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6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的战争只有耗费吗?俄国人的赔偿是怎么来的?西伯利亚和中亚是怎么来的?南洋和欧洲的土地又有多少利益?而且我们还控制了缅甸和乌克兰。
战争带来的不是创伤和耗费,而是利益。极大的利益。”
“我们的国际地位因为战争再次的拔高,我们的农民因为战争拥有了更多的土地。我们的国家也因为战争让自己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还多。”
“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国际关系可能会很困难,产品的海外销售可能受阻。但我们国内的市场扩大了。看看中亚和伏尔加河?看看里海、咸海还有黑海?整个西伯利亚等待着我们去建设,中个南洋握在我们的手心。就像二十年前的美国人一样,只靠着内需。中国的工业就不会停滞。”
“至于对海外的贸易销售,工厂和资本家们还是先把国内市场填满了再说吧。”
对于军方来说,国家财政还能继续支应,这就应该接着打下去。今年的税收等各项指标下降,那只是短暂的,只是暂时的。现在的牺牲是为了将来的更加美好。
等到战争真的该要结束的时候,俺们给国家打下了这么大的疆域,一个国内市场就庞大的让自家的制造业应付不及了。还有什么能比这对于工业、商业、税收、财政的发展更好地事情吗?要还想着对外贸易,就太得陇望蜀了。
一句话——干啥事儿,不能只想着回报不想着付出。做生意还要先投资呢!
不过在这次的内阁扩大会议上,受支持率最多的并非财政部或是国防军,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这两家观点都太极端了些。
无论是战争还是谈判,都应该在到达一定度之后才能坐下来。北美战场的这个度就是‘打不动’的时候,两边都是进攻无力,防守稳固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坐下来谈判。否则就都是虚的。没谁会在自己部队节节获胜的时候主动的大让步,那是想被‘掉脑袋’的。所以,在不少与会人等的眼中,这个时候说谈判还为时过早。
至于首辅大人的意思,他们也是明白的。就是看到欧洲各国都开始动军队支援美国了,想趁着自己还连连得胜的时候,先一步提出和谈,省的日后打败仗看,损失更大。外交部也是这么个想法,但国防军一年来的一次次胜利,实在太让人振奋和鼓舞了,张守炎的意见根本没得到到会众人的支持。因为没人认为国防军会打败仗,还是张守炎想象中的大败仗。即使是财政部和它的支持者们,也仅是因为财政问题,反对‘穷兵黩武’而已。
而这个问题在刘暹的心底里,也是被反复考虑过的。他万分的想一榔头敲死美利坚。可老美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人口基数也那么多,现在背后又有了欧洲人的支持,想跟俄罗斯那样一举颠覆,可能性真的不大。
刘暹多次考虑过要怎样停战。打到两边都打不下去了,那时确实是一个很好地时机,就跟原时空的朝鲜战争一样。但中国可以接受的停战线——密西西比河,至少划到密西西比河。如果这条线再往西挪移,刘暹是不愿答应的,他是不满意的。
而要想美国人答应将分界线划到密西西比河——那样老美近乎就只剩下开国时的13州了,他们要乐意才有怪——就必须真正的打的老美痛嚎不易。国防军的军靴必须踏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甚至从某个点上打穿美国东海岸,这样才能让老美屈服。
要北美远征军集中一点上进行长途突击吗?这危险性可是很大的。要知道,欧洲虽然已经开始大力资助老美,可眼下中国远征军在北美战场上的进展依旧是神速的,南路军已经进入德克萨斯州境内了,北路军在圣路易斯和密歇根湖地区也是连战连胜,顺利攻取了圣路易斯、芝加哥、密尔沃基等多座重要城市。
这其中的芝加哥市是全美第二大的城市,世界上第一幢以钢构架建造的摩天大楼就在这里,150万人口居民的现代化城市,在整个世界都排的上号。加上流亡、逃难这里的美国人,总人口达到了200万。(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章 如何维系庞大若斯的帝国统治?()
芝加哥一战是远征军在北美打的最艰苦的一战。
美国在这里直接动员了5万人入伍,加上密歇根州组建的民兵部队和退到这里的老美正规军,抵抗力量超过了20万。更麻烦的是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建筑,这里没有多少木质结构的房屋,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全部都是砖头水泥的现代建筑。
在24年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一头倔强的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灯,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火灾——芝加哥大火。30小时的恶梦几乎摧毁了当时美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据官方统计,这次大火使10万人无家可归,300人丧命【很多人都尸骨无存,而且不算诸多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和下等人】,死伤牲畜不计其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火灾,其损失不能用美元或房屋多少来估计的。具体统计数据也仅仅是按照当时被焚毁的房屋和家具的价值来计算,间接损失一律没有记入。即使这样,按当时最保守的货币价格,其损失也不低于10亿美元。
受到了一次重创的芝加哥市,因为其自身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和超强的城市活力,没有几年就在一片废墟当中重新建立起了一座更具现代化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进行巷战,与抵抗军鏖战在接头,17万远征军奋战20天,以伤亡两万人为代价,才彻底拿下了芝加哥。
此战中,国防军击溃了二十多万美国人的抵抗。也让芝加哥这座到处弥漫着现代气息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墓。
8万美国人被俘,10万人直接丧命。在战斗中被误伤致死的美国平民超过3万。7000幢楼房、房屋被毁,整个城市化作了一片大废墟。而只是在两年之前。这里才刚刚主办了世界哥伦布博览会,并获得极大的成功。
张守炎的想法和顾虑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场芝加哥战争给打出来的。一个芝加哥就是两万伤亡,高的吓人啊。
远征军现在越来越向东,已经进入老美真正意义上的精华地带,面临的是一座座现代城市,他们是没有芝加哥市区大,楼房也没有芝加哥的楼房高,但他们也是砖头水泥,甚至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攻城战一起,必然会大大增加国防军的进攻难度和伤亡数字。
只是,现今的中国真的没有几个人去考虑北美远征军战败的可能性,全国的上上下下都早已经被国防军一次次的胜利刺激到了亢奋。
“国防军手中的枪炮正在为帝国的百姓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
“军队的武器是在为农民的犁争夺土地。”
这就像是希特勒说过的那句话: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在‘人均占有量’这个名词已经广为人知的中国,以上说法,深入人心。军队就是在用战争为国内的百姓、农民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争夺更广阔的土地。
而老美的密西西比河,又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偏偏另外的两片黑土区分别是祖国的东北和已经划入中国势力范围的乌克兰大平原。这样一来就更加的给国人以刺激了。谁让现今的中国连最没见识的乡下老农就都知道‘地大未必物博’的道理呢。
国家公布的人口统计和预测。中国的人口已经越来越逼近六亿了,而五十年后的中国,只要以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发展下去,突破十亿那是妥妥的。然后全国上下再给算一算那个时候的人均土地能有多少。到时该怎么养活这么多的人……
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对土地的渴求根本就没有减弱,相反还更加剧了。
而北美远征军在血拼了一场芝加哥后。也丝毫没有因为巨大的伤亡产生出避战、厌战的情绪来,他们的士气一如既往的高涨。每一名士兵还为征服北美大业大进了一步而高兴。
全美第二大城市,那不就比得上国朝里的上海啦?再不济。地位也比杭州、福州要强,就跟近些年里又被北京反压了一头的广州一般。国防军拿下了这里,可是给黏牙的美国佬们好好地上一堂课了。
而对于国内的众多中下层官员和基层官员,他们也跟广大的普通百姓们一样,希望自己国家的地盘能越来越大。因为广大的地盘早晚会变成一个个省、府、县镇,那就需要N倍于此的各级官员,那可就是他们升迁的一条捷径。
就像当年入兰芳的官们,刚到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不两年就是镇长,然后是县长,待到兰芳正式设省制府县以后,一个个的官职坐火箭一样往上升。真正的平步青云啊。
而国朝鼎立以后的两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从俄国人手中夺得的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中亚,也都是现成的好例子。朝廷直言——镇以上干部支边,级别立刻提升一等(不是一级),只要五年时间,期间不违法贪赃,就可调回内地或是依旧留任原地,后者级别调升一级。
一条绝佳的晋升捷径就摆在全天下所有当官的人眼前。别以为这些当官的都是小胆儿,有的是破份拼命的。国家只要给出足够人动心的奶酪,就有人一头往里面扎。
想当年张骞凿孔西域,打他之后,看看西汉出了多少探险+外交家?不都是给张骞的封侯给刺激的红了眼了么。
现在国家正召集老百姓奔赴新土,不管是南洋还是西北,亦或是隔着太平洋的北美,朝廷向北美运送的不仅有士兵,还有一批百姓和工人,他们就将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组织的北美移民。
此外,为了更吸引百姓主动移民,国家对于北美的移民还特意放宽了限度,人均授田达到了100亩,交农税的最低界限提高到了300亩,可是很吸引人的。
而且内华达州还爆出了金矿的消息,就更令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