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862-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清还没像三十年后没落到任人宰割,任人鱼肉的地步。
考夫曼下令七河州州长郭尔帕科夫斯基出击。郭尔帕科夫斯基如久旱之地缝遇甘霖,欣喜下立刻指挥俄军自博罗胡吉尔大举东进。伊犁土著乱军在伊犁河南北两岸同时狙击入侵俄军。
北岸。土著军断绝水源,一度将俄军逐出霍尔果斯。南岸。土著军击退俄军的首轮进攻,并在克特缅几经击退敌人,但终因不敌火炮轰击而退败。此后,俄军集中主力于北岸作战。土著军也集结了五千余人,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只懂的直扑直上,因此遭到俄军枪炮的大量杀伤,接着就自相警扰,狂奔逃命。
在俄军渡过霍尔果斯河,侵入拱宸霍城的时候,刘暹也开始进兵惠宁城。因为他见到郭尔帕科夫斯基虽然嘴上叫嚣的厉害,但事实上俄军为了笼络人心,永占伊犁,不仅不杀降军,不杀土著,还派出了随军的医护人员,抢救伤残之人。最开始还跟俄军不死不休的伊犁土著,陆陆续续的已经有好些土著军投降了。
刘暹大感无奈。他不信沙俄这头老虎真的开始吃素念佛了,只能说沙俄在入侵这一行当上相当有一套。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地方的抵抗力消弱到最低。而至于以后会这么样,那还不是显而易见?
刘暹当即占据了高地,炮轰惠宁城守军据点。土著军的赵、喇两头领急率部属拉运旧式大炮数门迎战。这几个对军事一窍不通而信仰意识极其浓厚的“元帅”们,知道己方炮火不如征伐军,竞异想天开,在真刀真枪逼近之际,愚蠢地求助于“真神”,出战前匆匆忙忙率领所部做礼功,对空跪拜,祈真神保佑,并将每门炮依次命名为“大依麻目”、“二依麻目”、“三依麻目”……等等,然后点火发射。
真神当然不会灵,称“依麻目”也无济于事,这些旧式火炮连臼炮的射程都不如,土著军完全的不堪一击。抵抗失败后残部慌忙退入宁远城,随即与宁远之土著一块覆灭在刘暹的枪炮之下。
这个时候,伊犁本地残存的索伦营、锡伯营和满汉居民已经纷纷赶来惠远城依附。这些人日子过得极贫苦,在阿布特拉的统治下,不仅苛捐杂税和无偿的差役十分繁多,人的尊严也经常被蹂躏践踏。土著头目们恣意打骂百姓,他们对索伦、锡伯和满汉遗民,这些往昔满清在伊犁统治的中坚力量,真的是压迫到了极致。所谓‘百苦备尝,民不聊生’,就是如此。锡伯人的耕畜农具几乎全被抢走,生产全被破坏,人只能以野菜、树皮充饥,布匹没有来源,个个衣衫褴褛,难以遮身。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刘暹的率军杀到伊犁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群情激励的一件事。
索伦营、锡伯营在先前与土著军的厮杀中虽然损失惨重,但两族合力还是为刘暹提供了千人兵力,加上满汉移民。在五年前新疆未乱的时候,伊犁作为满清的四大流贬之地之一,犯官家属及后代,人口就达十万人以上,这些人里面绝逼会有反清的人存在,但土著军完全是信仰与民族交杂,不仅仅是为了反清,血刀屠戮,以至今日已十不存一。加上满汉官兵、眷属及后人的残存,总数最多也就是万把人,这些日子里赶到惠远城的有五千多,可一半以上是青壮男丁,直接过两千人入军!
刘暹突入伊犁前估计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看看南疆经受了一次次屠戮之后残存下的满汉吧,除去土尔扈特和和硕特部族中收留的满汉,南疆七城之地满汉遗民相加都不超过万人,其中正值青壮的还寥寥不多,那么都有上千人要求投军。刘暹现在库车正准备中的骠骑营步兵第四、第五、第六三大队,其中的第四大队就是由纯粹的满汉遗民编练的。
论身体素质和战斗作训,第四大队都不是三个大队中的最优秀的,而是轮到演习战场上的演练,第四大队的战斗力绝对是三个新编步兵大队中最强的一个。那风格只能用狂暴和悍不畏死来形容!
刘暹走伊犁前随军携带了一千杆恩菲尔德m1853式步枪,可没想到,完全不够用!(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开打()
“轰……”
“轰……”
一团团爆裂的火焰在征伐军的阵地上炸起。胸墙倒塌,土石飞溅。但是这对于深藏在战壕里头的征伐军士兵来说,杀伤力远远不如看起来的那般强大。
时间已经走到了七月份,刘暹督军连克了宁远、惠宁、广仁、绥定四城。随军新兵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士兵复仇心切,打仗时无不拼死力战,杀起土著来那是毫不手软!而俄军也攻克了拱宸、瞻德、熙春和塔勒奇四城。与刘暹的一路血腥不同,郭尔帕科夫斯基的进军之路那就是一场由激烈到平和的‘情绪’演变。
郭尔帕科夫斯基真正的拿到了伊犁地方土著的人心,这些土著已然忘掉了沙俄过去那丑陋的嘴脸,也忘掉了自己之前与沙俄激烈的矛盾。一切的一切都在刘暹的血腥征伐下变得‘你情我愿’!
郭尔帕科夫斯基到最后的熙春城时,都没费一枪一弹,当地的土著首领和乱军就纷纷投降。到现在俄军兵至广仁城,郭尔帕科夫斯基手下已经汇聚了四千伊犁土著乱军。
“杀啊……”
看到俄军的大炮压得征伐军抬不起头来。一颗颗开花弹炸得广仁城下阵地如同一片焦土,伊犁的土著乱军们兴奋起来了。郭尔帕科夫斯基一示意,几名土著首领意气风发的走到乱军的最前,挥舞着弯刀长矛,高呼呼叫着真神,让土著乱军本就高涨的斗志、战意瞬间爆表。
“杀啊……”一千多土著青壮高呼呐喊着上前。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千多一样随同俄军作战却没有被选上的土著乱军士兵,正用羡慕的目光按着他们。
就像刘暹身边的索伦、锡伯、满汉遗民一样,这些投降沙俄的伊犁土著乱军。内心里也充满了不可磨灭的仇恨。他们对于刘暹的征伐军,就同征伐军新兵对伊犁土著的仇恨一般,不可调和。
虽然这些土著乱军的上层也知道俄军收容他们,要他们打先头,一定程度上是有做炮灰的打算。他们心里头你要说全然不在意,那是不可能。但今日看到俄军十数门大炮的不停轰炸,炸得征伐军城下前沿阵地一塌糊涂。土著乱军首领们心中的不满在就烟消云散了。他们自以为征伐军会在这样猛烈地炮火中损失惨重,而自己等人的冲锋那就是纯粹的痛打落水狗。
当伊犁土著乱军发起冲锋的时候,俄军的大炮依旧在轰响。当土著乱军士兵距离征伐军前沿阵地还有二百米时候。俄军大炮的轰响还在持续着。直到伊犁土著乱军士兵距离征伐军前沿阵地不到百米远了,俄军大炮才骤然熄火。
广仁城内的刘暹对俄军炮兵的素质很眼红。这就是欧洲军事强国的底蕴,真不是如今的中国一步两步就可以撵上来的。
当俄军炮火消停,已经准备好了的征伐军前沿阵地士兵。从战壕的放炮洞内钻出。一杆杆米尼步枪瞄准着对面潮水一样冲刷到的乱军。
“砰——”
“砰——”
“砰——”
三个老兵中队带领三个新兵中队,六百人的步兵,除去在炮击中损伤了的士兵,三次整齐的排射,让潮水一样就要冲到的伊犁土著乱军,那黑色的潮涌骤然一顿。就像遇到了一堵无形的墙,狂暴的冲击势头整个‘锋锐’直接就没了。
一千多冲锋的土著乱军,直接倒下了六分之一。看着正前方那齐刷刷倒下的一截自己人。土著乱军剩余的人都傻眼了。
米尼式步枪,每分钟的射速可达六发。虽然征伐军里只有少量士兵能够在战场上达到这个水准。但绝大多数的士兵,战场上每分钟射速达到三发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城下前沿阵地有六个中队,呈三‘列’横队组阵。那就意味着只需间隔七秒钟,就会有一波枪弹射到。七秒钟!连土著乱军发傻的时间都不够,新的一轮轮齐射就相继射到。
一千多人的土著乱军直接被碾压的一败涂地。他们冲锋距离最近的间距前沿阵地战壕都还有四五十米。
郭尔帕科夫斯基的眉头皱也不带皱一下的。早就知道征伐军装备有大量米尼式步枪的他,拿土著乱军冲锋,仅仅是为了试探一下征伐军的水准!
一分钟四发!现在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至于土著乱军死多少人?管他什么事!就是人全死光了,也咬不掉他一根毛去!
“将军阁下,我们进攻吧。以我们的实力,列队而战,清国人不会是我们的对手。”
中亚俄军装备的也是米尼式步枪。自从西历1864年,发生了普丹战争。普鲁士德雷塞后装针击枪狠揍了丹麦的前装线膛枪,揍得当然远没有两年后的普奥战争那么厉害,但是也是揍了。加上也受了些美国南北战争的启示,欧洲各国就看到了后装枪的优点。
最先动手的是英国和法国,两国雄厚的实力和平和的环境允许他们开始考虑把目前手头的前装米尼弹步枪,全部改成后装步枪。英国和法国都采用了侧面打开的方式来改造,虽然这使得步骑看起来极其简陋。在大威力金属子弹出来前,英法家都使用了亚麻加纸质的定装弹,还始终漏气。但金属子弹一出,问题就解决了。
俄国在普奥战争之后也开始着手改装前装线膛枪。但无论财力还是国内环境以及军工技术,沙俄都不能跟英法相比,直到刘暹与郭尔帕科夫斯基在伊犁开片,中亚俄军手中拿的依旧还是米尼式的前装线膛枪。
同样是米尼式步枪,俄军凭什么自认自己的实力能赢过征伐军?
不是在于俄军的十多门大炮,而是俄军的战斗素养。
战场上的俄军士兵,一分钟完全能打出五发的射速。绝对的优势能够面对面的击溃适才表现下的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