使队的指挥官采取愈加保守的战术,从而挫败队的锐气。

    为此,印军开始了积极准备。

    第一百零一章高歌猛进

    第一百零一章高歌猛进T!~!

    ..

第一百零二章 陆军的未来

    第一百零二章陆军的未来

    三月十二日,地面战争迎来了第一场正规会战。

    严格说来,只能算得上是一场规模较大野外运动战,因为在这场战斗中,中国陆军只动用了两个突击集群,即便算上动用的支援力量,投入的总兵力也就数千人,根本达不到会战标准。

    当时,印军的作战企图就是围歼已经攻占了伯蒂亚拉的队。

    在十一日下午,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就攻入了伯蒂亚拉,并且在当天晚上占领了这座新德里北面大约二百五十公里处的城市,切断了从新德里到昌迪加尔的交通线,等于围困住了昌迪加尔方向上的十多万印度大军。

    对印度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消息。

    要知道,昌迪加尔是印度西北地区的防御指挥中心,也是面向克什米尔地区与中印西部边境的主要军事重镇。如果昌迪加尔遭到封锁,那么驻守该地的十多万印军,以及北面的数十万印军都在劫难逃。说得严峻一点,中国陆军什么都不用中,只需要保持封锁状态就能打垮这些印军。

    明显,尽快打通交通线,成为拯救这些印军,守住北部边境地区的关键。

    为此,印度陆军不但从昌迪加尔调动了三个师,总计近四万兵力,还从萨哈兰普尔与格尔维尔各出动了一个步兵师,总统投入了五个师、近七万兵力,对仅由一个突击集群占领的伯蒂亚拉起反击。

    从兵力上看,印军是队的七十倍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在三月十二日凌晨,第十三集团军向伯蒂亚拉增派了一个突击集群,还在后方集中了五个炮兵营。因为已经预料到印军会反击伯蒂亚拉,所以戚凯威还提前安排了空中支援。

    结果就是,印军向伯蒂亚拉推进的时候,先遭到了猛烈的空中打击。

    根据印军的作战记录,在反击伯蒂亚拉的战斗中,半数以上的丧失来自空中打击,五个师在行军途中就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主战装备,还有数千人员伤亡。最严峻的是,突前的部队根本无法集结起来,也就无法在一场战斗中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只能连续把反击部队派上前线。

    这就意味着,印军的反击并不猛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情况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结果。

    战斗从上午八点左右开始,第十三集团军先出动一个突击机群向北扩大防御圈,主动迎战从昌迪加尔杀来的印军,在伯蒂亚拉北面大约三十公里处,一块较为平坦的战场上击溃了印军的突击部队。

    能够说,在装甲战中,印军几乎没有胜算。

    当时,反装甲作战平台能在五千米外开火,命中率不会低于百分之八十,而且只需命中就能击毁印军主战坦克。相反,印军主战坦克即便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一千米以内,也很难保证击毁反装甲作战平台。

    在宽阔地带上,印军的装甲突击等于送死。

    用一些参加了这场战斗的坦克手的话来说,当时的战斗几乎就是打靶锻炼,根本没有什么挑战性。

    在离突击集群设置的防线前方三千到五千米之间,是印军的死亡地带。

    第一场交战中,印军就在这个区域内丧失了一百多辆坦克与一百多辆装甲战车,没有一辆坦克能够越过这道死亡地带。

    印军拥有的,只是不断赶来的反击部队。

    当时,大概是对反装甲作战平台的性能有足够高的信心,前线指挥官以至没有呼叫空中支援,而是让空军的战斗机去轰炸印军的后继部队,削弱印军的突击能力,前线战斗完全由装甲部队承担。

    战斗从上午持续到下午,一个突击集群的四十多辆反装甲作战平台总共击毁了六百多辆印军坦克与近千辆印军装甲战车。

    傍晚,印军的反击行动暂时停止。

    在遭受了如此大的丧失之后,印军的反击能力明显减弱。

    更重要的是,在南面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