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意味着,萨非墨可以自行决断是否伏击第一护卫群。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犯两次错误。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萨非墨对“海龙”号的巡逻区域做了调整,更加靠近大隅海峡,以免第一护卫群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只是,他必须要有耐心,因为下午的战斗,很有可能让第一护卫群改变行程。
等到晚上七点三十分左右,第一护卫群仍然没有出现,萨非墨有点焦急了,因为按照周渝生提供的战术情报,第一护卫群应该在六点三十分到七点之间通过大隅海峡,进入东海海域。
第一护卫群没有按时到达,肯定改变了行程。
继续等待,还是主动出击?
萨非墨有点犹豫,毕竟交战原则很明确,只能攻击进入东海的日本战舰,不能主动攻击非交战区域内的日本战舰。
此外,主动出击的话,得通过大隅海峡。
萨非墨不是笨蛋,没有绝对必要,他可不想进入大隅海峡。就算要去菲律宾海,也应该走南面的土噶喇海峡,或者从奄美诸岛的海峡穿过去。没有绝对必要,潜艇得避免进入大隅海峡。
原因很简单,大隅海峡有一道潜艇难以逾越的反潜网。
只是,继续等待的话,不一定能够等到第一护卫群。在萨非墨看来,日本海上自卫队肯定知道海峡西端有中国潜艇,不然第三护卫群不会在进入东海后就被中国海军发现,因此就算第一护卫群没有停下前进步伐,也不一定走大隅海峡,很有可能绕道土噶喇海峡,甚至南下前往冲绳。
就在萨非墨犹豫不决的时候,第一护卫群到达了大隅海峡东端。
第一护卫群没能及时到达,不是改变了行程,而是减慢了速度,在九州岛东南海域耽搁了一些时间。
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指挥系统一团混乱,所有资源都用在了联合舰队这边。
结果是,第一护卫群的指挥官得知联合舰队遭到伏击后,向司令部请示新的命令,却没有立即得到答复。
为了安全起见,他降低了航行速度。
直到七点左右,第一护卫群才收到命令:继续前往大隅海峡,只是不要深入东海,在黑岛与口永良部岛之间巡逻待命。
下达命令的不是海上自卫队司令,而是空中自卫队司令。
因为木村小次郎已经自裁,所以今井利村成了最高指挥官。在小林光一任命新的海上自卫队司令之前,由今井利村统一指挥。
显然,今井利村觉得,第一护卫群在靠近本土的地方活动没有太大危险。
结果是,八点过,第一护卫群才进入大隅海峡。
当时,“海龙”号正在徘徊,萨非墨已经做出决定,沿着巡逻航线绕行一周之后就去南面的土噶喇海峡碰碰运气。
航向转到西北的时候,“海龙”号的拖拽式声纳截获了第一护卫群发出的噪声。
这下,不用去土噶喇海峡了。
虽然第一护卫群来得晚了一点,但是总比不来好。
与第三护卫群不同,第一护卫群进入大隅海峡之后没有全速航行,而是把速度控制在十六节以内。
在这个速度上,第一护卫群的反潜作战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九点左右,“海龙”号发现了逼近的反潜直升机。
显然,第一护卫群非常小心谨慎,提前派出了反潜直升机。
只是,这个时候“海龙”号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萨非墨还收回了拖拽式声纳,让潜艇在黑岛南面大概二十公里处坐沉海底,随后关闭了潜艇上所有发出噪声的设备。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噪声,萨非墨甚至让厨师休息,给官兵分发罐头食品。
最重要的是,“海龙”号离日本领海非常近,几乎就在领海线上,而之前从未到过如此接近日本本土的地方。
正是如此,第一护卫群派出的反潜直升机全都飞往远海,没有在本土附近逗留。
九点三十分,“海龙”号的侧舷声纳阵探测到了正在逼近的第一护卫群。
第一护卫群的航速仍然不高,但是航线正好从“海龙”号上方经过。再次确定了目标航线后,萨非墨在九点五十分左右下达了战斗命令,让武器军官准备火控数据,全体官兵进入战斗岗位。
十点过,第一护卫群从竹岛南面经过,进入东海,也进入了“海龙”号的攻击范围。
机会就在面前,可以想像“海龙”号上的官兵有多么激动。
如果单独干掉一支护卫群,“海龙”号绝对是中国海军战果最丰硕的潜艇。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击沉“华盛顿”号,已经使“海龙”号问鼎“王牌艇”的宝座,至今没有被其他潜艇超越。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一护卫群转向了。
不是离开东海,而是在离“海龙”号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徘徊。
这下,萨非墨有点傻眼了。
显然,第一护卫群没有打算深入东海,只是象征性的进入东海,以证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东海的存在。
二十公里不算远,但是不能确保攻击一定能够得手。
要知道,没有航空兵配合,“海龙”号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对付第一护卫群。
距离太远的话,必然会使偷袭失去意义。
萨非墨没有打退堂鼓,因为离得已经足够近了,近到不用考虑由反潜直升机构成的外围反潜网。l;/g;H!~!
..
第一百零五章 完美伏击
第一护卫群确实是象征性的进入东海,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是让日本当局在宣传的时候,有理由宣称仍然在东海部署了舰队,中国海军没有独霸东海,让更多的人相信,日本有能力夺回钓鱼岛。
从反潜能力上看,第一护卫群不能说不强大。
十艘战舰都有反潜能力,特别是八艘多用途驱逐舰。舰队总共有十架反潜直升机,此外还得到了十多架岸基反潜直升机的掩护,确保能在任何时候、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各投入三架反潜直升机。
以反潜直升机的战术,三架直升机协同作战,足以对付一艘攻击核潜艇。
只是,在部署反潜直升机的时候,第一护卫群的指挥官严重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反潜直升机提供的是外围反潜掩护,如果潜艇就在跟前,那些飞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反潜直升机就派不上用场了。
舰队的内层反潜,主要依靠战舰自身,即战舰上的拖拽式声纳与反潜鱼雷。
依靠“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舰能够攻击二十公里内的潜艇,还能用三百二十四毫米轻型鱼雷攻击十公里内的潜艇。
只是到了这个距离上,优势绝对不在战舰手上。
十一点四十五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极慢速航行,“海龙”号把攻击距离缩短到了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条重型鱼雷都能追上全速逃逸的日本战舰。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距离上,“海龙”号携带的电磁武器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十一点五十五分,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在离第一护卫群大概八公里的海面上空引爆,顷刻间摧毁了十五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不是战斗机使用的电磁火箭弹,而是专门为潜艇研制的电磁火箭弹。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就想过为潜艇配备电磁武器,让潜艇能够单独袭击得到严密保护的舰队。只是受技术手段限制,当时的电磁武器得装在鱼雷里面,用一枚小型火箭取代鱼雷的战雷头,在鱼雷到达目标附近后,携带了电磁弹头的小型火箭冲出水面,在空中引爆。
显然,这种发射方式非常麻烦,还要占用潜艇上宝贵的弹药空间。
对常规潜艇来说,这基本上无法接受。
原因很简单,常规潜艇的载弹量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电磁武器占用了空间,携带的鱼雷就更少了。
战后,中国海军对电磁武器做了改进。
主要就是,不再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而是通过发射通信浮标的投掷器发射,而且火箭弹做得更小了。
这样一来,潜艇能在不影响作战的情况下使用电磁武器。
缺点是,通过直接为二百毫米的投掷器发射的火箭弹只能携带小型电磁弹头,而且射程非常有限。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很多艇长都把电磁火箭弹当成防御武器。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就算不能击落,也能干扰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为潜艇赢得逃逸机会。
要在进攻中使用,就得离目标足够近。
当然,这个问题早就引起海军重视,而且海军已经投资开发专门用来发射电磁火箭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只是,在很多老式潜艇上,除非增添专门的舱段,不然都无法使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常规潜艇艇长,萨非墨非常清楚电磁武器的重要性,也知道该如何利用这种武器。
这枚电磁火箭弹造成的破坏绝对是灾难性的。
当时,第一护卫群里,至少有四艘驱逐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
与联合舰队里的战舰一样,遭到电磁打击之后,这四艘战舰立即瘫痪。
更重要的是,其他六艘护卫舰与电磁火箭弹引爆地点的距离都不超过二十公里,而且都在按照正规程序执行战斗巡逻任务,战舰上的雷达、通信电台等设备都在工作,结果均被脉冲电磁波烧毁。
不同的是,这六艘战舰的动力控制系统没有损坏。
因为潜艇发射的电磁火箭弹的引爆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破坏范围比战斗机发射的电磁火箭弹小得多。如果这枚电磁火箭弹在高空引爆,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没有一艘能够逃脱。
在电磁火箭弹引爆的时候,“海龙”号已经发射了六条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