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1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可以说,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的文明,必须具备好战的本性,有半点和平倾向的文明都已惨遭灭绝,或者都将惨遭灭绝。
当战争本性开始发挥作用,人类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
比如,当时科学家按照宇宙人类政府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探测手段,就使人类文明在科技领域,特别是量子理论上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飞跃,而由此带来的结果,将影响人类数百年。
这个飞跃,就是量子态粒子的多维属性。
在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有八个维度,除掉时间,还有七个空间维度,而宇宙本身只有三个空间维度。
也就是说,另外四个空间维度只存在与微观粒子之中。
由此,科学家就想到,能否把微观粒子的高维度属性在低维度上展开,从而得到一个可以施展其他科技手段的平台。
要知道,在数学理论上,三维空间是无数个二维空间的集合,而二维空间又是无数个一维空间的集合,一维空间则是无数个零维空间的集合。只是在理论上,零维不属于纬度,即其本身没办法用空间尺寸进行衡量。
当然,数学理论不能直接套用在物理学上。
在物理学上,决定两个维度差距的基础就是基本粒子,即不管物质怎么分割,基本粒子都不可能分割。也就是说,把微观粒子向低维度展开,所能得到的结果,将最终由微观粒子中的基本粒子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一个质子在二维空间内展开,其空间尺度,也就是面积就由基本粒子的多少决定。
当时,科学家还在寻找基本粒子。
只是可以肯定,即便再小的微观粒子,在二维空间展开之后,空间尺度也非常巨大,甚至难以想像。
这样一来,如果能够让一个微观粒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就能够获得一大块平面,而在这块平面上,人类的科学技术就有了施展平台。比如对这块平面上的基本粒子进行排列,就是一块巨大的集成电路板。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基于基本粒子的超级量子计算机芯片。然后,再让展开后的微观粒子复原,就能够得到一台几乎没有尺度的超级计算机了。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设想。
只是,在当时,这个设想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也让很多科学家前仆后继的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科技革命中去。
要知道,这也许是人类在科技领域唯一的希望了。
纟T!~!
..
第三百章 疯狂的顶点
来自外星文明的毁灭性威胁,加快了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也促成了第二轮量子理论大变革。
第一个影响,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假说”得到了更多物理学家的重视。
这种曾经被看成是科学邪说的理论,在二十三世纪中叶成为了主流学说,并且很快就得到了间接证明。
当时,第一个间接证明出现在环日加速器内。
在对一些微观粒子进行加速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当这些微观粒子在无限接近于光速的时候就瞬间泯灭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甚至没有释放出物质泯灭时转化的能量。
显然,这是非常反常的,因为这即不符合相对论,也不符合量子理论。
要知道,按照相对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转化成了能量,而按照量子理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分解成了更小的微观粒子。
事实上,正是这个发现,最终使重力场理论得到完善。
更重要的是,这个发现,在量子理论与重力场理论之间搭上了一座桥梁,把两个原本没有多少关系的理论联系了起来。
这座桥梁,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态”。
说得简单一些,基本粒子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是在空间中某一点上富积的能量。
加速器里的微观粒子突然消失,实际上是富积的能量分散掉了。
换句话说,是基本粒子直接转化成了空间能量,而当时的人类科学家还没有掌握测量空间能量的手段,也就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当然,测量空间能量的办法极为简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空间尺度。
在宇宙空间内,空间能量是平均分配的,因此空间尺度是平均的·也正是如此,人类观察到的宇宙空间是平均的。如果有多余的能量注入空间,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膨胀,而当能量从空间中抽出·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萎缩。事实上,这就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的理论基础,即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消耗的是空间能量,也就是从空间抽出能量,使空间萎缩。当空间的萎缩速度达到了所能允许的最大速度时,处于该空间内的物体就以最大速度运送,而这也正是物体能够达到光速的原因。
由此可见·当时在加速器内消失的微观粒子,实际上转化为了空间。
也就是说,加速器内的空间略微膨胀了。
所幸的是,微观粒子的质量非常小,因此转化的空间尺度也就非常小,小到无法被科学仪器探测到。
当然,这些实验,已经足以引起物理学家的重视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物理学家由此开始相信,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没有物质态。
显然,寻找基本粒子,就是在白费力气。
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进行应用研究也就相对简单了。
到二十三世纪的第五个十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那么就有办法让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中展开成二维平面、或者是三维立体,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在展开的时候使基本粒子不至妥泯灭,即富积的能量不会分散·然后就能对基本粒子进行排列组合。
当然,按照量子理论,需要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并且对这两个微观粒子中的基本粒子进行相同的排列组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当这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恢复到高维度状态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量子通信系统·而其中的一个粒子将被送往八十光年外的信息,另外一个微观粒子留在地球上。这样一来,前者在外星系探测到的信息,能同步传回地球,展现在人类面前。
要在以往,这种疯狂的科学项目肯定会被人嗤之以鼻。
要知道,当时甚至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人知道,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或者需要投入多少经费。
所幸的是,在“准战争时期”,越是疯狂的科学项目越容易得到重视。
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之内,至少有一百亿人参与该项目,其中物理科学家就多大一千多万。
巨大的人力投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二十年内,很多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都得到了克服。
比如,如何展开微观粒子?
当时,人类科学家想出的办法很巧妙,即在一个完全屏蔽了重力场的空间内进行,即展开工作在重力场影响为零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微观粒子在展开的时候,富积的能量点不会消散。
又比如,如何排列基本粒子?
科学家想出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即通过影响邻近空间,或者说是改变邻近空间的尺度来调整基本粒子的位置。
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甚至解决了微观粒子光速飞行时改变飞行方向的办法,即在展开后的微观粒子里面,以基本粒子为单位,制造一台小型的反重力场推进系统,并且由基本粒子构成的量子计算机控制。因为是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所以还可以通过留在地球上的那一颗微观粒子,控制另外一颗微观粒子在外星系里的飞行轨迹,使其做一些人类想做的事情。
可以说,这次量子力学理论大推进,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科研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此时对量子理论的认识,已经接近了量子理论的终极形态,即基本上掌握了量子理论的奥妙。
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人类已经创造了奇迹。
严格算来,人类在量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只花了不到两百年,即便从量子理论诞生时算起,也只有不到三百年。
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后来,人类遭遇的所有外星文明,在量子理论上花掉的时间都比这个长,平均大约需要一万年左右。
也就是说,人类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完善了量子理论。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十三世纪的第八个十年,也就是人类自己确定的倒计时还有二十年的时候,第一颗被称为“先行者”的智能微观粒子,即一颗在展开后重新排列了基本粒子、具备了初级智能的质子离开太阳系,飞往八十光年外的“射手A”星系。
此时,人类也进入了第一场宇宙战争准备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人类的军事技术几乎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而且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武器装备。
比如,当时人类制造了十枚基本粒子态“太空鱼雷”。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的称呼,严格说来应该是小型的智能太空飞船。因为外形是橄榄球型,也很像织布机上的飞梭,所有又被称为“太空飞梭”。
这些太空飞梭的结构非常致密,是由纯粹的基本粒子,也就是能量点构成的,其密度超过了白矮星,只比中子星小一点。巨大的密度,使太空飞梭非常坚硬,几乎能贯穿所有的已知物质。在攻击的时候,飞梭以光速飞行,能在瞬间摧毁一艘千亿吨级的宇宙飞船。如果把飞梭射向一颗类地行星,能使行星炸烈。如果同时使用十枚飞梭,则能轻而易举的摧毁一颗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