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半岛东段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塞拉莱是他地盘内最繁华的城市和港口,虽然这里不是马斯喀特教长国的首都,塞拉莱却是泰穆尔·本·费萨尔的常年驻地。另外再说一句闲话,马斯喀特教长国就是后世的阿曼苏丹国!作为也门的邻居,作为英国人在半岛势力受挤压时期依旧牢不可动摇的坚定盟友,泰穆尔·本·费萨尔的抗议不单单要视为战争问题,还要看做一件政治问题。中国人现在已经打到霍尔木兹海峡了,但是中国人没办法再打下去了。如果泰穆尔·本·费萨尔因为自家地盘的损失而对大英帝国的‘保护力’产生了质疑,那最恶劣的后果就是马斯喀特教长国转到了中国的那一头去。这对大英帝国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杰利科等英法德三**官事实上很不理解中国海军为什么不猛拼波斯湾?如果中国大舰队抵到了波斯湾,杰利科等人不认为大英帝国还能跟维持着半个半岛的统治秩序。到那个时候,无数的部族首领会对中国人献上自己的膝盖和卑微。那些骑着骆驼和骏马驰骋在浩瀚的荒漠、沙漠、戈壁上的部族骑兵,为了活命和利益,转眼就会对着英国人发起最凌厉的侵袭。他们从阻挠中国陆军的勇士变成中国人的猎犬,主需要部族首领和长老们的一句话。杰利科等辈根本就想不到老皇帝对于中东这块地盘的重视,对于半岛这片漂浮着油海上的土地是多么的宝贝。刘暹宁愿走现在这条艰难的路线。也不把大战的战火烧到波斯湾,唯一的目的就是保存半岛油田油井的安全。他宁愿多付出一些代价,也不愿意让欧洲人疯狂的破坏半岛各地的油田油井,那样的话损失会更大。就像原时空的海湾战争,萨达姆在下令撤兵前点着了732口油井,科威特政府虽然奇迹一样用八个月就扑灭了全部的火焰。但是别忘记了,那是70年后的技术,而当时的西方世界,无数砖家们的估计是科威特这场世界上罕见的油井大火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年才能被扑灭。要是东西方的海上决战真的被引入了波斯湾,中国海军的处境当然会比现在更好,但落败后的英法德三**队。谁敢保证他们不疯狂的毁灭一切呢?就算是战火波及,也难保陆地上和海上的油井完全安全。战争进行到现在,科威特出发的中国半岛纵队已经打不动了,先天不足的他们也从根本上就没让英国人投以注意力。但现在中国开始轰炸亚丁湾北岸,要是马斯喀特教长国的立场有了波动,千里黄沙和困难的补给也都挡不住中国人南下的战车了。杰利科等三国海军的将军们经过一场短促的重大的会议之后,派出了一支有四艘超无畏战列舰、四艘战巡,一批重巡、轻巡等高速战舰组成的快速反击部队,配合着空军的进攻,对亚丁湾海口区域逗留的中国舰队主力进行反击。这样的力量不可能消灭掉中国大舰队,三国联合海军的意图只是将中国人赶回去就行。这至少给了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一个交代。杰利科、舍尔等人做决定很快捷,但要计划实施就不是瞬间达成的了。值得庆幸的是半岛不缺燃油,哪儿都不缺燃烧,三国航空部队迅速向塞拉莱方向飞来。同时快速反应舰队也生火拔锚,冒着滚滚黑烟向着东方挺进。只是东西两边的大舰队彼此间有着超过700公里的间距,即使这些高速战舰的速度够快,也要一天的时间航行。两边真正的开战,更要等到空军交手的结果。与索马里方的空战一样,亚丁湾沿海区域的空战也规模巨大,残酷性极高。只是同索马里不一样,直接触身战场的刘暹是能够直接指挥的。而大规模空战的指挥艺术是什么?不是战机的空中格斗,那是飞行员要考虑的问题;也不是机群突袭和空袭的战术,那是属于架机升空的中层指挥官们的临战指挥。作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他的指挥艺术就是把握机群降落、补充、再升空的节奏。错开与敌人针尖对麦芒的锋锐,以少量战机吸引敌机群的注意力,在敌机油量减少到要返航的时机,大队战机猛扑而上。这样的战斗当然有胜无败。刘暹相信三国飞行员中有个别思想境界高,高到不把自身的安危放在心上,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但他更相信大部分的三国飞行员们是没这么高的思想境界的。每个飞行员对自己的滞空时间都有精准的判断,当以上的情况发生时,这些飞行员内心的压力会陡然沉重到一个无法承受的地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想着摆脱中国飞机,尽快的往回飞。才没心事去拼命一战呢。这对中国海航兵的益处显而易见。只是这种节奏的把握在正常的空战当中,应该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但是在刘暹的控制之下,这种‘天赐良机’频频上演在亚丁湾沿海的大空战中。一场本该很激烈的决战,被老皇帝打成了一面倒……(未完待续。)本书来自l/18/18350/index。l
第八百九十一章 圣战()
塞拉莱。 英法德三国战机噼里啪啦的从天空中一阵猛坠,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真的有点稀了。他完全想不到空战的结果是这样的一边倒。明明天空中中国的飞机还不到英法德三国战机的一半,受伤的却始终是‘英法德’!至少100架飞机被中国人打落。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沮丧的回到了地下室,这太让他失望了。昨天他接到消息,塔盖、豪夫、米尔巴特等多个地方都有空战发生,无一例外,失败者全是英法德三国。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的心就一直忐忑不安的,结果今天还不到10点钟,他就在塞拉莱亲眼目睹了一次英法德三国联军的惨败。“派人收拢两边的飞行员,谁也不许伤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可恶的中国人。”与其等着埃及方面给自己发电报要拯救英法德的飞行员,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自己就抢先把这样的命令给下了,并且很有小聪明的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整个飞行员团体,包括中国人。十六架英国人新出厂的野蜂战斗机依次从跑道上起飞了,它们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借此爬升到了2500米的高度上。然后就朝向东方,一边爬升,一边直飞过去。现在的亚丁湾沿线,对于这些三国飞行员们来说,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片区域。那支都还没有抵到到塞拉莱的快速反应舰队,半道上就被亚丁的电报叫回去了。英法德三国有着数量众多的战机,拥有n多的眼线,可以最快捷的知道中国机群的活动区域和方向,然而在亚丁湾一线的多次较量中,却始终处在绝对的下风之中。情况艰难的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远非索马里战场可比的。布莱恩带着野蜂们在2500米左右的高度上,慢慢悠悠的越过一片又一片金色的沙漠。布莱恩是直接从英伦调到中东来的飞行员,在来到中东之前他从没见到过这么广阔的沙漠,从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太阳把黄沙照得金灿灿的,耀眼极了。在与中国飞机交战之前,布莱恩最喜欢的的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架机飞上一望无垠的沙漠上。现在他当然不是这样了。发生在亚丁湾沿海地区的空战让每一个三国联军飞行员都胆颤心惊。频频曝出的大空战。每一次掺入的双方战机都没有低于500架过,而每一次给英法德三国联合部队带回的消息都是毫无疑问的惨败!布莱恩中队本来有24架战机,现在新补充了3名飞行员,整个中队现今升空的也只有16架,伤亡是怎样的惨重已经不需要多说了。作为战前的一名航空兵少尉。布莱恩绝对没有资格担任中队长的,但是惨重的伤亡为他去掉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年仅22岁的布莱恩现在毫无悬念的坐上了中队长的宝座。他内心里对此可一点欣喜都没有!两个小时后,浩瀚的沙漠已经从眼前消失了。下方是绿色的草场,生长着一处处低矮的树丛,当地土著的房间一堆一堆的点缀在大地上。既然下面已经出现了居民区,那就意味着进入了交战区。现在大规模的空战已经打不起来了,屡战屡败的三国航空兵们不愿意再打了,杰利科等将领们也不愿意再打了,再打下去他们手中的本钱就没有了。到时候还怎么来守护亚丁湾?谁也不认为靠大批的无畏舰就能打沉中国人的航母。整个战场中潜艇太多了,舰队一出击就会被潜艇观察到踪迹。继续出击的话,不是另有目的,就是自己找死。现在欧洲人只能用消极的防守战来应对中国人的机群,英国派出的特使也早就抵到了塞拉莱,劝说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离开这座危险的海港城市,回到自家的首都马斯喀特去。并且承诺他的所有损失,大英帝国都会一英镑不少的赔给他。布莱恩和他的机群就将高度升高到了3500米,他们的任务是巡哨,巡查这一点的安全。如果遇到中国战机。数量少的话他们就会猛扑过去。战斗力还没办法改装携带无线电台,他们能够得到的认知就是地表上阿拉伯人给出的提示。这些配合英法德三国联军作战的阿拉伯人,当然是大英帝国的劳动成果了。大英帝国用自己在中东地区二百年的信誉做抵押,换来了马斯喀特教长国的支持。换来了泰穆尔·本·费萨尔苏丹的支持。可这种抵押究竟能否收回来,所有的人真心没一个敢打保票。布莱恩看到了他从沙漠地区飞到农牧区后这一路上显示出的第三堆平安信号,心里大松一口气。前方就是尼什通了,他在之前的战斗中两次在这个地方遭遇过中国人的机群,每一次都是险死还生。所以在接到今天任务后,他请参谋部的中校堂兄帮忙。查了一下大战结束后尼什通空战的数据,结果发现巡航到尼什通的联军战机有33%的几率遇到中国人,而且在所有遭遇中国战机的战斗里,中国人的战机数量保持在20架以上的几率为50%。所以,尼什通巡查机群有着20%的几率是全军覆没的,所有的统计数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地的阿拉伯人传递回来的。这是一个让布莱恩毛骨悚然的数据,但他却不得不来!漫长的飞行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这个时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