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1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正面的、积极的效果。
如此一来,黄瀚林肯定不会放过战犯了。
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接受美国开出的停战条件,还存在一个法理上的问题,即战败了的不是美国这个国家,而是领导美国的政fu。说白了,与美国政fu签署停战条约,就是承认美国政fu战败了。
那么,美国战败了吗?
显然,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而所产生的误解必然是负面的。
如果美国没有战败,那就表明美国有可能取胜,也就有能力在下一场大战中取胜。
接下来就是,既然美国没有战败,那么美国为了停战所承受的苦难,就是中国等战胜国强加在美国身上的。
毫无疑问,黄瀚林肯定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
要知道,只要美国民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战败的是美国,那么中国在付出了数百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取得的只是一个不完全的胜利,而且在取胜的同时,就为下一场战祸埋下了祸根。
由此可见,黄瀚林肯定不会接受美国的停战请求。
事实上,就算卢卡斯打算牺牲自己,在战犯问题上做出让步,黄瀚林也会以其他的方式回绝。
说到底,黄瀚林追求的,就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黄瀚林有极为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以何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对中国最有利,哪怕这种方式得让战火继续燃烧、得付出更大的代价、得牺牲更多的官兵,为了更加长远与稳固的和平,那也值得。
停战不可能,那就只有继续打下去。
在去横滨参加第九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之前,黄瀚林下达了一条指示,即暂时不要让地面部队越过洛基山脉。
显然,这是一道政治命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限制地面部队的作战范围,主要是想在集团首脑峰会上给皮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中国并没有打算攻占美国全境。这样,就能带出更重要的话题,即中国的目的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
地面部队不能越过洛基山脉,战略轰炸却不会停止。
黄瀚林没有限制战略轰炸,等于在鼓励军队进行战略轰炸。要知道,这也是当时打击美国的主要手段。
结果就是,牧浩洋让母祁铁扩大了轰炸范围。
到六月底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把轰炸机部署到了美国西海岸地区,不但利用了美国的空军基地,还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而且大多建在港口附近,以便顺利获得弹『药』等物资,提高轰炸效率。
六月二十二日与二十三日,轰炸范围扩大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整个中部地区。
得益于前线机场数量增加,空军投入的轰炸机超过了八千架,而且还首次动用了由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而成的电动轰炸机。只是,当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为“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
不管是谁取的这个名字,都准确表达出了这种飞机的『性』质与用途。
说白了,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根本就不是作战飞机,因为这种速度慢到可以被高『射』炮打下来的飞机根本不适合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只能在一些敌人的防空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了的地点,执行一些根本没有技术含量的轰炸任务,比如在万米高空、一口气把几百吨炸弹扔向城市与工业区。
真要打击得到防空系统保护的目标、或者去有敌机活动的战场,还得使用轰炸机。
当然,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绝对是一种非常恐怖的轰炸平台,一次投下的炸弹就相当于十架轰炸机的满载投弹量。后来,中国空军实验过一种极端战术,即让大型电动弹『药』运载与投掷平台在国内装上弹『药』之后,跟充电飞机伴飞,横跨太平洋,在美国上空投下炸弹之后,再直接返回本土离兵工厂最近的机场,补充弹『药』之后,再次出发,执行跨大洋的轰炸任务。
结果,这两天,美国本土遭到了开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几次战略轰炸。
*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分赃大会
第二百五十二章分赃大会
六月二十四日,第九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在横滨召开。大文学
把会议安排在横滨进行,可以说别有深意。要知道,战争在这里爆发,因此黄瀚林希望在这里结束。当然,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这里发表东方同盟集团共同宣言,把美国无条件投降写进东方同盟集团的战时宪章。二是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下次将是战后的胜利庆祝大会。
既然是希望,就得有所准备。
到达横滨后,黄瀚林把接待其他国家首脑的工作『交』给了杜小蕾,只亲自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欧洲联邦总理皮诺。
这个时候,谁都能想到,战后将是中国与欧洲联邦的世界。
当然,从根本上讲,还是中国的世界。只是在美国战败之后,全世界范围之内也就只有欧洲联邦拥有能够与中国抗衡的实力,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在人口上超过中国的印度,也不可能是中国的对手,甚至没有与中国做对手的资格。要知道,印度在经济上已经与中国连在了一起。如果中国打算收拾印度,根本不需要出动军队,只需要『抽』光印度的外资,就能让印度在一夜之间变成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也正是有欧洲联邦,中国才不可能独霸世界。
同样的道理,如果黄瀚林想主导战后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摆平欧洲联邦,要么让欧洲联邦俯首贴耳,要么让欧洲联邦唯利是图。显然,前者不大可能,毕竟欧洲联邦是中国的盟国,而且在大战结束之后,国内的民众也不会允许政fu打动下一场战争。那么,就只有设法拉拢欧洲联邦了。
当时,没人知道黄瀚林与皮诺在六月二十二日夜间谈了些什么。
直到大战结束五十年,欧洲联邦政fu的一些与大战期间有关的绝密档案解密,这次秘密会晤的内幕才公布于众。大文学
黄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让皮诺支持他的主张,即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为此,黄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有趣的是,皮诺不但有自知之明,还做出了同等的让步,似乎非常乐意跟黄瀚林一起瓜分战后的全球利益。
客观的讲,黄瀚林肯把战后的全球利益拿出来分享,肯定是皮诺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黄瀚林就算不肯让步,皮诺也得在美国投降的问题上做出退让,而且不见得能在战后跟中国分享全球利益。
结果,这变成了中国与欧洲联邦在大战期间的最后一次秘密合作。
从影响上看,这也绝对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据欧洲联邦公布的绝密档案,黄瀚林首先承认了欧洲联邦在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上的利益,并且承诺中国不会『插』手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事务,等于变相承认地中海是欧洲的内海。作为回应,皮诺承认由中国占领英国,并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以及中国对埃及、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权,即中国在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东岸有绝对主导权。结果,土耳其与利比亚成为了中国与欧洲联邦的缓冲区,双方在两国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均不谋求绝对控制权。
细则上,黄瀚林承诺,将在战后默认欧洲联邦统一欧洲大陆的手段,即中国不会对欧洲联邦发动的统一战争进行干预,也不为其他欧洲大陆国家提供军事支持,但是欧洲大陆至少需要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这就是后来欧洲联邦没有入侵芬兰的原因,而芬兰与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国)。作为对等条件,黄瀚林承诺在亚洲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文莱与不丹),并且在英国部署舰队。
最初,皮诺坚决反对中国在英国部署舰队。
虽然皮诺承认英国的独立『性』,而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但是对于黄瀚林的要求,他觉得已经对欧洲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毕竟一支强大的中国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活动,必然会使北大西洋成为中国势力范围。大文学
要知道,黄瀚林在总体上承认欧洲联邦在北大西洋的影响力。
问题是,黄瀚林坚持要在英国部署舰队,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英国部署舰队,才能确保英国的独立『性』。
两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最后都做了妥协。
皮诺答应让中国海军在英国部署舰队,黄瀚林则承诺,中国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舰队规模将不超过欧洲海军。更重要的是,在欧洲联邦吞并西班牙之后,中国海军将把直布罗陀要塞归还给欧洲联邦,以此『交』换直布罗陀海峡南岸休达港的租借使用权。后来,这成为了欧洲联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过武力吞并西班牙的直接原因,而休达港也以一欧元的象征『性』价格永久『性』的租给了中国海军(签署正式条约的时候,租期为四十九年,只是中国拥有永久续租权)。
战后没多久,皮诺就倒台了,而其根本原因,就与这项密约有关。
当时,欧洲联邦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认为,皮诺出卖了欧洲联邦,让欧洲联邦失去了统一全欧洲的机会,特别是统一英国的机会。
要知道,英国在本质上是欧洲国家,而且是地位不亚于法德意的欧洲强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联邦里面可以没有白俄罗斯、可以没有乌克兰、可以没有『波』罗的海三国、可以没有黑海沿岸国家、可以没有巴尔干半岛,因为在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等等方面,与传统的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等,基本上没有共同『性』,也就不存在统一的必要『性』。在狭义上,欧洲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