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赴上海与朱其昂商议办轮船局事。朱其昂并不同意改沙船为轮船,因为这会造成他手下成千上万的船工会失业,必定会闹起来。事实上就是朱其昂没有同意,他手下的亲信就已经有反弹者,否则怎么会让王庆探听到一些消息,敲定了李鸿章的意图呢。
不过朱其昂的顾虑终会打消的。因为轮船招商总局在历史上办成了,现在李鸿章就更没理由办不成。何况除了钱财的原因。李鸿章办理轮船招商总局还兼顾着漕粮运输。
如今的漕粮早就不再走运河了,而是直接运抵天津港。期间除了朱其昂这样的海运大佬。还有许多的外国公司参与其中。北京方面倒是未雨绸缪,相当担心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以致遭粮输受制于人。那样也就等于是北京受制于人了。虽然现在的总理衙门对筹组新式轮船企业还有相当大的戒心。可总理衙门也只能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以至于李鸿章建议‘官督商办’。
“大人,王庆传来的消息不容乐观。太古、怡和、昌旗三家联手,李中堂即使办起了轮船招商总局,能不能挺得过两年打压都是两说。他们三家若始终钉在上海到香港一线倒也无妨。我就是怕他们打压了轮船招商总局,再来跟咱们争食!”
范德榜是秦军的大总管,刘暹具体的业务总经理。要知道官场上、现实里不少事情都需要刘暹来敲定,对于工业上的事情,刘暹只是定个大方针。范德榜才是具体到执行的ceo。
不过现在范德榜说这话明显有点口不对心。什么叫三公司联手来跟南洋船运公司争食?那是南洋船运公司要跟太古、怡和、昌旗三家夺地盘。须知道,南洋船运公司新定的十艘火轮船一到。实力就仅据太古、怡和、昌旗三家之下了。单一的指两广海运这一块,实力更是首屈一指,远在香港大买办郭甘章,这个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给英军输粮送水,然后定居香港的所谓‘香港华人第一代船王’之上。
真正的问题是,刘暹打算新船一道就发展广州至上海航线,是主动地跟洋行夺食。但是先前的时候,刘暹绝对没有想到太古、怡和、昌旗三家彼此的竞争对手,会强强的联合起来。
……
天津城里。李鸿章府邸。就在刘暹考量着轮船招商总局的同时,盛宣怀也将李鸿章的目光引到了南洋船运公司身上。
“中堂,两广船运往昔都集中到广州、香港一带。广西与海隔绝,没有港口。自然无有海运一说。而廉州在广东海运中比例极低,根本登不上台面。广西本省的商运除了部分西去,北上的陆路。走得最多的是内河水路,可沿江直抵广州。谁人也不会去看临海的廉州府。毕竟归属有不同。现在刘军门开发了鸿基港和钦州港。广西,也可以说是廉州海运始兴。
之前南洋船运公司盈利丰厚。但谁都能看的清楚,南洋船运盈利靠的不是廉州、广西商货的推动,而纯粹是秦军的实力。他们手中有鸿基煤在握,船运公司就没有亏损的道理。
但现在十艘火轮船新增,必须要新开航路。且刘军门这人也非守家之辈,一举订购十艘火轮船,用意何在,不问亦知。”
李鸿章捋着胡须,细细的冥思者。“杏荪欲引刘为助?”盛宣怀说的不差,南洋船运要扩张,必须冲击太古、怡和、昌旗三家。现在这三家眼睛是一直都盯着轮船招商总局的,但未尝没留份心看着南洋船运公司。
之所以还没半分的发作,甚至太古洋行还在尽心尽力的完成刘暹的订单,原因不过是要集中力量先灭轮船招商总局罢了。毕竟上海这边的航线才是这三家洋行船务公司的主盘。早在十年前,就有洋商说:上海是中国之心脏,余外仅是为心脏输运血脉的血管。太古、怡和、昌旗三家对上海的基本盘是锱铢必较,一点也不会相让的。而南洋船运公司的基本盘两广一带,对着三家洋行的威胁就要小的多。
李鸿章对太古、怡和、昌旗三家的威胁很重视,但他不会因为这三家的联手,就放弃开办轮船招商总局的。比较中国的政治权利握在他手上,即便太古、怡和、昌旗三家采用大幅度降低运费等手段想挤垮招商局,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予以回击。就像南洋船运公司承办着鸿基煤六成的运输量,琼州镇的那帮水兵承包了余下四成中的三成,还有广西的炼糖厂,这都是一脉相承的手段。
区别只在于,刘暹是有些把左手钱交到右手里。李鸿章是用清政府的钱来补贴轮船招商总局。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南洋船运公司跟轮船招商总局根本没有利益冲突。至少在短期内没有利益是的纠葛。
“如此杏荪就去柳州走一趟。”(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子怎么会不如原前()
“哈哈哈,李中堂府下真的是人才济济,令人羡慕。杏荪大才,来日必为中堂肱骨。”刘暹大笑着。座下的盛宣怀依旧不漏一点自得的躬身一鞠,“军门过奖了。”
李鸿章派他来面见刘暹,游说南北联手抗洋,刘暹自然无有不允。这是大意!虽然有些意外李鸿章竟会主动的伸出橄榄枝,刘暹也乐意接下。
曾国藩死了,湘军四分五裂,各大佬都搭班子唱戏登台,谁也不捧谁的臭脚。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今日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军事集团了。虽然闽浙还有一个左今亮,但没有了平定甘陕,收复新疆之功在千秋之事,左宗棠的影响力和实力,始终是要逊色于李鸿章一筹。
盛宣怀脸上带着笑容走出了提督衙门。这次来柳州他做的功课很充足,不仅拿到同治四年以后,连续六年漕粮转运中洋商所占之比重,还拿到了现今中国最繁荣的一条贸易航线——广州至上海上,洋商的火轮船十年来所占比例之额定。触目惊心,让人一看就心跳加快无数倍的一个个数据,当初就把本已同意,只是想拿点架的刘暹给说服了。
两个数据上,全都是一路上扬,洋商所占之比重一年一个台阶。而且同时盛宣怀还有上海二鸦之后一年胜过一年的货物吞吐量,上海海关的一些数据,依靠李鸿章与赫德的上好关系,盛宣怀拿到手是轻轻松松。
事情完结,盛宣怀却不打算就此离去。他要在柳州城乃至辖下各县之间好好转一转。广西地理、历史、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让不少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对之一直心持轻视,可盛宣怀自入柳州以来看。本地的民生似乎比之天京也不逊色多少。
一个城市兴衰,看市井。看户口,看百姓气色,看百姓穿戴,柳州可是比他见过的绝大多数州县都强多了。盛宣怀心中怀着一个猜测,他要证实自己的猜测。如果是正确的,这将会改变他的人生选择。
时间还不到黄昏,这时的柳州市井应该是一天中最稀少的时候。而眼前盛宣怀看到的也确实是如此,稀稀拉拉的行人,冷冷清清的街市。都是那么的冷清。
盛宣怀身后的随从举手招来了一辆街口停靠着的马车。整个中国,也就柳州和汉中两地,能有这么多的待客马车了。只因为秦军多骏马,全军上下淘汰出了不知多少匹旧日驽马。加之两地工厂的发展使得外来商人众多,这才有了众多马车产生的余地。“去你们柳州的工业园。”
盛宣怀是昨日下午抵到的柳州城,见过夜晚时候,柳州城市井的热闹。他今日更多的兴趣是工业园。
马车除了城南门,直直的向南。穿过城外头的关集,只半刻时间人就来到了工业园区。坐落在柳江江畔。继续往南不多远就是新兴镇,越过柳江往东南放二十里地,这是江口镇,这两处都是柳州传统的贸易重镇。现在得工业园之利,自然比之原先更加兴盛了。
柳州的工业园区占地并不是太大。毕竟只有秦军建立的这些厂子,隆隆总总只八座:火柴厂、卷烟厂、肥皂厂、烧碱厂、玻璃厂、炼糖厂、纺织厂、机械厂。其余的硝田和提纯土硝的火药局等,在柳州的北面。再剩余的全都在钦州。比如说那里正在建设中的船坞和一座小型的造船厂。
“继续放里面走。”盛宣怀可没下车步行逛遍工业园区的想法。而马车溜达了两刻钟后,依照盛宣怀的意思。再度停到了最外。
马车里沉默不已。盛宣怀闭上眼睛,脑子里剩下的似全是那呼呼直冒的烟筒。这就是工业啊,虽然还很单薄,加在一块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一半。但是它们产生的效益,单独任何一个都能碾压江南制造总局。
建立于同治四年的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是由曾国藩规划,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洋务自强运动其间创办的最大军工厂,也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首批投入就达25万两白银,随后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同治八年时这个比例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白银以上的经费投入。
就是秦军图纸上的钢铁厂一夜之间就能建成,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价值。
不过说到效益和结果,盛宣怀这等李鸿章的心腹就能呵呵笑了。以仿制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为例,德国的成本只是十两银子,江南制造总局的成本价却高达近十八两银子。制造局军备生产所有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人员,尤其是洋人技工薪水偏高,申购物资浮滥,官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让江南制造总局与其他各地的机器局一般,所产质低价高,如一个个黑洞,吞噬着大量的钱财。
原时空的历史上,作为北洋一系的钱袋子的盛宣怀,这时‘求富’的念头正在蓬勃萌发着。因为深知洋务运动实质之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