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5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卜拉多受到了安集延打来的电话之后,就立刻召集了手下的行动队。“副座下达了命令,咱们要在车站,把俄国人的军列炸翻了。至于德拉大桥的行动,改变行动方针,咱们用火车来炸掉整个大桥。”后者是纳曼干和安集延之间的一座铁路桥梁,如果炸掉了,将会对俄军的调动产生致命的威胁。俄军自然也看到了大桥的重要性,在那里布置了一个连的兵力。但俄国人绝对想不到飞驰而来的火车会出现问题,所以只需要几名死士,德拉大桥就会伴随着轰鸣巨响,崩塌、粉碎。
这些人商议了一阵,随即分散开来。下午三点,行动开始,毫无戒备的车站守兵被行动队的人轻松干掉,他们的军装迅速被剥下,又被这些青年们麻利地换上。
短短十余分钟后,那些正在准备着煤、水的苦力们便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俘虏。
“大家不要怕,我们都是绿教的信徒。”一个浓眉大眼的中亚青年站在水箱上挥舞着手枪。“现在劳烦大家暂时安静一下,一会儿我们将会放你们离开。只要不捣鬼。我对真神起誓!”
年轻人的面貌和信仰赢得了这些苦力的配合。
一些蒙面持枪的青年押着苦力到了车站的一处仓库躲藏,整个车站完全落入了青年们的掌控之中,这里头当然也包括了调度室。
随着一声汽笛,火车重新启动,拖着十六节车皮缓缓地驶入了火车站。
一声声轰然的巨响,整个塔拉曼干车站被浓烟笼罩,整个塔拉曼干城都被这声惊雷震撼了。
不久之后,塔拉曼干东北方向又传来了一连串的巨响。然后不到两天消息就传开了,塔拉曼干的火车站被叛乱分子给炸了,同时炸毁的还有一列满载俄军的军列,整整一个团的俄军几乎全部完蛋。因为那爆炸的时候火车都还没停下,巨大的动能对车厢里的俄军士兵的伤害并不比炸弹来的小。
负责伊犁河攻势的俄军骑兵中将弗拉迪米尔。苏克霍姆利诺夫,被这两次巨响惊得目瞪口呆。他呆呆的看着电报,继塔拉曼干火车站被炸,俄军士兵损失惨重的消息被证实后,又一个让他胆战心惊的消息传来:通往安集延铁路的必经之地——德拉大桥也被炸毁了。一列火车带着十节车皮崩塌了整座大桥。
苏克霍姆利诺夫要崩溃了。他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
后方还有四万人和大批的军需物资没有汇聚到安集延,一辆辆军列被迫停在铁路上和车站,七河州的铁路交通已然瘫痪。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人策划的一次袭击。显然跟已经开始的阿拉套战役密切相关。(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 历史性的时刻()
铁甲锵锵。一辆外表泛着铁青色光泽的装甲列车在前后八列双车头二十七节军列的拱护下,飞快的疾驰在通向新疆的铁轨上。
这就是刘暹及他的禁卫师!
五天前,刘暹离京,现在整个行营和护卫部队已经行驶到了甘肃地界。再有五天的时间,他就能跟赶到乌鲁木齐了。
他本人所在的专列,恐怕是这个世界上现今制造水平最高的一辆火车了。包裹的钢甲,对外宣称是钢面铁甲,75炮都轰不动,实际上却是这个时代绝对领先的镍钢装甲,经过气态碳元素进行表面渗碳硬化作业后的镍钢装甲,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克虏伯装甲。
这东西是中国造船业所掌握的仅有的几项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先进技术。自然是在刘暹的‘瞎指挥’下,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这些年石景山为了研究这个,耗资上亿元,然绝对的物有所值。
刘暹的‘华夏号’专列绝对能顶得住口径大炮的轰击。
四面无死角全周包裹,全力开飙,速度能提升到每小时50公里。双车头,有十五节车厢。餐厅、会议厅、书房、多出豪华卧室,发电车厢、后勤车厢,成员宿舍等等,从外表看全都一致,外人就是想搞各‘皇姑屯’,也掐不准刘暹在那一节车厢。因为刘暹在哪个车厢,哪个卧室休息,完全是他登车以后自己决定的。中间还必须得变幻位置!刘暹‘大业’还未成,对自己的小命宝贵的不得了。
刘暹人在列车上,北京城交给了张守炎,同时命令将满十六岁的刘盛监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刘暹之前去东北、去蒙古巡视的时候,就是留下刘盛监国的。可以说。刘盛现在不是太子而胜似太子。行的是太子的职权,受的是太子的尊敬,还不必去担负太子的诽议。他还不满十八岁。在中国法律上还没成年,想正式的拿到皇太子的帽子。他还需要再等两年。
不过该转发刘暹的报告,还是一个不少的转给刘暹的。上面只是多了刘盛的签字,或是简单的批文。这是一个有权势**的主儿,也是一个脑瓜聪明的主儿,刘暹之前打的注意没有成功。但儿子的成长还是令他满意的。
以后的事儿,就让他自己折腾吧。‘制度’如果健全了,就该轮到皇室来张牙舞爪的保护自家的利益了。一个太过平凡的君主虽然可以把国家整体过渡到‘虚君’的地步,但也要防人得寸进尺。
五天后的下午。火车准时停靠在了乌鲁木齐东站。
铿锵的军乐声中,刘暹第一个走下车厢。一只脚踏在登车板上,另一只脚踏在站台的水泥地面上,一身元帅军服的他,被一群记者由士兵们‘保护’着,用架在面前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远东的胜利者!”
二次中俄战争后,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四大列强同时用这么个标题来形容刘暹。看看现在中国的国势和工业化建设,真的是没有什么标题比这个短句更为合适的了,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
现在,第三次中俄战争爆发了。刘暹‘胜利者’的光环是否还继续。他‘名将’的英姿能否依旧挺拔,一切都是个未知的迷!
前来迎接皇帝的人很多,集结在新疆的各地部队的首长。除了那些已经就位的,剩下的一个不少。新疆本地的官府大员,原来的地方贵族,和新疆的两个伯爵——土尔扈特王、哈密王。
当然还有在新疆的各国观察团的长官,以及全世界各地的记者。
刘暹这会没有拒绝各国的战地观察团。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一些消息瞒是瞒不住的。倒不如直接敞亮了,也能更让中**队的战斗力显亮在全世界的眼前。
一连串的欢迎仪式,宴会、会议,用去了刘暹两天的时间。
第三天。刘暹带队赶赴伊犁,他的目的地不是伊犁城。而是奎屯。这里地方本来是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当初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天山南北的军台、营塘一律改为驿站。专门从事军政公义信息的传递;奎屯驿是其中之一。
同时奎屯也距离阿拉套山也不远。那里还是伊犁河流域除去九城以外,比较大的一处城镇。
刘暹在那里可以直接指挥阿拉套战役,还能够顾及到塔城方面,他那歇息了n年的虚拟地图,直径可是很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在进入前线之前,他还需要会见一下乌苏的土著。这是他从北京动身之前就做好的决定。巴里坤、哈密和吐鲁番,刘暹都停车见了几名地方上的土著代表,不然从甘肃酒泉到乌鲁木齐怎么也不会用去五天的时间。乌苏这里自然也是如此。
最后当刘暹赶到伊犁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三月份。新疆的战争开打已经一个月了。
阿拉套战役的形势已经变成了僵持战。王国胜不想在无谓的进攻当中浪费兵力,他的任务只是要在前期稳定住形势。而俄军则困于后勤的疲软,虽然俄军汇集在阿拉套城对面的兵力达到了八万余人,可他们在后勤不能保障的情况下,真的不敢再继续强攻阿拉套城。
此时,就在刘暹抵达伊犁的时候,七河州霍罕,一场高级别的俄军作战会议正在进行着。
此会议到会的有中亚俄军的总统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他是尼古拉一世的最小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又一个叔父,陆军元帅。
前线指挥官骑兵中将弗拉迪米尔。苏克霍姆利诺夫,参谋长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中将,亚历山大三世的堂弟小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军人,并且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不像他的老爹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上次中俄战争的负责人,傲慢自大,搞得谁也不耐烦他。
叶夫根尼。克列尔中将,草原第二军的军长,一个硬朗的老头。头发灰白,面颊厚实,额头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灰蓝色的眼睛很仍然很有精神,高大的身躯如木桩般竖立。
另外就是十多个位置相对次要一些的中将、少将。如果这个时候这里被炸弹夷为了平地,那么俄罗斯帝国在中亚的二三十万部队也就乱成一团麻团了。
长长的会议桌,放眼望去,一片的将星闪耀。制作精细的沙盘和巨大的十万分之一的地图,都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整个会议厅里面鸦雀无声。只有低级军官们穿梭往来为这些将领倒咖啡的轻微响动。
这次会议的重要程度,可以说是十分的高规格。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最大的对手来到了。东方的拿破仑,胜利者,不可战胜的战神,中国大皇帝。”
“诸位,真正的战争来临了。中国人会发起反攻。王上将在战线的后头正集结着部队,我相信,这更应该是中国皇帝的意思。”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话赢得了到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中国的皇帝来到了前线,中**队的士气必然是鼎沸的,就像沙皇来到了安集延一样,他会让所有的军人都英勇强悍,不畏死亡。
王国胜在阿拉套城的背后集结着部队。这也肯定是中国皇帝的意见。俄军在阿拉套战役一线虽然有着八万军队,但是后勤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